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053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涉及汽车领域。其中,该车架运输工装包括:用于竖直支撑第一车架的第一托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用于支撑第二车架的第二托架。该运输工装通过第一托架支撑起第一车架,保证第一车架与地面的垂直度及车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二托架支撑起第二车架,实现了车架的叠加,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有效防止车架的晃动,更好的保证了车架的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车架运输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车架作为整个汽车的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运输过程中,如何防止车架磕 碰,防止运输过程中纵梁变形,对于保证车架的精度及稳定性尤为重要。
[0003] 现有技术中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两车架之间增加木块实现车架的简易叠加, 容易造成两车架之间的挤压,磕碰且容易晃动;另一种是工装为整体式车架工装,该方式使 车架质量大、成本高,且车架不易装入,给安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定性,防止 车架之间的磕碰,更好的保证了车架的质量。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包括:
[0006] 用于坚直支撑第一车架的第一托架;以及
[0007] 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用于支撑第二车架的第二托架。
[0008] 其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支撑定位第一车架前段的第一前端托架,以及支撑所述 第一车架后段的第一后端托架。
[0009] 其中,所述第一前端托架包括:
[0010] 与地面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撑脚;以及
[0011] 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两个支撑脚垂直设置;
[0012] 所述第一横杆两侧设置两个限位突起,所述两个限位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 一车架的车架纵梁前段宽度。
[0013] 其中,所述第一后端托架包括:
[0014] 与地面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车架的后 螺旋簧支座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0015] 其中,所述第二托架包括定位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的下控制臂前横梁和 下控制臂后横梁的第二前端托架和定位所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的车架后段第二后 端托架。
[0016] 其中,所述第二前端托架包括:
[0017] 第二前端托架本体,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连接 架;
[0018] 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钢,所述第一定位槽钢与所述 下控制臂前横梁和所述下控制臂后横梁对应设置;
[0019] 所述第一定位槽钢内侧面设置第一垫块。
[0020] 其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包括:
[0021] 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的连 接架,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前端托架 本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 二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的连接架。
[0022] 其中,所述第二后端托架包括:
[0023] 工字型的第二后端托架本体;
[0024] 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体的两端端部分别具有第二定位槽钢,所述第二定位槽钢与 所述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的后螺旋簧支座后侧纵梁后段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 体的同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钢呈V字形结构设置;
[0025] 所述第二定位槽钢内侧面设置第二垫块。
[0026] 其中,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为聚乙烯垫块。
[002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中,通过第一托架支撑起第一车架,保证第一 车架与地面的垂直度及车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二托架支撑起第二车架,实现了车架的叠 力口,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有效防止车架的晃动,更好的保证了车架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0030]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的第一前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的第一后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的第二前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运输工装的第二后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 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车架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车架之间的挤压,磕碰且容 易晃动且整体式车架工装成本高,车架不易装入的问题,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通过第一 托架支撑起第一车架,保证第一车架与地面的垂直度及车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二托架支 撑起第二车架,实现了车架的叠加,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有效防止车架的晃动,更好 的保证了车架的质量。
[0036]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包括:
[0037] 用于坚直支撑第一车架5的第一托架;以及
[0038] 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5上,用于支撑第二车架6的第二托架。
[0039]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托架是第一车架与地面之间的托架,但也不仅 限于地面,也可以为运输工具,如大型载货车的后车厢底面等等。第一托架用于坚直支撑第 一车架5,为了保证第一车架与地面的垂直度及第一车架的稳定性,第一托架与地面及第一 车架5的接触面均为平面。
[0040] 第二托架为第一车架5与第二车架6之间的托架,实现了在运输过程中托架之间 的叠加,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且由于第二托架的存在,两车架之间不会存在挤压,保 证了运输过程中车架的质量。
[004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运输工装包括一个第一托架以及至少一个 第二托架;即运输两个车架时,采用一个第一托架和一个第二托架,运输三个车架时,则采 用一个第一托架和两个第二托架以此类推,在此不一一赘述。
[0042]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均采用坚固性较强的 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不锈钢材料或者其他一些金属合金材料等等,不限于一固定材 料,可根据每次需运输的车架的数量、托架的使用寿命、车架的质量等等因素,综合决定;进 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运输工装中的托架最多实现五个车架的叠加,但该 数字不用于限制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
[0043]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架包括支撑定位第一车架5前段的第一 前端托架1,以及支撑所述第一车架5后段的第一后端托架2。
[004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车架的体积较大,为了保证车架运输过程中的 稳固性,第一前端托架1和第一后端托架2,分别用于支撑第一车架5的前段和后段,有效防 止车架晃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当运输一些加长型 的车辆的车架时,第一托架可以设置为3个、4个甚至多个,不限于一固定个数,可根据实际 情况决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前端托架1包括:
[0046] 与地面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撑脚10 ;以及
[0047] 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10的第一横杆11,所述第一横杆11与所述两个支撑脚10垂 直设置;
[0048] 所述第一横杆11两侧设置两个限位突起12,所述两个限位突起12之间的距离等 于所述第一车架5的车架纵梁前段宽度。
[0049] 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前端托架1实际上为一个支撑装置,设置于 第一车架5与地面之间,防止第一车架5与地面直接接触,损坏车架。其中,支撑脚10可为 2个、3个设置多个,在此不一一赘述。为了防止车架在运输晃动,在第一横杆11的两侧设 置两个限位突起12,对车架前段进行定位;且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前端托架1放置于第一车 架5的车架纵梁前段的下方,则限位突起12之间距离需设置为等于其宽度,恰好卡住所述 车架纵梁前段,则稳固所述第一车架5。
[0050]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车架的制造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则该限位突起12之间的距 离较佳的可设置于略大于所述车架纵梁前段理论宽度。
[005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后端托架2包括:
[0052] 与地面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杆20,所述第二横杆20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车架 5的后螺旋簧支座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0上。
[005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当车架水平放置时,车架的后段与车架的前段 比较更接近于地面,则为了保证车架放置在第一托架上时保持水平,则第一后端托架2设 置为一横杆,即第二横杆20。所述第一车架5的后螺旋簧支座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0上, 从而保证所述第一车架5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水平,进一步保证了车架与地面的垂直度及车 架的稳定性。
[005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前端托架1和第一后端托架2同时 使用时,能够恰好保证车架处于水平位置,且通过第一前端托架1的定位作用,保证了车架 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005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托架包括定位所述第一车架5 和所述第二车架6的下控制臂前横梁和下控制臂后横梁的第二前端托架3和定位所述第一 车架5和所述第二车架6的车架后段第二后端托架4。
[005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车架的体积较大,为了保证车架运输过程中的 稳固性,第二前端托架3和第二后端托架4,分别用于支撑第一车架5和第二车架6的前段 和后段,有效防止车架晃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当 运输一些加长型的车辆的车架时,第二托架可以设置为3个、4个甚至多个,不限于一固定 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前端托架3包括:
[0058] 第二前端托架本体31,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结构 的连接架;
[0059] 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钢32,所述第一定位槽钢32 与所述下控制臂前横梁和所述下控制臂后横梁对应设置;
[0060] 所述第一定位槽钢32内侧面设置第一垫块33。
[006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前端托架3通过第一定位槽钢32来定位下控制 臂前横梁和所述下控制臂后横梁,从而定位车架,保证第一车架5与第二车架6之间相对固 定,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避免运输过程中损坏车架。其中,第一定位槽钢32的槽的 开口大小及深度根据下控制臂前横梁和下控制臂后横梁的大小及宽度决定,较佳的为恰好 卡住所述下控制臂前横梁和下控制臂后横梁,起到定位座位,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
[0062] 进一步的,第一垫块33的设置用于防止安装及运输过程中的车架与托架之间的 磕碰,更好的保证车架质量。
[0063]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包括:
[0064] 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31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5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 的连接架,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车架6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前 端托架本体31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5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端 朝向所述第二车架6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的连接架。
[006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前端托架3的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具体变现为 在第二前端托架本体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呈三角形结构,同时在所述第二前端托架 本体31的上下两侧也分别呈三角形结构,更加增强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具体的,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包括6个连接架,且该6个连接架的端部均分别设置第一 定位槽钢32,即共6个定位槽钢,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当运输一些加长型的车辆的车架时,连接架的个数及第一定位槽钢32可以 设置为多个,不限于一固定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此不一一赘述。
[006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后端托架4包括:
[0067] 工字型的第二后端托架本体41 ;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体41的两端端部分别具有 第二定位槽钢42,所述第二定位槽钢42与所述第一车架5及第二车架6的后螺旋簧支座后 侧纵梁后段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体41的同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 钢42呈V字形结构设置;
[0068] 所述第二定位槽钢42内侧面设置第二垫块43。
[006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工字型的第二后端托架本体41的两端端部分别具 有第二定位槽钢42,则第二定位槽钢42的实际个数为4个;其中,第二定位槽钢42的槽的 开口大小及深度根据后螺旋簧支座后侧纵梁后段的宽度决定,较佳的为恰好卡住所述后螺 旋簧支座后侧纵梁后段,起到定位座位,保证运输过程中的稳固性。且第二定位槽钢42与 第二后端托架本体41为非垂直设置,呈V字形结构设置,有效防止车架的晃动。
[0070] 进一步的,第二垫块43的设置用于防止安装及运输过程中的车架与托架之间的 磕碰,更好的保证车架质量。
[0071] 较佳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为聚乙烯垫 块。
[0072]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在工业 上,也包括乙烯与少量α-烯烃的共聚物。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 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
[0073] 聚乙烯由乙烯进行加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聚合条件的不同实际分子量从 一万至几百万不等,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稍能伸长,无毒。
[0074]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具有柔而韧特性能够防止磕碰的材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均适用。
[0075]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操作步骤:将车架与地面的第一托架(第一前端托 架1和第一后端托架2)放置在地面,将车架放入定位,然后将车架之间的第二托架(第二 前端托架3和第二后端托架4)放入,实现两个车架的叠加,然后再将车架之间的第二托架 (第二前端托架3和第二后端托架4)放置在车架上,将第三个车架放入,以此类推,实现五 个车架的叠加;增加了车架运输的稳固性,且有效防止车架的晃动,更好的保证车架质量。
[0076]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坚直支撑第一车架的第一托架;以及 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上,用于支撑第二车架的第二托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包括支撑定位第 一车架前段的第一前端托架,以及支撑所述第一车架后段的第一后端托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托架包括: 与地面垂直设置的两个支撑脚;以及 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两个支撑脚垂直设置; 所述第一横杆两侧设置两个限位突起,所述两个限位突起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车 架的车架纵梁前段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托架包括: 与地面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第一车架的后螺旋 簧支座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架包括定位所述 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的下控制臂前横梁和下控制臂后横梁的第二前端托架和定位所 述第一车架和所述第二车架的车架后段第二后端托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端托架包括: 第二前端托架本体,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 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端部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钢,所述第一定位槽钢与所述下控 制臂前横梁和所述下控制臂后横梁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槽钢内侧面设置第一垫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结构的连接架包括: 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的连接架, 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前端托架本体的 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车架的方向上设置一个坚直的连接架,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车架 的方向上设置两个坚直的连接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托架包括: 工字型的第二后端托架本体; 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体的两端端部分别具有第二定位槽钢,所述第二定位槽钢与所述 第一车架及第二车架的后螺旋簧支座后侧纵梁后段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后端托架本体的 同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槽钢呈V字形结构设置; 所述第二定位槽钢内侧面设置第二垫块。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块和所述第二垫块 为聚乙烯垫块。
【文档编号】B65D85/68GK203903086SQ201420197570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张永红, 来灿军, 王习文, 贾银宝, 董宝明, 王喆 申请人:北京海纳川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