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135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座座高楼大厦不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竖起,这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节约了土地。高楼大厦的兴起是一个城市繁华的基石,但它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发生火灾时电梯停电,楼梯被烟火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住在高层的住户其生命通道将会被切断。

在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需要能快速到达现场搭建足够高度的平台为高层住户提供逃离火灾的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以解决传统移动式升降装置高度不足,固定式升降装置移动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展板3、行走轮4、车桥5、轴承ⅰ6、液压顶ⅰ7、齿条8、齿轮ⅰ9、齿轮ⅱ10、定位板11、连杆12、支撑杆ⅰ13、支撑杆ⅱ14、液压顶ⅱ15、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小轮19、油管ⅰ20、油管ⅱ21、键ⅰ22、键ⅱ23、键ⅲ24、键ⅳ25、键ⅴ26、键ⅵ27、键ⅶ28、键ⅷ29、键ⅸ30、键ⅹ31和轴承ⅱ32;

所述箱盖2通过其下端的凸型连接孔用键ⅸ30连接在箱体1下端相应的位置,展板3通过其上端的孔用键ⅶ28连接在箱盖2上端的孔上,车桥5上端有凹型圆孔,一侧有圆形凸台,一个轴承ⅰ6的外环与车桥5上的凹型孔过盈配合,箱体1下端两侧边的圆柱与处在车桥5上凹型孔内的轴承ⅰ6内环过盈配合,另一个轴承ⅰ6外环与行走轮4中间位置的内环过盈配合,车桥5侧面的圆形凸台与另一个轴承ⅰ6内环过盈配合,箱体1下端的槽内通过键ⅵ27连接有液压顶ⅰ7,液压顶ⅰ7上端通过键ⅲ24固定有齿条8,齿条8靠近箱体1底板的一侧与齿轮ⅱ10啮合,齿条8远离箱体1底板的一侧与齿轮ⅰ9啮合,齿轮ⅱ10通过键ⅱ23连接在箱体1底盘上,齿轮ⅰ9中心孔与键ⅰ22过盈配合,键ⅰ22两端与两个轴承ⅱ32内环过盈配合,轴承ⅱ32外环与箱体1槽上两个对称的孔过盈配合,定位板11一端通过键ⅳ25固定在齿轮ⅰ9的孔上,定位板11另一端的凹槽处通过键ⅴ26与小轮19连接,键ⅴ26穿过小轮19中间的孔;

所述连杆组为四组,每组连杆组由多个连杆12组成,每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交叉设置,每两组连杆组中的一组的起始端点通过键ⅹ31与箱体1腔内的键槽连接,另一组的起始端点通过键ⅹ31与箱体1腔内的键孔连接,四组连杆组的末端端点通过键ⅷ29与站板ⅰ16连接,第一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的交叉点与第二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相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支撑杆ⅱ14连接,第一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的中间端点与第二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相对应的中间端点通过支撑杆ⅰ13连接,站板ⅱ17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连接在站板ⅰ16上端面的凹形槽内,站板ⅲ18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连接在站板ⅱ17上端面的凹形槽内,液压顶ⅱ15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杆ⅱ14中间水平的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液压顶ⅱ15下端的油孔与油管ⅰ20连接,处于最上端的液压顶ⅱ15下端的油孔仅与油管ⅰ20连接,处于最下端的液压顶ⅱ15的一个油孔与油管ⅰ20连接,另一个油孔与油管ⅱ21连接。

所述站板ⅱ17为多个;一个站板ⅱ17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与另一个站板ⅱ17上端面的凹形槽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站板之间均是槽式的活塞连接,站板ⅲ能投送的距离将会是其最大投送距离和最小投送距离之间的任意长度,能灵活的适应站板ⅲ与目标楼层之间的距离,

所述在液压顶ⅱ升长过程中由于所有连杆之间,连杆与站板ⅰ之间,连杆与箱体之间均是铰链连接,在液压顶ⅱ的推动下,站板ⅲ将可以升高到最大上升高度和最小上升高度之间的任意高度,能灵活的适应不同楼层的施救需求。

所述定位板和展板在与地面接触后固定在地面上,使得一种升降装置具有固定式升降装置的稳定性,从而能升到足够的高度。

所述一种升降装置,其轮式行走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将升降装置即使运送到预定的施救地点,且能调节其最佳的施救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外观图;

图2本发明展开示意图;

图3本发明展开后视图;

图4本发明液压顶ⅱ升高示意图;

图5本发明展开时固定在地面上示意图;

图6本发明连杆原理示意图;

图7本发明站板ⅰ示意图;

图8本发明站板ⅱ示意图;

图9本发明站板ⅲ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站板展开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箱体前视图;

图12本发明箱体后视图;

图13本发明液压顶ⅱ示意图;

图14本发明液压顶ⅱ连杆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15本发明液压顶ⅱ和连杆系统示意图;

图16本发明液压顶ⅰ传动系统示意图ⅰ;

图17本发明液压顶ⅰ传动系统示意图ⅱ;

图18本发明液压顶ⅰ传动系统示意图ⅲ;

图19本发明液压顶ⅰ传动系统示意图ⅳ;

图20本发明液压顶ⅰ传动系统示意图ⅴ;

图21本发明定位板系统示意图;

图22本发明车桥系统示意图;

图23本发明爬升高度示意图ⅰ;

图24本发明爬升高度示意图ⅱ;

图中各标号:1-箱体、2-箱盖、3-展板、4-行走轮、5-车桥、6-轴承ⅰ、7-液压顶ⅰ、8-齿条、9-齿轮ⅰ、10-齿轮ⅱ、11-定位板、12-连杆、13-支撑杆ⅰ、14-支撑杆ⅱ、15-液压顶ⅱ、16-站板ⅰ、17-站板ⅱ、18-站板ⅲ、19-小轮、20-油管ⅰ、21-油管ⅱ、22-键ⅰ、23-键ⅱ、24-键ⅲ、25-键ⅳ、26键ⅴ、27键ⅵ、28键ⅶ、29键ⅷ、30-键ⅸ、31-键ⅹ、32-轴承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4所示,一种升降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展板3、行走轮4、车桥5、轴承ⅰ6、液压顶ⅰ7、齿条8、齿轮ⅰ9、齿轮ⅱ10、定位板11、连杆12、支撑杆ⅰ13、支撑杆ⅱ14、液压顶ⅱ15、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小轮19、油管ⅰ20、油管ⅱ21、键ⅰ22、键ⅱ23、键ⅲ24、键ⅳ25、键ⅴ26、键ⅵ27、键ⅶ28、键ⅷ29、键ⅸ30、键ⅹ31和轴承ⅱ32;

所述箱盖2通过其下端的凸型连接孔用键ⅸ30连接在箱体1下端相应的位置,展板3通过其上端的孔用键ⅶ28连接在箱盖2上端的孔上,车桥5上端有凹型圆孔,一侧有圆形凸台,一个轴承ⅰ6的外环与车桥5上的凹型孔过盈配合,箱体1下端两侧边的圆柱与处在车桥5上凹型孔内的轴承ⅰ6内环过盈配合,另一个轴承ⅰ6外环与行走轮4中间位置的内环过盈配合,车桥5侧面的圆形凸台与另一个轴承ⅰ6内环过盈配合,箱体1下端的槽内通过键ⅵ27连接有液压顶ⅰ7,液压顶ⅰ7上端通过键ⅲ24固定有齿条8,齿条8靠近箱体1底板的一侧与齿轮ⅱ10啮合,齿条8远离箱体1底板的一侧与齿轮ⅰ9啮合,齿轮ⅱ10通过键ⅱ23连接在箱体1底盘上,齿轮ⅰ9中心孔与键ⅰ22过盈配合,键ⅰ22两端与两个轴承ⅱ32内环过盈配合,轴承ⅱ32外环与箱体1槽上两个对称的孔过盈配合,定位板11一端通过键ⅳ25固定在齿轮ⅰ9的孔上,定位板11另一端的凹槽处通过键ⅴ26与小轮19连接,键ⅴ26穿过小轮19中间的孔;

所述连杆组为四组,每组连杆组由多个连杆12组成,每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交叉设置,每两组连杆组中的一组的起始端点通过键ⅹ31与箱体1腔内的键槽连接,另一组的起始端点通过键ⅹ31与箱体1腔内的键孔连接,四组连杆组的末端端点通过键ⅷ29与站板ⅰ16连接,第一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的交叉点与第二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相对应的交叉点通过支撑杆ⅱ14连接,第一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的中间端点与第二个两组连杆组中连杆12相对应的中间端点通过支撑杆ⅰ13连接,站板ⅱ17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连接在站板ⅰ16上端面的凹形槽内,站板ⅲ18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连接在站板ⅱ17上端面的凹形槽内,液压顶ⅱ15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撑杆ⅱ14中间水平的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液压顶ⅱ15下端的油孔与油管ⅰ20连接,处于最上端的液压顶ⅱ15下端的油孔仅与油管ⅰ20连接,处于最下端的液压顶ⅱ15的一个油孔与油管ⅰ20连接,另一个油孔与油管ⅱ21连接。

所述站板ⅱ17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等);一个站板ⅱ17通过其下端面的凸型槽与另一个站板ⅱ17上端面的凹形槽连接。

所述键ⅸ30与箱体1、键ⅸ30与箱盖2、键ⅶ28与展板3、键ⅶ28与箱盖2、键ⅹ31与连杆12、键ⅹ31与箱体1、支撑杆ⅰ13与连杆12、支撑杆ⅱ14与连杆12、键ⅷ29与连杆12、键ⅷ29与站板ⅰ16、键ⅱ23与箱体1均为铰链连接。

所述站板ⅱ17与站板ⅰ16、站板ⅲ18与站板ⅱ17、键ⅹ3与箱体1腔内底端的键槽均为活塞连接。

所述当一种升降装置到达预定位置时液压顶ⅰ7处于升长过程,液压顶ⅰ7将推动齿条8向前移动,齿轮ⅰ9和齿轮ⅱ10由于与齿条8外啮合,齿条8将带动齿轮ⅰ9和齿轮ⅱ10旋转,由于定位板11的一端通过键ⅳ25固定在齿轮ⅰ9上,齿轮ⅰ9的旋转将带动定位板11旋转,当定位板11与地面接触时,定位板11依靠其另一端安装的小轮19来降低与地面的摩擦力,当定位板11绕齿轮ⅰ9的中心旋转45度时达到预定状态,此时箱体1与地面垂直,又由于键ⅸ30与箱体1,键ⅸ30与箱盖2均是铰链连接,此时箱盖2与地面水平接触,键ⅶ28与展板3为铰链连接,此时将展板3拉出,展板3通过其上面的孔固定在地面上,定位板11通过其末端的孔也固定在地面上,此时液压顶ⅱ15处于升长状态,由于键ⅹ31与连杆12、键ⅹ31与箱体1、支撑杆ⅰ13与连杆12、支撑杆ⅱ14与连杆12、键ⅷ29与连杆12、键ⅷ29与站板ⅰ16均为铰链连接,此时液压顶ⅱ15的升长将推动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向上移动,所有连杆12均绕其自身中心旋转相应角度并向右上方移动,在液压顶ⅱ15的作用下,当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到达一定高度时,由于站板ⅱ17与站板ⅰ16,站板ⅲ18与站板ⅱ17为活塞连接,若在外力作用下依次推动站板ⅲ18、站板ⅱ17,则站板ⅲ18、站板ⅱ17将向右移动,将站板ⅲ18送向相应高度的楼层。

所述当一种升降装置完成任务时由于站板ⅱ17与站板ⅰ16,站板ⅲ18与站板ⅱ17为活塞连接,若在外力作用下依次拉动站板ⅲ18、站板ⅱ17,则站板ⅲ18,站板ⅱ17将向左移动,此时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回到原先相互重叠的位置,由于键ⅹ31与连杆12、键ⅹ31与箱体1、支撑杆ⅰ13与连杆12、支撑杆ⅱ14与连杆12、键ⅷ29与连杆12、键ⅷ29与站板ⅰ16均为铰链连接,此时液压顶ⅱ15的收缩将拉动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向下移动,所有连杆12均绕其自身中心旋转相应角度并向左下方方移动,使得站板ⅰ16、站板ⅱ17、站板ⅲ18和所有连杆12回到箱体1的腔内,此时解除展板3和定位板11与地面之间的固定连接,液压顶ⅰ7处于缩短的过程,液压顶ⅰ7将拉动齿条向后移动,齿轮ⅰ9和齿轮ⅱ10由于与齿条8外啮合,齿条8将带动齿轮ⅰ9和齿轮ⅱ10旋转,由于定位板11的一端通过键ⅳ25固定在齿轮ⅰ9上,齿轮ⅰ9的旋转将带动定位板11旋转,此时用外力推动箱体1向定位板11方向倾斜,箱体1的重量的分力由定位板11末端的小轮19与地面接触的反作用力来平衡,定位板11处于向箱体1底端槽内方向旋转的过程,当定位板11回到箱体1底端槽内时,此时行走轮4与地面接触,又由于键ⅸ30与箱体1,键ⅸ30与箱盖2均是铰链连接,键ⅶ28与展板3为铰链连接,此时将展板3推向箱盖2两侧的槽内,将箱盖2推向箱体1,整个升降装置回到原来状态并离开预定地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