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二次循环使用的安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240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箱体二次循环使用的安全包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包装箱。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二次循环使用的安全包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而随之产生的是包装箱和胶带的大量使用。绝大部分纸质的包装箱通常是作为废弃物被丢弃,而胶带的生产和降解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400多万吨包装垃圾中,消耗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仅胶带总长度就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而这些胶带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800公斤气体溶剂VOCs(焚烧会形成霾状物)如果填埋处理,实现自然降解需要100-150年。研究如何对包装箱进行重复利用和减少胶带的使用,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CN106829115A公开了一种包装箱,包括一包装箱箱体,该包装箱箱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设有一第一摇盖,该第一摇盖上设有至少两条易撕条,所述易撕条之间间隔设置;所述易撕条的两侧均设有易撕线。第一摇盖设有至少两条易撕条,可以两次打开包装箱,从而可以二次使用包装箱。但是在这种结构中,由于第一摇盖上与易撕条之间采用双面胶,导致其加工工艺复杂,且胶水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箱体二次循环使用的安全包装箱,包括底部封闭的长方形箱体,所述长方形箱体包括前、后、左、右四块侧板,所述左、右侧板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板、右顶板,面积略小于所述长方形箱体横截面积的一半,所述左顶板、右顶板与对应的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所述左顶板、右顶板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折线往所述长方形箱体中间折叠;

所述前、后侧板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上顶板、下顶板,面积与所述长方形箱体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所述上顶板、下顶板与对应的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三折线和第四折线;所述上顶板、下顶板分别沿所述第三、第四折线往所述长方形箱体中间折叠;所述左顶板、右顶板与所述上顶板、下顶板重叠将所述长方形箱体的顶部全部盖住;

所述上顶板、下顶板与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粘贴有第一不干胶标签、第二不干胶标签,所述第一不干胶标签、第二不干胶标签将所述上顶板、下顶板与对应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固连,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封闭空间;

所述上顶板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折线平行的第一撕拉条,长度与所述第三折线相同,所述第一撕拉条撕开后将所述上顶板割断;所述下顶板中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折线平行的第二撕拉条,所述第二撕拉条的长度与所述第四折线相同,所述第二撕拉条撕开后将所述下顶板割断。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下顶板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插舌和第二插舌,所述第三、第四折线中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舌与所述第二插孔相配接,所述第一不干胶标签粘贴于所述第一插舌与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一插舌与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固连;所述第二插舌与所述第一插孔相配接,所述第二不干胶标签粘贴于所述第二插舌与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二插舌与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固连。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第二不干胶标签为一次性不干胶标签,包括表面层和分隔离形层,所述表面层上印刷有包装物的防伪信息,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分隔离形层之间通过一次性胶层粘结在一起。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撕拉条和所述第二撕拉条为采用拉链刀切割形成的拉链条。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撕拉条为两条穿透所述上顶板的点断线,所述第二撕拉条为两条穿透所述下顶板的点断线。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撕拉条为两条穿透所述上顶板的微型穿孔带,所述第二撕拉条为两条穿透所述下顶板的微型穿孔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左顶板和所述右顶板的伸入所述长方形箱体中间的末端设有手指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长方形箱体和左、右顶板与上、下顶板为一体成型的瓦楞纸板折叠而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下顶板双重结构和一次性不干胶标签,因此能够实现箱体的二次重复使用和包装物安全状态的确认,避免使用胶带,从而节约包装成本,更加绿色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首次使用的过程;

图7~10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次重复使用的过程;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底部封闭的长方形箱体1,所述长方形箱体1包括前、后、左、右四块侧板 2、3、4、5。

所述左、右侧板4、5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左顶板6、右顶板7,面积略小于所述长方形箱体1横截面积的一半,所述左顶板6、右顶板7与对应的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折线8和第二折线9,所述左顶板6、右顶板7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折线8、9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

所述前、后侧板2、3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下顶板10、上顶板11,面积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的横截面积大小相同,所述下顶板10、上顶板11与对应的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三折线12 和第四折线13;所述下顶板10、上顶板11分别沿所述第三、第四折线12、13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所述左、右顶板6、7与所述下顶板10、上顶板11重叠将所述长方形箱体1的顶部全部盖住;

所述上顶板11、下顶板10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粘贴有第一不干胶标签14、第二不干胶标签15,所述第一、第二不干胶标签14、15将所述上顶板11、下顶板10与对应所述长方形箱体顶端边缘固连,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封闭空间;

所述上顶板11中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折线13平行的第一撕拉条16,长度与所述第四折线13相同,所述第一撕拉条16撕开后将所述上顶板11割断;所述下顶板10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折线12平行的第二撕拉条17,所述第二撕拉条17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折线12相同,所述第二撕拉条17撕开后将所述下顶板10割断。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首次需要封闭包装箱时,将包装物放入所述长方形箱体1内,先将所述左、右顶板6、7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折线8、9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如图2所示;再将所述下顶板10沿着所述第三折线12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如图3 所示;再将所述上顶板11沿着所述第四折线13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 中间折叠,所述左、右顶板6、7与所述上、下顶板11、10重叠将所述长方形箱体1的顶部全部盖住,如图4所示;所述上顶板11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粘贴有第一不干胶标签14,所述第一不干胶标签14将所述上顶板11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安全封闭空间,如图5所示。

首次需要开启包装箱时,将所述上顶板11中设置的第一撕拉条 16撕开,将所述上顶板11割断,如图6所示;然后依次开启下顶板 10和左、右顶板6、7,即可取出包装箱内的包装物,如图7所示。

二次重复使用时,将包装物放入所述长方形箱体1内,先将所述左、右顶板6、7分别沿所述第一、第二折线8、9往所述长方形箱体 1中间折叠,如图8所示;再将所述上顶板11与所述第四折线13相连的剩余部分沿着所述所述第四折线13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再将所述下顶板10沿着所述第三折线12往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折叠,如图9所示;所述左、右顶板6、7与所述上、下顶板11、 10重叠将所述长方形箱体1的顶部全部盖住;所述下顶板10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粘贴有第二不干胶标签15,所述第二不干胶标签15将所述下顶板10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重新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安全封闭空间,如图10所示。

二次需要开启包装箱时,将所述下顶板10中设置的第二撕拉条 17撕开,将所述下顶板10割断,然后依次开启上顶板11和左、右顶板6、7,即可取出包装箱内的包装物。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上、下顶板11、10分别向上延伸有第一插舌18和第二插舌19,所述第三、第四折线12、13中设置有第一插孔20和第二插孔21;

所述第一插舌18与所述第一插孔20相配接,所述第一不干胶标签14粘贴于所述第一插舌18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一插舌18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

所述第二插舌19与所述第二插孔21相配接,所述第二不干胶标签15粘贴于所述第二插舌19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二插舌19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

采用这种方案可以使得上、下顶板11、10与长方形箱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而且使用较小面积的不干胶标签14、15即可实现箱体的封闭,更加绿色环保。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实施态样。

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第二不干胶标签14、15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第二不干胶标签14、15为一次性不干胶标签,包括表面层和分隔离形层,所述表面层上印刷有包装物的防伪信息,所述表面层与所述分隔离形层之间通过一次性胶层粘结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案不仅可以让使用者能够方便的封闭包装箱,避免使用胶带多次缠绕包装,而且可以根据标签被撕开的状态,直观判断该包装箱被开启的情况,从而确认该包装箱的安全状态。其工作方式为:首次需要封闭包装箱时,所述第一不干胶标签14粘贴于所述第一插舌18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一插舌18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安全封闭空间;二次重复使用时,所述第二不干胶标签15粘贴于所述第二插舌19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之间,将所述第二插舌19与所述长方形箱体1顶端边缘固连,重新形成容纳包装物的安全封闭空间。

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撕拉条16和所述第二撕拉条17为采用拉链刀切割形成的拉链条。采用这种方案能够轻易的切割形成撕拉条,方便使用者徒手拉开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割断上、下顶板11、10,从而取出包装物。

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撕拉条16为两条穿透所述上顶板11的点断线,所述第二撕拉条17为两条穿透所述下顶板10的点断线。采用这种方案无需使用其他工具就能够徒手拉开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割断上、下顶板11、10,从而取出包装物。

上述方案中的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第一撕拉条16为两条穿透所述上顶板11的微型穿孔带,所述第二撕拉条17为两条穿透所述下顶板10的微型穿孔带。采用这种方案无需使用其他工具也能够徒手拉开第一、第二撕拉条16、17,割断上、下顶板11、10,从而取出包装物。

上述方案中的左、右顶板6、7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左、右顶板6、7的伸入所述长方形箱体1中间的末端设有手指孔22。采用这种方案能够在取出包装物时,更加方便的徒手打开左、右顶板6、 7。

上述方案中的长方形箱体1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所述长方形箱体 1和左、右顶板6、7与上、下顶板11、10为一体成型的瓦楞纸板折叠而成,如图11所示。采用这种方案能够实现包装箱的流水线大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下顶板双重结构和一次性不干胶标签,因此能够实现箱体的二次重复使用和包装物安全状态的确认,避免使用胶带,因此具有节约包装成本,更加绿色环保的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