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810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

[

背景技术:
]

果蔬冷链瓦楞纸箱,指为采用了确保果蔬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保质保鲜技术的包装纸箱,从纸箱原材料、加工工艺、设计等方面应用不同技术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由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以及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的制约,所以国家加强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冷链运输,逐步提高果蔬产品冷藏储运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冷链物流车辆因温控而造成的能耗增加也是困扰物流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快速的将车厢内温度控制到设定的范围从而节约能耗,是冷链运输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包装改善,辅助其他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是解决途径之一。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有益于降低能源消耗,且易于折叠后储存摆放或运输,节省空间,降低储运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底部有开口的纸板托盘,纸板托盘通过压痕线折叠后,形成一个5面封闭顶部敞开的可堆叠的纸制容器,纸制容器底面设有开口;

一个V形内衬,V形内衬设置于纸制容器内部;

若干纸制内盒,纸制内盒放入纸制容器内部,且通过V形内衬定位。

所述的纸板托盘底面中部对称设有上下两条压痕线,沿上下压横线折叠后纸板托盘底面上形成上下两个开口以及能与V形内衬相配合的支撑结构,所述的上下两个开口近侧边沿设有若干凸出结构。所述的纸板托盘侧面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的纸板托盘底面两侧的折横线内侧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的纸质内盒底部设有若干通孔,纸质内盒的一侧面为斜面能与V形内衬相配合定位。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其优点在于:结构和制造工艺与常规瓦楞纸箱没有区别,不存在制造难点,由于有便于空气流通、提升预冷效果的开口设计,使得果蔬降温及恒温效率比传统纸箱高;提升预冷效果的同时,利于果蔬的有效呼吸,利于果蔬保鲜,提高果蔬的货架期;综合来看,可以提升效率约11%左右;此外,该纸箱所使用的材料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非常环保。储存时,可以折叠为扁平状堆积,从而节约储存空间,一方面有利于储运时的方便性,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储运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果蔬瓦楞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前的纸板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部和侧面折叠成型后的纸板托盘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前的V形内衬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后的V形内衬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前的纸制内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叠后的纸制内盒结构示意图;

图8是V形内衬与纸板托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a;

图9是V形内衬与纸板托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b;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果蔬瓦楞纸箱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述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包括一个底部有开口的纸板托盘,纸板托盘通过压痕线折叠后,形成一个5面封闭顶部敞开的可堆叠的纸制容器,纸制容器底面设有开口;一个V形内衬,V形内衬设置于纸制容器内部;若干纸制内盒,纸制内盒放入纸制容器内部,且通过V形内衬定位。

实施例

参见图2-3,使用时首先将纸板托盘通过压痕线折叠后,形成一个5面封闭顶部敞开的可堆叠的纸制容器,并沿底面中部压痕线向上折叠,在形成能与V形内衬相配合的凸起的支撑结构的同时形成上下两个开口,所述的底面中部压横线由若干横向线段和若干纵向线段构成,向上折叠后能在底面形成若干凸出结构,有益于纸质内盒的摆放。

参见图4-5,然后将V形内衬的纸板沿压痕线折叠,参见图8-9,将折叠好的V形内衬放入纸板托盘中并与纸板托盘中部的支撑结构相配合,随后将纸板托盘左右两侧沿压横线向下翻折从而对V形内衬进行配合定位。随后可将6个纸质内盒放入折叠好的纸板托盘。果蔬瓦楞纸箱侧面设有的凸起结构有利于堆垛。

参见图10,是装配好的果蔬瓦楞纸箱的仰视图,由于底部有开口,与纸质内盒底部设有若干通孔相配合,在冷链运输车辆或者冷库内,冷气更易从外部环境进入包装内部,从而较快速的到达设定的温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该结构适用于所有提升预冷及保鲜效果的果蔬瓦楞纸箱,是否使用内盒、内盒的材质、数量和结构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调整;瓦楞纸箱所采用的通风孔的大小、形状、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