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机桥顶部的随动式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19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登机桥顶部的随动式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栏装置,尤其是一种登机桥顶部的随动式护栏装置。



背景技术:

登机桥是在机场供乘客登机与下机的一种设备,作为接泊飞机使用非常频繁的设备,登机桥的维修保养非常重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时,通常需要频繁地爬上登机桥顶部作业。由于登机桥通道在使用过程中有伸缩运动,因而现有设计中,通常登机桥上只有靠近飞机的外通道设置有防护栏,而能够伸缩进外通道的内通道未设置防护栏。由此,在内通道顶部进行高空作业将存在极大的风险,尤其是在大风、冰冻、雨雪等天气作业时,危险性变得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机桥顶部的随动式护栏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登机桥顶部的随动式护栏装置,包括外通道和内通道,所述内通道能够收缩进外通道内,所述外通道上方设置有第一护栏,所述内通道上方设置有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之间通过第一滑车滑动连接;当内通道收缩进外通道后,第二护栏能够收缩至外通道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栏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第一护栏包括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固定在外通道上,其上端设置有第一上横杆,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中间立杆;

所述第二护栏包括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固定在内通道上,其上端设置有第二上横杆,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下横杆,所述第二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中间立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栏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

所述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第二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均为具有空腔结构且底部设有开口的型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栏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第一滑车包括第一滑车支架、转动架、纵向滚轮和缓冲橡胶头,其中,

所述第一滑车支架固定在第二中间立杆上;

所述转动架铰接在第一滑车支架上;

所述缓冲橡胶头固定在转动架的两端;

所述纵向滚轮设置在转动架的顶部,其能够嵌入至第一上横杆的空腔内使得第二护栏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栏装置,其进一步设计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摆轮,所述第一防摆轮设置在转动架的顶端以及通过第一防摆轮支架固定在第二中间立杆的下端,其能够嵌入至第一上横杆的空腔内以及嵌入至第一下横杆的空腔内,从而防止第二护栏沿水平方向滑动时发生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固定在登机桥通道的顶部,其设置成随动形式,该护栏能够随着登机桥通道的伸缩而实现同步伸缩。从而实现了登机桥通道顶部连续、整体的防护,为登机桥的维修和保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此外,本随动式护栏安装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的位置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的位置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中C-C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中第一滑车与第一防摆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包括:外通道1和内通道2,所述内通道2能够收缩进外通道1内,所述外通道1上方设置有第一护栏3,所述内通道2上方设置有第二护栏4,所述第一护栏3与第二护栏4之间通过第一滑车5滑动连接;当内通道2收缩进外通道1后,第二护栏4能够收缩至外通道1的上方。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护栏装置包括:外通道1、内通道2、第三通道8、第一护栏3、第二护栏4和第三护栏9。其中,内通道2能够收缩至外通道1内,第三通道8能够伸缩至内通道2内。外通道1上方设置有第一护栏3,内通道2上方设置有第二护栏4,第三通道8的上方设置有第三护栏9。第一护栏3与第二护栏4之间通过第一滑车5滑动连接,第二护栏4与第三护栏9之间通过第二滑车10滑动连接。当内通道2收缩至外通道1后,第二护栏4能够收缩至外通道1的上方;当第三通道8收缩进内通道2后,第三护栏9能够收缩至外通道1的上方。

由此,本设计使得整个登机桥的通道顶部均被护栏覆盖,因而实现了登机桥通道顶部连续且全面的防护。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如图3中所示,第一护栏3设置在外通道1顶部的两侧,第二护栏4设置在内通道2顶部的两侧。

第一护栏3包括第一立柱31,第一立柱31设置在外通道1顶部的两侧。第一立柱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横杆32,第一立柱3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横杆33,第一上横杆32和第一下横杆3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中间立杆34。

第二护栏4包括第二立柱41,第二立柱41设置在内通道2顶部的两侧。第二立柱4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上横杆42,第二立柱4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下横杆43,第二上横杆42和第二下横杆4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中间立杆44。

第一上横杆32与第二中间立杆44通过第一滑车5滑动连接,当内通道2向外通道1内收缩时,第二护栏4能够随着内通道2收缩至外通道1的上方。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C-C的剖面图,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如图6中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上横杆32为具有空腔且底端设置有开口的型材结构,该结构与第一滑车5的结构相匹配,第一滑车5固定在第二中间立杆44的上端,当第一滑车5嵌入至第一上横杆32后,第二护栏4能够实现沿着水平方向滑动。第二中间立杆44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一防摆轮6,第一下横杆33亦为具有空腔且底端设置有开口的型材,其结构与第一防摆轮6的结构相匹配。当第一防摆轮6嵌入至第一下横杆33后,第二护栏4在伸缩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因过大幅度的摆动而损坏。

第三护栏9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滑车10;第二上横杆42为具有空腔且底端设置有开口的型材,其结构与第二滑车10的结构相匹配。当第二滑车10嵌入至第二上横杆42后,第三护栏9能够实现沿着水平方向滑动。第三护栏9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防摆轮11;第二下横杆43亦为具有空腔且底端设置有开口的型材,其结构与第二防摆轮11的结构相匹配。当第二防摆轮11嵌入至第二下横杆43后,第三护栏9在伸缩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因过大的摆动而损坏。

如图7所示,第一滑车5包括滑车支架51、转动架52、纵向滚轮53和缓冲橡胶头54。其中,滑车支架51固定在第二中间立杆44的上端。转动架52的下端与滑车支架51用铰链连接。纵向滚轮53设置在转动架52的顶部,纵向滚轮53与第一上横杆32的结构相匹配。缓冲橡胶头54固定在转动架52顶部的两端。

当第一滑车5嵌入至第一上横杆32后,由于纵向滚轮53能够在第一上横杆32内部滑动,使得第二护栏4能够实现水平方向移动。转动架52能够围绕其与滑车支架51的铰接处做一定幅度的旋转运动,因而当第一滑车5嵌入至第一上横杆32后,第一上横杆32能够围绕上述铰接处做一定幅度的旋转运动。由于内通道2向外通道1内收缩时,内通道2的移动方向与外通道1延伸的方向不完全一致,因而上述设计能够避免内通道2向外通道1内收缩时发生卡死的情况。

此外,如图7中所示,为了保证第二护栏4与第一护栏3活动连接时第二护栏4具有良好的刚性,转动架52的顶端亦设置有第一防摆轮6。当第一防摆轮6嵌入至第一上横杆32后,该设计能防止第二护栏4在进行伸缩运动时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

缓冲橡胶头54能够防止第二护栏4收缩至外通道1的上方时第一滑车5对第一上横杆32端面的冲击。

第二滑车10与第一滑车5具有一致的结构,第二防摆轮11与第一防摆轮6具有一致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