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船体水上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9070发布日期:2021-01-12 07:30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船体水上载具的制作方法

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2日,申请号为u20184198的芬兰实用新型专利优先权。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船体的水上载具。



背景技术:

如独木舟和皮划艇这种水上载具通常有一个船体,在水上载具的中间部分形成一空腔以供桨手容身。在水上载具的底部,可以设置一座位供桨手乘坐。在这种情况下,桨手的腿部向前进方向伸展,与底部基本平行。这样的划桨位置不是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

美国专利6871608披露了一种双船体水上载具。一个或多人可以以坐姿,站姿,骑乘的姿势,跪姿或卧姿进入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中。这种水上载具包括一第一船体和一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从顶面向底部延伸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二船体从顶面向底部延伸设有一空腔。当桨手处于坐姿,站姿,骑乘的姿势或者跪姿时,上述两个空腔都足够宽以容纳桨手的腿。所述水上载具还设有一个分别与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器,桨手将一条腿放在第一个空腔中,另一条腿放在第二个空腔中,从而可以坐着,站着,骑着或者跪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对象是一种改进的双船体水上载具。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包括:

具有第一空腔的第一船体,所述第一空腔从所述第一船体的顶面向下延伸到所述第一船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空腔容纳桨手的一条腿;

具有第二空腔的第二船体,所述第二空腔从所述第二船体的顶面向下延伸到所述第二船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空腔容纳桨手的一条腿;

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桨手双腿分开坐在所述连接部上,使桨手的一条腿放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桨手的另一条腿放在所述第二空腔中。

所述水上载具的特点是,还包括至少一个由所述连接部支撑的鞍形座,使桨手划桨时坐在所述鞍形座上。

所述鞍形座允许桨手保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划桨位置。桨手两腿分开坐在所述鞍形座上,所述鞍形座支撑桨手的臀部和大腿内侧。与各条腿对应的船体的空腔底部支撑桨手相对应的那只脚。这样,桨手可以保持背部直立地划桨,从而避免弯腰划桨姿势使背部拉伤。骑乘式划船姿势对腿部来说也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在所述水上载具中,当桨手坐在鞍形座上时,桨手的座椅和桨手腿的支撑水平面之间可以设置足够大的水平差,从而使得平均身高的桨手大致保持上半身和大腿之间的角度为135度的姿势。这一角度允许桨手保持直立,自然和无压力的姿势,因此划船时桨手的背部无压力且舒适。

所述水上载具可以通过上述的设计使其在水面使用时保持稳定,因此在水中不容易翻转或因为失误而翻船。

在本申请中,腿作为一般术语,其中腿包括大腿、膝盖、小腿、脚踝和脚。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透视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顶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侧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中固定鞍形座的爆炸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鞍形座固定后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双船体水上载具的透视视图,图2是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后视图。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由第一船体20和第二船体30以及连接部40组成。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最大长度为l1,最大宽度为w1,船体高度为h1,以及座椅高度h2。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最大长度l1根据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最大长度确定。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最大宽度w1根据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以及所述连接部40的最大宽度确定。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船体高度h1根据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高度确定。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座椅高度h2由桨手座椅和桨手腿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决定。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具有双船体,也就是说,它是双体船类型的水上载具。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内乘坐两位桨手71和72。所述桨手71和72使用的桨81、82,其示出仅作为参考。

所述第一船体20有第一空腔50,所述第二船体30有第二空腔60。所述第一空腔5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0和所述第一船体20的第一外壁23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二空腔6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40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第二外壁33之间的空间中。所述第一空腔50从所述第一船体20的第一顶面21延伸到所述第一船体20的第一底部22。所述第二空腔60从所述第二船体30的第二顶面31延伸到所述第二船体30的第二底部32。在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底部22上,所述第一空腔50设有支持桨手的一条腿的支撑面。在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底部32上,第二空腔60设有支持桨手另一条腿的支撑面。

在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上设有第一开口25,所述第一开口25向所述第一空腔50开口。在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上设有第二开口26,所述第二开口26向所述第二空腔60开口。所述第一开口25可以设为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第一顶面21上的连续开口,所述第二开口26可以设为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第二顶面31上的连续开口。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40的顶面设于与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第一顶面21和所述第二顶面31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在所述水上载具的所述最大长度l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船体20内的所述第一空腔50可以沿所述第一开口25的前和/或后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空腔50。所述第一空腔50被覆盖的部分可用作物品的存储空间。在所述水上载具的所述最大长度l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船体30内的所述第二空腔60可以沿所述第二开口26的前和/或后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覆盖部分所述第二空腔60。所述第二空腔60被覆盖的部分可用作物品的存储空间。

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可包括第一中心部21a、第一前部21b和第一后部21c。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中心部21a可以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开口25的长度,形成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均匀高度的顶部表面。所述第一前部21b可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方部分形成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端倾斜向下的顶部表面,而所述第一后部21c可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后方部分形成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后端倾斜向下的顶部表面。

类似地,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可包括第二中心部31a、第二前部31b和第二后部31c。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中心部31a可以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开口26的长度,形成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均匀高度的顶部表面。所述第二前部31b可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方部分形成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端倾斜向下的顶部表面,而所述第二后部31c可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后方部分形成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后端倾斜向下的顶部表面。

连接部40的顶面可以沿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横向形成一弧面,并且可设置在低于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顶面31一定距离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中心部21a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中心部31a为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高度。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端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前部21b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前部31b也为对称设置。向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后端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后部21c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后部31c也可以为对称设置。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连接部40的纵向中心轴上有一垂直平面,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可以设为关于这一垂直平面对称。

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可以相互对称,它们可以形成彼此的镜像。所述第一船体20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对应于所述第二船体30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长度相当于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长度。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高度相当于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船体高度h1。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最大宽度w1为所述第一船体20的宽度加上所述第二船体30的宽度以及所述连接部40的宽度。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所述第一顶面21的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一前部21b和所述第二顶面32的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二前部31b以及所述第一船体20的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一后部21c和所述第二船体30的倾斜向下的所述第二后部31c可以缩减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横向风表面区域。这一技术方案可降低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受侧风的影响度。

图3是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顶视图,图4是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的侧面视图。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包括第一船体20,第二船体30以及连接部40。在所述连接部40的顶面上,可设置一导轨300,所述导轨300可固定至少一个鞍形座100。每个鞍形座100与所述导轨300可移动连接,以便所述鞍形座100在所述导轨300上沿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最大长度l1的方向移动。每个鞍形座100的装配中可设置固定装置200,通过所述固定装置200将所述鞍形座100固定在所述导轨300上需要的位置。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顶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开口25和所述第二开口26的最大长度为l2,所述第一开口25和所述第二开口26的最大宽度为w2。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前部表面的所述第一前部21b和所述第二前部31b的倾斜角为α1,后部表面的所述第一后部21c和所述第二后部31c的倾斜角为α2。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中固定鞍形座的爆炸视图,图6是将鞍形座固定到水上载具的横截面视图。图5和图6显示的是从前方看的鞍形座。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中使用的所述鞍形座100可以是一体化座椅部件,或是两部分座椅部件。所述两部分座椅部件或分体式座椅部件包括第一座椅部件110和第二座椅部件120。所述第一座椅部件110和所述第二座椅部件120可以通过中间部130相互固定支撑。

导轨300可固定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连接部40的顶面上。所述导轨300可由横截面为矩形且具有空心内部的导轨组成,所述导轨300的一侧设有纵向间隙310。所述导轨300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纵向间隙310的宽度。因此,所述导轨300的纵向间隙310的纵向边缘两侧分别有第一法兰311和第二法兰312。

所述固定装置200包括支撑板210,所述支撑板由四个螺钉215固定到所述鞍形座100的所述中间部130。支撑板210由一基本呈矩形的部分组成,所述矩形的一边突起形成细长的突出部210a。所述突出部210a延伸到所述中间部130的前边缘的前侧上。所述固定装置200还可包括推力板220,所述推力板设置在导轨300内部,与所述第一法兰311和所述第二法兰312的内表面相抵。所诉推力板220可由第一紧固螺钉221和第二紧固螺钉222固定在所述支撑板210上。所述第一紧固螺钉221穿过所述推力板220后端的开口延伸到所述支撑板210上的螺纹开口。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穿过所述支撑板210的所述突出部210a上的开口延伸到所述推力板220前端的螺纹开口。所述第一紧固螺钉221和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都穿过所述导轨300中的所述纵向间隙310。所述固定装置200可进一步包括手柄225,通过所述手柄可以拧紧或松开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因此所述手柄225具有一工具部,所述工具部与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的头部形状适配。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的头部可能具有六边形插口或星形图案,因此所述手柄225具有相应的六边形插口或星形旋转工具。因此,所述手柄225可以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例如可以存储在完全独立于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一个安全的地方。

所述推力板220设置在所述导轨300内部,与所述导轨300的所述第一法兰311和所述第二法兰312的内表面相抵。所述推力板220的所述第一紧固螺钉221和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穿过所述导轨300中的所述纵向间隙310延伸至所述推力板220和所述支撑板210之间。所述推力板220由一长板组成,所述长板的宽度与所述导轨300内部的自由宽度基本对应。因此当没有拧紧所述第一紧固螺钉221和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将所述推力板220固定到所述支撑板210上时,所述支撑板210和所述鞍形座100可以沿所述导轨300的顶面滑动。

首先将所述支撑板210固定在所述鞍形座100的所述中间部130上。在此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钉221和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将所述推力板220初步固定在支撑板210上,从而在所述支撑板210和所述推力板220之间留下预定间隙。所述鞍形座100可以从所述导轨300的另一端推到所述导轨300上。所述支撑板210和所述推力板220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使得所述推力板可以放置在所述导轨300的所述第一法兰311和所述第二法兰312的下方,以便将所述鞍形座100推到所述导轨300上。当所述鞍形座100位于所述导轨300上的所需位置时,可以使用所述手柄225拧紧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以将所述鞍形座100锁定到所述导轨300上。用所述手柄225拧紧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将所述支撑板210压在所述导轨300的外表面上,将所述推力板220压在所述第一法兰311和所述第二法兰312的内表面,从而将所述鞍形座100锁定在所述导轨300上。

因此,所述第二紧固螺钉222形成了一种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锁定件的锁定状态下,所述鞍形座100锁定在所述导轨300上,在所述锁定件的释放状态,所述鞍形座100可在所述导轨300上沿所述导轨300的纵向移动。通过所述手柄225可以使用所述锁定件。

在如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300支撑所述鞍形座100。这是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连接部40直接支撑所述鞍形座100。所述连接部40的顶面可沿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横向呈一弧面,使得所述鞍形座100可以自由放置在所述连接部40的弧面上,通过所述连接部40的弧面支撑所述鞍形座100。

可以根据需要将一个、两个或三个鞍形座100安装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各个所述鞍形座100沿所述导轨300相互独立地运动。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可以通过双桨划桨,左右交替。因此,双桨的两端都设有叶片,用于在划船时划水。附图中的显示的桨仅作为参考。

此外,可以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安装一舵。所述舵可以固定在所述水上载具的后部,在所述第一船体20和所述第二船体30之间,以便坐在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所述鞍形座100上划船时使用。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也可以是双船体皮艇。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主要尺寸如下:最大长度l1=4366mm,最大宽度w1=1048mm,船体高度h1=662mm,座椅高度h2=700mm,所述第一开口25和所述第二开口26的最大长度l2=1980mm,最大宽度w2=630mm。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前部21b以及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前部31b的倾斜角α1为11.4度,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顶面21的所述第一后部21c以及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顶面31的所述第二后部31c的倾斜角α2为13.6度。在任何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上载具均不局限于上述尺寸,它们可能根据需要变化。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形状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流体力学的原理进行调整。

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可以通过手动层压获取的增强塑料来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玻璃比可达到33%,从而使得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增强塑料部分的重量约为42公斤。当所述鞍形座100及配件添加到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上,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总重量将达到约60公斤。当装载了一个人,并配有一般野营设备时,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漂浮时的吃水深度为159毫米,因此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总重量为154公斤。当载有两个人和一般野营设备时,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漂浮时的吃水深度为215毫米,因此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的总重量为254公斤。

所述鞍形座100与所述第一船体20的所述第一空腔50中的腿部支撑面之间和与所述第二船体30的所述第二空腔60中的腿部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作为所述座椅高度h2大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有利地,这一高度差大致为700mm。在这种情况下,当桨手坐在所述鞍形座100上时,具有平均身高的桨手的上半身和大腿之间的角度大致为135度。大致135度的角度下桨手可以保持一个直立,自然和无压力的姿势,因此划船时桨手的背部无压力且舒适。大致135度是指可能略大于或略小于135度的角度。即是说角度约为135度。角度可以处于130度到140度的范围内。同样,大致700mm是指高度差可能略大于或略小于700mm。即高度差约为700mm。高度差可能处于650到750mm的范围内。

通过设计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在使用中可以在水面上保持稳定。因此,所述双船体水上载具10不会在水面上轻易翻倒或因失误翻倒。

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不限于附图示例,本实用新型可在权利要求中定义的保护范围内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