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754发布日期:2018-10-02 19:5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固装置,属于太阳能吸收辅助设备领域,适用于漂浮式水面光伏平台的锚固。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十分具有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被认为最有优势的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大型地面电站主要以西部荒漠地区为主,其主要问题在于发电站与用户距离较远,有效利用率偏低;分布式发电主要利用现有建筑屋顶面积安装光伏组件,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物遮挡和热斑效应发电量不是很理想。水库、湖泊、江河和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表面积,相比于陆地光伏,安装在水面上的光伏发电系统不存在阴影遮挡问题,也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光伏应用。

现有的水面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固定式即在水域内浇筑水泥桩后,在水泥桩上安装光伏支架和光伏组件,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为:水泥桩对水下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且仅适用于一定水深的水域。漂浮式即利用塑料浮筒漂浮在水面上,光伏组件以固定角度安装在浮筒上或通过钢结构平台固定在浮筒上。

现有的漂浮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的锚固装置一般是将锚通过绳索或链条固定于岸边或是水底,其存在的问题在于:这样的锚固装置不能适应水位变化,当水位变化时由于锚固的绳索或链条是固定长度的,不能适应水位变化产生的距离变化,将对水面光伏的漂浮支架体系产生额外的牵引力从而可能破坏漂浮支架体系,绳索或链条与漂浮支架体系的连接点易发生损坏,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固装置,该锚固装置可以更好地适应水位变化,在水位变化时不会对漂浮平台造成损坏,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锚固装置,包括设置于漂浮平台外周的水平设置的若干浮动框、固定于浮动框下部的浮块以及至少一个桩;漂浮平台上设置有太阳能吸收装置;相邻浮动框通过至少一个半柔性连接件铰接;桩的自由面高度大于水位波动高低差;浮动框漂浮于水面上,浮动框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与漂浮平台铰接;浮动框上设置有容纳框,容纳框朝向内侧安装有转轴水平设置的滚轮;桩竖直穿过容纳框后伸入水面固定于水底,滚轮的轮面与桩外表面相互抵靠。

其中,所述浮动框为桁架结构。

其中,所述浮动框上设置有容纳框,容纳框为方形,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分别安装在容纳框朝内的四个侧面上。

其中,所述桩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

其中,所述浮动框上设置有固定框,浮块的上部嵌入固定框与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半柔性连接件包括圆柱形的弹性杆和固定设置于弹性杆两端的环形的铰头,弹性杆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气体填充层、基材层和耐候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好地适应水位变化,在水位变化时不会对漂浮平台造成损坏,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采用浮动框和桩的配合来实现锚固,更牢固,通过设置的容纳框限制桩的水平移动,但不限制桩的上下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水位变化。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滚轮,实现水位变化时,浮动框与桩之间的相对移动时,以滚动摩擦的形式减少浮动框与桩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构件损坏。

4、本实用新型浮动框的连接位置均采用铰接方式,传力明确,合理利用材料受力性能。

5、本实用新型使用半柔性连接件连接,半柔性连接件特性介于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有效释放波浪力、风力等反复荷载,解决了金属支架易疲劳破坏的缺点。

6、本实用新型同时可作为电缆桥架走线通道,桩可兼顾作为桥架支撑,方便电缆的敷设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俯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框与浮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柔性连接件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柔性连接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浮动框、2-浮块、3-桩、4-半柔性连接件、41-弹性杆、42-铰头、43-气体填充层、44-基材层、45-耐候层、5-容纳框、6-滚轮、7-固定框、100-漂浮平台、200-太阳能吸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3,一种锚固装置,包括设置于漂浮平台100外周的水平设置的若干浮动框1、固定于浮动框1下部的浮块2以及至少一个桩3;漂浮平台100上设置有太阳能吸收装置200;相邻浮动框1通过至少一个半柔性连接件4铰接;桩3的自由面高度大于水位波动高低差;浮动框1漂浮于水面上,可随水位波动上长升或下降,浮动框1通过若干所述半柔性连接件4与漂浮平台100铰接;浮动框1上设置有容纳框5,容纳框5朝向内侧安装有转轴水平设置的滚轮6;桩3竖直穿过容纳框5后伸入水面固定于水底,滚轮6的轮面与桩3外表面相互抵靠。容纳框5限制桩3的水平移动,不限制桩3的上下移动,能够更好地固定漂浮平台100并且使得漂浮平台100可适应水面变化。滚轮6的设置实现当浮动框1与桩3之间的相对移动时,以滚动摩擦的形式减少浮动框1与桩3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构件损坏。所述浮动框1的连接位置均采用铰接方式,传力明确,合理利用材料受力性能。

参见图1-3,所述浮动框1为桁架结构。

参见图2-3,所述容纳框5为方形,滚轮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轮6分别安装在容纳框5朝向内侧的四个侧面上,桩3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使得桩3在移动的过程中与容纳框5的配合效果更好。

参见图1-3,所述浮动框1上设置有固定框7,浮块2的上部嵌入固定框7与其固定连接。浮块2四个侧面与固定框7紧密接触,接触部位喷涂发泡胶,起到增大粘结力,减震作用。

参见图4-5,所述半柔性连接件4包括圆柱形的弹性杆41和固定设置于弹性杆41两端的环形的铰头42,弹性杆41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气体填充层43、基材层44和耐候层45。所述耐候层45材料成分包括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氟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基材层44材料成分包括聚丙烯、聚乙烯、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化剂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气体填充层43材料成分包括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铰头42的设置能够尽量释放自由度,使得抗扰动能力更强。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半柔性连接件4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当的柔度,适当的柔度使得半柔性连接件4承受荷载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以达到隔离震动的效果;半柔性连接件4具有弹性,其产生的变形在可控制的弹性范围内,使得变形可恢复,不对半柔性连接件4性能造成影响。半柔性连接件4介于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具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有效释放波浪力、风力等反复荷载,解决了金属支架易疲劳破坏的缺点。

参见图1,所述锚固装置同时可作为电缆桥架走线通道,桩3可兼顾作为桥架支撑,方便电缆的敷设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下确定漂浮平台100和该锚固装置要放置的水面位置,桩3打入水底固定,此时桩3固定在水底,围绕桩3安装好漂浮平台100和装好浮块2的浮动框1,随着水位的变化,漂浮平台100和浮动框1随着水位变化而变化,滚轮6在和桩3的外表面相对移动过程中滚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