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及其制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71656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在花卉、果树、油菜、蔬菜或大田作物中,白粉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甚重,使得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目前的多数农药均无法满足国家对残留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且多成分单一,药效不足,容易使得病害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及其制备,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对防治该类病害具有良好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包括质量分数1%~80%的啶酰菌胺,以及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组合。当所述助剂组合为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以及粘结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1%~80%、分散剂3~12%、湿润剂2~8%、崩解剂0~8%、粘结剂0.001~5%,余量为填料,此时所述农药为水分散粒剂。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所述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水分散粒剂,单剂)的方法,按比例将除粘接剂之外其它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得到制粒用料,将制粒用料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得。当所述助剂组合为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以及防冻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1%~80%、分散剂3~12%、湿润剂2~10%、消泡剂0.1~0.5%、增稠剂0~2%、防冻剂0~8%,余量为去离子水,此时所述农药为悬浮剂。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所述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悬浮剂,单剂)的方法,按比例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以及防冻剂经过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啶酰菌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得。当所述助剂组合为分散剂以及湿润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1%~80%、分散剂3~15%、湿润剂2~12%,余量为填料,此时所述农药为可湿性粉剂。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所述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可湿性粉剂,单剂)的方法,按比例将啶酰菌胺、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得。当所述助剂组合为乳化剂、防冻剂以及消泡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1%~80%、乳化剂5~15%、防冻剂0~8%、消泡剂0.1~0.5%,余量为溶剂,此时所述农药为微乳剂。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制备所述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微乳剂,单剂)的方法,按比例将啶酰菌胺、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胶棒均匀即得。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一种用于防治作物真菌和细菌性病害的农药,采用复配制剂,包括:质量比为25:5的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以及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组合。当所述助剂组合为分散剂和湿润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分散剂5%、湿润剂5%,余量为填料,此时所述农药为可湿性粉剂。当所述助剂组合为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消泡剂以及粘结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湿润剂5%、分散剂5%、崩解剂2%、消泡剂0.5%、粘结剂0.5%,余量为填料,此时所述农药为水分散粒剂。当所述助剂组合为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以及防腐剂,农药中各组分占质量百分比为: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分散剂5%、湿润剂5%、增稠剂0.5%、防冻剂3%、消泡剂0.3%、防腐剂0.2%,余量为去离子水,此时所述农药为悬浮剂。复配制剂的制备方法与相应类型的单剂制备过程一致。以上所述分散剂可选择十二烷基萘磺酸钠(NNO)或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湿润剂可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消泡剂可选择聚硅氧烷或有机硅,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防冻剂可选择乙二醇或丙三醇,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粘结剂可选择黄原胶,乳化剂可选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2)或1601,填料可选择高岭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用于对花卉、果树、油菜、蔬菜或大田作物处理,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效果显著,并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用药成本低,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还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组合物生产工艺简单,无三废,使用方便。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作用。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3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配比及制作过程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成分:啶酰菌胺30%、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3%、湿润剂(十二烷基磺酸钠)2%、崩解剂(硫酸铵)1%、粘结剂(黄原胶)1%、填料(高岭土)补足。将啶酰菌胺原药与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混合在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约500目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混合,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3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产品。经分析合格则分装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实施例240%啶酰菌胺悬浮剂的配方及工艺过程如下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成分:啶酰菌胺40%、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12%、湿润剂(十二烷基磺酸钠)10%、消泡剂(有机硅)0.5%、增稠剂(黄原胶)0.01%、防冻剂(乙二醇)0.01%、去离子水余量。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防冻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啶酰菌胺原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啶酰菌胺悬浮剂产品,经分析合格分装则完成了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实施例34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的配比及制作过程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成分:啶酰菌胺40%、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湿润剂(十二烷基磺酸钠)4%、填料(高岭土)补足。将啶酰菌胺原药与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混合在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约500目的粒径,然后进行二次混合,制得4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产品。经分析合格则分装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实施例420%啶酰菌胺微乳剂的配比及制作过程。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成分:啶酰菌胺20%、乳化剂(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2))5%、防冻剂(乙二醇)4%、消泡剂(聚硅氧烷)0.5%,余量为溶剂(二甲苯),此时所述农药为微乳剂。按比例将啶酰菌胺、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溶剂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胶棒均匀即得20%啶酰菌胺微乳剂,分析合格后分装则完成了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实施例5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十二烷基苯硫酸钠5%、木质素磺酸钠5%、乙二醇5%、白炭黑7%、硅藻土补足100%,取料,然后全部混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实施例6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湿润剂(十二烷基磺酸钠)5%,填料(高岭土)补足100%,取料,然后全部混进行气流粉碎,制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实施例7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钙盐5%、拉开粉BX5%、丁二酸3%、柠檬酸2%、淀粉10%,余量为轻质碳酸钙,取料,将除粘接剂之外其它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得到制粒用料,将制粒用料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实施例8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崩解剂(硫酸铵)2%、消泡剂(聚硅氧烷)0.5%、粘结剂(黄原胶)0.5%,余量为填料(高岭土),取料,将除粘接剂之外其它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得到制粒用料,将制粒用料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实施例9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钙盐4%、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黄原酸胶0.3%,去离子水加至100%,取料,将烷基苯磺酸钙盐、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硅油和黄原酸胶经过剪切混合均匀,再加入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得混合制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实施例10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照质量百分比啶酰菌胺25%、吡唑醚菌酯5%、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5%、湿润剂(十二烷基硫酸钠)5%、增稠剂(黄原胶)0.5%、防冻剂(丙三醇)3%、消泡剂(有机硅)0.3%、防腐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取料,将各助剂经过剪切混合均匀,再加入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即得混合制得30%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下面根据以下方法对本发明毒力进行测试:测试药剂选用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产品,测定对象是黄瓜白粉病,测试环境为室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含药培养基法测定药剂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毒力。4天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由表1可知,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对黄瓜白粉病菌的EC50分别为13.74mg/L和8.03mg/L。啶酰菌胺的毒力高于吡唑醚菌酯的毒力。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配比1:1、2:1、3:1、4:1、5:1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22.88、129.64、138.35、141.61、151.43,两者配比为3:1、4:1、5:1时表现为一定增效作用,说明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两者在3:1~5:1范围内混配较为合理。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分散剂可选择十二烷基萘磺酸钠(NNO)或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湿润剂可选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消泡剂可选择聚硅氧烷或有机硅,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防冻剂可选择乙二醇或丙三醇,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粘结剂可选择黄原胶,填料可选择高岭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