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460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物料运输或储存地大型钢性运输容器的部件,具体 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底架。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国际联合运输的主要工具,自1956开始使用至今的50多年的 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并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集装箱运输已经 成为国际联运的主要手段。
目前通用集装箱的总体构型为六面体型,在具体结构上,如


图1所示,一 般都包括有位于箱体底部的底架平台IO、分别位于底架平台10两个端的前墙 12和箱门13、位于箱体两侧的侧壁ll、位于箱体顶部的顶板14、以及垂直位 于底架平台10四个端角部的角柱15。
如图3所示,为了满足承载货物的要求,在底架上固定设置有横向的底横 梁IOI,在底横梁101上铺设有木地板103。同时为便于箱体的搬运,在底架上 还设置有插槽102,插槽102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插槽侧梁1021、位于其顶部 的面板1022和位于其底部的地板1023,插槽102的内高h按ISO标准规定为 115mm-117mm。
提高集装箱的转载效率始终是行业中不断探求的一个课题,而要增大装 载效率就要增大箱体的内空,而箱体的内空又决定与箱体的内长和内高,如 图2所示,箱体的内高d为自木地板103的上表面到顶板14的下表面之间的距 离。由于一般箱体的木地板103是铺在插槽面板1022上的,且ISO集装箱国 际标准对插槽102的内高及木地板103厚度均有界定,这使得增加内高在现有 技术下变得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在保证集
装箱插槽符合ISO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集装箱底架的高度,以增大集
装箱的内部使用高度从而提高箱体装载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有设置于其纵向两侧的底侧粱和固定连接于所述
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以及横向贯穿所述两底侧梁的插槽;所述底横梁上 设置有地板,所述插槽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插槽侧梁和位于其顶部的插槽顶 板,所述插槽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插槽还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插槽底板,所述插槽底板的上表面到所 述插槽顶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115mm-117mm。
所述插槽还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槽侧梁外侧的地板支撑件,且该地 板支撑件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横梁的上表面平齐。 所述地板支撑件为截面呈"L"形的折弯钢板。
所述底架还包括分别位于其两端部且平行于所述底横梁的前端下梁和门 槛,所述前端下梁和所述门槛上分别设置有地板支撑结构,且所述地板支撑 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橫梁上表面平齐。
所述底横梁和所述插槽侧梁的截面形状是C型或I型或倒T型。 所述底横梁和/或所述底侧梁的材料采用屈服极限大于450Mpa的高强钢。
所述高强钢的牌号为ZJ700W。 所述地板是木地板或波纹钢地板或平板钢地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保证插槽内高符合ISO集装箱国际标准要求 的前提下,使插槽顶板的上表面与地板的上表面平齐,由此降低了地板的高 度,因而,增大了箱体的内空,提高了箱体的装载效率;同时,在底横梁和/ 或底侧梁采用高碳钢的情况下,在满足底架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其横截面积 相比于现有技术底横梁和/或底侧梁的横截面积要小,因而其自重也相应地减 轻,从而降低了箱体地总重。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 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通用标准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放大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底架的结构示意图5为图4的B向视图6为图5中C处放大视图7为图5中D处放大视图8为图5中E处放大视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 5所示的集装箱底架,包括位于其两侧纵向设置的两底侧梁22、 多个横向焊接于两底侧梁22之间截面形状为C型的底横梁21、横向贯穿两底 侧梁22的插槽25以及设置在其前端的前端下梁24和位于其后端的门槛23,上
述各部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如图6所示,插槽25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截面为C形的插槽侧梁251、横 向固定连接于两插槽侧梁251顶部的插槽顶板252,由一般的机械加工常识可 知,插槽顶板252与插槽侧板251之间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以采用一次成型的 方法加工。在插槽25的底部焊接有插槽底板253,且插槽地板253的表面到插 槽顶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P为115mm-117mm,该距离符合ISO集装箱国际 标准的规定;为保证叉车的插齿插入插槽后,插槽有足够的强度, 一般插槽
顶板的厚度在2mm以上。在插槽25的两侧各设有一块木地板26,该木地板26 铺在底横梁21上并通过铆钉与底横梁21连接;在两插槽侧梁251的外侧分别焊 接有截面为"L"形的折弯钢板254,木地板26的一端搭在该折弯钢板254上, 并通过铆钉与折弯钢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各自对应地搭在如图7及图8所示 的门槛23和前端下梁24的折弯槽230和折弯槽240上,且折弯槽230、折弯槽 240、底横梁21及折弯钢板254的上表面平齐,如此,可保证木地板26处于平 直状态;同时,为保证整个底架的上表面平整,折弯钢板254的上表面到插槽 顶板上表面的距离等于木地板26的厚度,如此,使得木地板26的上表面与插 槽顶板的上表面平齐。
由一般的机械加工常识和力学常识可知,底横梁21和插槽侧梁251的截面 形状也可以是I型或倒T型。
由本领域的一般常识可知,地板还可以采用波纹钢地板或平板钢地板, 可以达到与木地板相同的技术效果。
上述结构,由于插槽顶板252的上表面与木地板26的上表面平齐,由此降 低了地板的高度,因而,增大了箱体的内空,提高了箱体的装载效率。
同时,上述结构也带来一个问题,由于地板的高度减低,也就意味着底 横梁的高度降低,如果底橫梁的厚度和总宽度还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则该 底架的强度必然存在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风险,为此,可以采用的方法之是增 大底横梁的分布密度和/或增大单个底横梁的截面尺寸,也可以采用强度更好 的材料。从材料角度看,采用屈服极限大于
450Mpa的高强钢比较合理,即底横梁21和/或底侧梁22可以采用高强 钢,如ZJ700W的高强钢,这样,可以在不增大底横梁21和/或底侧梁22横截 面积的情况下,降低其高度,且能满足强度要求。
从底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看,在上述方案中,地板与插槽的连接仅通过 铆钉实现,如此,存在在插槽受力时,其所受力不好传递给底架中的其他结 构件的情况,这在插槽受力过大的情况下会有一定的风险,为此,需要将插 槽与与其临近的底横梁固定连接起来,以分担插槽的受力,如图9所示,在插 槽侧梁251与与其最相邻的底横梁21之间加设连接加强件29,该连接加强件29 的一端与插槽侧梁251的外侧焊接连接,其另一端与与插槽侧梁251最相邻的
底横梁21焊接连接。由一般的机械常识可知,该连接加强件29是板件或柱件 等,均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有设置于其纵向两侧的底侧粱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以及横向贯穿所述两底侧梁的插槽;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地板,所述插槽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插槽侧梁和位于其顶部的插槽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还包括设置 于其底部的插槽底板,所述插槽底板的上表面到所述插槽顶板的下表面的距 离为115mm-117mm。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还包括有固 定连接于所述插槽侧梁外侧的地板支撑件,且该地板支撑件的上表面与所述 底横梁的上表面平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支撑件为截 面呈"L"形的折弯钢板。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分别 位于其两端部且平行于所述底横梁的前端下梁和门槛,所述前端下梁和所述 门槛上分别设置有地板支撑结构,且所述地板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横 梁上表面平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支撑结构为 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下梁和门槛上的折弯槽。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和所述插 槽侧梁的截面形状是C型或I型或倒T型。
8、 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 和/或所述底侧梁的材料采用屈服极限大于450Mpa的高强钢。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钢的牌号为 ZJ700W。
10、 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是 木地板或波纹钢地板或平板钢地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侧梁的外 侧设置有连接加强件,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插槽侧梁的外侧固定连 接,其另一端与与所述插槽侧梁最相邻的底横梁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有设置于其纵向两侧的底侧粱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以及横向贯穿所述两底侧梁的插槽;所述底横梁上设置有地板,所述插槽包括有位于其两侧的插槽侧梁和位于其顶部的插槽面板,所述插槽顶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通过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一般的集装箱,增加了箱体的内部高度,从而增大了集装箱装载效率。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1206037SQ20082009386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潘家和, 袁洪伟, 陈健昭 申请人:广东顺安达太平货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