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1657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药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药物说明书进行折叠的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



背景技术:

一般药盒内都放有药物说明书,而药物说明书需要经过折纸机的多次折叠后才放入药盒,在自动化装盒过程中,折纸机的折纸速度要与装盒机的装盒速度相匹配。然而随着国内装盒机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装盒机的包装速度已从原有的100盒/分钟产量,逐步发展到200盒/分钟、300盒/分钟,甚至400盒/分钟产量,而原有的摇杆式吸纸折纸机,通过摇杆摆动吸纸,靠送纸盘将纸张送入折页辊完成说明书的折页,其最多可完成150张/分钟产量,已不能适应200盒/分钟以上的装盒包装速度,且这种摇杆式吸纸折纸机的折页辊通过齿轮逐级传递动力,噪音很大,易出现传动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该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包括机架、纸张的堆放平台、折页机构以及将堆放平台上的纸张送到折页机构的送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机构包括有滑座以及转动配合送纸的负吸辊筒与送纸压轮,所述负吸辊筒与送纸压轮安装在滑座上,所述滑座活动设置在堆放平台的前方,所述滑座与驱动滑座前后移动的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负吸辊筒位于堆放平台与送纸压轮之间,所述负吸辊筒的辊面上设有与真空源相连的负吸孔。

所述滑座上设置有分离推板,所述分离推板上设置有与气源相连的吹风孔,所述吹风孔的吹风口对着负吸辊筒上部或上部以上的位置。

所述滑座上设置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负吸辊筒与送纸压轮上方,并处于负吸辊筒与送纸压轮之间的位置。

所述前挡板上设置有与气源相连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的喷气口对着负吸辊筒的上部。

所述滑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堆放平台的一边具有向堆放平台所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堆放平台的前边缘具有缺口,所述支撑板的延伸部可进入堆放平台的缺口。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直形齿板,所述负吸辊筒的一端安装有负吸辊筒齿轮,所述负吸辊筒齿轮与直形齿板的齿面啮合;所述送纸压轮与驱动送纸压轮转动的动力源传动连接。

所述折页机构位于送纸机构下方,所述折页机构与送纸机构之间设置有过渡纸张的过渡板,所述折页机构包括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与动力源传动连接的折页辊,相邻两个折页辊之间保持相应的夹纸间距,相邻三个折页辊的轴心连线呈V型,构成V型两个外端的两个折页辊之间设置有折页板,所述折页板由上板与下板构成,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具有折页间隙,所述折页间隙远离折页辊的一边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折页辊间隙调节机构,所述折页辊间隙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臂、拉簧、调节杆以及调节头,所述安装臂铰接在机架上,所述折页辊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臂一端,所述调节杆与拉簧连接在安装臂的另一端,所述拉簧一端连接在安装臂上,另一端固定,所述调节杆一端连接在安装臂上,另一端作用于调节头上,所述调节头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主同步轮与张紧同步轮,所述主同步轮与张紧同步轮上绕设有同步带,所述折页辊上安装有折页辊同步轮,所述同步带穿插绕于折页辊同步轮上,所述主同步轮与主电机传动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通过滑座带动负吸辊筒与压纸轮移动,同时负吸辊筒上的负吸孔吸住纸张,从而将纸堆底部的最后一张纸张平稳顺利地吸附在负吸辊筒上,再通过负吸辊筒与压纸轮的配合,将纸张送到折页机构,最后由折页机构完成纸张的折页工作。该折纸机具有折纸效率高、工作稳定、噪音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送纸机构的送纸过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页机构的折页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2所示,该高速负吸辊式折纸机包括机架1、堆放平台2、折页机构4以及送纸机构3。堆放平台2用于放置纸堆,即药物说明书;折页机构4用于完成纸张的折页,可以对折一次或者多次;而送纸机构3用于将堆放平台2上的纸堆从底部一张张送到折页机构4,最后由折页机构4完成折纸任务。

下面逐一介绍送纸机构3与折页机构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3与4所示,送纸机构3包括有滑座30、负吸辊筒32及送纸压轮31,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都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滑座30上,两者通过驱动实现转动配合送纸,即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相对转动压着纸张送纸,而滑座30通过滑杆或者导轨滑动设置在堆放平台2的前方,滑座30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在堆放平台2的前方前后移动,这样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也随之前后移动,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的移动是有目的的,下面再具体介绍;另外,负吸辊筒32的辊面上设有与真空源相连的负吸孔320,而负吸辊筒32位于堆放平台2与送纸压轮31之间,即负吸辊筒32更接近堆放平台2,因此送纸时,是先由负吸辊筒32通过负吸孔320吸住纸堆底部的一张纸,之后再与送纸压轮31配合送纸。

如上面所述,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压着纸张实现送纸,因此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在送纸阶段要相对转动,而负吸辊筒32上具有负吸孔320,每送一张纸,负吸孔320吸一次,如果负吸辊筒32只朝一个方向转动的话,负吸辊筒32则需要转一周才完成一次送纸,这样不仅影响送纸效率,而且难以保障送纸的连续性与准确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机架1上固定安装一个直形齿板8,而在负吸辊筒32的一端安装负吸辊筒齿轮321,该负吸辊筒齿轮321与直形齿板8啮合;借助直形齿板8的反作用力,负吸辊筒32随滑座30一起前后移动时,便能实现顺时针转动与逆时针转动。这种转动方式的好处是: 如图5所示,滑座30向后移动(堆放平台所在方向),负吸辊筒32只逆时针转动90°,配合送纸压轮31的顺时针转动,就将纸张输送到下方,而此过程负吸辊筒32上的负吸孔320也只是吸着纸张转动90°;完成送纸之后,滑座30向前移动,再借助直形齿板8的反作用力,负吸辊筒32又顺时针转动90°,从而使负吸辊筒32上的负吸孔320重新回到纸堆底部,吸取下一张纸;而送纸压轮31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只朝一个方向转动,即如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通过上述方式,送一张纸,负吸辊筒32只需来回各转动90°,因此显著提高了送纸速度,保证了整个折纸过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而且传动关系也更加简单,结构也更加合理。

如果堆放平台只有几张纸,当负吸辊筒32的负吸孔320与真空源相通并吸住纸张时,只要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相对转动,就能配合将纸张送到下方。然而事实上,堆放平台2上一般会一次性放置较高的纸堆,由于上部纸堆压着,纸堆最下面的一张纸只靠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的夹持力抽出是十分困难的,在实际中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将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安装在滑座30上,如图5所示,当负吸辊筒32吸附住纸张的前边缘时,滑座30带着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向后移动,即向堆放平台2所在的方向移动,这样纸张就会顺利地绕在负吸辊筒32上,换个角度讲,就是负吸辊筒32在转动的同时顺着纸张走,让纸张自然而然卷在负吸辊筒32上,而不是强拽纸张;这样纸张的前边就大部分绕在负吸辊筒32上,由于纸张被上面纸堆压着的部分减少,而且进入到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之间,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就夹住纸张将其抽出并输送到下方;当纸张被输送到下方后,滑座30往回移动,即向前移动,重新抽取下一张纸张。

在纸堆较高的情况下,借助滑座30移动的方式还是有可能无法将纸张抽出,为了保证送纸机构3能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在滑座30上设置有分离推板33,如图5所示,该分离推板33上设置有与气源相连的吹风孔330,吹风孔330的吹风口对着负吸辊筒32上部或上部以上的位置。当负吸辊筒32吸附住纸张时,吹风孔330对着负吸辊筒32上部或上部以上的位置吹风,吹风孔330吹出的风分离了负吸辊筒32吸附住的纸张与上部纸张,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确保纸张能被顺利抽去。

由于纸张的前边缘可能存在翘起的情况,负吸辊筒32无法将纸张的前边缘全部吸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滑座30上设置有前挡板34,该前挡板34位于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上方,并处于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之间的位置,在前挡板34上设置有与气源相连的喷气孔340,该喷气孔340的喷气口对着负吸辊筒32的上部。该前挡板34不仅能用于对纸堆前边的定位,而且其上的喷气孔34与气源相通后可以将纸张的前边缘向下吹,这样纸张的前边就能确保完全贴附在负吸辊筒32上。

另外,为了防止纸堆的前部下垂,消除纸堆给负吸辊筒32带来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在滑座30上设有支撑板35,如图3所示,该支撑板35靠近堆放平台2的一边具有向堆放平台2所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50,堆放平台2的前边缘具有缺口,当滑座30移向堆放平台2时,支撑板35的延伸部350进入堆放平台2的缺口,形成一个支撑面。通过支撑板35的辅助,在滑座30移动的过程中,纸堆始终一部分置于支撑板35上,另一部分置于堆放平台2上,从而减小了纸堆给负吸辊筒32的压力,负吸辊筒32与送纸压轮31可以更加平稳地进行抽纸。

纸张由送纸机构3输送到下方后,经过渡板9的过渡,进入到折页机构4,最后折页机构4完成纸张的折页。如图2与4所示,该折页机构4位于送纸机构3下方,折页机构4包括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与动力源传动连接的折页辊40,这些折页辊40以相邻三个折页辊40的轴心连线呈V型的方式进行排列(这里的“轴心”是指折页辊40的纵截面的圆心);而在构成V型两个外端的两个折页辊40之间设置有折页板41;如图6与7所示,折页板41由上板与下板构成,上板与下板之间具有折页间隙410,折页间隙410远离折页辊40的一边设置有限位部411。

折页机构4的折页方式如图7所示,图7列举了三个折页辊40,纸张经过渡板9过渡进入到折页辊W1与折页辊W2之间后,就由折页辊W1与折页辊W2压着输送到折页板41的折页间隙410内,由于折页间隙410远离折页辊的一边设置有限位部411,纸张往前输送时其前边就被挡住,而折页辊W1与折页辊W2继续送纸,这样纸张因受阻就在折页辊W2与折页辊W3之间发生弯折,随着继续输送,纸张因弯折而重叠的部分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纸张的重叠部分就进入到了折页辊W2与折页辊W3之间,这样折页辊W2与折页辊W3夹着纸张将其送出,由此完成一次对折;根据上述折页原理,四个折页辊40能完成两次对折,五个折页辊40能完成三次对折,以此类推;当然,折页辊40的个数可以根据折纸需要进行设定,而折页板41上的限位部411离折页间隙410入口的距离也可作相应调整。

由上述可知,每次对折后,纸张的厚度都会翻倍,因此相邻两个折页辊40保持相应的夹纸间距,这样才能顺利送纸。为了方便调节折页辊40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在机架1上安装有折页辊间隙调节机构,如图2所示,该折页辊间隙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臂42、拉簧43、调节杆44以及调节头45,安装臂42铰接在机架1上,折页辊40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臂42一端,调节杆44与拉簧43连接在安装臂42的另一端,拉簧43一端连接在安装臂42上,另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调节杆44一端连接在安装臂42上,另一端作用于调节头45上,而调节头4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由于拉簧43拉着安装臂42一端,安装在安装臂42另一端的折页辊40就靠在上面一个折页辊上,当在调节杆44与调节头45之间放置一张纸时,调节杆44就会稍微向前移动,从而推动安装臂42转动,这个折页辊40就与上面的折页辊形成稍小于一张纸的厚度。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十分方便地调节相邻两个折页辊40之间的间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折页辊40是由同步带5带动的,如图1与2所示,在机架1上安装有主同步轮7与张紧同步轮,同步带5绕设在主同步轮7与张紧同步轮上,折页辊40上安装折页辊同步轮400,同步带5同时穿插绕于多个折页辊同步轮400上,该主同步轮7与主电机传动连接,主电机工作时,同步带5就能带动相邻两个折页辊40相对转动。为了利用该同步带5的动力,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机架1上安装有曲柄同步轮6,同步带5同时还绕设在该曲柄同步轮6上,曲柄同步轮6上的曲柄60与曲柄连杆61相连,而曲柄连杆61与滑座30传动连接,曲柄同步轮6转动,就能通过曲柄连杆带动滑座30在滑轨或滑杆上移动;另外送纸压轮31可以利用该同步带5进行传动,具体的结构与折页辊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综上所述,通过这种传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主电机的输出,使整机结构更加合理,动作更加协调,制造成本更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