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下料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7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下料泵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化剂灌装的双头下料泵车。



背景技术:

固化剂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化学品,在生产中,固化剂通常要进行分装后灌装。固化剂与醇类、碱、含有活性氢的物质混合易发生危险化学反应并产生气态降解物,其与水反应易生成二氧化碳,使得灌装固化剂的包装容器内压升高,有造成爆炸、化学品泄露的危险隐患。通常,在固化剂灌装过程中,固化剂从灌装装置的灌装口进料,并通过灌装控制阀门,出料后进入包装容器内。现有的普通灌装控制阀门无法避免固化剂与空气接触,最终经常会导致固化剂与水蒸汽或其他物质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或气态物并进入包装容器中,使包装容器内压升高,造成涨听现象。这增加了化工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避免灌装过程中固化剂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等反应产生气体,从而降低包装容器内压升高的几率,减少化工涂料等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设计合理,而且可减少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及避免与空气接触,保证质量的双头下料泵车。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头下料泵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料车及其上设置的隔膜泵,料车设置有料腔,料腔设置有进料口和灌装口,隔膜泵通过管道连接进料口,通过隔膜泵将固化剂泵送进料腔,为接入灌装口的包装容器供送原料,以减少固化剂的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及避免与空气接触,保证质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料腔设置有沿着从上往下倾斜延伸的底板,灌装口设置在料腔的侧部,与底板的下部对应,使得原料能够沿着底板经灌装口给包装容器灌装。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设置有与管道相接的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往料腔内部延伸,连接接头的出料口朝向料腔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料车设置有容置隔膜泵的腔体,该料腔位于该腔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料腔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自动进料装置包括壳体及其内设置的行程开关、顶推杆和浮杆,行程开关与隔膜泵连接,浮杆连接于顶推杆的下部,顶推杆的上部与行程开关活动顶压配合,顶推杆和游标杆立向设置,壳体内设置有与顶推杆和浮杆对应的导向机构,浮杆向下延伸至料腔,当料腔内的原料上升至一定高度,带动浮杆上升驱动顶推杆上升,隔膜泵停止供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料车内设置隔膜泵和料腔,料腔设置进料口和灌装口,隔膜泵通过管道连接进料口,通过隔膜泵将固化剂泵送进料腔,为接入灌装口的包装容器供送原料,以减少固化剂的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及避免与空气接触,保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车 1-1、料腔 1-2、进料口 1-3、灌装口 1-4、管道 1-5、扶手 1-6、底板 1-7、连接接头 1-8、腔体 1-9、密封盖 2、隔膜泵 3、自动进料装置 3-1、行程开关 3-2、顶推杆 3-3、浮杆 3-4、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头下料泵车,它包括料车1及其上设置的隔膜泵2,料车设置有料腔1-1,料腔设置有进料口1-2和灌装口1-3,隔膜泵通过管道1-4连接进料口,通过隔膜泵将固化剂泵送进料腔,为接入灌装口的包装容器供送原料,以减少固化剂的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及避免与空气接触,保证质量。本实施例中,灌装口的数量为两个,在料车1的侧部设置有扶手1-5,料腔设置有沿着从上往下倾斜延伸的底板1-6,灌装口设置在料腔的侧部,与底板的下部对应,使得原料能够沿着底板经灌装口给包装容器灌装。

进一步地,进料口设置有与管道相接的连接接头1-7,连接接头往料腔内部延伸,连接接头的出料口朝向料腔的底部。所述料车设置有容置隔膜泵的腔体1-8,该料腔位于该腔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料腔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9,密封盖上设置有自动进料装置3,自动进料装置3包括壳体及其内设置的行程开关3-1、顶推杆3-2和浮杆3-3,行程开关与隔膜泵连接,浮杆连接于顶推杆的下部,顶推杆的上部与行程开关活动顶压配合,顶推杆和游标杆立向设置,壳体内设置有与顶推杆和浮杆对应的导向机构3-4,导向机构采用的是导管的形式,浮杆向下延伸至料腔,当料腔内的原料上升至一定高度,带动浮杆上升驱动顶推杆上升,隔膜泵停止供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在料车内设置隔膜泵和料腔,料腔设置进料口和灌装口,隔膜泵通过管道连接进料口,通过隔膜泵将固化剂泵送进料腔,为接入灌装口的包装容器供送原料,以减少固化剂的挥发性气体无组织排放及避免与空气接触,保证质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