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用行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20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搬运用行走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台车的搬运用行走体,该台车由位于行走方向的两端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以及将这个前后一对的台车部连结一体化的连结手段所组成。



背景技术:

上述的搬运用行走体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是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记载了使用无锷车轮做为被轴支于前后一对的台车部的车轮,使用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做为连结前后一对的台车部的连结手段。然而,利用无锷车轮被支持成可自由行走于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上的台车,必须要有防止该无锷车轮从导引轨道上往左右横方向偏离的手段,但是专利文献1只有记载在前后各台车部以垂直支轴来轴支会邻接到导引轨道的侧面的晃动防止用滚轮这样的过去的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74545号公报

如上述,将在左右横方向上定位台车的晃动防止用滚轮分别设置在前后一对的台车部这样的过去周知构造中,前后一对的台车部的构造不只会变得复杂,各台车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也会变长。特别是如后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示,将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设置于前后两台车部的左右两侧,以8轮构造做为台车全体的情况下,因为必须轴支晃动防止用滚轮于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的前后方向的外侧,台车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会变得更长,而形成各种问题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问题的搬运用行走体。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用行走体,为了与后述的实施例的关系更容易理解,会标示该实施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参照符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用行走体具有台车2,该台车2由位于行走方向的两端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及8B、以及将这个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及8B连结一体化的连结手段所组成,其中:该各台车部8A及8B轴支着在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上7转动的无锷车轮14a及14b,该连结手段是由连结该各台车部8A及8B的左右两端部之间的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及9B所构成,在这个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及9B之中只有单侧的连结构件(9A)的前后两个位置设置滚轮单元32A及32B,该滚轮单元32A及32B具备从左右两侧夹住的该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7之中对应的单侧的导引轨道7的晃动防止用滚轮36。

该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从平面上看,配置于比左右一对的该导引轨道的正上位置更加彼此靠近的内侧。

该滚轮单元中,中央位置被轴支成可绕着垂直支轴自由水平旋转的旋转基板的四个角落,具有该晃动防止用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前后一对的台车部上,不需要相对于无锷车轮在前后方向上位置偏离地安装从左右两侧夹住导引轨道的晃动防止用滚轮,因此能够形成前后一对的台车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较短的构造。而且,为了使台车全体沿着导引轨道行走所需要的晃动防止用滚轮,安装于将前后一对的台车部之间连结一体化用的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中的单侧的前后两个位置,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台车全体行走时的左右横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安全确实地进行预期的搬运作业。又,虽然将前后一对的台车部之间以台车部间连结构件彼此连结一体化来组立台车,但只要在棒状的台车间连结构件中的一者事先安装具备晃动防止用的滚轮单元即可,相较于必须要晃动防止用滚轮事先轴支于成为大型大重量物的台车部的情况下,台车全体的组立作业也较容易进行。

在实施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该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及9B,从平面上看,配置于比左右一对的该导引轨道7的正上位置更加彼此靠近的内侧为佳。该滚轮单元32A及32B中,中央位置被轴支成可绕着垂直支轴34自由水平旋转的旋转基板35的四个角落,具有该晃动防止用滚轮36。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单元所构成的搬运用行走体的全体侧面图;

图2为同上搬运用行走体的全体中一部分切口的正视图;

图3为该台车间连结构件的中间位置的放大纵剖面正视图;

图4为同上搬运用行走体的全体的横剖平面图;

图5为分解单侧的台车部的一部分横剖平面图;

图6为组立的单侧的台车部的正视图;

图7为同台车部的侧面图;

图8为安装有单侧的台车部的升降导引支柱的连结构件以及从该连结构件取下的车轮单元的侧视图;

图9为该连结构件及安装于该连结构件之前的该升降导引支柱的一部分纵剖侧面图。

符号说明

1 搬运用行走体

2 台车

3A、3B 升降导引支柱

4 连结构件

5 搬运物支持台

5a 被搬运物移载机构

6A、6B 升降驱动机构

7 导引轨道

8A、8B 台车部

9A、9B 台车部间连结构件

10 连结构件

10a、10b 侧框构件

10c 主连结构件

10d 副连结构件

11A、11B 车轮单元

12 固定支轴

12a 防止脱落用圆形板

13 可动体

13a、13b T字形构件

13c 圆筒型轴承

14a、14b 无锷车轮

15a、15b 壳体

16a、16b 附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

17 箱型壳体

18a、18b 升降驱动用带

19a、19b 驱动用旋转体

20a、20b 附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

21 上面板

22a 安装座部

22b 安装座部

23a~23d 安装板部

24a、24b 支柱安装底座

25a 内侧正面壁部

25b、25c 壁部

26 升降用导引轨道

27a、27b 安装用托架

28a、28b 安装板部

29a、29b 安装座部

30a、30b 安装板部

31a、31b 安装座部

32A、32B 滚轮单元

33 支持板

34 垂直支轴

35 旋转基板

36 滚轮

38a、38b 悬吊单元

39a、39b 导引轮

40a、40b 升降驱动用带

41A、41B 重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单元的搬用行走体的实施例。在图1~图4中,搬运用行走体1由以下所构成:台车2;立设于这个台车2的前后两端部上的前后一对的升降导引支柱3A、3B;将前后一对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上端部连结在一起的支柱间连结构件4;在前后一对的升降导引构件3A、3B之间以可自由升降的方式被支持的被搬运物支持台5;以及位于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下侧,安装于台车2内用以升降驱动被搬运物支持台5的前后一对的升降驱动机构6A、6B。又,在搬运用行走体1的行走路径侧,铺设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7,支持该台车2使其可自由行走。

该台车2由以下所构成:位于其行走方向的前后两端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将这个台车部8A、8B连结一体化的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各台车部8A、8B如图5~图7所示,由以下所构成:左右横方向延伸的连结构件10;安装于这个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端的车轮单元11A、11B。两车轮单元11A、11B是由以下所构成:从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端外嵌支持于彼此以同心状突设的固定支轴12,使前后方向长度的中央位置能够自由相对旋转,并且能够以该固定支轴12为支点自由上下摇动的可动体13;以及在这个可动体13的前后两端部相对于该固定支轴12被轴支撑于前后对称位置的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14a、14b。

可动体13由以下所构成:从中央纵长部的上端往前后两侧延伸出轭部的2片的T字形构件13a、13b;在贯通这两T字形构件13a、13b的中央纵长部的下端部的状态下固定安装于两T字形构件13a、13b的圆筒型轴承13c;以及安装于两T字形构件13a、13b的前后一对的轭部的下侧的下侧开放式车轮用壳体15a、15b。因此,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14a、14b各别被轴支于车轮用壳体15a、15b内,各车轮的下边部从下侧露出。个别驱动无锷车轮14a、14b的具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16a、16b在左右水平横方向上与各无锷车轮14a、14b同轴心地安装于各壳体15a、15b的外侧。另外,固定支轴12的轴心形成比两无锷车轮14a、14b的轴心的高度稍低。在将该可动体13的圆筒型轴承13c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外嵌于连结构件10侧的该固定支轴12的状态,通过将防止脱落用圆形板12a安装于固定支轴12的外端,两车轮单元11A、11B会安装于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侧。

连结构件10由以下构成:具备该固定支轴12的左右一对的延伸于前后方向的侧框构件10a、10b;将两侧框构件10a、10b的外端部连结一体化的利用方形管材的主连结构件10c;将两侧框构件10a、10b的内端部连结一体化的利用沟形材的副连结构件10d。连结构件10的平面形状是长边在横方向上的矩形框状。该主连结构件10c与副连结构件10d将各自的两端以熔接固定于侧框构件10a、10b,或者是以螺丝可拆卸地安装。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主连结构件10c将其两端以熔接固定于侧框构件10a、10b,副构件10d将其两端以螺丝可拆卸地安装侧框构件10a、10b。该升降驱动机构6A、6B的构造如下:在嵌合锁附于主连结构件10c与副连结构件10d之间的箱型壳体17内,如图2所示,分别同轴心地安装了2条升降驱动用带18a、18b的驱动用旋转体19a、19b,而同步驱动这两驱动用旋转体19a、19b的左右一对的具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20a、20b安装于箱型壳体17的左右两外侧。

箱型壳体17的上面安装有其周围伸出箱型构件17的外侧的状态下形成该箱型壳体17的上面板21,在这个上面板的外侧边,设置有与设置在主连结构件10c的上面的安装座部22a重叠而被锁附的安装板部23a,又在该上面板21的左右两侧边形成有支柱安装底座24a、24b,用来安装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下端。另外,箱型壳体17具备附设于主连结部10c的内侧面的安装座部22b;以及相对于副连结构件10d的直角两侧面以螺丝锁附的安装板部23b~23d。在组装现场,个别搬入构成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的连结构件10、左右一对的车轮单元11A、11B、以及升降驱动机构6A、6B。将车轮单元11A、11B的可动体13的圆筒型轴承13c分别外嵌于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侧的固定支轴12。将防止脱落用圆形板12a安装于固定支轴12的外端。将车轮单元11A、11B安装于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侧。将这左右一对的车轮单元11A、11B的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14a、14b分别载置于行走路径侧的导引轨道7上。最后将升降驱动机构6A、6B的箱型壳体17从上方嵌入连结构件10的主连结构件10c与副连结构件10d之间的既定位置。将各安装板部23a~23d以螺丝锁附在主连结构件10c的各安装座部22a、22b及副连结构件10d上。由此,完成了支持于行走路径侧的导引轨道7上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

升降导引支柱3A、3B是内侧封闭的横剖面为ㄈ字形构件,内侧正面壁部25a的外侧面的短方向的中央位置安装了升降用导引轨道26,左右两壁部25b、25c的下端部外侧面安装了安装用托架27a、27b。这个左右两侧的安装用托架27a、27b连接设置了从下端朝向外侧伸出的安装板部28a、28b,将这左右一对的安装板部28a、28b、如上所述,重叠到安装在连结构件10的中央位置的升降驱动构件6A、6B的箱型壳体17的上面板21中的支柱安装座部24a、24b,并加以锁附,由此升降导引支柱3A、3B立设于台车部8A、8B上。另外,升降导引支柱3A、3B是其左右两壁部25b、25c及安装板部28a、28b比连结构件10的主连结构件10c更伸出外侧的尺寸,因此主连结构件10c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安装座部29a、29b,其支持从主连结构件10c往外侧伸出的左右两壁部25b、25c及安装板部28a、28b的外端部,且以螺丝锁附该安装板部28a、28b的外端部。左右一对的安装座部29a、29b被附设成与主连结构件10c上的该安装座部22a同一高度。

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会与如上述方式所组装的支持于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7上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连结一体化,使台车2完成。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分别使用方形管材,在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了安装板部30a、30b。台车部8A、8B上的连结构件10的左右两端的侧框构件10a、10b的内端垂直面,设置有用来将各台车部连结构件9A、9B的两端的该安装板部30a、30b重叠锁附的安装座部31a、31b。通过这个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连结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中的连结构件10的两端部,由此完成了平面上为矩形框状的台车2。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在平面上看是配置于比左右一对的该导引轨道7的正上位置更加彼此靠近的内侧。

组立的台车2只有被四个角落的各车轮单元11A、11B的无锷车轮14a、14b,也就是合计8个无锷车轮14a、14b支持于导引轨道7上,因此必须将行走方向限制在导引轨道7的长度方向。因此,如图3及图4所示,只有在单侧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在其长度方向的接近两端的两个部位,安装了滚轮单元,从平面看会由左右两侧夹住位于该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的横外侧的单侧的导引轨道7。两个滚轮单元32A、32B中,在安装于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的横外侧面的支持板33的下侧,平面观看为四角形的旋转基板35的中央位置会安装成可相对于位于导引轨道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的垂直支轴34自由旋转,在这个旋转基板35的四个角落下侧,有四个在前后两个部位从左右两侧夹住导引轨道7的晃动防止滚轮36,分别被垂直支轴所轴支。

如上述,以左右一对的台车部间连结构件9A、9B将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的连结构件10连结一体化所完成的台车2,会被位于其四个角落的车轮单元11A、11B、与单侧的导引轨道7卡合的前后两个位置的滚轮单元32A、32B,以可自由行走的方式被支持于行走路径侧的左右一对的导引轨道7上。而且,位于该台车2的四个角落的各车轮单元11A、11B,相对于各个台车2(台车部8A、8B),将前后一对的无锷车轮14a、14b轴支于可绕着固定支轴12自由上下摇动的可动体13。因此,不会担心发生各台车部8A、8B的四个无锷车轮14a、14b中有一个从导引轨道7的上面浮起的这种3点支持的状态,台车2能够以平顺又稳定的状态行走。

以上述方式完成的台车2上立设了升降导引支柱3A、3B。具体来说,让中央安装了升降驱动机构6A、6B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8A、8B中的连结构件10的支柱安装座部24a、24b及安装座部29a、29b,支持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下端的安装用托架27a、27b的安装板部28a、28b,将两者以螺丝结合即可。

接着,以支柱间连结构件4连结前后一对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上端部,将被搬运物支持台5组装于两升降导引支柱3A、3B之间的话,就完成了搬运用行走体1。如图1及图2所示,前述被搬运物支持台5的前后两侧的左右两个部位被悬吊于可沿着该升降用导引轨道26在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内侧自由升降的前后一对的悬吊单元38a、38b。被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上端部所轴支的左右一对的导引轮39a、39b,挂着左右一对的前后两组的升降驱动用带40a、40b。上述两个悬吊单元38a、38b卡止于升降驱动用带40a、40b的一端。升降驱动用带40a、40b的另一端悬吊着在各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后方侧开放的内部空间内可自由升降地被安装的重锤单元41A、40B。又,该悬吊单元38a、38b的下端与该重锤单元41A、40B的下端会连结到以U字状绕过该升降驱动机构6A、6B的左右一对的驱动用旋转体19a、19b的左右一对的前后两组升降驱动用带18a、18b的上端。这个结果下,下侧的左右一对的升降驱动用带18a、18b与上侧的左右一对的升降驱动用带40a、40b,会通过悬吊单元38a、38b与重锤单元41A、40B无端状地连结。重锤单元41A、41B是重量物,因此能够在升降导引支柱3A、3B垂直地立设于台车2上后,内装于该升降导引支柱3A、3B,连接升降驱动用带18a、18b、40a、40b。

如上述方式组装的搬运用行走体1使直接连结到合计8个的无锷车轮14a、14b的附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16a、16b同步动作,由此使这8个的车轮14a、14b在导引轨道7上前进后退并停止于既定位置。在这个搬运行走体1的停止中或行走中,使升降驱动机构6A、6B的附有制动功能的电动马达20a、20b同步动作,能够通过升降驱动用带18a、18b、40a、40b及悬吊单元38a、38b,使被搬运物支持台5在升降导引支柱3A、3B之间平行地升降移动。另外,被搬运物支持台5上如图1所示,能够设置被搬运物移载机构5a。又,在图2及图4中,显示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后侧开放的状态,但升降导引支柱3A、3B的后侧开放部能够应需要附设外壳板或框架等。

另外,在搬运用行走体1的使用中,在为了维修保养等而必须将升降驱动机构6A、6B拆下来的时候,通过将连结构件10的内侧的副连结构件10d从左右两侧的侧框构件10a、10b拆下来,能够将升降驱动机构6a、6b往台车部8A、8B的内侧拉而拆下。在这个实施例中,因为升降导引柱3A、3B安装在该升降驱动机构6A、6B上,因此将升降导引支柱3A、3B与升降驱动机构6A、6B一起往台车部8A、8B的内部拉而拆下,或者是将前从升降驱动机构6A、6B拆下的升降导引支柱3A、3B以适当的方式提起的状态下,在这个暂时支持的状态下将升降驱动机构6A、6B往台车部8A、8B的内侧拉而拆下即可。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搬运用行走体1在前后一对的升降导引支柱3A、3B之间设置了被搬运物支持台5被升降驱动的被搬运物支持装置,但设置在台车2上的机构能够因应该搬运用行走体1的用途而采用各种其他的机构。又,台车2的构造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系形成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单元安装于台车的前后两端部的左右两侧的构造,但也可以只安装在台车的前后两端部之中载重负荷大的一端部的左右两侧,另一段侧做成左右一对的2轮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搬运用行走体能够具备台车,该台车由位于行走方向的两端的前后一对的台车部、以及将这个前后一对的台车部连结一体化的连结手段所组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