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导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6414发布日期:2019-12-27 17:0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导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导缆器。



背景技术:

导缆器亦称“导缆钳”、“导缆钩”,是指用于引导缆绳通过或变换方向、以保护缆绳不致磨损的带缆器具,一般为金属蟹钳形物,有的在两钳爪间加圆桩或滚筒设于船的甲板边或码头边,用于将缆索由船边或码头边的一定地点导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4586094,公开了船用万向导缆器,这种导缆器能够实现多向导绳的目的,但是使用中当缆绳受到向斜下方拉力作用时,缆绳受力移到横向滚轮的端部后与横向支架产生摩擦损坏,同时当缆绳进入端位置较低时,缆绳容易与底座上表面发生接触摩擦,导致缆绳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保持缆绳处于横梁滚轮中心,并且立柱滚轮表面对缆绳产生倾斜向上的支撑力,使缆绳远离底座避免缆绳摩擦损坏的船用导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导缆器,包括底座和加强筋,所述底座为“凹”字形,并且凹槽处相对的表面分别连接有横向支架,所述底座的上端垂直连接有两个纵向支架,纵向支架与相邻的横向支架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加强筋的下端与底座连接,两个横向支架之间安装有横梁滚轮,两个纵向支架上分别安装有立柱滚轮,所述两个立柱滚轮之间与横梁滚轮上端形成缆绳通道,所述横向支架自靠近底座的端部向远离底座的端部呈由高到底的倾斜,使缆绳通道自入口端到出口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姿态;

所述横梁滚轮为底面圆形的柱体,并且呈两端截面圆半径大于中间截面圆半径的收腰状,所述横梁滚轮的外壁呈由两端到中间平滑过渡的曲面;

所述立柱滚轮为底面圆形的柱体,并且呈上端截面圆半径小于下端截面圆半径的圆台状,所述横梁滚轮的外壁由上端到下端平滑过渡。

所述横梁滚轮两端截面圆半径为中间截面圆半径的1.5倍。

所述横梁滚轮轴心到底座的间距为横梁滚轮两端截面圆半径的4倍。

所述横梁滚轮轴心的水平高度低于安装座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并且横梁滚轮外壁的上端高于安装座上表面。

所述底座和加强筋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横向支架与纵向支架之间采用加强筋连接成为整体,同时加强筋与底座连接,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耐用,同时更加美观;

横梁滚轮的收腰结构,使两端部分到中间部分的横梁滚轮拥有更大的变化曲率,使缆绳在运动时受到指向横梁滚轮中心的力变大,通过控制缆绳受到的横向力来控制缆绳的位置始终处于横梁滚轮中心位置,从而避免在使用中缆绳向两端产生位移后与横向支架之间产生磨损;

立柱滚轮采用了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使缆绳在运动时始终拥有立柱表面产生倾斜向上的支撑力,使缆绳远离底座,避免了缆绳与底座接触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缆绳与底座之间的磨损;

增加横梁滚轮轴心到底座的间距,可以对缆绳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改变横梁滚轴中心与安装平面的相对高度差,使横向支架的力臂整体向下倾斜达到一定角度,改变了缆绳的受力点,进一步控制缆绳远离船舷,减少缆绳和船体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横梁滚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立柱滚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横向支架,3、纵向支架,4、加强筋,5、横梁滚轮,6、立柱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船用导缆器,包括底座1和加强筋4,底座1为“凹”字形,并且凹槽处相对的表面分别连接有横向支架2,底座1的上端垂直连接有两个纵向支架3,纵向支架3与相邻横向支架2之间通过加强筋4连接成一个整体,加强筋4的下端与底座1连接,通过一体式的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耐用,同时更加美观。

两个横向支架2之间安装有横梁滚轮5,两个纵向支架3上分别安装有立柱滚轮6,两个立柱滚轮6之间与横梁滚轮5上端共同形成缆绳通道,横向支架2自靠近底座1的端部向远离底座1的端部呈由高到底的倾斜,使缆绳通道自入口端到出口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姿态。

参见图4所示,横梁滚轮5为底面圆形的柱体,并且呈两端截面圆半径大于中间截面圆半径的收腰状,横梁滚轮5的外壁呈由两端到中间平滑过渡的曲面。

参见图5所示,立柱滚轮6为底面圆形的柱体,并且呈上端截面圆半径小于下端截面圆半径的圆台状,横梁滚轮5的外壁由上端到下端平滑过渡。

横梁滚轮5的收腰结构,使横梁滚轮5外壁由两端部分到中间部分形成弧形凹槽结构,使缆绳在运动时受到指向横梁滚轮5中心的力变大,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方案,横梁滚轮5两端截面圆半径为中间截面圆半径的1.5倍,使横梁滚轮5拥有更大的变化曲率,从而控制缆绳受到的横向力来控制缆绳的位置始终处于横梁滚轮5中心位置,从而避免在使用中缆绳向两端产生位移后与横向支架2之间产生磨损。

立柱滚轮6采用了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使缆绳在运动时始终拥有立柱滚轮6表面产生倾斜向上的支撑力,使缆绳远离底座1,避免了缆绳与底座1接触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缆绳与底座1之间的磨损。

横梁滚轮5轴心到底座1的间距为横梁滚轮5两端截面圆半径的4倍,通过增加横梁滚轮5轴心到底座1的间距,对缆绳具有更长的支撑力臂,使缆绳远离船体;

同时横梁滚轮5轴心的水平高度低于安装座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并且横梁滚轮5外壁的上端高于安装座上表面,通过改变横梁滚轮5轴心与底座1上端面的相对高度差,使横向支架2的力臂整体向下倾斜达到一定角度,使缆绳通道自入口端向出口端呈由高到低的倾斜状态,改变了缆绳的受力点,进一步控制缆绳远离船舷,减少缆绳和船体的磨损,控制立柱滚轮6上下两端与纵向支架3和底座1之间的间隙,使立柱滚轮6在使用时不会产生纵向跳动,减少了立柱滚轮6的磨损,使用寿命更长。

底座1和加强筋4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后获得,因此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和增强对海水的耐腐蚀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