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57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脚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遥控无人机脚架,都是骨架焊接件,多数是在脚架上设有弹簧或者橡胶减振装置,来缓冲着陆时地面的冲击,目前的弹簧或者橡胶减振装置,主要还是在垂直起降时有用,当无人机在滑行过程中着陆时,很容易造成脚架底部的磨损损伤,为了避免脚架的磨损,希望设计的无人机脚架,既能实现垂直降落,又能实现滑行降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脚架,目的是用来避免无人机滑行降落脚架的磨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人机脚架,包括脚架、折叠机构和供气系统,其中每一侧的脚架由两根侧臂杆组成,在两根侧臂杆之间上部焊接有横撑杆,下部焊接有底撑杆,另外在每根侧臂杆上焊接有第一铰座和第三铰座,在底撑杆下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铰座,所述折叠机构分别与第一铰座、第二铰座和第三铰座铰接,所述供气系统与脚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由气缸、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轮子组成,所述气缸与第一铰座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一的一端铰接,连杆一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铰座铰接,所述连杆二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外一端与轮子中心铰接,所述连杆三一端与连杆二中间铰接,另外一端与第三铰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供气系统由气嘴和柔性气管组成,所述气嘴与脚架相通连接,所述柔性气管一端与气缸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侧臂杆相通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脚架,包括脚架、折叠机构和供气系统,其中每一侧的脚架由两根侧臂杆组成,在两根侧臂杆之间上部焊接有横撑杆,下部焊接有底撑杆,另外在每根侧臂杆上焊接有第一铰座和第三铰座,在底撑杆下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铰座,所述折叠机构分别与第一铰座、第二铰座和第三铰座铰接,所述供气系统与脚架连接,所述折叠机构由气缸、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轮子组成,所述气缸与第一铰座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一的一端铰接,连杆一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铰座铰接,所述连杆二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另外一端与轮子中心铰接,所述连杆三一端与连杆二中间铰接,另外一端与第三铰座铰接,所述供气系统由气嘴和柔性气管组成,所述气嘴与脚架相通连接,所述柔性气管一端与气缸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侧臂杆相通连接,通过在脚架上设置折叠机构,实现在无人机滑行降落时轮子与地面接触,避免脚架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无人机脚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脚架;2、折叠机构;3、供气系统;10、侧臂杆;11、横撑杆;12、底撑杆;20、气缸;21、连杆一;22、连杆二;23、连杆三;24、轮子;1-1、第一铰座;1-2、第二铰座;1-3、第三铰座;30、气嘴;31、柔性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人机脚架,是用来避免无人机滑行降落脚架的磨损。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包括脚架1、折叠机构2和供气系统3,其中每一侧的脚架1由两根侧臂杆10组成,在两根侧臂杆10之间上部焊接有横撑杆11,下部焊接有底撑杆12,另外在每根侧臂杆10上焊接有第一铰座1-1和第三铰座1-3,在底撑杆12下侧焊接有两个第二铰座1-2,所述折叠机构2分别与第一铰座1-1、第二铰座1-2和第三铰座1-3铰接,所述供气系统3与脚架1连接。

所述折叠机构2由气缸20、连杆一21、连杆二22、连杆三23和轮子24组成,所述气缸20与第一铰座1-1铰接,气缸20的活塞杆与连杆一21的一端铰接,连杆一21的另外一端与第二铰座1-2铰接,所述连杆二22一端与气缸20的活塞杆铰接,另外一端与轮子24中心铰接,所述连杆三23一端与连杆二22中间铰接,另外一端与第三铰座1-3铰接。

所述供气系统3由气嘴30和柔性气管31组成,所述气嘴30与脚架1相通连接,所述柔性气管31一端与气缸20相通连接,另外一端与侧臂杆10相通连接。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该无人机脚架,在无人机垂直降落时,折叠机构2处于折叠状态下,使脚架1直接与地面接触;在无人机滑行降落时,先通过气嘴30向脚架1通气,气体经过侧臂杆10和柔性气管31,进入气缸20,气缸20推着气缸20的活塞杆向外伸出,在连杆一21和连杆三23的束缚下,驱动着连杆二22逐渐从折叠状态运动到竖直状态,且在竖直状态时轮子24的位置会超过脚架1的最下端,然后在无人机滑行降落时,轮子24与地面接触,有效避免了脚架1下端的磨损,待无人机安全降落后,再通过气缸20将轮子24折叠起来,使脚架1与地面接触。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