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6448发布日期:2018-07-07 12:5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车是一种运载人员、器材等进行空中作业的专用工程机械,被广泛应用于电力、消防、市政、园林、通信、交通、广告等领域。其工作斗位于臂架系统末端,直接承载人员和器材,是高空作业车功能实现的重要装置。

当高空作业车臂架达到一定的工作高度后,其刚度降低、柔性增加。此时机械惯性、液压冲击,以及外界扰动等因素均会导致臂架产生难以短时间消减的大幅度振动,并传递给工作斗,造成工作斗上作业人员的不适感,影响作业水平和效率。所以,工作斗的减振设计是提高高空作业车性能的重要环节。

现有技术的高空作业车工作斗一般通过连接架与臂架调平机构相连,其中连接架与臂架调平机构通过铰接方式连接,而连接架和工作斗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保持工作斗与臂架的相对转动,但也导致工作斗随着臂架的振动而振动,同时工作斗载荷变化引起的振动也容易传递给臂架。

为抑制臂架振动对工作斗的影响,已有发明专利(cn102992237a)将一组弹性阻尼原件安装于连接架和工作斗之间,用于缓冲工作斗前后方向的振动。但这种方法仅能抑制前后方向的振动,而无法对容易产生且幅值较大的上下、左右方向的振动产生作用。实际上,即使将该方案在多个方向上重复使用,也会因工作斗多个方向运动的相互干涉,而无法发挥多方向的减振、抑振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能够有效抑制工作斗与臂架之间的振动传递,提高工作斗工作状态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固定连接,连接架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铰接,所述工作斗包括动平台和静平台,且所述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中,其中,

所述静平台包括八根框架梁和四根立柱,所述八根框架梁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

所述动平台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第一横轴、第二横轴、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若干直线导轨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第二托梁、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相互平行,第三托梁和第四托梁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垂直,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平行;所述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且四个竖直减振器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和第二托梁的两端,上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竖直减振器轴线方向保持竖直向上;所述左右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左右减振器,且四个左右减振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上对应的直线轴承水平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四个左右减振器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前后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前后减振器,且四个前后减振器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立柱上,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下方沿其轴线方向均固定有两个直线导轨,每个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对应平行的底部框架的框架梁上。

优选地,所述四根立柱上均装有导向套,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端部以及安装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两端的前后减振器均嵌套在导向套内。

优选地,所述立方体框架周围设有护栏或钢丝网。

优选地,所述载人平台上安装有防滑铺板,作为承载台面。

优选地,所述竖直减振器为竖直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竖直减振器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左右减振器为左右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左右减振器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前后减振器为前后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前后减振器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通过设置一个能够在竖直、左右和前后方向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地减振、吸振的动平台,有效抑制载人平台与臂架之间的振动传递,降低工作斗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提高高空作业车工作状态下工作斗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从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用较简单的结构,实现了三个主要振动方向上独立的吸振抑振功能;

(2)振动趋于平稳时,刚度相同、两两相对、处于受压状态的左右阻尼弹簧减振器组和前后阻尼弹簧减振器组恢复拉压力平衡的趋势可避免动平台偏斜;

(3)动平台嵌套在静平台内部,即使减振器失效仍能保证动平台不脱离静平台,提高了工作斗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作斗与高空作业车臂架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工作斗(不含护栏和铺板)实施方式的三维视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斗的动平台(不含铺板)三维视图。

图中:工作斗1、连接架2、调平机构3、动平台4、静平台5、框架梁6、立柱7、第一托梁8-1、第二托梁8-2、第三托梁8-3、第四托梁8-4、竖直减振器9、直线轴承10、第一横轴11-1、第二横轴11-2、第一纵梁12-1、第二纵梁12-2、直线导轨13、前后减振器14、左右减振器15、导向套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三向自动减振工作斗,工作斗1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与连接架2固定连接,连接架2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3铰接,所述工作斗1包括动平台4和静平台5,且所述动平台4嵌套在静平台5中,其中,

所述静平台5包括八根框架梁6和四根立柱7,所述八根框架梁6中的四根构成矩形顶面框架,另外四根构成矩形底面框架,所述矩形顶面框架和矩形底面框架通过四根立柱7构成一个立方体框架,所述动平台4嵌套在立方体框架内部;

所述动平台4包括载人平台、竖直减振器组、四个直线轴承10、第一横轴11-1、第二横轴11-2、左右减振器组、第一纵梁12-1、第二纵梁12-2、若干直线导轨13和前后减振器组;所述载人平台包括第一托梁8-1、第二托梁8-2、第三托梁8-3和第四托梁8-4,且四根托梁构成梁格,嵌套在矩形底面框架内,所述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相互平行,第三托梁8-3和第四托梁8-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对称设置在立方体框架的立柱7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垂直,所述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对称设置的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平行;所述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的两端均穿有一个直线轴承10,所述竖直减振器组包括四个竖直减振器9,且四个竖直减振器9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托梁8-1和第二托梁8-2的两端,上端分别与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上对应的直线轴承10竖直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竖直减振器9轴线方向保持竖直;所述左右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左右减振器15,且四个左右减振器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上对应的直线轴承10水平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上,四个左右减振器15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前后减振器组包括四个前后减振器14,且四个前后减振器14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的两端,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相邻的立柱7上,所述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的下方沿其轴线方向均固定有两个直线导轨13,每个所述直线导轨13固定在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相对应平行的底部框架的框架梁6上。

优选地,所述四根立柱7上均装有导向套16,所述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的端部以及安装在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两端的前后减振器14均嵌套在导向套16内。

优选地,所述立方体框架周围设有护栏或钢丝网。

优选地,所述载人平台上安装有防滑铺板,作为承载台面。

优选地,所述竖直减振器9为竖直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竖直减振器9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左右减振器15为左右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左右减振器15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所述前后减振器14为前后阻尼型弹性减振器,且每个前后减振器14的刚度、行程和阻尼分别相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工作斗1与连接架2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而连接架2与高空作业车臂架端部的调平机构3铰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臂架变幅过程中工作斗随着调平机构的运动而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保证人员和器材不因变幅运动而倾斜。

如图2所示,静平台5包括框架梁6、立柱7及护栏(未画出),由框架梁6和立柱7围成一个无顶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并将框架底部和后部与连接架2固定在一起;动平台4嵌套在静平台5的立方体框架内,载人平台由四根托梁安装在立方体框架底部,构成梁格,且梁格上浦由防滑铺板,作为直接承载人员和器材的台面。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4个直线轴承10形成2×2阵列:沿着工作斗1左右方向排列的2列直线轴承,分别与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穿套在一起,构成形成2个左右方向移动副;且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两端均固定在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之间,每个直线轴承10与相邻纵梁间均固定有水平安装的左右减振器15,且左右减振器15的轴线方向与横轴(第一横轴11-1和第二横轴11-2)轴线方向一致。这种结构保证了载人平台左右方向的自由度,且与竖直方向的运动互不干涉,使得载人平台具备左右方向上独立的减振吸振功能。

载人平台上方与竖直减振器9下方固定连接,从而吊挂在竖直减振器组下方;4个竖直减振器9分成沿左右方向的两列,每列2个竖直减振器9分别与2个直线轴承10固连。这种结构保证了载人平台在竖直方向的自由度和该方向上独立的减振吸振功能,且采用载人平台吊挂的方式,尽量降低了动平台的总体高度,减少占用空间。

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的下方沿着其轴线方向固定有2个直线导轨13,且每个所述直线导轨13下部固定于静平台5的框架梁6上,使纵梁可沿工作斗1前后方向与静平台5的框架梁6形成移动副。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两端分别装有前后减振器14,且每个前后减振器14另一端固定在相邻静平台的立柱7上;所述前后减振器14套在固定于立柱7上的导向套16内,导向套16同时嵌套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的两端,以保证第一纵梁12-1和第二纵梁12-2前后滑移时正确的导向。这种结构保证了载人平台前后方向的自由度,且与竖直方向、左右方向的运动互不干涉,使得载人平台具备前后方向上独立的减振吸振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动平台和静平台之间的游动缝隙可通过织物或弹性垫等遮蔽,防止夹伤人或器材;静平台周围需用护栏、钢丝网等围护,动平台的拖梁上应安装防滑铺板,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本发明采用的所有减振器均为阻尼型弹性减振器,具备较强吸振、隔振性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两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