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03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运输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购买能力的提高,以及网络购物的普及,仓储行业的货物流动量越来越大,对货物的入库存放效率以及货物存储空间利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仓储包裹仍然需要大量人工进行放置及分拣,工作效率较低,且大量耗费人力,不利于仓储行业发展自动化仓储,部分投入使用的自动化仓储轨道及运输车中,运输车均附带有独立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运输车一一对应,驱动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轨道运输系统,以解决目前现有仓储行业中采用人工进行货物放置及分拣工作效率低,大量耗费人力,现有自动化仓储及运输车均附带独立传动装置,驱动结构复杂,维护成本以及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轨道运输系统,包括轨道运输车、导轨、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

所述轨道运输车包括车架、导轮、导辊和传送带,所述导轮与车架连接,导辊设置在车架两侧,所述传送带套设在导辊上;

所述导轨包括移动轨道、链条,所述移动轨道与导轮连接,所述链条与轨道运输车的车架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轨道运输车的导辊离合式传动连接,当第一传动装置与轨道运输车的导辊联合时,带动导辊转动;

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链条连接,并带动链条移动。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第一传动装置与轨道运输车的导辊连接,并带动导辊转动,使得轨道运输车的导辊及传送带仅在设置第一传动装置的区域内与第一传动装置连接时工作,通过设置链条连接第二传动装置和轨道运输车的车架,使得第二传动装置通过链条即可对多辆轨道运输车进行驱动,且链条结构便于弯曲,使得轨道运输车可在弯曲的轨道上运转,便于仓储空间的优化配置,由外置的驱动装置统一驱动轨道运输车,减少附带独立传动装置带来的不便,简化结构,并降低维护成本以及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导轮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所述移动轨道由竖直轨道和水平轨道组成;

所述第一导轮与水平导轨的顶部接触;

所述第二导轮与竖直导轨的侧面接触;

所述第三导轮与水平导轨的底部接触。

通过设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第三导轮以及由水平导轨和竖直导轨组成移动导轨,导轮分别与移动导轨的不同方向接触,使得轨道运输车可固定在移动轨道上滑动,便于轨道运输车的稳固移动以及翻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动齿,所述传动齿设置在车架上,与第一驱动装置相啮合,并与导辊带连接;

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传动齿,使第一驱动装置的安装方位可依据传动齿设置的位置移动,便于第一传动装置的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齿与第一驱动装置之间设有导向槽;

通过设置导向槽,便于传动齿在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前导流槽将传动齿引导至适配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两侧的导辊之间设有承重辊;

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传送带承重辊,使得重物放置在传送带上时传送带不易产生变形,影响传送带输送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两侧设有滑动槽,车架通过滑动槽与导辊连接;

通过设置滑动槽连接车架和导辊,使得导辊可在滑动槽内移动,便于通过移动导辊调整传送带的松紧,且便于拆卸导辊和传送带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轨道运行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轨道运输车;102、车架;103、第一导轮;104、第二导轮;

105、第三导轮;106、导辊;107、传送带;108、承重辊;

109、传动齿;110、滑动槽;

201、导轨;202、移动轨道;203、链条;

301、第一传动装置;302、导向槽;

401、第二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上部结构示意图,轨道运输车101设置在导轨201的两条移动轨道202上,移动轨道轨道运输车101包括一个车架102,车架102的四角上均设有第一导轮103和第二导轮104,第一导轮103与移动轨道202的水平轨道顶部接触,第二导轮104与移动轨道202的竖直轨道侧面接触,导辊106通过设置在车架101上的滑动槽110连接在车架101两端,传送带107套设在车架101两端的导辊106上,承重辊108设置在两个导辊106之间,并与传送带107接触,设置在车架101上的传动齿109与导辊106带连接,传动齿109通过导向槽302与第一传动装置301啮合(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装置选用电机,并通过设置在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与传动齿啮合),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底部结构示意图,第三导轮105设置在车架102底部,并与移动轨道202的水平轨道底部接触,链条203与车架101连接,并与第二传动装置40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装置选用电机,并通过牙盘与链条传动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具体操作时,轨道运输车设置在导轨的移动轨道上,轨道输送车通过设置在车架上的第一导轮和第三导轮与移动轨道的水平轨道顶部和底部接触,车架上的第二导轮与移动轨道的竖直轨道侧面接触,轨道运输车通过连接车体的链条连接第二传动装置,并在第二传动装置的带动下沿移动轨道移动,当到达货物的传送位置时,车体上的传动齿通过导向槽引导后与设置在第一传动装置动力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一传动装置的齿轮带动传动齿,传动齿通过传动皮带带动导辊转动,导辊驱动传送带移动,并将放置在传送带上的物品送离小车,在物品送离轨道运输车的过程中,设置在车架上的承重辊对传送带以及货物进行支撑,当需要对传送带的松紧进行调节时,通过移动导辊在滑动槽内的位置调节,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轨道运输系统的轨道运行示意图,货物传送至轨道输送车上,轨道输送车沿移动轨道移动,到达指定位置时,第一传动装置驱动传送带移动,并将传送带上放置的货物向轨道两侧输送。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轨道为水平环形布置,通过水平环形导轨,轨道运输车通过环绕移动轨道的链条移动,可对环形布置的货架进行货物分配。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轨道为纵向S形设置,当轨道输送车移动至上层轨道时,移动轨道的水平轨道翻转,轨道移动车的第三导轮与水平导轨的顶部接触,第一导轮与水平导轨的底部接触,通过S形设置的导轨,可通过单个导轨对隔层的货物进行分拣及传送。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轨道的截面为方形结构,第一导轮与导轨的顶部接触,第二导轮与导轨侧面接触,第三导轮与导轨底部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轨道内部设有凹槽,导轮设置在导轨的凹槽内,并沿导轨内的凹槽移动,通过将导轮设置在导轨的凹槽内移动,通过较少的导轮即可使轨道输送车稳定地设置在导轨上滑动。

在某些实施例中,移动轨道为工字形结构,导轮设置在工字形结构两侧的凹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