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斗及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088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料斗及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物料装载与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料斗及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料斗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卸料操作困难,卸料速度控制不好,经常出现装料短缺或卸料过量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斗,以解决现有的料斗存在的卸料困难、不能定量装卸物料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运输装置由于使用现有的料斗而存在的无法定量装卸物料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料斗,包括支架和料仓;

所述支架与所述料仓固定连接,所述料仓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挡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出料挡板与所述安装板铰接,且所述出料挡板的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出料挡板能够将所述出料口打开,或将所述出料口关闭;

所述料仓的内壁设置有体积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挡板包括两个半部,两个所述半部均包括半圆形挡板和把手,所述半圆形挡板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把手与所述半圆形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把手分别为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杆,且四个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均平行,四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料仓的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包括筒体和排料斗,所述筒体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排料斗的一端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排料斗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排料斗的横截面积由所述排料斗的一端向所述排料斗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排料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稳定板。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外壁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所述的料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料斗,包括支架和料仓;所述支架与所述料仓固定连接,所述料仓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挡板,所述出料口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出料挡板与所述安装板铰接,且所述出料挡板的板面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出料挡板能够将所述出料口打开,或将所述出料口关闭;所述料仓的内壁设置有体积刻度线。本发明通过设置出料挡板和体积刻度线,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本发明提供的料斗,不仅适用于装载混凝土,而且适用于装载其他液体原料或固体颗粒物。以混凝土为例,在使用时,将混凝土装入料仓中,可以根据所需的混凝土的用量,将混凝土装到对应的体积刻度线的位置,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进行卸料;或者还可以先将混凝土装满料仓,即体积刻度的最大量程,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当排出所需用量的混凝土时,反向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关闭。

本发明提供的运输装置,由于使用了本发明提供的料斗,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出料口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出料口在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出料挡板与弹簧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支撑杆;103-安装板;104-铰接轴;105-体积刻度线;106-第一半圆形挡板;107-第二半圆形挡板;108-第一把手;109-第二把手;110-弹簧;111-筒体;112-排料斗;113-加强筋板;114-吊耳;115-加固板;116-连接条;117-稳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仰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出料口在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的出料口在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斗,包括支架和料仓;支架与料仓固定连接,料仓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挡板,出料口的周向边缘设置有安装板103,作为优选,安装板103为环形板,环形板的内环的大小与出料口的开口大小相适应,出料挡板与安装板103铰接,且出料挡板的板面与安装板103的板面平行,作为优选,出料挡板与安装板103之间通过铰接轴104铰接,铰接轴104的轴线与出料挡板的板面垂直,出料挡板能够相对于安装板103绕铰接轴104的轴线转动,以将出料口打开,或将出料口关闭;料仓的内壁设置有体积刻度线105。作为优选,体积刻度线105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零刻线位于出料口处,另一种方式是最大量程刻度线位于出料口处,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自由选取不同的体积刻度线105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出料挡板和体积刻度线105,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料斗,不仅适用于装载混凝土,而且适用于装载其他液体原料或固体颗粒物。以混凝土为例,在使用时,将混凝土装入料仓中,可以根据所需的混凝土的用量,将混凝土装到对应的体积刻度线105的位置,这种方式适用于零刻线位于出料口出的料仓,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进行卸料;或者还可以先将混凝土装满料仓,即体积刻度的最大量程,这种方式适用于最大量程刻度线位于出料口处的料仓,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当排出所需用量的混凝土时,反向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关闭。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料挡板包括两个半部,两个半部均包括半圆形挡板和把手,半圆形挡板与安装板103铰接,把手与半圆形挡板固定连接。

参见图4所示,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两个把手分别命名为第一把手108和第二把手109,将两个半圆形挡板分别命名为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需要卸料时,使用者可以用一只手握住第一把手108,用另一只手握住第二把手109,使得第一把手108沿箭头方向a转动,第二把手109沿箭头方向b转动,通过调节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控制卸料的快慢,当刚开始卸料时,可以调大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卸料速度,当物料快到所需刻度线时,可以减小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物料过多排放,避免物料浪费。

此外,对于装卸混凝土等粉末状物料时,减小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扬尘,防止环境污染。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杆101,且四个支撑杆101的轴线均平行,四个支撑杆101均与料仓的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四个支撑杆101的轴线与料仓的深度方向平行,且相邻两个支撑杆101之间的垂直距离均相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料仓包括筒体111和排料斗112,筒体111的外壁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排料斗112的一端与筒体111连通,排料斗112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连通,排料斗112的横截面积由排料斗112的一端向排料斗11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筒体111的横截面为圆形,这样的方式使得筒体111的内壁光滑无死角,不仅便于清洗,而且能够使物料顺利排出,不易残留,进一步提高了出料量的准确度。

此外,通过将排料斗112的横截面积设置为由排料斗112的一端向排料斗112的另一端逐渐减小,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物料顺利排出,避免物料残留在料仓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料量的准确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排料斗112与支撑杆101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13。

作为优选,参见图1所示,加强筋板113的数量为四个,加强筋板113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加强筋板113的斜边与排料斗112的外壁固定连接,加强筋板113的一个直角边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料仓的支撑力,从而提高了料斗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支撑杆101的上端设置有吊耳114。

作为优选,参见图1所示,吊耳114呈倒u型,吊耳114可以采用钢筋弯折而成,降低了料斗的制造成本。通过设置吊耳114,便于吊车等提升装载将料斗提起。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1所示,支撑杆101的下端设置有稳定板117。

作为优选,支撑杆101的下端与稳定板117焊接。通过设置稳定板117,能够增大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料斗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稳定板117可以采用目前常见的方形钢板。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筒体111的外壁设置有加固板115,加固板115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参见图1所示,加固板115呈环形,加固板115套设于筒体111的外部,加固板115的内表面与筒体111的外壁固定连接,加固板115的外表面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加固板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固板115沿筒体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加固板115,能够进一步增强料仓与支架的连接牢固性,从而提高了料斗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参见图2所示,还包括连接条116,连接条116的一端与支撑杆101固定连接,连接条116的另一端与排料斗112的外壁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支撑杆101采用现有的14#槽钢,长度为1200mm。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提供的料仓的容积为0.5m3

需要说明的是,料仓的容积不仅局限于以上一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取其他合适的容积,用以实现提高操作便捷性和生产效率的功能。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出料挡板与弹簧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料斗,本实施例的料斗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改进,除此之外的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也属于该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参照对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手之间设置有弹簧110,弹簧110的一端与第一把手108连接,弹簧110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手109连接。

通过在第一把手108与第二把手109之间设置弹簧110,当第一半圆形挡板106与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弹簧110能够对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过大;当需要停止出料时,松开双手,在弹簧11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能够迅速闭合,从而迅速地将出料口关闭,防止物料浪费。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弹簧110采用现有的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出料挡板和体积刻度线105,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料斗,不仅适用于装载混凝土,而且适用于装载其他液体原料或固体颗粒物。以混凝土为例,在使用时,将混凝土装入料仓中,可以根据所需的混凝土的用量,将混凝土装到对应的体积刻度线105的位置,这种方式适用于零刻线位于出料口出的料仓,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进行卸料;或者还可以先将混凝土装满料仓,即体积刻度的最大量程,这种方式适用于最大量程刻度线位于出料口处的料仓,需要卸料时,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打开,当排出所需用量的混凝土时,反向旋转出料挡板,将出料口关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由于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料斗,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料斗。

本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由于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料斗,能够实现定量装卸物料的目的,提高了卸料量的准确度以及卸料的便捷性。

此外,通过在第一把手108与第二把手109之间设置弹簧110,当第一半圆形挡板106与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弹簧110能够对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的移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之间的距离过大;当需要停止出料时,松开双手,在弹簧110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半圆形挡板106和第二半圆形挡板107能够迅速闭合,从而迅速地将出料口关闭,防止物料浪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