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23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制药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固体制剂物料的存放、称配、转运和混合的周转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固体制剂称配线用料罐的周转和移动,多采用料罐底部安装脚轮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操作。由于固体制剂的加工工艺决定了需要将多种物料按照配方分别计量称重后再放在一起进行混合,所有传统的称配工艺都是将称好重量的物料装在带脚轮的料罐中,利用人工将物料运到混合机处,再通过提升机将物料倾倒进入总混料桶内,最终通过混机料进行混合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

上述传统的生产工艺中,对于物料称配、周转、混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物料桶,多台提升机,并通过人工周转的方式完成整个工艺流程。整个周转的过程中需要将物料从一个容器中倒入至另一个容器内,很显然,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大量物料资源的浪费,还会因泄漏在生产线各种设备外围的物料而给生产区域带来环境的污染。此外,利用这种料罐进行生产,势必会造成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的增加。

很显然,上述自动称配线用的传统料罐对于整个生产工艺影响很大,在技术上已显得非常落后,亟待技术更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提供一种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由于该料罐上设有多个功能性插脚,可分别与生产线上所需各种设备定位相连,只需用一个料罐即可满足自动称配线上的称量、物料存储、周转、提升、混合等多个工艺环节的需求,从而实现全自动无尘作业,避免物料在周转过程中的泄漏而造成的浪费和由此而带来的生产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其特征在于,

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其底部设有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密封阀和出料口密封阀;

所述罐体顶部外围的正下方固定连接一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上分别设有可与自动称配线用的配套工艺设备定位相连的功能性插脚。

上述的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其中,

所述框架结构整体呈矩形,包括: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罐顶部四角的四个立柱、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罐前后两侧两个立柱下部之间的两根横梁、固定连接在罐体左右两侧四个立柱下端的平底座。

上述的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其中,

所述功能性插脚包括:

—可与混合机圆形插脚定位相连的四个混合机插脚固定板;

所述混合机插脚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一端,其外侧面与相邻的立柱内侧固定相连,混合机插脚固定板的正面连体设有与其板面垂直贯通的混合机插脚夹持套;

—可与提升机的提升方形插脚定位相连的两个提升机插脚定位件和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

所述两个提升机插脚定位件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后侧面上混合机插脚固定板下方的横梁上;所述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固定连接在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前后两侧横梁下方的平底座端面上;

所述提升机插脚定位件上纵向设有定位孔,该定位件的底部与所述横梁的底部平齐。

所述平底座为一对间隔平行设置的中空管,两中空管的横向截面呈矩形且其外形尺寸相等;

所述平底座的矩形中空管在空间上构成了可与标准自动叉车或AGV小车的矩形扁插脚定位相连的连接座;

所述平底座的底平面与配料计量称台表面和辊筒输送线上辊筒的表面平整吻合,两个平底座的纵向外侧面同时构成了料罐整体在辊筒输送线上运行的导向面和在配料计量称上称重用的定位面。

所述框架结构前后两侧的两个混合机插脚固定板之间设有固定连接在其内侧板面上的加强管。

所述平底座的外形尺寸与标准AGV搬运小车或叉车上插脚的外形相适配。

所述混合机插脚夹持套的内径略大于混合机插脚的外径。

所述提升机插脚定位件上其定位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提升机矩形插脚上定位销的外径。

所述提升机插脚限位板的外形尺寸则略大于所述提升机矩形插脚的外形尺寸。

进一步地,

所述两中空管的两端内侧一体连接有一对支撑梁,空间上构成一矩形框结构的平底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由于该料罐与一其上设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框架结构固定相连,可分别与生产线上所需各种设备或通过插脚或通过其它部件进行定位连接,只需用一个料罐即可满足自动称配线上的称量、物料存储、周转、提升、混合等多个工艺环节的需求,从而实现全自动无尘作业,避免出现以往由于需要多个料罐进行物料的周转,在周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物料的泄漏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由此而给生产环境所带来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周转料罐安装到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进出口密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图1向后翻转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提升机插脚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提升机插脚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混合机插脚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混合机插脚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AGV搬运小车插脚使用状态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AGV搬运小车插脚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辊筒输送线平底座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辊筒输送线平底座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配料计量时平底座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配料计量时平底座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料罐上的平底座采用矩形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向后翻转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AGV搬运小车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AGV搬运小车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提升机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提升机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罐体;1A-罐体的进料口;1B-罐体的出料口;

2-立柱;3-横梁;

4-平底座;4a-矩形中空管;4b-平底座的底平面;4c-平底座的外侧面;4d-平底座的端面(定位面);

5-混合插脚固定板;6-夹持套;7-提升插脚限位板;

8-出料口密封阀;9-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a-定位孔;

10-加强管;11-进料口密封阀;

T-提升机;Ta-提升机方型插脚;Tb-提升机方型插脚限位销;

H-混合机;Ha-混合机圆形插脚;Hb-限位块;Hc-锁紧装置块

B-AGV搬运小车;Ba-AGV搬运小车插脚;

G-辊筒线;Ga-限位导向轮外缘;Gb-辊筒边沿;

C-称台;Ca-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

请参阅图1、2,配合参见图3-18,图中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自动称配线用具有多个功能性插脚的周转料罐,其关键技术方案在于:

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A,其底部设有出料口1B,进料口1A与出料口1B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密封阀11和出料口密封阀8;进料口密闭阀11与出料口密闭阀8均通过螺栓与罐体的进出口连接在一起。

罐体1顶部外围的正下方固定连接一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上分别设有可与自动称配线用的配套工艺设备定位相连的功能性插脚。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涉及的框架结构整体呈矩形,包括:垂直固定连接在罐体1顶部四角的四个立柱2、对称固定连接在罐体前后两侧两个立柱2下部之间的两根横梁3、固定连接在罐体1左右两侧四个立柱2下端的平底座4。

本发明涉及的周转料罐其框架结构上设置的功能性插脚包括:

—可与混合机圆形插脚定位相连的四个混合机插脚固定板5;

混合机插脚固定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横梁3的一端,其外侧面与相邻的立柱2内侧固定相连,混合机插脚固定板5的正面连体设有与其板面垂直贯通的混合机插脚夹持套6;本发明涉及的混合机插脚夹持套6采用非金属材质加工而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设备的自润滑,也可以减少罐体与混合机插脚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起到了保护设备的外观不被磨损的作用。

—可与提升机的提升方形插脚定位相连的两个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和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

两个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固定连接在位于框架结构后侧面上混合机插脚固定板10下方的横梁3上;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固定连接在位于框架结构前后两侧横梁3下方的平底座4端面上;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上纵向设有定位孔9a,该定位件9的底部与横梁3的底部平齐。

本发明涉及的平底座4为一对间隔平行设置的中空管,两中空管的横向截面呈矩形且其外形尺寸相等;平底座4的矩形中空管4a在空间上构成了可与标准AGV搬运小车或叉车的矩形扁插脚定位相连的连接座;

平底座4的底平面4b与配料计量称台表面和辊筒输送线上辊筒的表面平整吻合,平底座4的纵向外侧面4c、4d同时构成了料罐整体在辊筒输送线上运行的导向面和在配料计量称上称重用的定位面,从而使得本发明涉及的周转料罐适用于多种自动化输送设备中。

上述多功能插脚中,

混合机插脚夹持套6的内径略大于混合机插脚的外径。

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上其定位孔9a的直径略大于提升机矩形插脚上定位销的外径。

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的外形尺寸则略大于提升机矩形插脚的外形尺寸。

同理,平底座4的外形尺寸与标准叉车和AGV小车上插脚的外形相适配。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框架结构前后两侧的两个混合机插脚固定板5之间还设有固定连接在其内侧板面上的两根加强管10,以进一步提升四个混合机插脚固定板5及夹持套6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

本发明料罐上设置的平底座还可以采用如图13、14所示的矩形框结构;

图15、16是AGV搬运小车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18是提升机插脚插入图13、14料罐上的插脚内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涉及的周转料罐其具体使用方法大致如下:

参见图7、8示,由AGV搬运小车B或自动叉车的矩形扁插脚Ba插设在平底座4的矩形中空管4a内,将周转料罐1整体放置在自动输送线上;

输送线若是为辊筒线G,则如图9、10中所示,平底座4的底面4b紧贴辊筒面,平底座4与底平面垂直的两外侧平面4c则贴在辊筒线G的限位导向轮外缘Ga或辊筒边沿Gb(二者选其一),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同理,输送线若是为轨道车,利用两个平底座4上的四个垂直于底面的外侧面4c和4d进行定位,其结构如同图11、12配料计量时的状态。

参见图3、4,提升机T的两个方型插脚Ta同时插入至框架结构上的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内,并在位于其上方的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的定位孔9a内穿设一定位销Tb即可实现提升机方型插脚Ta的定位,确保整个周转料罐1的平稳提升。

自动输送线运载小车载着周转料罐1分别运输至各个不同的配料工位,转运过程中进料口密闭阀11和出料口密闭阀8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入如图11和图12所示配料计量状态时,进料口密封阀11处于开启状态,出料口密闭阀8处于关闭状态,开始进行配料。配料的同时称重计量,如图11、12所示,两个平底座4的纵向外侧面4c则构成了料罐1整体在配料计量称台C上称重用的定位面,两个平底座4的两个定位面紧贴称台上四个限位块Ca的内面。

配料完成后,进料口密闭阀11关闭,自动输送设备将周转料罐输送到到混料工位,参见图5、6,混合机H圆形插脚Ha插入至框架结构上的混合机插脚夹持套6内,并且,一侧利用限位块Hb,另一侧利用锁紧装置块Hc进行锁紧定位。混料机圆形插脚Ha插入至周转料罐上的夹持套6内后,总混机开始混合,混合均匀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周转料罐在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的先后顺序如下所述。

首选由AGV搬运小车B或自动叉车的矩形扁插脚Ba插设在平底座4的矩形中空管4a内,将周转料罐1整体放置在自动输送线上。

输送线若是为辊筒线G,则如图9、10中所示,平底座4的底面4b紧贴辊筒面,平底座4与底平面垂直的两外侧平面4c则贴在辊筒线G的限位导向轮Ga或边沿Gb(二者选其一),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同理,输送线若是为轨道车,利用两个平底座4上的四个垂直于底面的外侧面4c和4d进行定位(结构同图11图12配料计量时状态)。

输送设备将周转料罐1转运至配料工位,当周转料罐处于如图11和12配料计量状态时,开启进料口密闭阀11,进行配料并同时计量,当料罐内的物料到达称重要求的重量后,关闭进料口密闭阀11,自动输送线将周转料罐转运到第2个配料工位,再次开启进料口密闭阀11进行配料计量,以此类推,直至完成配方所有物料的配料称重。

配料完成后进料口密闭阀11和出料口密闭阀再次均处于关闭状态。

称重计量完成后为了将周转料罐内分层的不同物料混合均匀,参见图5、6,混合机H圆形插脚Ha插入至框架结构上的混合机插脚夹持套6内,并且,一侧利用限位块Hb,另一侧利用锁紧装置块Hc进行锁紧定位。混料机圆形插脚Ha插入至周转料罐上的夹持套6内后,总混机开始混合。

混合完成后,AGV搬运小车B或自动叉车的矩形扁插脚Ba插设在平底座4的矩形中空管4a内,将周转料罐1整体转运至下一个工位,打开出料口密闭阀8,倾倒物料至下一个工位的生产设备中。

如果有需要将周转料罐从一个平面提升到另一个平面,则参见图3、4,提升机T的两个方型插脚Ta同时插入至框架结构上的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内,并在位于其上方的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的定位孔9a内穿设一定位销Tb即可实现提升机方型插脚Ta的定位,确保整个周转料罐1的平稳提升。

在整个生产工艺周转料罐的周转过程中,由于配方和产品的不同,加上不同场地对设备配置的要求,对以上各权利可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做出变化或者不同时出现以上诉求的各权利。如附图13图14所出现的变换,如果混合机有自带的混合罐,那么工艺上就不需要用此周转料罐混合,就可以取消混合插脚固定板5,夹持套6和加强管10。使用轨道运载小车输送时亦可能将提升插脚和AGV扁插脚Ba共用一个插脚座。其AGV扁插脚Ba工作方式如图15图16所示,其插脚利用提升插脚限位板7和立柱2的2个内立面左右限位,扁插脚Ba担在横梁3上。提升插脚则参见图17、18,提升机T的两个方型插脚Ta同时插入至框架结构上的四个提升机插脚限位板7和立柱2的2个内立面内,并在位于其上方的提升机插脚定位件9的定位孔9a内穿设一定位销Tb即可实现提升机方型插脚Ta的定位,同样可以确保整个周转料罐1的平稳提升。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