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9418发布日期:2018-06-12 21:5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金生产工装,尤其是一种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



背景技术:

铝锭或锌锭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中间合金锭块投入锅炉中,虽然在大型生产企业中,这一动作通常依靠自动化设备来完成,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自动化投放设备的成本较高,因此这一动作通常依靠工人手持夹钳来完成。

由于锅炉温度较高,工人投入锭块后锅炉内的液体可能会飞溅到工人身上而导致工人被烫伤,安全性相对较低,为了避免液体飞溅,通常需要工人缓慢将锭块放入锅炉,同时如果直接将锭块快速投入锅炉,也可能砸穿锅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缓慢将锭块放入锅炉的过程中,锭块完全依靠由工人的手臂力量夹持住,工人消耗的体力相对较大,容易疲劳进而出现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用于夹起铝锭或锌锭的夹钳都是普通的夹钳,仅具有夹持功能,然而堆叠在垛板上的锭块上下两层之间的间隙通常相对较小,夹钳的夹持臂难以插入,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将位于上层的锭块推到边缘位置才能夹取,夹取较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相对较低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包括支架、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竖直布置的转杆、杆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杆上的摆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摆杆上的连接杆、安装在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上的夹钳、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转杆上的第一气缸、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二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夹钳上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摆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夹钳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转动连接的夹持臂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臂一体连接的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且该端还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臂上,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驱动臂远离所述夹持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形成钳口,各所述夹持臂或其中一个所述夹持臂远离所述钳口的一侧设置有推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夹持臂远离对应的所述驱动臂的一端设置有夹齿,在夹紧状态下两个所述夹持臂上的所述夹齿相互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板上间接与所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板上间接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板,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板上间接与所述第一驱动臂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手持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各个气缸的伸出后回缩动作,本实用新型的助力臂可辅助人工夹取锭块并放入锅炉中,且在将将锭块缓慢放入锅炉的过程中,锭块无需依靠由工人的手臂力量进行夹持,工人不易疲劳,成本相对较低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2、通过在夹持臂远离所述钳口的一侧设置有推刀,夹取前可利用推刀将位于上层的铝锭或锌锭推到边缘位置,然后再通过两个夹持臂夹取铝锭或锌锭,夹取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夹钳部分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支架; 11-立杆;

12-横杆; 13-加强杆;

20-转杆; 21-第一支板;

30-摆杆; 31-支撑杆;

40-连接杆;

41-第二支板; 42-手持杆;

50-夹钳; 51-夹持臂;

52-第一驱动臂; 53-第二驱动臂;

54-钳口; 55-推刀;

56-夹齿; 57-支杆;

58-第三支板; 60-第一气缸;

70-第二气缸; 80-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夹取锭块的助力臂,包括支架10、上端转动连接在支架10上且竖直布置的转杆20、杆身转动连接在转杆20 上的摆杆30、一端固定连接在摆杆30上的连接杆40、安装在连接杆40另一端上的夹钳50、缸体转动连接在转杆20上的第一气缸60、缸体转动连接在连接杆40上的第二气缸70以及设置在夹钳50上的第三气缸80,其中,转杆20和支架10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轴竖直布置,其他杆件之间或缸体与杆件之间的转动连接的转动轴都水平布置。

支架10包括立杆11和固定连接在立杆11上的横杆12,且立杆11和横杆12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13,立杆11的部分杆段和横杆12以及加强杆 13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而转杆20则转动连接在横杆12远离立杆11的一端上。

转杆20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21,第一气缸60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板21上间接与转杆20转动连接,且第一气缸60的活塞杆与摆杆 30远离连接杆40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在第一气缸60的带动下,摆杆 30可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进而通过连接杆40带动夹钳50上升或下降,执行将锭块放入锅炉的动作。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摆杆30最好为伸缩套管,该伸缩套管的外管管身转动连接在转杆20上,且外管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气缸60的活塞杆上,该伸缩套管的内管与连接杆40转动连接。此外,连接杆40和转杆 20之间还设置有有与摆杆30平行布置的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40和转杆20转动连接,这样,支撑杆31可分担摆杆30的部分受力,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在摆杆30摆动的过程中,摆杆30会被动执行伸缩动作,避免卡死。

连接杆40为多杆段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形成的杆件,相邻两个杆段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此处不再详述。连接杆4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41,第二气缸70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板41上间接与连接杆40转动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0上设置有手持杆42,便于工人通过手持杆42推动连接杆40带动转杆20相对于支架10转动,使得夹钳50可在锅炉和锭块堆之间进行位置切换。

夹钳50包括两个一端相互转动连接的夹持臂51以及分别与两个夹持臂51一体连接的第一驱动臂52和第二驱动臂53,两个夹持臂51之间形成钳口54,钳口54的具体形状可与常规的夹钳相同,本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各夹持臂或其中一个夹持臂远离钳口的一侧设置有推刀55,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个夹持臂51远离钳口的一侧设置有推刀55为例进行说明。推刀55的刀刃长度方向与夹持臂51的宽度方向相互平行布置,且作推刀55和对应的夹持臂51一体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臂51远离对应的驱动臂的一端设置有夹齿56,需要说明的是,夹齿56并非设置在夹持臂51的端面上,而是设置在与端面毗邻的侧面上,两个夹持臂51上的夹持56相向布置。在夹紧状态且未夹持铝锭或锌锭的的情况下,两个夹持臂51上的夹齿56相互啮合,这样夹齿56不易被因相互碰撞而损伤,有助于提高使用寿命。

第一驱动臂5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杆40上,且该端还固定连接有支杆57,支杆57最好与第一驱动臂52位于不同的直线上,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支杆57远离第一驱动臂52的一端,这样,随着第二气缸70的活塞杆的伸出或回缩,可驱动夹钳50在竖直平面内摆动,进而使得夹钳50水平布置或竖直布置,便于从锭块堆中夹取锭块并将锭块放入锅炉中。

第三气缸80的缸体转动连接在第一驱动臂52上,具体的,第一驱动臂52上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板58,第三气缸80的缸体通过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板58上间接与第一驱动臂52转动连接。此外,第三气缸80的活塞杆与第二驱动臂53远离夹持臂51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在第三气缸80的带动下,两个夹持臂51可执行夹持和张开动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气缸变更为液压缸或缓冲杆等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