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输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0953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转盘式输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盘式输瓶装置包括:转盘,相对于转盘式输瓶装置可自转,通过其自转驱动位于其上的瓶运动;相对于转盘式输瓶装置固定安装在转盘式输瓶装置上,可导引在转盘上的瓶的运动的侧壁,侧壁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挡臂,固定安装在转盘式输瓶装置上,挡臂与侧壁间形成有用于使瓶通过的缺口;在缺口沿转盘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的转盘上还设置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设有入口,转盘通过旋转将自上述缺口出来的瓶,通过入口输送进入出料通道,瓶沿着出料通道被运送至下步骤;其中,入口和缺口之间的侧壁上,设置可导引瓶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偏转运动的导引装置,远离侧壁的方向为向上述转盘的旋转中心的方向靠近的方向。可防止瓶子被堵塞的现象。
【专利说明】转盘式输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制药灌装生产线中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尤其涉及具有防堵功能的转盘式输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制药灌装的瓶装生产线行业,通常有多台独立的机器组成生产线来完成瓶装药品包装的每一个步骤。常见有西林瓶,安瓿瓶,卡式瓶等液体药品包装容器,在洁净室环境下全部或部分地需要洗瓶,灭菌,烘干,灌装,加塞,冻干,轧盖等工艺步骤。目前,在各独立机器之间的输送过程中,为降低各单机之间出瓶和进瓶的速度匹配控制难度,一般会设有类似图1所示的转盘式输瓶装置,转盘式输瓶装置可以暂时储存部分待进入下一步骤的瓶,以此,缓冲因上下游设备的速度不匹配而产生的瓶输送被堵塞的问题,因而可以减少各机器的停机次数,提高生产效率。当下游设备暂停时,正常情况转盘式输瓶装置的转盘200会继续转动,将瓶在转盘的内圈上进行储存而缓冲几圈,此时,如下游还未排除问题或继续暂停,被循环堆积的瓶子可被检测器300检测到,检测器300可以检测到缓存于转盘200上的瓶子的圈数,当所换存的瓶子的圈数大于设定值时,会使上游机器和转盘停止运行,从而保护设备。
[0003]但是,转盘输瓶结构偶尔会出现进瓶堵塞的问题,尤其是容积较大的瓶子。如图1所示,此时的瓶子被转动的转盘200驱动,互相挤压而抵靠于转盘200的侧壁,无法顺利的进入转盘200的缓冲区域进行缓存。这样,检测器300无法检测到缓存的瓶子,会使上游的机器和转盘200继续运作,使所有的瓶子被堆积在挡臂400后面,造成堵塞。而检测器300依然无法检测到被缓存的瓶子,会继续使上游的机器和转盘转动,这样,瓶子和机器就可能被损坏,从而也失去了缓冲的效果。
[0004]因而,需要对现有的转盘式输瓶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防止瓶子被堵塞的转盘式输瓶装置。
[0006]为此,提供了一种转盘式输瓶装置,包括:转盘,相对于转盘式输瓶装置可以自转,通过其自转驱动位于其上的瓶运动;固定安装于转盘式输瓶装置上,可以导引在转盘上的瓶的运动的侧壁,侧壁设置有使瓶进入转盘的进料口和使瓶自转盘出去的出料口 ;挡臂,固定安装于转盘式输瓶装置上,挡臂与侧壁间形成有一用于使瓶通过的缺口 ;在缺口沿转盘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的转盘上还设置有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设有一入口,转盘通过旋转将自上述缺口出来的瓶,通过所述入口输送进入出料通道,瓶沿着出料通道被运送至下一步骤;其中,所述入口和缺口之间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可以导引瓶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偏转运动的导引装置,所述远离侧壁的方向为向上述转盘的旋转中心的方向靠近的方向。
[0007]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与侧壁一体形成。
[0008]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一面向缺口,偏向转盘的旋转中心倾斜的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0009]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面向入口,偏向靠近入口处的侧壁倾斜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的衔接处为便于瓶滑动的平滑面。
[0011]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为可以自侧壁拆卸的部件。
[0012]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一面向缺口,偏向转盘的旋转中心倾斜的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0013]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面向入口,偏向靠近入口处的侧壁倾斜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的衔接处为便于瓶滑动的平滑面。
[0015]优选地,所述导引装置通过螺栓固定于侧壁上,导引装置设置有可以调整其与侧壁的相对位置的狭槽。
[0016]根据本申请,转盘式输瓶装置通过偏向转盘的倾斜导引面将瓶导向偏向远离侧壁的方向运动,从而避免出现瓶堵塞的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转盘式输瓶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的转盘式输瓶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导引块在侧壁上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为本申请的导引块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申请的导引块侧视图;
[0022]图6为本申请的导引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申请形成任何限制。
[0024]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转盘式输瓶装置100位于上游设备40和下游设备41之间,其主要用于将上游设备40和下游设备41之间的进出料速度差进行缓冲,其中被缓冲的瓶将被临时储存于转盘式输瓶装置100的转盘10上。
[0025]所述转盘式输瓶装置100包括转盘10,位于转盘10 —侧的用于接受上游设备40的进料口 11、位于转盘另一侧的用于给下游设备41输送瓶的出料口 12、靠近转盘10—侧的弧形导轨13、位于转盘10圆心的固定柱50、安装于固定柱50上的调节臂51、自调节臂51延伸偏向侧壁52的挡臂53以及安装在固定柱50上的检测器55。其中,弧形导轨13和部分侧壁52形成出料通道14,出料通道14的末端设置有瓶锁30。
[0026]工作时,转盘式输瓶装置100的转盘10绕固定柱50自传,为转盘10的旋转中心,本申请为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需要也可以沿逆时针转。开始时,自上游设备40被输送出来的瓶,通过进料口 11被输送到转盘10上,转动的转盘10通过瓶与转盘1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将瓶沿转盘10的转动方向驱动而运动,当瓶运动到挡臂53时,挡臂53通常为弧形,瓶沿着挡臂53的弧形向靠近侧壁52方向滑动,最后,被挡臂53导引到其与侧壁52之间的缺口 54,此缺口 54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臂51调整,一般为略大于瓶的直径为适宜,这样可以保证只有一列瓶可以自此缺口 54排序的出去。挡臂53与侧壁52形成一锐角,使瓶被可以依次自缺口 54出去。自缺口 54出去的瓶,继续被转动的转盘10驱动沿侧壁52运动,进入出料通道14。并且继续沿着出料通道14运动到其末端后,被转动的星轮40自出料口 12运送进入下游设备41。
[0027]当下游设备41由于某些原因需要暂停时,瓶锁30将出料通道14内的瓶锁住,使其无法继续被星轮40运送进入下游设备41。此时,转盘10依然在转动,驱动着后续的瓶继续往出料通道14内进入。正常情况下,多余进不去的瓶,在互相挤压后会沿着弧形导轨13的另一侧滑动,循环一圈重新回到挡臂53处。当这些循环的瓶子越来越多,会逐渐向内圈堆积,检测器55可以检测到被堆积的瓶状态,当瓶被堆积到设定的圈数时,检测其55会发出信号,使转盘10停止转动,上游设备40也将不再输入新的瓶,从而保护了瓶以及转盘式输瓶装置100的其他零件不被挤坏。当然如果这些向内循环堆积的瓶在到达设定值之前,下游设备41就开始重新工作,那么转盘10和上游设备40都不会停机,从而减少了因上下游设备速度不匹配而照成的频繁停机的现象,也就是起到了所谓的缓冲作用。当然,即使上下游设备都正常运作,也可以通过此转盘式输瓶装置100的缓冲作用来减少不要的停机。
[0028]但是,在下游设备41暂停,瓶锁30将出料通道14内的瓶锁住,转盘式输瓶装置100继续转动时,如果仅仅采用已知技术,有可能出现如图1种所现的堵瓶情况,这主要是瓶沿侧壁52的内侧面运动时,由于内侧面为内凹的弧形,互相间的挤压力的分力均指向侧壁52的内侧面方向或与内侧面相切的方向,没有一个分力指向远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的方向,这样瓶就无法向远离侧壁52的方向运动,造成瓶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排列,并且互相挤压,直到挡臂53内。此时,转动的转盘10还给瓶提供一股把瓶沿径向向外甩出的力,即离心力,更加稳定了这种“瓶子顶牛”状态。这样,瓶就无法进入转盘10的内圈进行缓冲,检测器55也就无法检测到瓶被缓冲,转盘10继续从上游设备40接受瓶,瓶被大量集中于挡臂53的后侧后压迫挡臂53。这样,可能导致瓶被挤碎,也可能导致挡臂53被挤压瓶而损坏,在瓶数量持续增多时,可能导致上游设备40的堵塞而造成产线的瘫痪。转盘式输瓶装置100也无法起到其缓冲的作用。
[0029]为改变上述现象,如图2-3所示,本申请在挡臂53和侧壁52形成的缺口 54和进料通道14的入口 15之间的侧壁52上设置一导引块60,导引块60面向转盘1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分别自导引块60的两端向其中部偏向转盘10的圆心方向倾斜延伸形成,这样,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的在导引块60的侧面上形成中间高两侧矮的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导引面61位于导引块60靠近进料口 11的一侧,第二导引面62位于导引块60靠近出料口 12的一侧。当转盘式输瓶装置100安装有此导引块60时,从缺口 54出来的瓶子会被导引块60的第一导引面61导引向转盘10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偏转一小角度运动,然后再在转盘10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瓶可以沿第一导引面62向侧壁52运动,并且沿着侧壁52的内侧面进入进料通道14,虽然侧壁52上安装有一导引块60,但是不会影响瓶顺利进入进料通道14。如图2所示,当进料通道14内的瓶子堵塞时,瓶在经过导引块60的第一导引面61时,可以被其导引后偏向转盘10的圆心方向运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前面的瓶出“瓶子顶牛”的现象,而进入转盘的内圈进行缓冲。
[0030]本申请的导引块60为另外设置的单独零件,当然为简便,可以直接形成于侧壁52上,使其面向圆心的内侧面上形成类似第一导引面61的倾斜面。根据实验,“瓶子顶牛”的现象主要出现于直径较大的瓶,故,此导引面更优选的适用于容量大于50ml的瓶子。
[0031]另,如图4-5所示,导引块60上还设置有两狭槽63,狭槽63用于通过螺栓将其固定于转盘10的侧壁52上,导引块60与侧壁的相对的位置可以通过狭槽63调整。
[0032]上述导引块60的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可以为斜面,也可以为弧形面,只要在瓶经过时,将其导向偏向转盘10的圆心方向运动即可。但是保证瓶能及时被离心力驱动回到侧壁52,以便其能进入进料通道14。上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优选位一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的角度。
[0033]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被设置成向下延伸,通常导引块60会被安装于侧壁52的上侧面,这样,其第一导引面61’和第二导引面62’可以自侧壁的上侧面向下延伸到靠近转盘10。可以使瓶更加顺滑的在其上被导引。
[003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显然,以上描述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均应被理解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变型或修改,这些变型或修改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盘式输瓶装置,包括: 转盘,相对于其旋转中心自转,通过其自转驱动位于其上的瓶运动; 固定安装于转盘式输瓶装置上,可以导引在转盘上的瓶的运动的侧壁,侧壁设置有使瓶进入转盘的进料口和使瓶自转盘出去的出料口; 挡臂,固定安装于转盘式输瓶装置上,挡臂与侧壁间形成有一用于使瓶通过的缺口 ; 在缺口沿转盘的旋转方向的下游的转盘上还设置有一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设有一入口,转盘通过旋转将自上述缺口出来的瓶,通过所述入口输送进入出料通道,瓶沿着出料通道被运送至下一步骤; 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和缺口之间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可以导引瓶向远离侧壁的方向偏转运动的导引装置,所述远离侧壁的方向为向上述转盘的旋转中心的方向靠近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与侧壁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一面向缺口,偏向转盘的旋转中心倾斜的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面向入口,偏向靠近入口处的侧壁倾斜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的衔接处为便于瓶滑动的平滑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为可以自侧壁拆卸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一面向缺口,偏向转盘的旋转中心倾斜的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设置有面向入口,偏向靠近入口处的侧壁倾斜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的倾斜角度为大于O度,小于等于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的衔接处为便于瓶滑动的平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盘式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装置通过螺栓固定于侧壁上,导引装置设置有可以调整其与侧壁的相对位置的狭槽。
【文档编号】B67C3/24GK203976366SQ20142037459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8日
【发明者】陈炎, 陈标 申请人:博世包装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