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输液器乳胶管的出料装置,特别是一种乳胶管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疗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器具,主要用于静脉输液,它是经过无菌处理的、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重要的一次性医疗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药液过滤器、用于控制药液流速的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各部件通过导管连接起来,药液从导管中流通;调节器能够针对不同时间,不同人员调节不同的药液输入速度,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输液人员的安全和舒适度;在生产组装输液器时,需要将乳胶管移动到装配工位与输液器导管进行装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310116552.4公开了“一种医用乳胶软管组件的组装工艺”;它虽然公开了医用乳胶软管的装配工艺,但是没有公开的乳胶管装配时所使用的出料装置,而且由于乳胶软管是一种具有较强弹性的橡皮软质短管,且其两端均须涂胶并插入接头,在出料和装配过程中,普通的机械手夹持装配很难克服乳胶软管因管形易变形、且胶质弹性较强的难题,且出料和组装的合格率低;而且市面上虽然有乳胶管的出料装置,但这个出料装置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出料效果不好,存在出料不连续,卡料等现象;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一种结构简单,出料效率高的乳胶管出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乳胶管出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乳胶管出料装置,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第一机架的截面积较第二机架的截面积大,第二机架的比第二机架高,第二机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的一侧,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都为框架结构,重量轻,刚性好,其特征在于:
第一机架上安装有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共安装四根,第一调节螺杆通过自身的螺纹安装固定在第一机架上平面的四个角上,第一调节螺杆可以通过选择自身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四根第一调节螺杆上滚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为一平钢板,第一安装板上固设有振动盘,振动盘为圆形结构,振动盘上固设有进料板,进料板固定安装在振动盘上平面的一侧,进料板的安装位置与第二机架的固定位置对应,便于进料板与第二机架上的部件进行配合;四根第一调节螺杆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和振动盘的高度和偏移角度,振动盘通过振动方式将乳胶管送到进料板上。
进一步的,第二机架上固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面积较第二机架截面积小,第二安装板安装在第二机架上名片中心位置,第二安装板上滚动安装有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共安装四根,使第二调节螺杆能自由在第二安装板上旋转,第二调节螺杆上安装有直振装置,第二调节螺杆通过自身的螺纹来安装固定直振装置,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可以调整直振装置高度和偏移角度;直振装置上固定安装有出料板,出料板与进料板配合,出料板上平面固设有出料板盖板,出料板盖板防止乳胶管从出料板上掉出。
进一步的,进料板固定安装在振动盘的切线位置上,进料板上平面上挖设有进料槽,进料槽为U形,进料槽的底部为半圆形,进料槽的底部的表面较光滑,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的底部轻松滑动,进料槽共挖设六条,进料槽均匀分布在进料板上平面上,进料槽与出料槽一一对应,六条进料槽增加乳胶管的进料效率。
进一步的,出料板上挖设有出料槽,出料槽为U形,出料槽的底部为半圆形,出料槽的底部的表面较光滑,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的底部轻松滑动,出料槽共挖设六条,出料槽均匀分布在出料板上,出料槽与进料槽一一对应,出料槽与进料槽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板进入出料板,六条出料槽增加乳胶管的出料效率。
进一步的,出料板上固定安装有挡料装置,挡料装置的宽度与出料板一致,挡料装置安装在远离第一机架的出料板的一端的上平面上,挡料装置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出料板上,第三安装板安装完毕后与出料板之间有一定距离,便于安装其他部件,第三安装板上固设有挡料气缸,挡料气缸共安装六个,六个挡料气缸均匀固定在第三安装板上,六个挡料气缸垂直安装,六个挡料气缸的气缸杆朝下,挡料气缸上旋转安装有气缸安装圈,气缸安装圈通过螺纹能在挡料气缸上上下旋转运动,气缸安装圈将挡料气缸固定在第三安装板上,挡料气缸的气缸杆上固设有挡料气针,挡料气缸为圆柱状,挡料气缸的截面积较长缩口的截面积要小,挡料气针用于阻挡乳胶管出料。
进一步的,出料槽的进料端开设扩口,扩口为喇叭状,喇叭状扩口较大一端朝外,扩口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进入出料槽;出料槽的出料端开设长缩口,长缩口为喇叭状,长缩口的长度比扩口长,喇叭状长缩口的较小一端朝外,喇叭状长缩口的较大一端的尺寸与出料槽尺寸一致,使喇叭状长缩口与出料槽顺利过渡;长缩口的较小一端连接管子定位出口,管子定位出口的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2-1.3倍,管子定位出口使乳胶管在管子定位出口时不会产生左右移动,增加将乳胶管的定位精度。
进一步的,进料槽尺寸比乳胶管的尺寸大,进料槽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5-2倍,进料槽深度也是乳胶管直径的2-3倍,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能自由运动,且不会从进料槽内掉出。
进一步的,出料槽尺寸比乳胶管的尺寸大,出料槽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5-2倍,出料槽深度也是乳胶管直径的2-3倍,出料槽底部为半圆形,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能自由运动,且不会从出料槽内掉出。
进一步的,进料槽与出料槽配合,进料槽与出料槽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空隙为0.1-0.5mm,使进料槽与出料槽在出料时不会相互影响,进料槽与出料槽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进入出料槽。
进一步的,挡料气缸固定安装在出料槽的长缩口上方,方便将乳胶管挡住。
出料装置的出料原理如下:出料时,先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调整好出料板和进料板的高度和偏移角度,然后开启振动盘和直振装置,振动盘能通过振动方式将乳胶管送到进料板的进料槽上,乳胶管进入进料槽后,在振动盘作用下会慢慢往前移动,当移动到出料板上时,在直振装置作用下也会慢慢往前移动,直到到达出料槽的长缩口,然后通过挡料装置将乳胶管挡在出料槽内,也可配合后续设备将乳胶管从出料槽的长缩口处放出;进料槽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两倍,进料槽底部为圆形,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能自由运动;出料槽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两倍,出料槽底部为圆形,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能自由运动;进料槽和出料槽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进入出料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通过振动出料,简单方便,并用第一调节螺杆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和振动盘的高度和偏移角度,用第二调节螺杆调整直振装置高度和偏移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出料装置结构简单,出料执行部件少,增加了出料效率和精度,出料槽和进料槽都挖设六条,增加了乳胶管的出料效率;
(3)在长缩口的较小一端设置管子定位出口,管子定位出口的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2-1.3倍,管子定位出口使乳胶管在管子定位出口时不会产生左右移动,增加将乳胶管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挡料气缸的一种主视图。
图7是图3中A部的一种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板的一种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板的一种右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板的一种立体图。
图中:1、第一机架;2、第一调节螺杆;3、第一安装板;4、振动盘;5、第二机架;6、第二安装板;7、第二调节螺杆;8、直振装置;9、进料板;10、出料板盖板;11、挡料装置;12、出料板;13、进料槽;14、第三安装板;15、挡料气缸;17、气缸安装圈;18、挡料气针;19、出料槽;20、扩口;21、长缩口;22、管子定位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乳胶管出料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5,第一机架1的截面积较第二机架5的截面积大,第二机架5的比第二机架5高,第二机架5固定安装在第一机架1的一侧,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5都为框架结构,重量轻,刚性好。
如图1、图3所示,第一机架1上安装有第一调节螺杆2,第一调节螺杆2共安装四根,第一调节螺杆2通过自身的螺纹安装固定在第一机架1上平面的四个角上,第一调节螺杆2可以通过选择自身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四根第一调节螺杆2上滚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为一平钢板,第一安装板3上固设有振动盘4,振动盘4为圆形结构,振动盘4上固设有进料板9,进料板9固定安装在振动盘4上平面的一侧,进料板9的安装位置与第二机架5的固定位置对应,便于进料板9与第二机架5上的部件进行配合;四根第一调节螺杆2用于调节第一安装和振动盘4的高度和偏移角度,振动盘4通过振动方式将乳胶管送到进料板9上。
如图1、图3、图5所示,第二机架5上固设有第二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6面积较第二机架5截面积小,第二安装板6安装在第二机架5上名片中心位置,第二安装板6上滚动安装有第二调节螺杆7,第二调节螺杆7共安装四根,使第二调节螺杆7能自由在第二安装板6上旋转,第二调节螺杆7上安装有直振装置8,第二调节螺杆7通过自身的螺纹来安装固定直振装置8,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7,可以调整直振装置8高度和偏移角度;直振装置8上固定安装有出料板12,出料板12与进料板9配合,出料板12上平面固设有出料板盖板10,出料板盖板10防止乳胶管从出料板12上掉出。
如图2、图4、图5所示,进料板9固定安装在振动盘4的切线位置上,进料板9上平面上挖设有进料槽13,进料槽13为U形,进料槽13的底部为半圆形,进料槽13的底部的表面较光滑,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13的底部轻松滑动,进料槽13共挖设六条,进料槽13均匀分布在进料板9上平面上,进料槽13与出料槽19一一对应,六条进料槽13增加乳胶管的进料效率。
如图8、图10所示,出料板12上挖设有出料槽19,出料槽19为U形,出料槽19的底部为半圆形,出料槽19的底部的表面较光滑,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19的底部轻松滑动,出料槽19共挖设六条,出料槽19均匀分布在出料板12上,出料槽19与进料槽13一一对应,出料槽19与进料槽13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板9进入出料板12,六条出料槽19增加乳胶管的出料效率。
如图5、图6、图7所示,出料板12上固定安装有挡料装置11,挡料装置11的宽度与出料板12一致,挡料装置11安装在远离第一机架1的出料板12的一端的上平面上,挡料装置11包括第三安装板14,第三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出料板12上,第三安装板14安装完毕后与出料板12之间有一定距离,便于安装其他部件,第三安装板14上固设有挡料气缸15,挡料气缸15共安装六个,六个挡料气缸15均匀固定在第三安装板14上,六个挡料气缸15垂直安装,六个挡料气缸15的气缸杆朝下,挡料气缸15上旋转安装有气缸安装圈17,气缸安装圈17通过螺纹能在挡料气缸15上上下旋转运动,气缸安装圈17将挡料气缸15固定在第三安装板14上,挡料气缸15的气缸杆上固设有挡料气针18,挡料气缸15为圆柱状,挡料气缸15的截面积较长缩口21的截面积要小,挡料气针18用于阻挡乳胶管出料。
如图8、图10所示,出料槽19的进料端开设扩口20,扩口20为喇叭状,喇叭状扩口20较大一端朝外,扩口20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13进入出料槽19;出料槽19的出料端开设长缩口21,长缩口21为喇叭状,长缩口21的长度比扩口20长,喇叭状长缩口21的较小一端朝外,喇叭状长缩口21的较大一端的尺寸与出料槽19尺寸一致,使喇叭状长缩口21与出料槽19顺利过渡;长缩口21的较小一端连接管子定位出口22,管子定位出口22的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2-1.3倍,管子定位出口22使乳胶管在管子定位出口22时不会产生左右移动,增加将乳胶管的定位精度。
如图2所示,进料槽13尺寸比乳胶管的尺寸大,进料槽13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5-2倍,进料槽13深度也是乳胶管直径的2-3倍,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13能自由运动,且不会从进料槽13内掉出。
如图8、图9、图10所示,出料槽19尺寸比乳胶管的尺寸大,出料槽19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1.5-2倍,出料槽19深度也是乳胶管直径的2-3倍,出料槽19底部为半圆形,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19能自由运动,且不会从出料槽19内掉出。
如图2所示,进料槽13与出料槽19配合,进料槽13与出料槽19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空隙为0.1-0.5mm,使进料槽13与出料槽19在出料时不会相互影响,进料槽13与出料槽19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13进入出料槽19。
如图5、图7所示,挡料气缸15固定安装在出料槽19的长缩口21上方,方便将乳胶管挡住。
出料时,先通过第一调节螺杆2和第二调节螺杆7调整好出料板12和进料板9的高度和偏移角度,然后开启振动盘4和直振装置8,振动盘4能通过振动方式将乳胶管送到进料板9的进料槽13上,乳胶管进入进料槽13后,在振动盘4作用下会慢慢往前移动,当移动到出料板12上时,在直振装置8作用下也会慢慢往前移动,直到到达出料槽19的长缩口21,然后通过挡料装置11将乳胶管挡在出料槽19内,也可配合后续设备将乳胶管从出料槽19的长缩口21处放出;进料槽13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两倍,进料槽13底部为圆形,使乳胶管能在进料槽13能自由运动;出料槽19宽度是乳胶管直径的两倍,出料槽19底部为圆形,使乳胶管能在出料槽19能自由运动;进料槽13和出料槽19在同一水平面上,使乳胶管能顺利从进料槽13进入出料槽19。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