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坠落螺旋式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28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器械,具体是指一种电梯轿厢坠落螺旋式缓冲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楼均采用轿厢式电梯。轿厢式电梯发生意外,当轿厢下降速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安全装置才会产生作用使其降速。然而,在下降速度没有达到该值则其安全装置不会产生作用,现有的轿厢式电梯,为减少下降速度没有达到该值而产生的损伤,其在电梯井的底部设置弹簧。此种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弹簧的缓冲是一种蓄能式缓冲,高速运动的轿厢在下落到弹簧上时,轿厢的动能大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该弹性势能将会使得轿厢停止之后,受到弹簧反作用力,由此,使得轿厢在落地后出现大幅颤动,导致轿厢损坏。此外,根据测算,一旦电梯的坠落速度大于10m/s时,其作用于弹簧时,弹簧所蓄积的弹性势能,将使得的电梯轿厢反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基于传统弹簧的轿厢缓冲结构所存在的缺陷,如果采用弹簧刚性特别强(即弹性蓄能较差)的弹簧,以克服弹性蓄能过大的问题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即在电梯坠落速度较小时,刚性较大的弹簧无法实现较好地缓冲效果。

通过检索,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粘滞阻尼器,该粘滞阻尼器是应用粘性介质和阻尼器结构部件的相互作用产生阻尼力的原理设计制作的一种被动速度相关型产品。但是该粘滞阻尼器应用于电梯轿厢缓冲时,其内部的粘滞油容易外漏,导致需要经常补充粘滞油,而该阻尼器位于轿厢的底部,导致补充粘滞油维修非常不方便。

为此,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了一种电梯轿厢坠落螺旋式缓冲装置,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94898.7,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但是,该方案存在零部件较多,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为此,本申请人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且缓冲效果好的电梯轿厢坠落螺旋式缓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底座、螺杆、内螺套和外支承套,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于设置于底座上,所述内螺套内设置有内螺孔,所述螺杆上端螺纹连接于内螺孔内,所述的外支承套内设置有内螺套安装腔,所述的内螺套周向转动设置于内螺套安装腔内,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的至少一处位置在内螺套转动周向上构成摩擦阻尼配合,所述的外支承套包括有侧筒体和支撑环座,所述的支撑环座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环座顶板和环座凸环,所述的环座凸环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的侧筒体的顶部内壁设置有与环座凸环的外螺纹螺纹固定连接的内螺纹,所述的环座凸环的下端面与内螺套的顶壁压接配合,所述的外支承套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压缩复位弹簧。

通过本设置,电梯轿厢发生坠落时,轿厢的坠落冲击力通过外支承套作用于内螺套上,内螺套相对螺杆做螺旋缓冲,将轿厢的坠落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内螺套在螺旋转动过程中,还通过外支承套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阻尼摩擦配合,缓冲掉大量的坠落冲击力,而通过压缩复位弹簧,在没有承受外部冲击力时,压缩复位弹簧自身弹力将作用于外支承套上,进而作用于内螺套上,使得内螺套转动并回复至初始位置。由此,本申请的方案是一种耗时式缓冲,而非传统弹簧的蓄能式缓冲,不会出现蓄能积累而带来的二次伤害问题。同时本申请没有粘滞油的结构设计,不会出现漏油,产品稳定性好,维护方便。另外,本设置,所述的外支承套包括有侧筒体和支撑环座,所述的支撑环座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环座顶板和环座凸环,所述的环座凸环上设置外螺纹,所述的侧筒体的顶部内壁设置有与环座凸环的外螺纹螺纹固定连接的内螺纹,该结构可简化各零部件的安装难度,实现快速组装联接。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螺杆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同心设置有小径外螺纹段和大径外螺纹段,所述的螺杆相对于小径外螺纹段和大径外螺纹段之间的位置构成阶梯限位面,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小径外螺纹段适配的底座螺纹连接孔,所述的螺杆的小径外螺纹段螺旋连接于底座螺纹连接孔,且该小径外螺纹段的头端穿过底座螺纹连接孔外露,所述的阶梯限位面与底座的上端面限位配合,该小径外螺纹段相对于底座的外端设置有外锁紧螺母,所述的大径外螺纹段设置有内锁紧螺母,外锁紧螺母和内锁紧螺母的螺旋锁紧方向相反设置。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支撑环座的内部开设有纵向贯通的安装操作腔,该安装操作腔的内端与螺杆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的螺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截面为非圆形的转动安装操作孔。

通过本设置,可以方便利用驱动杆插入到安装操作腔中并进而插入到转动安装操作孔中,对螺杆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便于将螺杆的底部与外锁紧螺母、内锁紧螺母以及底座螺纹连接孔进行锁紧固定,操作安装方便。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外支承套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弹性支撑件,所述的弹性支撑件的弹性系数小于压缩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并使得在承受电梯轿厢坠落冲击力状态下,弹性支撑件率先形变缓冲。通过本设置,电梯轿厢发生坠落时,在电梯坠落速度较小时,则由固定于支撑座的上方的弹性支撑件进行形变压缩,从而对电梯坠落进行缓冲保护,而当电梯坠落速度较大时,首先由弹性支撑件进行形变压缩,然后再由压缩复位弹簧、以及内螺套和螺杆的螺旋缓冲进行三重缓冲保护,由此可以实现优秀的缓冲保护效果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弹性支撑件为固定设置于外支承套上方的弹性橡胶减震垫,该弹性橡胶减震垫的厚度为5-10cm。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有底座1、螺杆2、内螺套3和外支承套4,所述螺杆2的下端固定于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内螺套3内设置有内螺孔31,本实施例所述的内螺孔的螺旋倾角优选为29-70°,所述螺杆2上端螺纹连接于内螺孔31内,所述的外支承套4内设置有内螺套安装腔41,所述的内螺套3周向转动设置于内螺套安装腔41内,外支承套4的内壁与内螺套的外壁之间的至少一处位置在内螺套转动周向上构成摩擦阻尼配合,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内螺套3的外侧壁与内螺套安装腔41的内侧壁之间构成摩擦阻尼配合,为了提高摩擦阻尼效果,本实施例所述的内螺套3的外壁可以采用耐磨的材料复合固定于其上,如碳化硅等材质。

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外支承套4包括有侧筒体42和支撑环座43,所述的支撑环座43包括有一体设置的环座顶板431和环座凸环432,所述的环座凸环432上设置外螺纹4321,所述的侧筒体42的顶部内壁设置有与环座凸环的外螺纹螺纹固定连接的内螺纹421,所述的环座凸环432的下端面与内螺套3的顶壁压接配合,所述的外支承套4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压缩复位弹簧5。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缩复位弹簧5优选为圆柱螺旋弹簧,该圆柱螺旋弹簧的具体系数选择,可根据电梯轿厢的载量以及国标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进行对应计算和设计。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螺杆2的底部从下到上依次同心设置有小径外螺纹段21和大径外螺纹段22,所述的螺杆相对于小径外螺纹段和大径外螺纹段之间的位置构成阶梯限位面23,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与小径外螺纹段适配的底座螺纹连接孔11,所述的螺杆的小径外螺纹段螺旋21连接于底座螺纹连接孔11,且该小径外螺纹段21的头端穿过底座螺纹连接孔外露11,所述的阶梯限位面23与底座1的上端面限位配合,该小径外螺纹段21相对于底座的外端设置有外锁紧螺母24,所述的大径外螺纹段22设置有内锁紧螺母25,外锁紧螺母24和内锁紧螺母25的螺旋锁紧方向相反设置。

另外,所述的支撑环座43的内部开设有纵向贯通的安装操作腔433,该安装操作腔433的内端与螺杆3的上端面相连通,所述的螺杆的上端面设置有截面为非圆形的转动安装操作孔26。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外支承套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弹性支撑件44,所述的弹性支撑件44的弹性系数小于压缩复位弹簧5的弹性系数,并使得在承受电梯轿厢坠落冲击力状态下,弹性支撑件率先形变缓冲。作为具体地,所述的第二弹性支撑件44为固定设置于上支撑座上方的弹性橡胶减震垫,该弹性橡胶减震垫的厚度为5-10cm。优选为10cm,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橡胶减震垫的材质可采用顺丁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弹性橡胶材料。参见图1所述,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橡胶减震垫44上设置有安装通孔441,安装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内径小于安装通孔的螺栓连接孔442,所述的支撑环座43上设置有与螺栓连接孔442相对应的螺栓孔434,通过紧固螺栓443穿过螺栓连接孔442固定连接于螺栓孔434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电梯坠落缓冲,还可以用于桥梁、建筑或飞机起落架、汽车、摩托车等其他场合的缓冲,均具有优秀的缓冲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