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用小型船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499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顶棚16具有固定部16a和可动部16b,通过可动部16b滑动移动,构成为可开闭。可动顶棚16的固定部16a和可动部16b构成为在各自框架设置有玻璃。可动顶棚16在可动部16b形成有用于提高玻璃的强度的格条16c。由此,可动顶棚16的可动部16b能进行稳定的动作。
[0073]如图17所示,机舱Id配置有发动机23、发电机24等。机舱Id配置于由船体la和甲板lb围起的空间(船内)且配置于从船舱lc的后下方到后部甲板lg的下方的空间。在机舱Id的前方即船舱lc的下方,在前方配置有燃料箱25,在其后方配置有发电机24和生活用水箱26。在机舱Id的后方即后部甲板lg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23。
[0074]燃料箱25储藏发动机23或发电机24用的燃料。燃料箱25构成为能从小型船舶1的外部供应燃料。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小型船舶1在构成船体la的后部甲板lg的围墙/围栏的部分的左舷和右舷设置有燃料供应口 27。如图17所示,燃料箱25经由燃料供应管28连接于左右的燃料供应口 27。S卩,燃料箱25构成为从左右的燃料供应口 27供应燃料。燃料供应管28穿过后部甲板lg的内部布管至机舱Id内。此外,在燃料箱25布管有连通船外和燃料箱25的通风管25a。
[0075]生活用水箱26储藏供乘客使用的生活用水。生活用水箱26构成为能从小型船舶1的外部供应生活用水。具体地说,如图18所示,小型船舶1在船体la的后部甲板lg的艉板(transom)的左舷或右舷的任一方设置有生活用水供应口 29。如图17所示,生活用水箱26经由生活用水供应管30连接于生活用水供应口 29。S卩,生活用水箱26构成为能从生活用水供应口 29供应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供应管30穿过构成后部甲板lg的围墙/围栏的部分的内部布管至机舱Id内。
[0076]如图19所示,雷达架le以支承雷达天线31或、GPS天线32等的方式构成。雷达架le与船体la构成为一体。雷达架le形成为拱形。雷达架le从船体la的上端向后上方倾斜延伸,以围住甲板lb的侧部、船舱lc的后侧部、以及船舱lc的后上部的方式构成。雷达架le设置有雷达天线31、GPS天线32、VHF天线33、桅杆34、喇叭35、筒灯36、环照灯37a以及舷灯37b。
[0077]雷达天线31为雷达用的天线,对探知海上的其它的船舶、浮标等物标的雷达波进行发送和接收。雷达天线31设置在雷达架le的大致中央的上侧面。GPS天线32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1ning System, GPS)用的天线,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GPS天线32设置在雷达架le的上侧面且设置在雷达天线31的一方侧方。VHF天线33为基于VHF(超短波)的通信用的天线。VHF天线33设置在雷达架le的上侧面且设置在雷达天线31的另一方侧方。
[0078]桅杆34提高环照灯37a的可视性。桅杆34将管状构件折弯而形成。桅杆34设置在雷达架le的大致中央的上侧面。桅杆34构成为能在最高部设置环照灯37a。
[0079]喇叭35设置在雷达架le的上侧面且设置在雷达天线31和VHF天线33之间。
[0080]筒灯36照射小型船舶1的后部甲板lg。筒灯36设置在雷达架le的下侧面的左右两侧。环照灯37a和舷灯37b使周围发现小型船舶1的存在。环照灯37a设置在桅杆34的最高部。舷灯37b设置在雷达架le的两侧面(小型船舶1的两舷)。
[0081]左右一对空气导入口 lf/lf将发动机23的吸气用的空气从小型船舶1的船外导入到船内的机舱Id。如图3、图4、图20至图25所示,空气导入口 If配置在小型船舶1的两舷且配置在甲板lb的侧部。空气导入口 If以位于船体la的上方的方式配置。
[0082]如图17所示,空气导入口 If形成于雷达架le的内面(甲板lb侧的面)侧的甲板lb (参照图21至图23)且以贯通形成为从船首向船尾上升的斜面lx的方式形成。此外,如图17所示,空气导入口 If配置成从雷达架le的外侧看(侧视小型船舶1),与雷达架le重叠。即,空气导入口 If以从雷达架le的外侧看,空气导入口 If不会从雷达架le外露的方式构成。
[0083]空气导入口 If形成于斜面lx的上侧。此外,在斜面lx的下侧附近形成有排水口38。由此,从船首侧进入至甲板lb与雷达架le之间的水从排水口 38排出至船外。在空气导入口 If连接有空气导入软管39,并以能将空气供应给气液分离器40的方式构成。
[0084]如图17、图26以及图27所示,气液分离器40对气体即空气和液体即水进行分离。气液分离器40设置在机舱Id的内部且设置在船体la的后部甲板lg的舷墙的内侧面。气液分离器40形成为箱状,舷墙的内侧面构成其一面。
[0085]如图26所示,气液分离器40在舷墙相反侧的侧面下部连接有空气导入软管39。如图27所示,气液分离器40在舷墙相反侧的侧面上部形成有排气口 40a,在排气口 40a的下方设置有排气扇40b。进而,气液分离器40在其舷墙侧下部形成有排水口 40c。此外,气液分离器40在舷墙侧的侧面下部形成有吸入口 40d。在此,在后部甲板lg以覆盖吸入口40d的方式设置坐席19的情况下,在长椅支承构件形成有吸入口 19a。
[0086]气液分离器40从排水口 40c和排气口 40a分别排出供应自空气导入软管39和吸入口 40d(经由吸入口 19a自吸入口 40d)的空气和水中的水(参照图26的箭头)和空气(参照图26的涂白箭头)。排出的空气供应给机舱Id的内部的发动机23。
[0087]如上,空气导入口 If以位于雷达架le的内侧的方式构成,由于小型船舶1的空气导入口 If位于雷达架le的内侧,因此从雷达架le侧(小型船舶1的侧方)淋过来的水被雷达架le阻挡。此外,在小型船舶1中,进入至空气导入口 If附近的水从排水口 38排出至船外。进而,在小型船舶1中,从空气导入口 If、后部甲板lg的吸入口 40d进入的水由气液分离器40进行分离,从排水口 40c排出至船外。因此,通过小型船舶1,能抑制水经由空气导入口 If或、吸入口 40d进入至机舱Id的内部。
[0088]小型船舶1的空气导入口 If以向船首侧开口的方式构成。空气导入口 If以向前外侧开口的方式构成。
[0089]如上,空气导入口 If以向船首侧开口的方式构成,对于小型船舶1而言,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容易从空气导入口 If导入空气。因此,通过小型船舶1,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能增加从船外向机舱Id的空气的导入量。
[0090]小型船舶1的空气导入口 If以比机舱Id更位于船首侧的方式构成。空气导入口If以介由空气导入软管39位于后下部一侧方的方式构成。
[0091]如上,空气导入口 If以比机舱Id更位于船首侧的方式构成,对于小型船舶1而言,能以使小型船舶1前进并不大幅变更导入自空气导入口 If的空气的流通方向的方式(以使空气的流通方向为大体上从前方向后方的状态)将空气供应给机舱Id。因此,通过小型船舶1,能容易地进行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导入自空气导入口 If的空气向机舱Id的供应。
[0092]除此之外,小型船舶1也能配置成在空气导入口 If设置网构件(网孔构件),防止尘等异物经由空气导入口 If进入船内。
[0093]如图1至图4或图11、图17、图20至图25所示,小型船舶1具备构成为槽状(凹状)的引导槽lk。引导槽lk以将空气引导至空气导入口 If的方式构成。引导槽lk配置在甲板lb的侧部。引导槽lk以位于船体la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引导槽lk以位于船舱lc的下方的方式构成。
[0094]如上,在具备以将空气引导至空气导入口 If的方式构成的引导槽lk的小型船舶1中,由引导槽lk引导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口 If导入。因此,通过小型船舶1,能由引导槽lk将空气引导至空气导入口 If,容易地进行从船外向机舱Id的空气的导入。
[0095]小型船舶1的引导槽lk沿船首尾方向形成。引导槽lk形成于空气导入口 If的船首侧。引导槽lk形成为从比空气导入口 If更靠船首侧至空气导入口 If。引导槽lk以与空气导入口 If连通的方式形成。引导槽lk构成为从船首侧往船尾侧使范围往左右方向变大一些(槽的深度变深)。
[0096]如上,引导槽lk形成于空气导入口 If的船首侧,对于小型船舶1而言,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由引导槽lk引导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口 If导入。因此,通过小型船舶1,能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由引导槽lk将空气引导至空气导入口 If,容易地进行在使小型船舶1前进时从船外向机舱Id的空气的导入。
[0097]如图28(a)所示,后部甲板lg配置在船尾部且配置在船舱lc的后方。即,后部甲板lg配置于机舱Id的上方。在后部甲板lg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与机舱Id连通的开口部lm。后部甲板lg以堵住开口部lm的方式设置有可开闭的翼门41。S卩,小型船舶1的后部甲板lg的翼门41构成机舱Id的天花板。由此,小型船舶1构成为能通过使后部甲板lg的翼门41为打开状态,进行机舱Id内的发动机23的维护操作。
[0098]翼门41构成为能以设置在船尾侧的端部的铰链41a为旋转轴,通过上翻下翻,使船首侧可开闭。在翼门41的船首侧端部,连接有设置在机舱Id内的电动缸42。翼门41构成为通过电动缸42的伸缩而可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翼门41虽然通过电动缸42被打开关闭,但不限于此。
[0099]如图28至图32所示,在后部甲板lg的上表面,遍及开口部lm的整周,在其边缘部形成有凹部In。换而言之,在后部甲板lg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