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964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打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带机。



背景技术:

打带机是使用捆扎带缠绕产品或包装间,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热效应熔融或使用包扣等材料连接的机器,打带机的功用是使塑料袋能紧贴于被捆扎包件表面,保证包装件在运输、贮存中不易散落,同时还应使得捆扎整齐美观。现有的打带机在打带过程中,不存在检测打带是否正常的装置,如果出现漏打带的情况,不能及时检测出来,从而使产品的包装出现漏打带的情况。这将影响产品品质,甚至有造成产品损坏的风险。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检测打带机是否漏打带的打带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带机,旨在解决打带机不能检测是否漏打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带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打带框架;所述打带框架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上设置有拔杆;所述拔杆位于沿所述打带框架内的打包带朝待打带件运动的方向,所述拔杆在打带框架进行打带时从第一位置被压紧到第二位置,所述感应器接收所述拔杆从到第二位置的信号。

优选地,所述拔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感应器上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转轴连接,打带时所述第二杆件被所述打包带拨动,所述感应器感应所述转轴的转动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拔杆为铁件、铜件或者铝合金件。

优选地,所述打带框架包括四根横梁,四根所述横梁围设成方形结构,所述感应器位于其中一根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感应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打带框架的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打带机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感应器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感应器发送过来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发出警报。

优选地,所述打带框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打带框架可在所述机架上进行上下移动

优选地,所述打带机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待打带件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底部并垂直于所述机架,且所述底座平行于所述打带框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打带机的打带框架上设置有感应器,该感应器上设置有拔杆,该拔杆可在打带框架进行打带时,随着打带框架内的打包带朝待打带件运动,以从第一位置压紧到第二位置,进而感应器可接收到拔杆被从第一位置压紧至第二位置的信号,从而可确定打带成功。如果感应器没有接收到拔杆从第一位置压紧至第二位置的信号,则表明打带未成功。本实用新型的打带机通过感应器来检测打带是否成功,以判定是否出现漏打带的情况,进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不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带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去除打带框架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带机100,旨在解决打带机100不能检测是否漏打带的问题。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打带机100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打带框架20;所述打带框架20上设置有感应器50,所述感应器50上设置有拔杆51;所述拔杆51位于沿所述打带框架 20内的打包带朝待打带件40运动的方向,所述拔杆51在打带框架20进行打带时从第一位置被压紧到第二位置,所述感应器50接收所述拔杆51到第二位置的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打带机100通过感应器50来检测打带是否成功,以判定是否出现漏打带的情况,进而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不受损。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打带机100的打带框架20上设置有感应器50,该感应器50上设置有拔杆51,该拔杆51可在打带框架20进行打带时,随着打带框架20内的打包带朝待打带件40运动,以从第一位置压紧到第二位置,进而感应器50可接收到拔杆51到第二位置的信号,从而可确定打带成功。如果感应器50没有接收到拔杆51到第二位置的信号,则表明打带未成功。其中所述的第一位置对应图3中的拔杆51处于倾斜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对应图3中的拔杆51贴近待打带件40的位置。

可以从图3看出,当打带框架20实现了对待打带件40打带时,由于拔杆51设置在打带框架20内的打包带在打带时朝向带打带件的运动的方向上,所以当打包带在打带过程朝向待打带件40运动时,将带动拔杆51朝向待打带件40运动,致使拔杆51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当与拔杆51相连的感应器50感应到拔杆51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则表明打带机100 打带成功。而如果感应器50没有收到拔杆51到第二位置的信号时,或者拔杆51被带动的时间过短未达到要求时,则输出警报信号,以提示工作人员,打带出现问题,使工作人员及时手动调整打带机100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拔杆51为铁件、铜件或者铝合金件。将拔杆51采用硬度较大的金属件,诸如铁件、铜件或者铝合金件等,以使拔杆51在被打包带带动时,不会容易损坏。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拔杆5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杆件51a和第二杆件51b,所述感应器50上连接有转轴52,所述第一杆件51a与所述转轴52 连接,打带时所述第二杆件51b被所述打包带拨动,所述感应器50感应所述转轴52的转动信号。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51上连接有转轴52,所述转轴52与拔杆的第一杆件51a相连,第一杆件51a与第二杆件51b相连,第二杆件51b在打带时被打包带拨动,从而使拔杆50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在拔杆50运动的过程中,拔杆50的第一杆件51a将带动与之相连的转轴52 转动,从而使感应器50可以感应到转轴52的转动信号,以根据该信号来判断打包是否成功。其中,所述第一杆件51a与所述第二杆件51b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打带框架20包括四根横梁(未标示),四根所述横梁围设成方形结构,所述感应器51位于其中一根所述横梁上。由于常用的包装箱均为方形,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打带框架设计为方形,主要由四根横梁围设成方形结构,以与方形的包装箱配合。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打带框架20也可以为圆形、菱形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对打带机100漏打带检测的准确,在所述打带框架 20上设置多个感应器50,其中该感应器50分别设置在所述打带框架20的任意一侧。

当然,为了使感应器50在感应到打包未成功的信号时,能够将该信号传递给工作人员,本实施例中的打带机100还包括报警装置(图未示),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感应器50信号连接,以接收所述感应器50发送过来的信号并根据所述信号发出警报。所述报警装置可以是带有指示灯的报警装置,以发出光信号提示工作人员当前的打带出现异常;当然也可以是带有蜂鸣器的报警装置,以发出警报声响来提示工作人员当前的打带出现异常;当然也可以将指示灯与蜂鸣器结合至一个报警装置中,同时发出声响以及光信号提示工作人员。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打带框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0上。该打带框架20在所述机架10上的移动包括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以所述打带框架20在所述机架10的上下方向上移动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在所述打带框架20完成打带后,所述打带框架20将沿所述机架10向上移动,以脱离待打带件40,以使待打带件40进入下一工序。同时,由于感应器50设置在所述打带框架20上,感应器50将随着打带框架20的上移而上移,以使所述感应器50上的拔杆51抽离所述打包带,当拔杆 51抽离打包带后,拔杆51将重新回到原始的状态,即图3中的拔杆51处于倾斜的状态,然后在下一次打包时,又一次地被打包带带动贴紧待打带件40。

进一步地,所述打带机100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待打带件100的底座30,所述底座30垂直于所述机架10,并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底部,所述底座10 平行于所述打带框架20。在所述机架10的底部设置底座30,以使待打带件 40放置在所述底座30上,给予待打带件40一定的支撑,并使待打带件40保持水平,使打带过程保持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