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545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小直径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



背景技术:

包装工艺以矿泉水为例,热缩胶膜以卷带方式卷取为盘状,经过设备裁切分段后将热缩胶膜套到瓶罐上,实现这种套管的设备主要有以下2种:

1.中心柱的套管机。套管在中心柱上传动,中心柱撑开套管后将其套上瓶罐。但是该种套管机只能适用于直径为22~70mm,长度在25mm以上的套管,其他尺寸不能使用;产品需指定印刷面的朝向时不能使用。

2.气缸式套管机。没有中心柱,使用弹片将套管一端撑开再将瓶罐推入套管中。只能适用于直径为7~20mm,长度在40mm以上的套管,范围外不能使用,而且长度误差大、定位不准确,只能当专用机不能变更产品的尺寸。

并且,上述自动套管机不具有热缩胶管的功能,需要将套完胶管的加工品转移到专用的热缩炉中进行热缩。这样就增加了加工品的生产时间,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更大的缺陷是,现有的对胶管热缩的方式中,胶管本身在热缩炉中是不动的,使得胶管的热缩不均匀,热缩效果不好。

也有现有预收缩装置使用小型热风枪固定在设备流道上持续吹风,当加工物上套管经过热风枪口时遇热自由收缩。这种方式只能对套管做单点的收缩,套管收缩不全面,套管位置容易移动。而且热风四处外溢造成车间温度上升,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加热器在导热板上加热,辅以断热板阻隔热量外散,以近距离以辐射热传导使套管受热,通过小功率就可以让套管收缩,而且可以控制周围工作环境温度的上升,大大节省了热能的耗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支撑座和加热支座,所述两加热支座设置有断热板,所述断热板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两导热板内侧设置有配合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上端设置有与加热支座连接的左右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断热板通过上下调节装置设置在加热支座上。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下端通过隔热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为铝合金导热板,所述加热器为筒式加热器,所述铝合金导热板内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加热器安装在安装孔内。

优选的,所述两导热板开口组合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或者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加热器设置在铝合金导热钣上加热,透过导热钣直接将温度传导至已套加工物的套管上做局部加温,使得套管收缩的型状及位置可以控制。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加热器在导热板上加热,辅以断热板阻隔热量外散,以近距离以辐射热传导使套管受热,通过小功率就可以让套管收缩,而且可以控制周围工作环境温度的上升,大大节省了热能的耗费。

3、导热板的高度及开合程度可依客户需要进行调整,令套管收缩达到固定套管位置功效。导热板的形状可依加工品外型需求设计,更换容易,利于产线变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热缩胶膜套管机的预收缩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支撑座10和加热支座20,两加热支座20上设置有断热板21,断热板21可以阻隔热量外散,断热板21内侧下端部设置有向内侧延伸的导热板22,导热板22内设置有加热器23,两导热板22内侧设置有配合的开口221。

支撑座10上端设置有与加热支座20连接的左右调节装置30,可以调节导热板的左右开合度。断热板21通过上下调节装置40设置在加热支座20上,上下调节装置40可以调节导热板的高度。

述导热板为铝合金导热板,加热器为筒式加热器,铝合金导热板22内设置有安装孔222,加热器安装在安装孔222内。导热板22下端通过隔热板24固定在断热板21上,这样只需要拆下隔热板24即可拆下导热板,使得更换导热板方便。加热器通过测温线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加热器工作。

两导热板开口221组合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或者方形等等,可依加工品外型需求设计。

加热器设置在铝合金导热板上加热,透过导热板直接将温度传导至已套加工物的套管上做局部加温,使得套管收缩的形状及位置可以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