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防扒轿门锁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38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防扒轿门锁门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公开一种电梯防扒轿门锁门刀。



背景技术:

中国电梯行业在过去的10年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电梯的产量持续增长,年增长率在20%左右,中国先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市场、电梯制造和使用国。

而面对近几年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国家标准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8.11.2b)指出:轿厢在7.7.1中定义的区域之外时,在开门限位装置处施加1000N的力,轿门开启不超过50mm。因为此轿门开门限位装置,能有效防止乘客在非开锁区自行扒门而致使坠入井道。同时可对现运行电梯加装轿门开门限位装置,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在安装时,可独立加装,不影响其他设备的功能,使用方便,效率高。

检索目前现有专利技术,如目前公开的申请号为201010120775.4的发明专利一种电梯轿门锁,其中电梯轿门锁电梯门刀与轿门锁也为一体式设计,当电梯位于层门开锁区域内时,通过门刀机构加持门球,使得挡板和轿门锁钩互不干涉,而当电梯位于层门非开锁区域内时,门刀机构收拢,使得挡板和轿门锁钩相互干涉,迫使轿门无法打开。然而,该发明专利的轿门锁实为机械锁,其整体传动杆只为六个,力传动复杂,且在不间断扒门力1000N的工况环境下,很容易使得机械结构传动限位杆等发生破坏,从而防扒能力失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质量优越、安全系数高、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电梯防扒轿门锁门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防扒轿门锁门刀,包括门刀摇杆1、门刀背板2、门刀上连杆3、左刀臂4、右刀臂8、刀臂下连杆7、锁钩组件5,所述门刀上连杆3、左刀臂4、刀臂下连杆7和右刀臂8依次相连形成位于门刀背板2前面的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所述门刀摇杆1位于所述门刀背板2的背面,所述门刀摇杆1的中部通过贯穿所述门刀背板2的第一旋转销轴17与所述门刀上连杆3的中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机构;所述门刀背板2上设有让位槽;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板9、能使所述解锁板9与所述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的解锁板联动机构,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的前端与所述解锁板9相连、同时解锁板联动机构的前端还与所述右刀臂8或门刀上连杆3相连,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的后端穿过所述门刀背板2的让位槽与所述门刀摇杆1相连,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可在所述让位槽内滑动;所述解锁板9上设有解锁板触发体9002;

所述锁钩组件5包括锁钩主体5002、锁钩触发体5001,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与所述锁钩主体5002相连或相联动;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在所述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时接触并发生相切运动、迫使所述锁钩主体5002发生转动。

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包括联动销轴14、设置在所述解锁板9上的联动触发槽9003和解锁板安装轴9001;

所述让位槽由上让位槽2001、下让位槽2002组成;所述联动销轴1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门刀上连杆3或右刀臂8上,所述联动销轴1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上让位槽2001后与设于所述门刀摇杆1上的限位槽1003相连;所述解锁板安装轴900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解锁板9上,所述解锁板安装轴900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下让位槽2002固定在所述门刀摇杆1的下端上。

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上设有弧形触发面5003,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所述弧形触发面5003接触并发生相切运动时为滑动摩擦或滚动摩擦。

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与所述钩主体5002的上侧连为一体。

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左端通过第二旋转销轴18固定在所述门刀背板2上,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上侧设有与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发生相切运动的弧形触发面5003,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右端设有第一滚轮19,所述锁钩主体5002位于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右侧,所述锁钩主体5002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滚轮19相接触配合的滑动弧面5004,所述锁钩主体5002通过第三旋转销轴20固定在门刀背板2上。

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上设有第二滚轮21,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通过第二滚轮21与所述弧形触发面5003发生相切运动。

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呈“U”字形凹槽。

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门刀上连杆3上,所述门刀上连杆3的下部右侧设有解锁板连接槽3001,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卡接在所述解锁板连接槽3001内,所述联动销轴14穿过所述解锁板连接槽3001和联动触发槽900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对当前市场常规流通的同步门刀机构进行优化改进,通过门刀摇杆所产生的旋转传动力,同步带动与之贯穿相连的门刀上连杆,实现左动刀臂和右动刀臂运动,运动传动力迫使解锁板做限位旋转运动,所产生的相切力达到使轿门锁钩组件开锁和闭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无需再通过增加其他复杂的轿门锁装置,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人员安装调试更简便。本实用新型将电梯的轿门锁与同步内夹门刀集成设计开发,性能整体安全可靠,制造工艺简单,检查维修方便,成本低,同时符合新国家标准中对电梯安全性能增加防扒功能的规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解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刀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门刀上连杆与联动销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平层轿厢内扒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平层马达误动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平层区厅外营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在平层区轿厢内扒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1、门刀摇杆;1003、限位槽;

2、门刀背板;2001、上让位槽;2002、下让位槽;

3、门刀上连杆;3001、解锁板连接槽;

4、右刀臂;

5、锁钩组件;5001、锁钩触发体;5002、锁钩主体;5003、弧形触发面;5004、滑动弧面;

6、配重块;7、刀臂下连杆;8、右刀臂;

9、解锁板;9001、解锁板安装轴;9002、解锁板触发体;9003、联动触发槽;

14、联动销轴;

15、定球;

16、动球;

17、第一旋转销轴;

18、第二旋转销轴;

19、第一滚轮;

20、第三旋转销轴;

21、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6,本实用新型包括门刀摇杆1、门刀背板2、门刀上连杆3、左刀臂4、右刀臂8、刀臂下连杆7、锁钩组件5、解锁机构。

所述门刀上连杆3、左刀臂4、刀臂下连杆7和右刀臂8依次相连形成位于门刀背板2前面的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所述门刀摇杆1位于所述门刀背板2的背面,所述门刀摇杆1的中部通过贯穿所述门刀背板2的第一旋转销轴17与所述门刀上连杆3的中部相连,所述门刀上连杆3与所述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所述锁钩组件5与所述门刀背板2转动相连。

所述门刀背板2上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由上让位槽2001、下让位槽2002组成。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板9、能使所述解锁板9与所述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的解锁板联动机构,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包括联动销轴14、分别设置在所述解锁板9上的联动触发槽9003和解锁板安装轴9001;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呈“U”字形凹槽。

所述解锁板联动机构的前端包括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与解锁板安装轴9001的前端,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门刀上连杆3上或右刀臂8上,图1~图6中,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门刀上连杆3上,所述联动销轴14的尾端依次穿过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上让位槽2001后与设于所述门刀摇杆1上的限位槽1003相连,所述限位槽1003用于限制限位销轴14的活动范围,如图2中,无定球15,动球16的存在,限位销轴14与限位槽1003的左端相接触时,锁钩组件5呈关闭状态。当有定球15,动球16的存在时,限位销轴14与限位槽1003的右端相接触时,锁钩组件5呈打开状态。所述解锁板安装轴9001的前端固定在所述解锁板9上,所述解锁板安装轴9001的尾端穿过所述下让位槽2002固定在所述门刀摇杆1的下端上。在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时,所述联动销轴14可在所述上让位槽2001内滑动,所述联动销轴14在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内带动解锁板9转动。所述解锁板9上设有解锁板触发体9002。

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门刀上连杆3上时,所述门刀上连杆3的下部右侧设有解锁板连接槽3001,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卡接在所述解锁板连接槽3001内,所述联动销轴14穿过所述解锁板连接槽3001和联动触发槽9003。

所述锁钩组件5包括锁钩主体5002、锁钩触发体5001,所述锁钩组件5的锁钩主体5002与所述门刀背板2转动相连,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与所述钩主体5002的上侧相连为一体;所述锁钩主体5002的左端设有配重块6。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上设有弧形触发面5003,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弧形触发面5003在所述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时接触并发生相切运动、迫使所述锁钩主体5002发生转动。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弧形触发面5003在发生相切运动时产生滑动摩擦或滚动摩擦。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根据图7,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与所述锁钩主体5002相联动;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左端通过第二旋转销轴18旋转固定在所述门刀背板2上,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上侧设有与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发生相切运动的弧形触发面5003,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右端设有第一滚轮19,所述锁钩主体5002位于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的右侧,所述锁钩主体5002的左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滚轮19相接触配合的滑动弧面5004,所述锁钩主体5002通过第三旋转销轴20固定在门刀背板2上。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上设有第二滚轮21,所述解锁板触发体9002通过第二滚轮21与所述弧形触发面5003发生相切运动产生滚动摩擦。其余结构如上述。

实施例二:

根据图8,所述锁钩触发体5001与所述锁钩主体5002相连为一体,所述联动销轴1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右刀臂8上,其余结构如上述。所述联动销轴14的中部位于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内,所述联动销轴14在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发生联动时,带动联动销轴14联动,并且所述联动销轴14在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内带动解锁板9转动。

本实用新型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一、非平层轿厢内扒门

根据图9,结合图1~6,在非平层区域,因为并无定球15和动球16,左刀臂4和右刀臂8无法夹持定球15和动球16,进而无法形成一个反旋转的力,使联动销轴14无法与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产生联动,从而无法使联动销轴14在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内带动解锁板9转动,使得解锁板触发体9002无法与锁钩触发体5001形成相切,从而无法迫使锁钩组件5旋转下压打开轿门锁钩组件5,而锁钩组件5 其自身安装有配重块6,故呈常闭状态,无法打开轿门。

二、非平层马达误动作

根据图10,结合图1~6,出现非平层马达误动作的工况,因为并无定球15和动球16的存在,门刀摇杆1旋转带到左刀臂4和右刀臂8出现过量收拢状态,无法加持定球15和动球16,进而无法形成一个反旋转的力,使联动销轴14无法与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产生联动,从而无法使联动销轴14在所述联动触发槽9003内带动解锁板9转动,使得解锁板触发体9002无法与锁钩触发体5001形成相切,从而无法迫使锁钩组件5旋转下压打开锁钩组件5,而轿门锁钩组件5 其自身安装有配重块6,故呈常闭状态,无法打开轿门。

三、平层区厅外营救

根据图11,结合图1~6,平层区厅外营救,因为有定球15和动球16的存在,当厅外产生扒厅门的力时,动球16以定球15为圆心发生旋转使其与定球15垂直,扒门力持续产生时,定球15和动球16与左刀臂4发生接触,相互产生相抵作用力,当在扒门力持续产生和加大的时候,其相抵反作用力迫使左刀臂4带动门刀上连杆3产生顺时针旋转力,并带动联动轴14转动,进一步通过联动触发槽9003带动解锁板9转动,使得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锁钩触发体5001形成相切运动,迫使锁钩组件5下压,打开轿门锁钩组件5,进而实现厅外营救。

四、平层区轿厢内扒门

根据图12,结合图1~6,平层区轿厢内扒门,因为有定球15和动球16的存在,当轿厢内产生扒厅门的力时,动球16以定球15为圆心发生旋转使其与定球15垂直,扒门力持续产生时,定球15和动球16与右刀臂8发生接触,相互产生相抵作用力,当在扒门力持续产生和加大的时候,其相抵反作用力迫使右刀臂8带动门刀上连杆3产生顺时针旋转力,并带动联动轴14转动,进一步通过联动触发槽9003带动解锁板9转动,使得解锁板触发体9002与锁钩触发体5001形成相切运动,迫使锁钩组件5下压,打开轿门锁钩组件5,进而实现厅外营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刀与轿门锁有利结合的结合,一把门刀就实现了含轿门锁以及厅门轿门联动的功能。适用于电梯的正常开关门、在失电平层区的自救以及营救、在非平层区域防止人为部正当扒门产生事故。本实用新型动作可靠、结构调试安装简单、故障率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