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回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817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回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回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织物回料装置中供织物通过的间隙是固定的,因此,当织物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需要使用人工更换不同间隙的织物回料装置。然而,回料装置重量较大,更换起来费时、费力,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检测维修方便、成本低的织物回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可调整的间隙。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端块和滚子,所述滚子可枢转地与所述端块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端块和滚子,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滚子可枢转地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连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上固定连接有杆,所述杆的自由端突出于所述机架的外部。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一限位块。在所述杆上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抵触。所述杆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弹性元件的所述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挡块上。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簧。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不需要更换不同间隙的回料装置,因而,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回料装置还具有检测维修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图1是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发明中的织物回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回料装置
3包括机架1、固定的第一夹持部和活动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可调整的用于织物2通过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织物2是无纺布。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端块11和滚子4,所述滚子4通过轴承3可枢转地与所述端块11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端块12和滚子6,所述滚子6通过轴承5可枢转地与所述端块12连接。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1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杆7,所述杆7的自由端突出于所述机架1的外部,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一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用于对所述第二夹持部进行限位。在所述杆7上还套设有弹性元件8,所述弹性元件8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杆7相作用,从而通过所述杆7为所述第二夹持部提供一个朝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回复弹性力。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7是弹簧。优选地,所述杆7上设置有一个挡块9, 所述弹性元件8的所述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挡块9上,以便为所述第二夹持部提供所述回复弹性力。如图1所示,织物2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处穿过,当织物2 的厚度不同时,由于第二夹持部可沿机架1的滑动槽左右滑动,因此,当织物2的厚度增加时,可迫使所述第二夹持部向右侧移动,即使第一、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变大,以适应厚度较大的织物;当织物2的厚度变小时,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其弹性元件8的作用下,自动向左侧运动,即使第一、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变小,以适应厚度较小的织物。可见,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不需要更换不同间隙的回料装置,因而,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回料装置还具有检测维修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可调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端块和滚子, 所述滚子可枢转地与所述端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端块和滚子,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滚子可枢转地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端块上固定连接有杆,所述杆的自由端突出于所述机架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上设置有一限位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上设有弹性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机架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抵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上设置有挡块,所述弹性元件的所述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挡块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回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具有可调整的间隙。本发明中的回料装置能够自动适应不同厚度的织物,不需要更换不同间隙的回料装置,因而,能够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所述回料装置还具有检测维修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B65H20/02GK102249107SQ201110006220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3日
发明者朱云斌 申请人:昆山市宝立无纺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