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408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托盘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托盘箱。
背景技术
因目前一些托盘箱产品尺寸与集装箱尺寸不匹配,从而导致某些产品在集装箱内的整箱装箱数过少、运输成本过高。如果散件运输则经常发生长途运输产品受挤压变形的情况,影响产品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托盘箱,利用托盘箱上的支撑装置和限位装置,可为货物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托盘箱运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盘箱,包括底架及位于该底架四个角部的角立柱,该底架由两相对设置的底外纵梁和两相对设置的底外横梁构成,并且在该两底外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横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纵梁连接,该两底外纵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纵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横梁连接,且该底外横梁和底内横梁的上表面形成一承载平面,其特点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四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两端,每个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距离该角立柱一预定距离垂直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上表面上;支撑横梁,两端连接在该支撑立柱和该角立柱上。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每个支撑装置还包括限位棒,设置于该支撑立柱与底外横梁连接的外侧转角处。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每个底外横梁和每个底内横梁一侧都设置有一加强梁。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角立柱顶端设置有一顶封板,该顶封板上设置有一堆码管件,与该角立柱底端的堆码空间适配。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堆码管件可为一空心薄壁管腔件或为一实心管件,且该堆码管件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方形或多边形任意一种。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堆码管件为一方形管件,其外平面与角立柱的外平面呈α角装配,且0°≤α≤90°。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堆码管件外平面与角立柱的外平面呈45°角装配。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对应安装在每个支撑装置的支撑立柱上,包括两个限位立柱,该两个限位立柱之间距离一预定宽度W3设置,形成与该支撑装置的支撑立柱的宽度W1适配的安装空间;两个支撑横梁,该两个支撑横梁连接在该两个限位立柱同一侧,并呈上下平行布置,且该两个支撑横梁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高度H3。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第一限位装置中,其中一个或两个支撑横梁为直角状支撑横梁。
上述的托盘箱,其特点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对应安装在每个角立柱上,包括两个限位立柱,该两个限位立柱之间距离一预定宽度W4设置,形成与该角立柱的宽度W2适配的安装空间;两个支撑横梁,该两个支撑横梁连接在该两个限位立柱同一侧,并呈上下平行布置,且该两个支撑横梁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高度H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盘箱上设置支撑装置和限位装置,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高效的托盘箱;另一方面,通过框架式结构、承载底架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可根据载荷情况灵活调整为普通型与加强型。本实用新型托盘箱可作为一种通用的托盘箱进行物流周转,尤其适于用来与限位装置配合使用来实现摩托车用小型集装箱的散件运输。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D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4中E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两托盘箱堆码状态示意图;图9A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的第一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B~9D分别为图9A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的第二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B~10D分别为图10A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图11A~11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所运输的箱体的底框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图12A、1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所运输的箱体的前框的主视图、侧视图;图13A~13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所运输的箱体的顶框的俯视图、侧视图、主视图;图14A、1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所运输的箱体的侧框的主视图、侧视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所运输的箱体的箱门的主视图;图16A、1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底框时的主视图、侧视图;图17A、17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底框后,接着安装第一限位装置的主视图、侧视图;图18A、18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箱门时的主视图、侧视图;图19A、19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顶框时的主视图、侧视图;图20A、20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侧框后,并接着安装第二限位装置时的主视图、侧视图;图21A、21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装载前框及最后一个侧框时的主视图、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10包括底架和设置在该底架四个角部的角立柱14,该底架由两相对设置的底外纵梁11和两相对设置的底外横梁12构成,并且在该两底外横梁12之间设置有底内横梁16,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纵梁11连接,该两底外纵梁11之间设置有底内纵梁17,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横梁12连接,且该底外横梁12和底内横梁16的上表面形成一承载平面。该底外纵梁11上方还设置有立柱连接梁13,两端连接在角立柱14上。并且,在该两底外横梁12两端,还设置有支撑装置15,如图2所示,该支撑装置15包括垂直设置在该底外横梁12上表面的支撑立柱152、连接在该角立柱14和支撑立柱152上的支撑横梁151、以及设置在该支撑立柱152和底外横梁12连接的转角处的限位棒153。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立柱152宽度W2等于角立柱14宽度W1。并且,在角立柱14顶端设置有一顶封板142,其上设置有堆码管件141,与设置在角立柱14底端的堆码空间适配(图中未示出),该堆码管件141可实现空箱与满载托盘箱的快速可靠堆码。如图3所示,该堆码管件141可以是空心薄壁管腔件、也可以是实心管件。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方形、任意多边形。较佳的,为便于堆码管件141与角立柱14的空腔(或堆码空间)快速嵌套配合,其与顶封板142装配时,外平面与角立柱14的外平面成α角装配,这样可为快速堆码嵌套提供更多的配合空间——便于堆码。α角的最佳角度为45°,而0°≤α≤90°也可实现堆码。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构,使得应用范围更广,可在每一个底外横梁12和每个底内横梁16一侧设置加强梁120、160,如图5、7所示,在底外横梁12外侧面设置该加强梁120,如图6所示,在底内横梁16一侧设置该加强梁160。
如图8所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10、20堆码的状态,两侧向角部的支撑横梁与支撑立柱可根据不同适用工况,起到拦挡与承载的功能。
如图9A~9D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限位装置的结构。该限位装置30包括两距离一预定宽度W3设置的限位立柱31、32和两设置在该两限位立柱31、32同一侧的两支撑横梁33、34。该两个限位立柱31、32形成一安装空间,用于将该限位装置30限位安装在托盘箱支撑装置15的支撑立柱152上。该两支撑横梁33、34上下平行设置,且其两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高度H3。较佳的,该支撑横梁34为一截面为直角的横梁。当然,该另一支撑横梁33也可为直角状。
如图10A~10D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限位装置的结构。该限位装置40包括两距离一预定宽度W4设置的限位立柱41、42和两设置在该两限位立柱41、42同一侧的两支撑横梁43、44。该两个限位立柱41、42形成一安装空间,用于将该限位装置40限位安装在托盘箱角立柱14上。该两个支撑横梁43、44上下平行设置,且其两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高度H4。
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既可单独使用,在其承载平面上放置板件、长杆件、箱类包装物运输,又可专用于运输一种(或一类)可拆卸折叠的小型集装箱产品(或其他类似的托盘箱产品)。下面将以运输摩托车用小型集装箱的散件的方法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托盘箱运输货物的方法。
该摩托车用小型集装箱的箱体包括底框(如图11A~11C所示)、前框(如图12A~12B所示)、顶框(如图13A~13C所示)、两个侧框(如图14A~14B所示)、及箱门(如图15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运输该小型集装箱时候,可配合第一限位装置30和第二限位装置40使用。
下面将结合图16A~21B,说明集装箱散件装配运输的步骤。
第一步,如图16A、16B所示,在运输该集装箱散件时候,先将该底框101的附件折叠,然后放置底框101在托盘箱上,其中该底框101的边框与该支撑装置15的支撑立柱152间隔有一定间隙。
第二步,如图17A、17B所示,在底框101与支撑立柱152之间的间隙上安装第一限位装置30,通过第一限位装置30的两限位立柱31、32之间的安装空间,将第一限位装置30安装在支撑立柱152上,由该支撑立柱152限制该第一限位装置30左右窜动。其中,支撑横梁33巧妙的搭接在底框101的边框台阶上。
第三步,如图18A、18B所示,利用底框101上折叠的附件一侧的空间,将箱门102嵌入一侧的第一限位装置30的两个支撑横梁33、34之间,该两个支撑横梁33、34外表面之间的高度H3等于小型集装箱底框及其附件折叠后的总高度,该小型集装箱底框及其附件折叠后的总高度大致与一侧底框101和箱门102堆叠的高度处于同一高度。
第四步,如图19A、19B所示,将小型集装箱的顶框103堆叠在第一限位装置30的支撑横梁34的上表面,位于箱门102和底框101的折叠附件上方,与箱门102上表面最高点无接触,避免将箱门压坏。并且,该托盘箱支撑装置15的支撑横梁上表面与该箱体底框101、箱门102、顶框103堆叠后的最高处基本平齐。
第五步,如图20A、20B所示,在顶框103上堆叠一个侧框104,该侧框104的外侧面位于堆叠下方,其内侧面朝上。由于堆叠后的顶框103基本与该支撑装置15的支撑横梁15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这样,侧框104可以较好的支撑在顶框103和支撑横梁151上。然后,在角立柱14上安装第二限位装置40,通过第二限位装置40的两限位立柱41、42之间的安装空间,将第二限位装置40安装在角立柱14上,由该角立柱14限制该第二限位装置30左右窜动。该支撑横梁33支撑在该侧框104的边框上。并且,充分利用两个侧框对叠时候二者之间的空间,将前框105放置在该空间内,如图20B所示。
第六步,如图21A、21B所示,在该侧框104上对叠上另外一个侧框106,该侧框106由该第二限位装置40的上方支撑横梁44支撑,该第二限位装置40两支撑横梁43、44外表面之间的高度H4等于两个侧框104、106对叠后形成的距离。较佳的,所有散件堆叠完后,该侧框106外表面基本与该角立柱14的顶端平齐,这样,在两个托盘箱堆码时候,可节省空间。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托盘箱,包括底架及位于该底架四个角部的角立柱,该底架由两相对设置的底外纵梁和两相对设置的底外横梁构成,并且在该两底外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横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纵梁连接,该两底外纵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纵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横梁连接,且该底外横梁和底内横梁的上表面形成一承载平面,其特征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四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两端,每个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距离该角立柱一预定距离垂直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上表面上;支撑横梁,两端连接在该支撑立柱和该角立柱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撑装置还包括限位棒,设置于该支撑立柱与底外横梁连接的外侧转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每个底外横梁和每个底内横梁一侧都设置有一加强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角立柱顶端设置有一顶封板,该顶封板上设置有一堆码管件,与该角立柱底端的堆码空间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堆码管件可为一空心薄壁管腔件或为一实心管件,且该堆码管件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方形或多边形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堆码管件为一方形管件,其外平面与角立柱的外平面呈α角装配,且0°≤α≤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堆码管件外平面与角立柱的外平面呈45°角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第一限位装置,对应安装在每个支撑装置的支撑立柱上,包括两个限位立柱,该两个限位立柱之间距离一预定宽度W3设置,形成与该支撑装置的支撑立柱的宽度W1适配的安装空间;两个支撑横梁,该两个支撑横梁连接在该两个限位立柱同一侧,并呈上下平行布置,且该两个支撑横梁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高度H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装置中,其中一个或两个支撑横梁为直角状支撑横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箱,其特征在于,该托盘箱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对应安装在每个角立柱上,包括两个限位立柱,该两个限位立柱之间距离一预定宽度W4设置,形成与该角立柱的宽度W2适配的安装空间;两个支撑横梁,该两个支撑横梁连接在该两个限位立柱同一侧,并呈上下平行布置,且该两个支撑横梁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预定高度H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托盘箱,该托盘箱包括底架及位于该底架四个角部的角立柱,该底架由两相对设置的底外纵梁和两相对设置的底外横梁构成,并且在该两底外横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横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纵梁连接,该两底外纵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底内纵梁,其两端分别与该两底外横梁连接,且该底外横梁和底内横梁的上表面形成一承载平面,该托盘箱还包括四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两端,每个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距离该角立柱一预定距离垂直设置在该底外横梁上表面上;支撑横梁,两端连接在该支撑立柱和该角立柱上。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可为货物运输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托盘箱运输。
文档编号B65D90/12GK2858508SQ20052011466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剑平, 马瑞昆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