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3878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领域,涉及小型无人机回收装置,尤其是一种无人机回收
减震气囊。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可胜任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工作,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农业、地质、科研、电力巡察、航空拍摄等多种领域,并且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小型无人驾驶飞机较为常用的回收方式是伞降回收,无人机在回收降落伞的作用下,将飞机的稳定着陆速度减低,然后利用着陆缓冲装置来缓释着陆带来的冲击能量,降低着陆过载避免损伤。无人机伞降回收系统的着陆缓冲方式主要包括滑撬减震器式和结构破损吸能式两种,但是这两种缓冲方式的缓冲机构都较为复杂,质量较大,而且机构本身占用的空间,对于无人机在空中飞行造成压力。经过检索发现以下相关专利文献。一种牵引式无人机精确伞降装置(CN202414170U),包括:类末敏弹、地面照射器和牵引绞盘,降落伞、无人机、类末敏弹依次连接,地面照射器和牵引绞盘分别安装在目标地。该装置是在无人机上挂载类末敏弹,地面照射器引导爆炸药柱爆破弹射飞梭精确到达预定降落点后,再使用牵引绳牵引降落伞伞降中的无人机降落在预定降落点上。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无人机伞降回收定点精度。一种管道式降落伞逃生装置(CN202355711U),包括救生箱体、降落伞和管道,管道为阻燃织物编织成的圆柱形落地通道,管道的底部装有合拢在一起的球形安全气囊,管道的内壁装有若干个扼流圈,降落伞设置在管道入口处,并可沿管道下降,下降时降落伞的充气座垫边缘与管道内壁紧密贴近,使降落伞缓缓下降,人员安全从管道内滑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发生火灾时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经过对比,以上专利文献与本专利申请的技术存在较大不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体积小质量轻、缓冲效果好的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包括机身、机翼以及气囊缓冲装置,机身上固装有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气囊缓冲装置,该气囊缓冲装置包括收藏盒、空气进出管道、进气风扇以及气囊,其具体结构为在机翼上固装有一下端开口的收藏盒,该收藏盒与机身之间安装有一空气进出管道,该空气进出管道的一端连接一固装在机身上的进气风扇,该空气进出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收藏盒内并密封连接有一叠放在收藏盒内的气囊。而且,所述气囊缓冲装置对称安装在机身内或机翼上。[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式的减震方式进行,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体积小质量轻、缓冲效果好,采用可折叠收藏的充气气囊作为主要的减震装置,由于其重量轻,气囊在充气前可折叠成小体积收藏在机体内,在航行中不会造成飞行阻力,而且容易实现小的减速过载等优点,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多种无人机减震应用中。2、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囊采用非弹性的、柔性的、不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的囊体,该气囊缓冲装置不仅可吸收和释放足够的冲击能量,降低无人机着陆冲击载荷,同时在着陆过程中还达到不能出现反跳现象,使无人机在着陆过程中稳定下降接地,安全着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附图1、图2只显示了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部分。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包括机身1、机翼5以及气囊缓冲装置,机身上固装有机翼,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气囊缓冲装置,该气囊缓冲装置包括收藏盒4、空气进出管道
3、进气风扇2以及气囊6,其具体结构为在机翼或机身上固装有一下端开口的收藏盒,该收藏盒与机身之间安装有一空气进出管道,该空气进出管道的一端连接一固装在机身上的进气风扇,该空气进出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收藏盒内并密封连接有一叠放在收藏盒内的气囊。所述气囊常规状态是折叠放置在所述收藏盒内,参见图1所示结构;当降落着陆时,进气风扇通过空气进出管道向气囊内充气,该气囊充气膨胀并由收藏盒下端开口伸出,直至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无人机着陆时缓冲冲击力,保证机体安全。所述气囊缓冲装置为多个,对称安装在机身内或机翼上。所述气囊是采用非弹性的、柔性的、不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的囊体,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气囊被折叠放置在飞机内部。由于气囊是用非弹性材料制成的,因此可作如下假设以便进行所需参数进行分析:①气囊在压缩过程中,只有囊体高度发生变化,而忽略其横截面形状和面积的变化;②气囊的排气口面积恒定;③系统气体变化遵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伞降回收时,减震气囊被放出自动展开并充气至初始压力,于是当无人机着陆时,气囊在冲击载荷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很好地满足了平台使用的要求。其工作原理为:冲击作用下气囊内的气体被压缩产生变形,吸收无人机冲击能量,而后通过排气装置排出气囊内气体,及时释放所吸收的能量,从而达到缓冲无人机冲击过载、保护无人机回收安全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包括机身、机翼以及气囊缓冲装置,机身上固装有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气囊缓冲装置,该气囊缓冲装置包括收藏盒、空气进出管道、进气风扇以及气囊,其具体结构为在机翼上固装有一下端开口的收藏盒,该收藏盒与机身之间安装有一空气进出管道,该空气进出管道的一端连接一固装在机身上的进气风扇,该空气进出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收藏盒内并密封连接有一叠放在收藏盒内的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缓冲装置对称安装在机身内或机翼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回收减震气囊,包括机身、机翼以及气囊缓冲装置,机身上固装有机翼,所述机身上安装有气囊缓冲装置,该气囊缓冲装置包括收藏盒、空气进出管道、进气风扇以及气囊,其具体结构为在机翼上固装有一下端开口的收藏盒,该收藏盒与机身之间安装有一空气进出管道,该空气进出管道的一端连接一固装在机身上的进气风扇,该空气进出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收藏盒内并密封连接有一叠放在收藏盒内的气囊。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囊采用非弹性的、柔性的、不透气的材料制成的可充气的囊体,该气囊缓冲装置不仅可吸收和释放足够的冲击能量,降低无人机着陆冲击载荷,同时在着陆过程中还达到不能出现反跳现象,使无人机在着陆过程中稳定下降接地,安全着陆。
文档编号B64D45/04GK203020546SQ20122072367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权军, 田凯, 倪连滨 申请人: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