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470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5万吨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大合拢隔舱壁防积板内是狭小密闭舱室(不到1m3),在防积板内部焊接施工时,防积板内舱小且密闭,仅在舱室底的壁墩面板上设置了一个直径450mm的小人孔,环境非常恶劣,目前常采用36V手提式轴流风机抽风或通风管吹风的方式通风。而上述通风方式具有以下缺陷:(1)、采用36V手提式轴流风机抽风的方式,抽风效果不好,焊接烟尘无法有效的排出;(2)、风管吹风的方式容易导致CO2焊接产生气孔缺陷,且焊接烟尘在舱室内转滚,环境非常恶劣,施工者的施工效率很低,影响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在狭小舱室内形成有效对流,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和焊接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主管,所述通风主管具有主管第一端和主管第二端,所述主管第一端设置在舱室内并与所述舱室连通,所述主管第二端设置在所述舱室外;

压缩空气输送管,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包括输送管第一端和输送管第二端,所述输送管第一端与设置在所述舱室外的压缩空气发生器连通,所述输送管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舱室内与所述通风主管的管壁连接,且所述输送管第二端与所述通风主管连通,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朝向所述主管第一端倾斜。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通风副管,所述通风副管具有副管第一端和副管第二端,所述副管第一端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连通,所述副管第二端延伸至操作者附近。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副管的气体流向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的气体流向相反。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副管朝向所述输送管第一端倾斜,所述通风副管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的直径,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的直径小于所述通风主管的直径。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副管为橡胶管。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主管和/或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为橡胶管。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主管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0.6MPa。

作为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通风主管的直径为50mm,所述压缩空气输送管的直径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压缩空气输送管与通风主管连接,使得通风主管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不断的将舱室内焊接产生的烟雾排出到舱室外,加速了舱室内的空气循环,使得舱室内的新鲜空气增加,进一步也改善了焊接环境,提高了焊接效率,且无空气直接吹向焊接位置,因此不会产生气孔缺陷,即不会影响焊接质量;通过将压缩空气输送管朝向主管第一端倾斜,可以保证压缩空气仅沿着主管第二端输送舱室内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通风主管;11、主管第一端;12、主管第二端;

2、压缩空气输送管;21、输送管第一端;22、输送管第二端;

3、通风副管;31、副管第一端;32、副管第二端;

100、舱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包括通风主管1和压缩空气输送管2,其中,通风主管1具有主管第一端11和主管第二端12,主管第一端11设置在舱室100内并与舱室100连通,主管第二端12设置在舱室100外;压缩空气输送管2包括输送管第一端21和输送管第二端22,输送管第一端21与设置在舱室100外的压缩空气发生器连通,输送管第二端22延伸至舱室100内与通风主管1的管壁连接,且输送管第二端22与通风主管1连通,压缩空气输送管2朝向主管第一端11倾斜。通过将压缩空气输送管2与通风主管1连接,使得通风主管1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不断的将舱室100内焊接产生的烟雾排出到舱室100外,加速了舱室100内的空气循环,使得舱室100内的新鲜空气增加,进一步也改善了焊接环境,提高了焊接效率,且无空气直接吹向焊接位置,因此不会产生气孔缺陷,即不会影响焊接质量;通过将压缩空气输送管朝向主管第一端11倾斜,可以保证压缩空气仅沿着主管第二端12输送舱室100内的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船舶狭小舱室焊接通风装置还包括通风副管3,通风副管3具有副管第一端31和副管第二端32,副管第一端31与压缩空气输送管2连通,副管第二端32延伸至操作者附近。通过设置通风副管3,可以利用此压缩空气对操作者的身体进行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副管3的气体流向与压缩空气输送管2的气体流向相反。上述设计可以使输送至操作者的空气的压力小,减少对操作者的冲击力。

具体的,通风副管3朝向输送管第一端21倾斜,通风副管3与压缩空气输送管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通风副管3的直径小于压缩空气输送管2的直径,压缩空气输送管2的直径小于通风主管1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副管3为橡胶管。通过将通风副管3设置为橡胶管,可以将此管拉动至操作者任意需要的位置,便于操作者进行身体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风主管1和/或压缩空气输送管2为橡胶管。

通过将通风主管1、压缩空气输送管2以及通风副管3设置为橡胶管,可以满足狭小舱室100的管道布置。

通风主管1与压缩空气输送管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压缩空气输送管2内的气体的压力不大于0.6MPa。

通风主管1的直径为50mm,压缩空气输送管2的直径为20mm。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