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581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式动力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



背景技术:

轮式动力伞具有飞行安全,操作简便,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因而深受广大飞行爱好者的喜爱,它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自由飞翔的条件。此外,由于轮式动力伞的诸多优点,轮式动力伞也具有广阔的商业用途,人们现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多种低空作业,例如大农场、大林场的监护、农药喷洒、空中牵引架设高压线、影视航拍、广告宣传、空中观光、治安监控、低空搜寻及灾情监测等等。随着人们对轮式动力伞越来越多的认识,正在不断扩大它的应用范围,提高它的使用价值。

然而,对于现有的轮式动力伞,在起伞阶段,固定伞翼迎角结构的迎角偏大,不利于翼伞快速上升至正确位置从而产最大升力,这是因为翼伞厂家设定的迎角为正常动力飞行时的最佳升阻比迎角,而这并不是最佳的起伞迎角,也不是最大飞行速度迎角,从而导致起飞距离变长。在飞行过程中,翼伞无法调整伞翼迎角,当突遇大风时无法通过伞翼迎角的调整增加飞行速度,也不能实现加速返场降落以躲避不利天气。由此,现有的轮式动力伞,一方面对安全飞行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不能实现翼伞的全部功能。

因此现有的轮式动力伞由于采用固定翼伞,因而不能实现伞翼迎角的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包括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的底部通过转轴固定相连,转轴与下方的轮式动力伞车身活动连接,其中第一调角板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的一侧相连,第二调角板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的另一侧相连,转动转轴可驱动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同步转动,以将调角力矩同步传递至两侧的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从而调节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为三角形。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为钝角三角形,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的钝角设置在底部。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的顶部形成有多个连接孔,伞绳的一端与连接孔相连,另一端与翼伞相连。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顶部的连接孔为3-6个,连接孔沿着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顶部边缘设置。

进一步,伞翼迎角调整器的转轴设置在翼伞升力的中心位置,以减小转轴转动过程中的转动阻力臂。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和第二调角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并且对称设置在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转轴通过轴承与下方的轮式动力伞车身活动连接,转轴可在轮式动力伞车身上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伞翼迎角调整器可实时调整伞翼迎角,使翼伞在起伞阶段,正常飞行阶段,以及突遇大风时选择合适的伞翼迎角进行飞行,从而为使用者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轮式动力伞的伞翼迎角调整器10设置在翼伞20与下方动力装置之间,其中伞翼迎角调整器10的顶部与翼伞20相连,底部与轮式动力伞车身活动连接,动力装置上可包括飞行员乘坐装置,伞翼迎角调整器10可用于调节伞翼迎角,从而方便驾驶员操作飞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伞翼迎角调整器10包括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通过转轴14固定相连,转轴14与下方的轮式动力伞车身活动连接,例如通过轴承与下方的轮式动力伞车身活动连接,转轴可在轮式动力伞车身上转动。其中第一调角板11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20的一侧相连,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20的另一侧相连。由此,通过转动转轴14,使得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同步转动,以将调角力矩同步传递至两侧的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从而在飞行过程中或起伞阶段调节伞翼迎角,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轮式动力伞的功能。

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呈三角形,例如钝角三角形,转轴14设置在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底部,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20相连。优选地,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为钝角三角形,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倒立设置,也即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钝角设置在底部,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在底部的钝角位置通过转轴14相连,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两侧为锐角,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通过伞绳与翼伞20相连。

进一步,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3,例如3-6个,伞绳穿过连接孔13与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相连,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结构形状相同并且关于转轴14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3包括4个,四个连接孔13沿着第一调角板11和第二调角板12的顶部边缘设置。

优选地,如图2所示,伞翼迎角调整器10的转轴14设置在翼伞20升力的中心位置,也即多跟受拉伞绳的交点位置,以减小转轴14转动过程中的转动阻力臂,以最大限度减小旋转转轴14时的阻力,方便使用者操作伞翼迎角调整器10。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伞翼迎角调整器10调节伞翼迎角的过程如下:

在起伞过程中,使用者可利用伞翼迎角调整器10调节伞翼迎角,适当减小伞翼迎角,可使翼伞20快速升至正确位置,之后再逐步调整到最佳升阻比迎角,从而产生最大的升力,以节省燃油,方便动力伞升空,以及缩短起飞距离。

在飞行过程中,当突遇大风时,使用者可通过大幅减小伞翼迎角增加燃油加大动力装置的马力,来增加飞行速度,从而实现快速返航着陆。应注意的是,在调整伞翼迎角的过程中,由于伞绳处于绷紧状态,当转轴14转动时,可在伞绳上产生扭力并传递至翼伞20,从而实现伞翼迎角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伞翼迎角调整器10可实时调整伞翼迎角,使翼伞20在起伞阶段,正常飞行阶段,以及突遇大风时选择合适的伞翼迎角进行飞行,从而为使用者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