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绕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019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拉线绕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辅助设备领域,涉及电线杆拉线,尤其涉及一种拉线绕丝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快速建设,在城市的郊区、野外和农村可以随处看到用于输送电力的电线杆,在电线杆坑埋以后,为了保证电线杆的平衡,往往通过拉线来平衡电线杆各方面的作用力并抵抗风压,防止电线杆倾倒。目前,拉线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普通拉线,用于终端杆、转角杆和耐张杆处,起平衡拉力的作用;②二侧拉线,装于直线杆二侧,用以增强电杆的抗风能力;③四方拉线,在电杆四周拉线,用以增强杆的稳定性;④过道拉线,是在道路边立一根拉线杆,在此杆上做一条过道拉线,必须保持一定高度,不影响交通;⑤V形拉线,是当电杆高、横担多、架设导线较多时,在拉力的合力点上下两处各安装的一条拉线,其下部合为一条,构成“V”形;⑥共同拉线,是将拉线固定在相邻电杆上,用以平衡拉力;⑦弓形拉线,是在电杆中部加一支柱,在其上下加装的拉线,以防止电杆弯曲。

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45°角,同时,为了保证拉线的稳定性,还需要在地面上设置地锚,通过一些拉线金具将拉线与地锚连接,确保拉线的稳定性,然后,单纯的使用拉线金具将拉线固定很容易出现拉线脱落的事件的发生,为了保证拉线的安全,一般,供电公司为在拉线的折弯的位置处,通过缠绕铁丝将折弯的那部分拉线与拉线本体并拢,以确保其不会轻易的从拉线金具上脱落。

然而,上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稳固的拉线的作用,但是在绕线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用手进行缠绕,这就导致绕线的紧密度不够紧实,这就导致工作人员需要一遍遍的缠绕,才可以达到绕丝的标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整个电网的铺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在拉线绕丝的时候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置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绕丝方便、快捷、紧实的拉线绕丝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线绕丝器,包括拉线绕丝器本体,所述拉线绕丝器本体包括用于缠绕铁丝的工作部以及用于手持的手持部,所述工作部与手持部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工作部呈半月状设置在连接部的顶端,所述工作部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放置铁丝的弧形槽道。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铁丝穿过的拉丝模具。

作为优选,所述拉丝模具为钨钢丝模。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用于释放铁丝的卷线盘。

作为优选,所述拉丝模具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拉线绕丝器,利用拉线绕丝器上的弧形槽道来确保绕丝时相邻圈数之间的紧实,进而保证了工作效果,同时,利用半月状的工作部,加快了绕丝的速度,进而提高工作进度,加快了电网的建设,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拉线绕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拉线绕丝器的工作状态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拉线绕丝器本体;2、工作部;21、弧形槽道;3、连接部;4、手持部;5、拉丝模具;6、卷线盘;7、拉线;8、绕线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拉线绕丝器,包括拉线绕丝器本体1,拉线绕丝器本体1包括用于缠绕铁丝的工作部2以及用于手持的手持部4,在工作部2与手持部4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工作部2呈半月状设置在连接部3的顶端,具体的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部3为一个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的连接杆,而手持部4则为在连接杆的底端加设的橡胶套,加设橡胶套的主要是放置咯手,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工作部2设置呈半月状,则是为了在拉丝7的方便绕丝,主要的说,工作部2与拉线7所接触的面应该为一个半圆面,其他部分可以设置呈各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加工成本,将其整体设计成半月状,在工作部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放置铁丝的弧形槽道21,具体的说,弧形槽道21设置在工作部2的工作面的两侧,设置弧形槽道21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整条拉线7与工作部2之间的直径在任何状态下完全相同,如图2所示,刚刚缠绕过的铁丝8的拉线7的直径就会增大,而通过弧形槽道21来减去铁丝8产生的直径,那么拉线7+工作部2非弧形槽道21部分的直径就和拉线7+铁丝8+工作部2减去槽道部分21的直径相等,这样的话,在缠绕铁丝8的时候,就能让铁丝8更佳的紧密,同时,考虑到在施工时,为了节约工作人员调整拉线绕丝器的时间,在工作部2的两侧设置了弧形槽道21,而非仅仅一侧,因为设置在一侧,可能需要工作人员调整绕线的角度,这样,从上向下绕也可以,从下向上绕也可以。

为了使铁丝在能够缠绕的更加紧实,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3上设置有用于铁丝穿过的拉丝模具5,拉丝模具5主要有3个作用,一个作用是牵引铁丝,给铁丝一个限位,进而固定铁丝的运动轨道,二是将铁丝整形成直线(考虑到铁丝需要缠绕放置),三是提供一定的阻力,使铁丝缠绕紧密。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拉丝模具的工作强度,拉丝模具选用钨钢丝模。

同时,考虑到铁丝有用完的时候,为了方便本拉线绕丝器使用其他型号的铁丝,在本实施例中,将拉丝模具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在连接部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拉丝模具和连接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同时,考虑到专门携带铁丝比较麻烦,故,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部3上设置有用于用于释放铁丝的卷线盘6。通过卷线盘6的设置,不仅方便了携带,同时,也对铁丝有一个更好的限位,方便紧固。

具体工作时,首先,需要在拉线上缠绕一圈铁丝,然后,旋转拉线绕丝器即可完成绕丝的工作,方便快捷、简单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