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27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保护卷材内周面的多个内周保护板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压延加工制造成连续形状的钢板卷材被卷成钢卷状,并使用保护外周面用的外周保护板、保护内周面用的内周保护板等进行包装。

对于其中用于保护卷材内周面的内周保护板的供给装置,已经通过由本申请人申请并得到授权的‘韩国授权专利第0816280号:卷材包装用内部保护材料插入装置’等公开过。所述授权专利由框架、输送单元、卷取单元、插入单元构成,向卷材的内径部供给内部保护材料。

另一方面,插入到卷材内径部的内周保护板必须长于卷材的内径,才能安全地保护卷材的内周面。然而关于卷材的规格,根据需求者的邀请生产各种内径的卷材,内周保护板的长度也需要根据卷材的内径来决定。

然而,为了如所述授权专利那样对供给内周保护板的装置实现自动化,供给板材状的规格化的内周保护板,因此存在难以应对各种规格的卷材内径的问题。

因此,在内周保护板自动供给装置的运用方面,为了应对各种规格的卷材的内径,要求一种根据需要将多个规格化的内周保护板进行连接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第0816280号(2008.03.24.公告)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连接多个内周保护板的工序实现自动化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内周保护板的表面状态选择内周保护板的接合工具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可以包括:重叠 (overlap)形成部,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形成第一内周保护板与第二内周保护板部分重叠的重叠部位;胶带接合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用于将胶带粘贴到所述重叠部位,以连接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与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熔焊(welding)接合部,配置在所述胶带接合部的一侧方,用于对所述重叠部位进行熔接,以连接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与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熔焊对位部,当根据所述重叠部位的表面状态,难以通过所述胶带接合部接合所述重叠部位时,将所述熔焊接合部对位到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以便通过所述熔焊接合部接合所述重叠部位。

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进一步包括:施压板,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朝向所述重叠部位下降,以对所述重叠部位施压。

其中,所述熔焊接合部包括:第一熔焊工作端,贯穿所述施压板,并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进行升降;第二熔焊工作端,通过所述熔焊对位部被对位到与所述第一熔焊工作端对置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和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依次被供给到所述第一输送机上,所述重叠形成部进一步包括:入口传感器,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上,用于检测供给到所述第一输送机上的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以及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机的支撑面与所述第二输送机的支撑面处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机向所述第二输送机输送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所述重叠形成部进一步包括:重叠引导件,出没于所述第一输送机的支撑面,用于防止向所述第二输送机输送的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下垂,以将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安置到所述第二输送机的支撑面上。

其中,所述重叠引导件使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离开所述第一输送机的支撑面,直到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被所述第二输送机支撑并且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被供给到第一输送机上,当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被所述第一输送机支撑时,所述第二输送机向所述第一输送机输送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以形成所述重叠部位,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同时输送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和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以使所述重叠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被所述第二输送机支撑后,所述第一输送机向所述第二输送机输送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所述重叠引导件防止向所述第二输送机输送的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下垂,并且使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离开所述第一输送机的支撑面,直到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的前端部被安置在第一内周保护板的后端部上而形成所述重叠部位,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同时输送所述第一内周保护板和所述第二内周保护板,以使所述重叠部位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机与所述第二输送机之间。

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是磁性输送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对连接多个内周保护板的工序实现自动化,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根据内周保护板的表面状态选择并使用内周保护板的接合工具,因此能够提高内周保护板连接工序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简略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胶带接合动作的放大图。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熔焊接合动作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顺序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中,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重叠形成方法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8以及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从第一输送机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二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1以及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将重叠部位对位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中,第二实施例涉及的重叠形成方法的顺序图。

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从第一输送机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从第一输送机被输送到第二输送机上之后,第二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图18以及图19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将重叠部位对位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状态的动作图。

附图标记:

1: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

11:第一内周保护板

12:第二内周保护板

13:重叠部位

100:重叠形成部

110:第一输送机

120:第二输送机

130: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

140:重叠引导件

200:胶带接合部

300:施压部

400:熔焊接合部

500:熔焊对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简略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简略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1 可以包括重叠形成部100、胶带接合部200、施压部300、熔焊接合部400以及熔焊对位部500。

重叠形成部100形成第一内周保护板11与第二内周保护板12部分重叠而成的重叠部位13。重叠形成部100可以包括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 120。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彼此隔开。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可以是磁性输送机,其由以下组件构成:磁性辊,通过磁力支撑金属材质的内周保护板11、12;传动带,用于连接磁性辊的旋转轴;以及伺服电机,用于转动传动带。由此,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120能够通过磁力牢固地支撑内周保护板11、12,并且能够精密地控制内周保护板11、12的输送距离。此外,第一输送机110上可以设置有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用于检测被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的内周保护板11、12的前端部。

为了形成重叠部位13,可以在将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的第一内周保护板11输送到第二输送机120上之后,使第二内周保护板12支撑在第一输送机110上。然后,由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或者由第二输送机120向第一输送机11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从而形成重叠部位13,为了使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重叠部位13与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重叠部位13能够保持紧凑的间隔,优选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和第二输送机120的支撑面构成同一平面。

此外,第一输送机110上可以设置有重叠引导件140。重叠引导件140可以出没于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当从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 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时,重叠引导件140防止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下垂,以便将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安全地安置到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上。

这种重叠形成部100利用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120形成重叠部位13,并且使重叠部位13位于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对于重叠形成动作,将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胶带接合部200和施压部300可以配置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胶带接合部200可以配置在重叠部位13的下侧,施压部300可以配置在重叠部位13的上侧。

图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胶带接合动作的放大图。

参照图3,胶带接合部200先在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120的侧方进行待机,当形成重叠部位13后,将胶带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并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上。胶带接合部200可以由以下组件构成:胶带辊210,用于支撑胶带201;胶带辊升降单元220,用于朝向重叠部位13升降胶带辊210;胶带辊输送单元230,用于将胶带辊升降单元220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

当通过胶带接合部200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上时,施压部300 对重叠部位13进行施压,以使胶带201能够牢固地粘贴在重叠部位13上。施压部200可以由以下组件构成:施压板310,位于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且配置在重叠部位13的上侧;以及板升降单元320,用于升降施压板310。

其中,当重叠部位13的表面受到污染时,不易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上。

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熔焊接合动作的放大图。

参照图4,当重叠部位13受到污染时,熔焊接合部400对重叠部位13进行熔接,以连接重叠部位13。熔焊接合部400包括:第一熔焊工作端410,配置在重叠部位13的下侧;第二熔焊工作端420,配置在重叠部位13的上侧。如上所述,重叠部位13的上侧配置有施压板310,因此可以在施压板310上形成贯穿孔311,以使第二熔焊工作端420能够贯穿施压板310并接触重叠部位。此外,可以通过第一熔焊工作端升降单元430对第一熔焊工作端410进行升降驱动,并且可以通过与施压板310独立地进行升降驱动的第二熔焊工作端升降单元440来对第二熔焊工作端420进行升降驱动。

当能够通过胶带接合部200连接重叠部位13时,上述熔焊接合部400位于第一输送机110的下侧,而当难以通过胶带接合部200连接重叠部位13时,可以通过熔焊对位部500使熔焊接合部400对位到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熔焊对位部500可以由以下组件构成:支撑单元510,用于支撑熔焊接合部400;熔焊输送单元520,用于输送支撑单元510。

下面,参照附图对利用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顺序图。

参照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大致包括重叠部位形成步骤S1、接合工具选择步骤S3以及接合步骤S5。

重叠部位形成步骤S1是形成第一内周保护板11与第二内周保护板12部分重叠而成的重叠部位13的步骤。接合工具选择步骤S3是根据重叠部位13 的表面状态,选择配置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的胶带接合部200和熔焊接合部400中的某一个的步骤。接合步骤S5是通过胶带接合部 200和熔焊接合部400中被选择的工具对重叠部位13进行接合的步骤。

对于这种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参照附图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的顺序图,图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中,第一实施例涉及的重叠形成方法的顺序图。

参照图5以及图6,将第一内周保护板11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开始驱动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随着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到达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的上侧,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检测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此时,第一输送机110 按照预设的输送距离(大约100mm)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 11,然后停止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此时,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位于重叠引导件140的上侧。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7,重叠引导件140上升到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的上侧。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通过重叠引导件140 防止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下垂,以便将第一内周保护板11安全地安置到第二输送机120上(步骤S111)。

并且,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一同驱动,使第一内周保护板 11能够被支撑在第二输送机120上。此时,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位于重叠引导件140的上侧(步骤S113)。

图8以及图9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从第一输送机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8以及图9,当从第一输送机110输送到第二输送机120上的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从第一输送机110脱离时,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 检测出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脱离。

当检测到第一内周保护板11已从第一输送机110脱离时,停止驱动第一输送机110和第二输送机120。此时,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可以以被支撑在重叠引导件140的上侧的状态,位于高于第一输送机110支撑面的位置。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二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0,将第二内周保护板12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开始驱动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随着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到达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的上侧,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检测出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

此时,停止驱动第一输送机110,第二输送机120向第一输送机11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由此,在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上,第二内周保护板 12的前端部位于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的下侧(步骤S115)。

图11以及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将重叠部位对位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1以及图12,使重叠引导件140下降,从而形成第一内周保护板 11的后端部紧密接触第二内周保护板上侧的重叠部位13。

接着,第一输送机11和第二输送机120朝向第二输送机120同时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和第二内周保护板12。由此,能够将重叠部位13对位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步骤S117)。

接着,如果能够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的表面上,则施压部300 使施压板310下降,胶带接合部200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输送胶带201,并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上,从而接合重叠部位13 (参照图3)。

但是,如果重叠部位13受到污染而难以粘贴胶带201,则施压部300使施压板310下降,熔焊对位部500将熔焊接合部400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10 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第一熔焊工作端410朝向重叠部位13上升,第二熔焊工作端420朝向重叠部位下降。第一熔焊工作端410和第二熔焊工作端420 以重叠部位13为介质进行通电,从而熔接重叠部位13。(参照图4)

下面,参照附图对另一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连接方法中第二实施例涉及的重叠形成方法的顺序图,图14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3以及图14,将第一内周保护板11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开始驱动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随着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到达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的上侧,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检测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此时,第一输送机110 按照预设的输送距离(大约100mm)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 11,然后停止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此时,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位于重叠引导件140的上侧。

图15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从第一输送机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5,重叠引导件140上升到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的上侧。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通过重叠引导件140 防止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前端部下垂,以便将第一内周保护板11安全地安置到第二输送机120上。并且,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一同驱动,使第一内周保护板11能够被支撑在第二输送机120上(步骤S131)。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第一内周保护板从第一输送机被输送到第二输送机上之后,第二内周保护板被支撑在第一输送机上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6,当从第一输送机110输送到第二输送机120上的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从第一输送机110脱离时,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检测出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脱离。

当检测到第一内周保护板11已从第一输送机110脱离时,使重叠引导件 140下降,并将第二内周保护板12供给到第一输送机110上。开始驱动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

随着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到达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的上侧,内周保护板检测传感器130检测出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此时,第一输送机110按照预设的输送距离(大约100mm)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然后停止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此时,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位于重叠引导件140的上侧(步骤S133)。

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向第二输送机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7,重叠引导件140上升到第一输送机110的支撑面的上侧。第一输送机110向第二输送机120输送第二内周保护板12。通过重叠引导件140 防止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下垂,以便将第二内周保护板12安全地安置到第二输送机120上。此时,已由第二输送机120支撑第一内周保护板11,因此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位于被第二输送机120支撑的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上侧。如此形成第一内周保护板11的后端部紧密接触第二内周保护板12的前端部下侧而成的重叠部位13(步骤S135)。

图18以及图19是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中,重叠部位对位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状态的动作图。

参照图18以及图19,第一输送机11和第二输送机120朝向第二输送机 120同时输送第一内周保护板11和第二内周保护板12。由此,能够将重叠部位13对位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步骤S137)。

接着,如果能够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的表面上,则施压部300 使施压板310下降,胶带接合部200在第一输送机110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输送胶带201,并将胶带201粘贴到重叠部位13上,从而接合重叠部位13 (参照图3)。

但是,如果重叠部位13受到污染而难以粘贴胶带201,则施压部300使施压板310下降,熔焊对位部500将熔焊接合部400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10 与第二输送机120之间。第一熔焊工作端410朝向重叠部位13上升,第二熔焊工作端420朝向重叠部位下降。第一熔焊工作端410和第二熔焊工作端以重叠部位13为介质进行通电,从而熔接重叠部位13(参照图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以及连接方法,实现了连接多个内周保护板的工序的自动化,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涉及的卷材包装用内周保护板的连接装置以及连接方法,根据内周保护板的表面状态选择并使用内周保护板的接合工具,因此能够提高内周保护板连接工序的可靠性。

在上面进行说明并图示在附图中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内容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形式的改良变更。因此,只要这种改良以及变更对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就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