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1668阅读:29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输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机。



背景技术:

四级配混凝土的大方量输送始终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中四级配骨料最大粒径超过150mm,用于浇筑大型水坝的混凝土还需一定配比的尖角骨料,进一步增加了输送难度。

目前的输送方案大体包括三种:一是采用塔带机,其缺点是成本较高;二是采用胎带机,其缺点是成本高,输送距离短,用于远距离输送时须多台胎带机接力,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三是采用塔式起重机,其缺点是成本高,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输送效率高、输送距离远、可根据作业需要变换混凝土的输送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输送机,包括塔式钢结构、皮带输送机、布料小车和接料小车,所述塔式钢结构包括塔身、分别设于塔身两侧的送料臂和布料臂、及设于塔身上的顶升套架,所述塔身底部装设有行走机构,所述塔身上装设有用于升降所述送料臂和布料臂的顶升机构,所述布料小车设于所述布料臂上并与所述皮带输送机相连,所述接料小车设于所述布料臂上并与布料小车衔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布料小车包括移动车架、及安装于移动车架上的落料溜槽和上料机构,所述移动车架布置于所述布料臂上侧,所述上料机构一端与所述皮带输送机衔接,上料机构另一端与所述落料溜槽上端衔接。

所述接料小车包括接料斗和输送软管,所述接料斗通过滚轮滑设于所述布料臂下侧,接料斗上端与所述落料溜槽下端衔接,接料斗下端与所述输送软管相连。

所述送料臂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塔身上部连接,另一端通过送料臂拉杆与所述塔身顶部连接,所述布料臂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塔身上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布料臂拉杆与所述塔身顶部连接。

所述送料臂上装设有给料斗,所述给料斗位于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上料端。

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方向与所述布料臂的长度方向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混凝土输送机,以塔式钢结构为基础,在塔式钢结构两侧分别连接送料臂和布料臂,皮带输送机沿送料臂和布料臂布置,布料小车和接料小车设于布料臂上,布料小车与皮带输送机相连,接料小车与布料小车衔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输送效率高、输送距离远,输送时,混凝土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位于预定位置的布料小车上,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方的接料小车,最终由接料小车输送至目标位置;通过行走机构的移动、顶升机构的升降及两小车沿布料臂长度方向的运动,实现输送位置的灵活变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皮带输送机与布料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布料小车和接料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塔式钢结构;11、塔身;12、送料臂;121、送料臂拉杆;13、布料臂;131、布料臂拉杆;14、顶升套架;2、皮带输送机;3、布料小车;31、移动车架;32、落料溜槽;33、上料机构;4、接料小车;41、接料斗;42、输送软管;43、滚轮;5、行走机构;6、顶升机构;7、给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混凝土输送机,包括塔式钢结构1、皮带输送机2、布料小车3和接料小车4,塔式钢结构1包括塔身11、分别设于塔身11两侧的送料臂12和布料臂13、及设于塔身11上的顶升套架14,塔身11底部装设有行走机构5,塔身11上装设有用于升降送料臂12和布料臂13的顶升机构6,布料小车3设于布料臂13上并与皮带输送机2相连,接料小车4设于布料臂13上并与布料小车3相连。该混凝土输送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输送效率高、输送距离远(本实施例中,理论输送效率达到120m3/h,送料臂12长度为34m,布料臂13的长度为56m);输送时,混凝土由皮带输送机2输送至位于预定位置的布料小车3上,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方的接料小车4,最终由接料小车4输送至目标位置;通过行走机构5的移动、顶升机构6的升降及两小车沿布料臂13长度方向的运动,实现输送位置的灵活变换。本实施例中,塔身11、顶升机构6和顶升套架14之间的工作关系与现有的塔式起重机相同,行走机构5的型式与现有的塔式起重机相同,行走机构5的运动方向与纸面垂直,结构简单可靠,布料臂13沿左右方向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行走机构5也可采用万向移动机构,相比之下运动更加灵活,但是成本较高、可靠性降低。

布料小车3包括移动车架31、及安装于移动车架31上的落料溜槽32和上料机构33,移动车架31布置于布料臂13上侧,上料机构33一端与皮带输送机2衔接,上料机构33另一端与落料溜槽32上端衔接。其中,上料机构33采用带轮驱动皮带上料。

本实施例中,接料小车4包括接料斗41和输送软管42,接料斗41通过滚轮43滑设于布料臂13下侧,接料斗41上端与落料溜槽32下端衔接,接料斗41下端与输送软管42相连。

送料臂12一端通过销轴与塔身11上部连接,另一端通过送料臂拉杆121与塔身11顶部连接,布料臂13一端通过销轴与塔身11上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布料臂拉杆131与塔身11顶部连接,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根据送料和布料场地实际情况适当调节送料臂12和布料臂13的安装角度,本实施例中,送料臂12斜向上布置,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20°,布料臂13则水平布置。

本实施例中,送料臂12上装设有给料斗7,给料斗7位于皮带输送机2的上料端,混凝土先进入给料斗7内,然后受控地落入皮带输送机2的上料端(位于图1中左下方),皮带输送机2上料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混凝土首先由给料斗7中受控地落入皮带输送机2的上料端,由皮带输送机2输送至位于预定位置的布料小车3上,通过上料机构33将混凝土卸入落料溜槽32内,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下方的接料小车4的接料斗41,再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输送软管42并达到至目标位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