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及船舱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40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及船舱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舱壁和一种使用该船舱壁的铝合金高速工作船,属于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工作船的高速型,除了降低排水量、优化线型等措施,增大发动机功率成为一种比较直接、直观的解决高速性的措施,功率增大的同时,定会引起船舶震动、噪音、热传递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震动、噪音,且热传递小的船舱壁。

一种船舱壁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第一船用板材、在所述第一船用板材有噪音源一侧铺设的防火岩棉,所述防火岩棉通过岩棉钉固定于第一船用板材上,所述岩棉钉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岩棉的厚度,所述第一船用板材有噪音源一侧涂刷有减震隔音漆,且所述第一船用板材有噪音源一侧固定船用型材的一端,所述船用型材的高度大于所述防火岩棉的厚度,所述船用型材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船用板材。

进一步,所述第一船用板材与所述船用型材的一端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船用板材与所述船用型材为一体挤压成型。

进一步,所述岩棉钉密度为不小于16个/m2

进一步,所述第二船用板材的厚度为1.5~2mm。

一种船舱壁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船用板材上涂刷减震隔音漆,增加减震隔音效果,另外,船用型材的高度大于防火岩棉的厚度,这样防火岩棉与第二船用板材之间形成空腔,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能够减震降噪的铝合金高速工作船,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包括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所述主船体内设有机舱,所述上层建筑包括驾驶室和娱乐舱顶棚,所述上层建筑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的一侧固定有平板和上连接板,且所述上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平板上端,所述平板的下端固定有立板,所述立板、平板及侧壁之间形成向下开口的第一凹槽;所述主船体包括底板和肋位结构板,所述肋位结构板包括腹板和面板,所述底板和面板之间固定有腹板,所述腹板由若干个插接而成,所述腹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上设有插接船底纵骨的纵骨贯穿孔,所述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甲板纵桁,所述甲板纵桁的外侧固定有下连接板;所述工作船采用如上所述的船舱壁。

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的船舱壁,能够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且能够降低热传递,防止发动机的噪音及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休息室或者驾驶室。

进一步,上述的船舱壁用于所述机舱、娱乐舱顶棚及驾驶室的围壁。

采用该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若整个船的船舱壁都采用上述船舱壁,成本就会较高,因此在主要的噪音源产生的机舱,及需要隔音效果好的娱乐舱及驾驶室采用上述船舱壁,能够节省成本。

进一步,上连接板的底座和下连接板的底座经过所述平板螺栓螺母连接,所述螺母和所述上连接板底座和/或下连接板底座之间套接有至少一个垫块,所述垫块采用弹性材料。

采用该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层建筑的上连接板与主船体上的下连接板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且螺母下的垫块为弹性材料,能够进一步降低上层建筑的震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弹性材料,所述甲板纵桁的顶端压紧所述密封条。

进一步,所述纵骨贯穿孔与所述船底纵骨之间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纵骨贯穿孔靠近所述底板一端为开口式设计,且该端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另一端设有两段圆弧形结构,所述两段圆弧形结构中设有压紧所述船底纵骨的凸起。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条采用弹性材料,能够进一步降低上层建筑震动,并且防止水进入上层建筑;由于纵骨贯穿孔不是直孔,而是随着船体的形状而弯曲,所以船底纵骨安装非常困难,纵骨贯穿孔采用如上所述结构,插接时非常容易,效率高,安装噪音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船舱壁的挤压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船舱壁的焊接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船舱壁的挤压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船舱壁的焊接形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铝合金高速工作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5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第一船用板材,2、岩棉钉,3、防火岩棉,4、船用型材,5、减震隔音漆,6、第二船用板材,7、上层建筑8、主船体,9、第一凹槽,10、密封条,11、垫块,12、螺栓,13、螺母,14、娱乐舱顶棚,15、机舱、16、驾驶室;

7-1、侧壁,7-2、上连接板,7-21、上连接板底座,7-3、平板,7-4、立板;8-1、底板,8-2、甲板纵桁,8-3、肋位结构板,8-31、腹板,8-32、面板,8-4、船底纵骨,8-5、纵骨贯穿孔,8-51、第二凹槽,8-52、圆弧形结构,8-53、凸起,8-6、下连接板,8-61、下连接板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中一种船舱壁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船舱壁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船用板材1、在所述第一船用板材1有噪音一侧铺设的防火岩棉3,所述防火岩棉3通过岩棉钉2固定于第一船用板材1上,所述岩棉钉2的高度不大于所述岩棉3的厚度,且所述第一船用板材1有噪音一侧固定有若干个船用型材4,所述船用型材4一端与第一船用板材1焊接或挤压在一起,如图1、2所示,这样只有第一船用板材1和防火岩棉3能够起到隔音作用,隔音效果不理想。

如图3-4所示,一种船舱壁,包括第一船用板材1和在所述第一船用板材1有噪音源一侧铺设的防火岩棉3,所述防火岩棉3通过岩棉钉2固定于第一船用板材1上,所述岩棉钉2的高度不大于所述防火岩棉3的厚度,所述第一船用板材1有噪音一侧涂刷有减震隔音漆5,能够提高隔音效果,且所述第一船用板材1有噪音一侧固定船用型材4的一端,所述船用型材4的高度大于所述防火岩棉3的厚度,所述船用型材4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船用板材6,第二船用板材6与防火岩棉3之间形成空腔,能够更好地阻隔噪音,减小热传递,且第二板材6本身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第一船用板材1与所述船用型材4的一端焊接在一起,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船用板材与所述船用型材为一体挤压成型,如图3所示。所述岩棉钉2密度为不小于16个/m2。所述第二船用板材6的厚度为1.5~2mm。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5-图10所示,一种铝合金高速工作船,包括上层建筑7和主船体8,所述主船体8内设有机舱15,所述上层建筑7包括驾驶室16和娱乐舱顶棚14,所述上层建筑包括侧壁7-1,所述侧壁7-1的一侧固定有平板7-3和上连接板7-2,且所述上连接板7-2固定在所述平板7-3上端,所述平板7-3的下端固定有立板7-4,所述立板7-4、平板7-3及侧壁7-1之间形成向下开口的第一凹槽9;所述主船体8包括底板8-1和肋位结构板8-3,所述肋位结构板8-3包括腹板8-31和面板8-32,所述底板8-1和面板8-32之间固定有若干个腹板8-31,所述相邻腹板8-31插接在一起,所述腹板8-31靠近所述底板8-1的一侧上设有插接船底纵骨8-4的纵骨贯穿孔8-5,所述面板8-3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甲板纵桁8-2,所述甲板纵桁8-2的外侧固定有下连接板8-6,所述工作船使用如上所述的船舱壁,尤其是机舱15等产生噪音、震动、热传递污染的舱室都使用如上所述的船舱壁,驾驶室16、娱乐舱顶棚14等需要隔离噪音的舱室也要使用如上所述的船舱壁。

上连接板7-2的底座7-21和下连接板8-6的底座8-61经过所述平板7-3螺栓12、螺母13连接,所述螺母13和所述上连接板底座7-21和/或下连接板底座8-61之间套接有垫块11,所述垫块11采用弹性材料。所述第一凹槽9设有密封条10,所述密封条10为弹性材料,所述甲板纵桁8-2的顶端压紧所述密封条10,如图9所示,该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密封条10向下坠落,能够进一步降低上层建筑7的震动。

所述纵骨贯穿孔8-5与所述船底纵骨8-4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纵骨贯穿孔8-5靠近所述底板8-1一端为开口式设计,且该端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8-51,另一端设有两段圆弧形结构8-52,所述两段圆弧形结构8-52中设有压紧所述船底纵骨8-4的凸起8-53。船体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如图5所示,一端向上翘起,船体两侧也不是垂直的,而是向内弯曲,因此纵骨贯穿孔8-5的形状不是直孔,而是随着船体的形状而弯曲,导致船底纵骨8-4安装非常困难,按照如图10所示设计的纵骨贯穿孔8-5,可以方便安装船底纵骨8-4,效率较高,安装噪音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