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04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缓冲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产品储存或运输中,通常需要应用缓冲装置以保护产品。图1为一种现有 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缓冲装置Ia包括两个挡止件10a、多个缓冲件12a以及 隔板14。其中,这些缓冲件12a平行地设置于两个挡止件IOa之间,隔板14设置于挡止件 IOa与缓冲件12a的底部。具体而言,每个挡止件IOa的一端平行地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00, 每个缓冲件12a对应于挡止件IOa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槽120。第二卡槽120与 第一卡槽100分别对应卡合,以将缓冲件12a固定于挡止件10a。此外,缓冲装置Ia放置于 外箱2中。在缓冲装置Ia中,由于挡止件IOa的第一卡槽100仅卡合缓冲件12a的上半部, 因此缓冲件12a无法完全固定,即缓冲件12a的下半部容易松动,从而造成整体结构的稳定 性不强。如此,设置于缓冲装置Ia中的产品容易相互挤压而损坏。另外,由于隔板14仅位 于挡止件IOa与缓冲件12a的底部,因此,产品容易从挡止件10a、缓冲件12a及隔板14之 间的缝隙中蹿出而损坏。此外,缓冲装置Ia的组装费时费力。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缓冲装置Ib包括两个挡止 件10b、多个缓冲件12b以及两个固定件16。其中,这些缓冲件12b平行地设置于两个挡止 件IOb之间,固定件16设置于缓冲件12b的底部。具体而言,每个挡止件IOb的一端平行 地设有多个第一卡槽100。每个缓冲件12b对应于挡止件IOb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 卡槽120,且这些第二卡槽120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三卡槽122。这些第二卡槽120分别对应 地卡合于挡止件IOb的第一卡槽100,且这些第三卡槽122分别对应地卡合于固定件16的 第四卡槽160。由此,缓冲件12b的上半部由挡止件IOb固定,下半部由固定件16固定。相较于缓冲装置la,缓冲装置Ib增设了固定件16。如此,增加了缓冲装置Ib的组 装时间。另外,为了容置相同尺寸的产品,不仅需要增加挡止件IOb与缓冲件12b的高度, 还需要增大外箱2的尺寸。这样,增加了外箱2的成本以及产品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包括缓冲件以及两个挡止件。 缓冲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单一物件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折线。单一物件沿这 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至少一个缓冲部与至少两个固定部,这些固定部分别连接于缓冲 部的两侧。这些挡止件分别具有第二折线且分别位于缓冲件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挡止件沿 第二折线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缓冲件的这些固定部分别选择性地固定
3于这些第一挡止部的其中之一,且这些挡止件的这些第二挡止部承载缓冲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包括缓冲单元、至少一个分 隔件以及两个挡止件。缓冲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冲件。每一个缓冲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 单一物件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折线。单一物件沿这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至少一 个缓冲部与至少两个固定部,这些固定部分别连接于缓冲部的两侧。分隔件位于这些缓冲 件之间。这些挡止件分别具有第二折线且分别平行于分隔件并位于缓冲单元的相对两侧。 每一挡止件沿第二折线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这些缓冲件的这些固定部分 别选择性地固定于这些第一挡止部与分隔件的其中之一,且这些挡止件的这些第二挡止部 承载这些缓冲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至少包括缓冲件以及两个挡止件。缓 冲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后固定于挡止件,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组装过程。挡止件弯折后形 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第一挡止部用于固定缓冲件,第二挡止部承载缓冲件。由于第 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为连续表面,由此,可更好地保护产品,并避免于先前技术中产品从 挡止件与缓冲件的缝隙中蹿出。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还降低 了制作成本以及产品的运输成本。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一种现有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缓冲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 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缓 冲装置的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装置3包括缓冲件30以及两个挡止 件32a,32b。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装置3可放置于外箱4中用于运输产品(例如,主机板)。 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3的材料可为瓦楞纸。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在其它实施例中,缓冲装置3的材料也可为软性塑料。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0由单一物件33弯折形成。如图4所示,单一物件33呈 矩形。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单一物件33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
4折线3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线331的数目较佳地为偶数。图4中,第一折线331以虚 线表示,且第一折线331的数目为六条。然而,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在其它实施 例中,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折线331的数目也可为四条或者八条。在本实施例中,单一物件33沿第一折线331弯折后可形成至少一个缓冲部与至少 两个固定部。如图3与图4所示,单一物件33沿六条第一折线331弯折后形成三个缓冲部 300a, 300b, 300c 以及四个固定部 302a,302b,302c,302d。其中,固定部 302a, 302b, 302c, 302d分别连接于缓冲部300a,300b, 300c的两端。换言之,固定部302a,302b, 302c, 302d与 缓冲部300a,300b,300c间隔排列。具体而言,固定部302a,302b连接于缓冲部300a的两 端,固定部302b,302c连接于缓冲部300b的两端,固定部302c,302d连接于缓冲部300c的 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与图4所示,缓冲件30的缓冲部300a,300b, 300c分别具有 至少一个半圆形缺口 301,以便于使用者取放设置于缓冲装置3中的产品。在此,每个缓冲 部300a,300b,300c的相对两端均具有半圆形缺口 301。如此,在缓冲装置3的组装过程中, 操作人员无需判断缓冲件30的组装方向,从而便于组装。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挡止件32a,32b分别位于缓冲件30的相对两端,并分别具有 第二折线321a,321b。其中,挡止件32a沿第二折线321a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320a与 第二挡止部322a,挡止件32b沿第二折线321b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320b与第二挡止部 322b。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0的固定部302a,302b, 302c, 302d分别选择性地固定于挡 止件32a,32b的第一挡止部320a,320b的其中之一。具体而言,如图3与图5所示,缓冲件 30的固定部302a,302c固定于挡止件32a的第一挡止部320a,缓冲件30的固定部302b, 302d固定于挡止件32b的第一挡止部320b。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0的固定部302a,302b,302c,302d与挡止件32a,32b的第 一挡止部320a,320b的固定方式为粘贴固定,从而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然而,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定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能采用其它固定方式,只要能够确保缓冲件30与挡 止件32a,32b之间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挡止件32a,32b分别沿第二折线321a,321b弯 折后形成的第二挡止部322a,322b承载缓冲件30。由于第一挡止部320a,320b分别与第二 挡止部322a,322b为连续表面,由此,可确保放置于缓冲装置3中的产品不会从挡止件32a, 32b与缓冲件30之间的缝隙中蹿出,从而更好地保护产品。在本实施例中,挡止件32a,32b 的第二挡止部322a,322b较佳地可完全包覆缓冲件30的底部。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 于此,只要确保挡止件32a,32b可包覆缓冲件30底部的两侧即可,以避免产品从此缝隙中 蹿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 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组装示意图。请参考图6与图7。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装置5可放置于外箱6中用于运输产品(例如,主机板)。缓 冲装置5包括缓冲单元51、两个挡止件52a,52b以及分隔件54。在本实施例中,以缓冲单 元51包括两个缓冲件50a,50b为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缓冲件与分隔件54的数 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缓冲件的数目可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分隔件54的数目可对
5应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54位于缓冲件50a,50b之间。挡止件52a,52b分别平行于 分隔件54并位于缓冲单元51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50a,50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缓冲件30的结构一致, 挡止件52a,52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挡止件32a,32b的结构一致。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50a,50b的固定部502a 502d,504a 504d分别选择性地 固定于挡止件52a,52b的第一挡止部520a,520b与分隔件54的其中之一。具体而言,如图 6与图7所示,缓冲件50a的固定部502a,502c固定于挡止件52a的第一挡止部520a,缓冲 件50a的固定部502b,502d固定于分隔件54的第一表面541,缓冲件50b的固定部504a, 504c固定于分隔件54的第二表面542,缓冲件50b的固定部504b,504d固定于挡止件52b 的第一挡止部520b。其中,分隔件54的第一表面541与第二表面542背对而设。此外,在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挡止件52a,52b的第二挡止部522a,522b承载缓冲件50a,50b。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54呈矩形。较佳地,分隔件54的大小可与挡止件52a,52b 的第一挡止部520a,520b的大小相同。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至少包括缓冲件以及两个挡止件。缓冲件 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后固定于挡止件,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组装过程。挡止件弯折后形成第 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第一挡止部用于固定缓冲件,第二挡止部承载缓冲件。由于第一挡 止部与第二挡止部为连续表面,由此,可更好地保护产品,并避免于先前技术中产品从挡止 件与缓冲件的缝隙中蹿出。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还降低了制作成本以及产品 的运输成本。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缓冲件,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所述单一物件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折线,所述单一物件沿所述这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至少一个缓冲部与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这些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缓冲部的两侧;以及两个挡止件,其分别具有第二折线,所述这些挡止件分别位于所述缓冲件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所述这些挡止件沿所述第二折线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所述缓冲件的所述这些固定部分别选择性地固定于所述这些第一挡止部的其中之一,且所述这些挡止件的所述这些第二挡止部承载所述缓冲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当所述单一物件的所 述这些第一折线的数目为六个时,所述单一物件沿所述这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三个缓 冲部与四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固定于一个所述挡止件,且另外两个所述固定部固定 于另一个所述挡止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缓冲件的所述缓 冲部具有至少一个半圆形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单一物件呈矩形。
5.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缓冲单元,其包括至少两个缓冲件,每一个所述缓冲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所述单一 物件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折线,所述单一物件沿所述这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至 少一个缓冲部与至少两个固定部,所述这些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缓冲部的两侧;至少一个分隔件,其位于所述这些缓冲件之间;以及两个挡止件,其分别具有第二折线,所述这些挡止件分别平行于所述分隔件并位于所 述缓冲单元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所述挡止件沿所述第二折线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 挡止部,所述这些缓冲件的所述这些固定部分别选择性地固定于所述这些第一挡止部与所 述分隔件的其中之一,且所述这些挡止件的所述这些第二挡止部承载所述这些缓冲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每一个所述缓冲件的 所述缓冲部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半圆形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单一物件呈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隔件呈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隔件的大小与 所述这些挡止件的所述这些第一挡止部的大小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其包括缓冲件以及两个挡止件。缓冲件由单一物件弯折形成。单一物件具有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折线,单一物件沿这些第一折线弯折后,形成至少一个缓冲部与至少两个固定部,这些固定部分别连接于缓冲部的两侧。这些挡止件分别具有第二折线且分别位于缓冲件的相对两侧,每一个挡止件沿第二折线弯折后,形成第一挡止部与第二挡止部。缓冲件的这些固定部分别选择性地固定于这些第一挡止部的其中之一,且这些挡止件的这些第二挡止部承载缓冲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弯折结构的缓冲装置,可更好地保护产品,还降低了制作成本以及产品的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B65D81/05GK201729387SQ20102026570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李国安, 江小松 申请人: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