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531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体。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包括设有开口部的包装体主 体、及能够打开或关闭地覆盖该包装体主体的开口部的标签构件的包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收容有多张湿纸巾的包装体。这样的包装体包括用于收容多张湿纸 巾且具有能够取出这些多张湿纸巾的开口部的包装体主体、及能够打开或关闭地覆盖该包 装体主体的开口部的标签构件。作为该包装体主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这样的包装体包括标签构件,该 标签构件具有层叠有第1片体和第2片体的主体部分、及仅是第2片体延长而成的延长部 分,该标签构件的延长部分以比主体部分强的粘接力粘接于包装体主体。在专利文献2中 还提出了这样的包装体该包装体具有由2个薄膜层构成的标签构件,在一个薄膜层中的 与标签构件的剥离开始侧相反侧的端部设有切口。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26878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32437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提出的包装体中,由于延长部分以比主体部分强的粘接力粘接于包 装体主体,因此,能够防止为了取出湿纸巾而剥离了标签构件时标签构件脱离包装体主体。 但是,根据标签构件的大小等,存在由于构成标签构件的第2片体的反弹力使剥离状态的 标签构件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的情况。在专利文献2提出的包装体中,通过在一个薄膜层中设有切口,能够使标签构件 维持剥离的状态,但是存在根据未设有切口的另一个薄膜层的材质使剥离状态的标签构件 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2提出的包装体中,由于标签构件与包 装体主体的粘接力均勻,因此,在剥离了标签构件的情况下,存在标签构件脱离包装体主体 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覆盖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剥离的情况下 该标签构件不容易自包装体主体分离、而且标签构件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的包装 体。本实用新型的包装体包括设有开口部的包装体主体、及从该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 侧能够开放或封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其中,上述标签构件包括下层片,其剥 离自由地粘接在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中的上述开口部的周缘;上层片,其具有层叠于 上述下层片的外表面侧的主体部、及自该下层片的一端侧伸出且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 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伸出部;狭缝部,其形成在上述上层片中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伸出 部的交界附近。还优选为,上述下层片及上述上层片分别形成为横长形状,上述伸出部自上述下层片中的长度方向一端侧伸出。 还优选为,上述狭缝部以沿着上述上层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上层片 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还优选为,上述狭缝部以沿着上述上层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在该上 层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及另一端。还优选为,还包括设置在上述下层片中的与上述狭缝部重叠的位置的下层狭缝 部。还优选为,上述狭缝部包括第1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一端侧,向上述伸出 部的伸出方向延伸;第2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另一端侧,向上述伸出方向延伸;第3 狭缝,设置在该第1狭缝与该第2狭缝之间,向与上述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包括设有开口部的包装体主体、及从该 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够开放或封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其中,上述标签构 件包括下层片,其剥离自由地粘接在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中的上述开口部的周缘; 上层片,其具有层叠于上述下层片的外表面侧的主体部、自该下层片的一端缘中的一端侧 伸出且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第1伸出部、及自上述一端缘中的 另一端侧伸出而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第2伸出部;缺口部,其 形成在上述第1伸出部与上述第2伸出部之间,未配置上述下层片及上述上层片。还优选为,作为上述第1伸出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交界部分的第1交界部、及作为上 述第2伸出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交界部分的第2交界部均向与上述第1伸出部及上述第2伸 出部的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地形成,上述第1交界部及上述第2交界部互相配置 在大致同一条直线上。还优选为,上述第1伸出部的伸出端侧的、与上述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 大于上述第1交界部的长度,上述第2伸出部的伸出端侧的、与上述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的长度大于上述第2交界部的长度。还优选为,作为上述上层片及上述下层片的与上述缺口部的交界部分的中央交界 部具有在上述伸出方向上形成突起地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的一端及另一端位于比上述 第1交界部及上述第2交界部靠内侧的位置。还优选为,作为上述上层片及上述下层片的与上述缺口部的交界部分的中央交界 部包括沿与上述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及自该第1直线部的一端及 另一端分别向上述标签构件的内侧延伸的一对第2直线部,上述第1直线部与上述第1交 界部及上述第2交界部形成在大致同一条直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在将覆盖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剥离的情况下,该标签构件不容易 自包装体主体分离,而且,标签构件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中的X-X线剖视图。[0025]图5是图2中的Y-Y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剥离了标签构件的状态的包装体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的Z-Z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9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中的A-A线剖视图。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IlA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IlB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3A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3B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上层片的俯视图。图13C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下层片的俯视图。图14A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4B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上层片的俯视图。图14C是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下层片的俯视图。图15A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5B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上层片的俯视图。图15C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下层片的俯视图。图16A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标签构件的俯视图。图16B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上层片的俯视图。图16C是表示第1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的下层片的俯视图。图17A是表示标签构件的变形例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17B是表示标签构件的变形例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体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1 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包括具有开口部11的包装体主体10、收容 在该包装体主体10内部的多个湿纸巾20、以及安装在包装体主体10的外表面且覆盖开口 部11的标签构件30。如图1及图2所示,包装体主体10由片状构件构成,形成为在俯视中具有大致矩 形形状的袋状。作为构成包装体主体10的片状构件,例如能列举出层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膜、铝箔等而形成的非透液性的膜材料。开口部11设置在包装体主体10的上表面中的大致中央部。该开口部11是通过 将构成包装体主体10的片状构件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多个湿纸巾20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未图示)。这些多个湿纸巾20分别在大致 互相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折线(未图示)处折叠为规定形状的状态下层叠而收容于包装体主 体10中。[0054]多个湿纸巾20例如将其一个侧缘配置为自开口部11露出,并且,其另一侧缘配置 为被配置在下方的另一湿纸巾夹着。由此,在从开口部11取出了位于最靠开口部11侧的 湿纸巾20的情况下,配置于该取出的湿纸巾20的下层的湿纸巾20的一部分自开口部11 突出。因此,易于取出收容在包装体主体10中的湿纸巾20。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的俯视图,图3是其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 中的X-X线剖视图,图5是其Y-Y线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标签构件30具有俯视为横长状的大致矩形形状。标签构件30 以该标签构件30的长度方向沿着包装体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包装体主体10。如图3所示,标签构件30包括配置在包装体主体10侧的下层片31、及层叠在该下 层片的外表面上的上层片32。如图4所示,下层片31大于开口部11的大小。如图3所示,该下层片31具有大 致矩形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缘形成为圆弧状的形状。如图4所示,在该下层片31中 的与包装体主体10相面对的面(下表面)中,在除形成为圆弧状的部分的前端侧之外的部 分涂敷有粘接剂41。该粘接剂41具有能够供下层片31相对于包装体主体10反复粘接并 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作为该粘接剂,能列举出聚酯类、丙烯酸类的压敏性粘接剂。作为构成下层片31的材料,例如能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氯乙 烯等合成树脂膜。如图2 图5所示,上层片32包括层叠在下层片31的外表面侧(上表面侧)的 主体部321、自该主体部321的一端侧伸出的伸出部322、及形成在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 的交界附近的狭缝部323。如图3所示,主体部321形成为与下层片31大致相同的形状。具体地讲,主体部 3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形成为直线状,另一端侧形成为圆弧状。如图3所示,伸出部322自主体部3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形成为直线状的 端缘伸出。该伸出部322中的上层片3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主体部321中的上层片32 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另外,伸出部322的伸出长度短于伸出部322中的上层片 3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如图4所示,通过切除上层片32的一部分而形成狭缝部323。如图2及图3所示, 该狭缝部323设置在标签构件3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且沿着标签构件30的宽度 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狭缝部323设置在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 交界附近的伸出部322侧。S卩,标签构件30在设有狭缝部323的部分具有通孔。以上的上层片32的刚性小于下层片31的刚性。具体地讲,通过使上层片32的厚 度薄于下层片31的厚度,从而使上层片32的刚性小于下层片31的刚性。另外,在第1实 施方式中,上层片32由透明构件构成。该上层片32能使用与下层片31同样的构件构成。如图4及图5所示,在上层片32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涂敷有粘接力比涂敷于 下层片31下表面的粘接剂的粘接力强的粘接剂42。利用该粘接剂42粘接下层片31和上 层片32,并将伸出部322粘接于包装体主体10的外表面。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首先,准备形成为相同宽度的、用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及构成上层片32的片 材。[0068]其次,以规定的宽度(伸出部322的伸出长度)仅切除用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接着,在用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上层叠用于构成上层片32的片材。在此,将用 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和用于构成上层片32的片材以使用于构成上层片32的片材的一 端缘的位置自用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的一端缘伸出的方式层叠。接着,将用于构成下层片31的片材和用于构成上层片32的片材的层叠体切断为 标签构件30的形状,并且,在该层叠体中的上层片32的伸出部分形成狭缝部323。由此,能 制造具有伸出部322及狭缝部323的标签构件30。如图4及图5所示,以上的标签构件30在上层片32的伸出部322处不容易剥离 地粘接于包装体主体10的外表面。另外,标签构件30在下层片31与上层片32的主体部 321的层叠部分处覆盖开口部11,并且,标签构件30剥离自由地粘接于包装体主体10的开 口部11的周缘。对标签构件30的优选的大小等进行说明。构成标签构件30的上层片32的主体 部321的长度方向长度优选为45mm 60mm,其宽度方向长度优选为30mm 40mm。另外, 第1实施方式的狭缝部323的长度优选为IOmm 20mm。通过使标签构件30的大小为上述 范围内,从而使剥离状态的标签构件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的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包装体1在未使用的状态下由标签构件30覆盖开口部11,防止收容 于包装体主体10的湿纸巾20干燥。另外,在使用包装体1的情况下,捏住位于标签构件30 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形成为圆弧状的部分,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伸出部322侧)拉 拽该标签构件30。于是,标签构件30中的下层片31与包装体主体10的粘接部分被剥离, 开口部11露出。在此,下层片31与包装体主体10剥离自由地粘接,但由于伸出部322与包 装体主体10不容易剥离地粘接,因此,伸出部322与包装体主体10的粘接部分未被剥离。 由此,在剥离标签构件30而使开口部11露出的状态(以下也称作开放状态)下,如图6及 图7所示,标签构件30在伸出部322处粘接于包装体主体10,并且,成为以上层片32的主 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附近为支点地表背面翻转的状态。即,上层片32的主体部 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附近起到在剥离标签构件30的情况下的铰链部的作用。在此,上层片32的厚度小于下层片31的厚度。另外,在起到铰链部的作用的上层 片32中的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附近设有狭缝部323。由此,开放状态的标签构 件30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11的状态(以下也称作封闭状态)。采用以上的包装体1,起到以下的效果。(1)标签构件30包含下层片31和上层片32,在该上层片32中的主体部321与伸 出部322的交界附近设有狭缝部323。由此,能够减小起到铰链部作用的主体部321与伸出 部322的交界附近处的标签构件30的刚性,从而能够减小标签构件30的反弹力。因此,开 放状态的标签构件30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11的状态。另外,由于减小了起到铰链部作用的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附近处的标 签构件30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小下层片31的大小及上层片32的主体部321的大小。另 外,能够减小标签构件30的厚度。(2)将下层片31的下表面和包装体主体10剥离自由地粘接,将上层片32的伸出 部322和包装体主体10不容易剥离地粘接。由此,在将覆盖开口部11的标签构件30打开
8的情况下,该标签构件30不容易自包装体主体10分离。因此,能够提高包装体1的便利性。(3)在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附近,将狭缝部323以沿标签构件30的宽 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由此,即使扩宽标签构件30的宽度,也能够减小主体部321与伸 出部322的交界附近处的标签构件30的刚性。由此,能够加长标签构件30的宽度方向长 度(扩宽宽度),因此,能扩宽标签构件30的设计宽度。(4)将狭缝部323设置在上层片32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由此,即使在反 复剥离或者粘接标签构件30的情况下,上层片32也不容易自设有狭缝部323的部分破损。 由此,能够提高标签构件30的耐久性。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包装体1的第2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在以下各实 施方式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成要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其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中,除标签构件30的构造不同之外,具有与第1 实施方式的包装体1同样的构造。如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A中的狭缝部323A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 式不同。具体地讲,第2实施方式的狭缝部323A形成为在上层片32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 大致椭圆形状。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狭缝部323A横跨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 分而形成在主体部321侧及伸出部322侧。如图9A及图9B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B在包括设置于下层片31的下 层狭缝部311这一点上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讲,下层狭缝部311是通过在与设置 于上层片32的狭缝部32 重叠的位置切开下层片31而形成的。采用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如图10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C在狭缝部323C以沿着上层片32的宽 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在上层片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及另一端这一点上与第1实 施方式不同。如图IlA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D在狭缝部323D的形状不同这一点及 包括下层狭缝部311D这一点上与第4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讲,狭缝部323D设置在上层 片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及另一端,并且,分别形成为俯视大致正方形状。在该第5实施方 式中,狭缝部323D横跨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分地形成在主体部321侧及伸出 部322侧。另外,下层狭缝部311D设置在与设置于上层片32的狭缝部323D重叠的位置。如图IlB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E除了狭缝部323E的形状形成为俯视 大致半圆形状这一点与第5实施方式不同之外,具有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第4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的狭缝部323C 323E各自沿着上层片宽度方向的 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7mm 12mm。采用第4实施方式 第6实施方式,起到上述(1) (3)的效果。如图12所示,第7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F在狭缝部323F在上层片32的宽度方 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具体地讲,狭缝部323F设置 在标签构件30F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及大致中央部这三处。采用第7实施方式,起到上述(1) (3)的效果。如图13A 图13C所示,第8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G在狭缝部323G包括第1狭 缝324G、第2狭缝325G、第3狭缝326G、第4狭缝327G和第5狭缝328G地构成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1狭缝324G构成狭缝部323G的一端侧,沿着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延伸。第2狭缝325G构成狭缝部323G的另一端侧,沿着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延伸。这些第1狭缝324G及第2狭缝325G的长度优选为1. Omm 5. Omm,更优选为 1. 5mm 3. 0mm。第3狭缝326G设置在第1狭缝324G与第2狭缝325G之间,与伸出部322G的伸 出方向大致正交地延伸。该第3狭缝326G设置在相对于位于第1狭缝324G内侧的端部、 及位于第2狭缝325G内侧的端部靠内侧。第4狭缝327G相对于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倾斜规定角度(例如45度)地延 伸。该第4狭缝327G将第3狭缝326G的一端和第1狭缝324G内侧的端部连接起来。第5狭缝328G相对于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倾斜规定角度(例如45度)地延 伸。该第5狭缝328G将第3狭缝326G的另一端和第2狭缝325G内侧的端部连接起来。S卩,第3狭缝326G的一端通过第4狭缝327G与第1狭缝324G连续,第3狭缝326G 的另一端通过第5狭缝328G与第2狭缝325G连续。另外,在第8实施方式中,在下层片31G中,也在与上层片32G重叠的位置设有下 层狭缝部311G。采用第8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⑴ (4)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效果。(5)在制造第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的情况下,在形成狭缝部323的工序中,存 在狭缝部323的位置向伸出部322的延伸方向稍稍偏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由 起到铰链部作用的主体部321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分的位置和第3狭缝326的位置在伸 出方向上错开导致狭缝部323对标签构件30的反弹力降低效果减小。因此,在第8实施方式中,狭缝部323G包括沿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延伸的第1 狭缝324G及第2狭缝325G。由此,即使存在标签构件30G中的设置狭缝部323G的位置在 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上稍稍(例如Imm左右)偏离而使起到铰链部作用的主体部321 与伸出部322的交界部分的位置、和第3狭缝326G的位置在伸出方向上错位的情况下,第 1狭缝324G及第2狭缝325G也能跨过铰链部地配置。由此,即使在标签构件30G中的设 置狭缝部323G的位置在伸出部322G的伸出方向上稍稍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1狭 缝324G、第4狭缝327G、第2狭缝325G及第5狭缝328G将铰链部和第3狭缝326G连接起 来,因此,能够确保第3狭缝326G对标签构件30的反弹力降低效果。如图14A 图14C所示,第9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H主要在伸出部的构造不同、 以及替代狭缝部而具有缺口部33H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第9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H包括下层片31H、上层片32H和缺口部33H。如图14C所示,下层片31H具有矩形形状的第1方向Dl上的一端缘的中央部向外 侧形成凸起地弯曲、并且该一端缘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沿与第1方向Dl正交的第2方向D2 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下层片31H的一端缘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位于大致同一条直线上。 另外,该一端缘的中央部的弯曲端的位置也与这些一端缘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位于大致同 一条直线上。另外,下层片31H的第1方向Dl上的另一端缘以将下层片31H的第2方向D2上 的长度作为直径突出为圆弧状,并且,自该弯曲端以具有比第2方向D2的长度小的直径的圆弧状进一步突出。如图14A及图14B所示,上层片32H包括主体部321H、第1伸出部34H和第2伸出 部 35H。主体部321H具有与下层片31H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第1伸出部34H自下层片31H的第1方向Dl的一端缘中的一端侧沿第1方向Dl 延伸。第2伸出部35H自下层片31H的第1方向Dl的一端缘中的另一端侧沿第1方向Dl 延伸。这些第1伸出部34H及第2伸出部35H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缺口部33H是未配置下层片31H及上层片32H的区域,形成在第2方向D2上的第 1伸出部34H与第2伸出部35H之间。在以上的标签构件30H中,作为第1伸出部34H与主体部321H的交界部分的第1 交界部341H、及作为第2伸出部35H与主体部321H的交界部分的第2交界部351H均沿第 2方向D2延伸,该第2方向D2与作为第1伸出部34H及第2伸出部35H的伸出方向的第1 方向Dl大致正交。另外,这些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351H互相配置在大致同一条 直线上。另外,作为层叠的上层片32H及下层片31H的与缺口部33H的交界部分的中央交 界部331H具有在第1方向Dl上形成凸起地弯曲的弯曲部332H而构成。如图14A所示,该 弯曲部332H的一端及另一端位于相对于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351H在第1方向 Dl上靠内侧的位置。另外,该弯曲部332H的弯曲端位于将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 351H连结起来的直线上。采用第9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O)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效果。(6)标签构件30H包括具有第1伸出部34H和第2伸出部35H的上层片32H、及形 成在这些第1伸出部34H与第2伸出部35H之间的缺口部33H。由此,能够减小起到铰链部 作用的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351H处的标签构件30H的刚性,从而能够减小标签 构件30H的反弹力。由此,开放状态的标签构件30H不容易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另外,由于减小了起到铰链部作用的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351H中的标 签构件30H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小下层片31H的大小及上层片32H的主体部321H的大小。 另外,能够减小标签构件30H的厚度。(7)使中央交界部331H的弯曲端位于将第1交界部341H和第2交界部351H连结 起来的直线上。由此,由于中央交界部331H的弯曲端位于将起到铰链部作用的第1交界部 341H和第2交界部351H连结起来的直线上,因此,使该弯曲端起到将标签构件30H从开放 状态恢复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引导部的作用。由此,能够降低将标签构件30H从开放状 态恢复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产生的标签构件的错位。如图15A 图15C所示,第10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1主要在第1伸出部341及 第2伸出部351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9实施方式不同。更具体地讲,在第10实施方式 中,第1伸出部341的伸出端侧的第2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第1交界部3411的长度。另 外,第2伸出部351的伸出端侧的第2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第2交界部3511的长度。采用第10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O)、(6)及(7)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效果。(8)使第1伸出部341在第2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第1交界部3411的长度,使第 2伸出部351的第2方向D2上的长度大于第2交界部3511的长度。由此,由于能够使第1伸出部341及第2伸出部351与包装体主体10的粘接力牢固,因此,能够使标签构件30不 容易自包装体主体10分离。如图16A 图16C所示,第11实施方式的标签构件30J主要在中央交界部331J 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与第9实施方式不同。更具体地讲,在第11实施方式中,中央交界部 331J包括第1直线部333J和一对第2直线部334J。第1直线部333J沿着第2方向D2延伸。该第1直线部333J与第1交界部341J 及第2交界部351J形成在大致同一条直线上。一对第2直线部334J自第1直线部333J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向标签构件30J的 内侧延伸。一对第2直线部334J相对于第1方向Dl倾斜规定角度(例如45度)地延伸。采用第11实施方式,除起到上述(2)及(6)的效果之外,还起到以下效果。包括第1直线部333J及一对第2直线部334J地构成中央交界部331H,使第1直 线部333J位于将第1交界部341H及第2交界部351H连结起来的直线上。由此,由于第1 直线部333J位于将起到铰链部作用的第1交界部341H和第2交界部351H连结起来的直 线上,因此,使该第1直线部333J起到将标签构件30H从开放状态恢复为封闭状态的情况 下的引导部的作用。由此,能够降低将标签构件30H从开放状态恢复为封闭状态的情况下 产生的标签构件的错位。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各实 施方式,能够使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中,将标签构件30的长度方向以沿着 包装体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将标签构件的长度方 向以沿着包装体主体的宽度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标签构件30的形状并不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即,如图17A 所示,也可以将标签构件30构成为宽度较宽的形状。另外,如图17B所示,也可以将配置在 标签构件30的外周部分的框构件50配置在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较佳地应用于收容用于擦臀部等的湿纸巾的包装体、收容对厨 具、浴室、洗漱台等的用水设备的污损进行清扫所采用的擦拭片的包装体等。
权利要求1.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包括设有开口部的包装体主体、及从该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 侧能够开放或封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构件包括下层片,其剥离自由地粘接在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中的上述开口部的周缘;上层片,其具有层叠于上述下层片的外表面侧的主体部、及从该下层片的一端侧伸出 且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伸出部;狭缝部,其形成在上述上层片中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伸出部的交界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下层片及上述上层片分别形成为横长形状;上述伸出部自上述下层片中的长度方向一端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部以沿着上述上层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上层片的宽度方向上 的大致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部以沿着上述上层片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在该上层片的宽度方 向上的一端及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下层片中的与上述狭缝部重叠的位置的下层狭缝部。
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部包括第1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一端侧且向上述伸出部的伸出方向 延伸;第2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另一端侧且向上述伸出方向延伸;第3狭缝,其设置 在该第1狭缝与该第2狭缝之间且向与上述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狭缝部包括第1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一端侧且向上述伸出部的伸出方向 延伸;第2狭缝,其设置在该狭缝部的另一端侧且向上述伸出方向延伸;第3狭缝,其设置 在该第1狭缝与该第2狭缝之间且向与上述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
8.一种包装体,该包装体包括设有开口部的包装体主体、及从该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 侧能够开放或封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标签构件包括下层片,其剥离自由地粘接在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中的上述开口部的周缘;上层片,其具有层叠于上述下层片的外表面侧的主体部、自该下层片的一端缘中的一 端侧伸出而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第1伸出部、及自上述一端缘 中的另一端侧伸出且不容易剥离地粘接于上述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第2伸出部;缺口部,其形成在上述第1伸出部与上述第2伸出部之间,未配置上述下层片及上述上 层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1伸出部与上述主体部的交界部分的第1交界部、及作为上述第2伸出部 与上述主体部的交界部分的第2交界部均向与上述第1伸出部及上述第2伸出部的伸出方 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地形成,上述第1交界部及上述第2交界部互相配置在大致同一条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伸出部的伸出端侧在与上述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第1交界 部的长度,上述第2伸出部的伸出端侧在与上述伸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上述第 2交界部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上层片及上述下层片中的与上述缺口部的交界部分的中央交界部具有在上 述伸出方向上形成突起地弯曲的弯曲部,该弯曲部的一端及另一端位于比上述第1交界部 及上述第2交界部靠内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上层片及上述下层片的与上述缺口部的交界部分的中央交界部包括沿与上 述伸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直线部、及自该第1直线部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向 上述标签构件的内侧延伸的一对第2直线部,上述第1直线部与上述第1交界部及上述第2交界部形成在大致同一条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体。其在将覆盖开口部的标签构件剥离的情况下,该标签构件难以自包装体主体分离且难以恢复为覆盖开口部的状态。该包装体(1)包括设有开口部(11)的包装体主体(10)、从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开闭地覆盖开口部的标签构件(30),标签构件包括下层片(31),其剥离自由地粘接在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中的开口部的周缘;上层片(32),其具有层叠于下层片的外表面侧的主体部(321)、及自下层片的一端侧伸出而难以剥离地粘接于包装体主体的外表面的伸出部(322);狭缝部(323),其形成在上层片中的主体部与伸出部的交界附近。
文档编号B65D83/08GK201882436SQ20102016140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坂东健司, 平松郁惠, 武田英辅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