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9737发布日期:2018-11-03 00:3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料盘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料盘输送设备大多采用单一方向输送料盘,若存在转向输送料盘的情况,需要人工抓取料盘放到另一个输送方向的设备上进行输送或者另外设置机械臂来进行抓取料盘放到另一个输送方向的设备上进行输送。

然而,人工抓取效率低成本高,另外设置机械臂则占据安装空间,不利于进行机构的拓展设置。

综上所述,现有的料盘输送技术存在效率低和空间占用率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料盘输送技术存在的效率低和空间占用率高的技术问题。

该转向输送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

进料滚筒组件,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滚筒和进料输送滚筒组;所述电机滚筒的两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撑板和所述第二撑板转动连接;所述进料输送滚筒组的两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撑板和所述第二撑板转动连接;

入料传感器和到料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撑板的入料端和到料端;所述入料传感器感测料盘进料后发出进料输送信号至所述电机滚筒以控制其转动;所述到料传感器感测料盘到料后发出转向输送信号;

转向输送机构,位于所述进料输送滚筒组的下方,接收响应所述转向输送信号,以上升穿过所述进料输送滚筒组的滚筒间隙后顶起料盘,并将顶起后的所述料盘向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的转运方向输送。

改进地,上述转向输送设备还包括:

进料输送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二撑板并固定在其板体上侧,其板体上间隔设置多个进料输送导向柱。

改进地,上述转向输送设备还包括:

转向输送导向板,位于所述到料端,沿所述转运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输送机构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电机滚筒和所述进料输送滚筒组通过同步轮和同步带依次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向输送机构包括:导向机台,其台面设有导向孔;

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升降导杆以及升降驱动器;

所述升降驱动器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用于接收所述转向输送信号以进行上升驱动,其驱动端与所述升降板的下板面固定;

所述升降板的下板面与所述升降导杆的顶端固定,所述升降导杆的下端可升降穿过所述导向孔;

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导向机台的台面上,用于接收所述转向输送信号以进行转动;

多个转运组件,并排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上板面,与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随所述升降板上升以顶起所述料盘,并随所述转动组件转动以向所述转运方向输送所述料盘。

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板、转动电机、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皮带以及联动杆;

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板面,所述电机安装板的一侧安装转动电机;所述皮带的两头内部分别套接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

所述联动杆的杆体分别与所述多个转运组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运组件包括:第一撑块、第二撑块、皮带垫片、传送皮带及多个转轮;

所述第一撑块和所述第二撑块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皮带垫片的下端固定;所述多个转轮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撑块和所述第二撑块之间;所述传送皮带分别套接所述多个转轮和所述皮带垫片。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器为升降气缸。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台包括台面和分别固定在所述台面下端的多个支撑脚。

本发明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通过在一相对设置的第一撑板和第二撑板间安装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滚筒和进料输送滚筒组,再通过在第一撑板的入料端和到料端分别安装入料传感器和到料传感器,使入料传感器感测料盘进料后发出进料输送信号至电机滚筒以控制其转动,并使到料传感器感测料盘到料后发出转向输送信号,再通过在进料输送滚筒组的下方设置转向输送机构,使其接收响应转向输送信号,以上升穿过进料输送滚筒组的滚筒间隙后顶起料盘,并将顶起后的料盘向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的转运方向输送,从而实现快速转向输送料盘和节约机构设置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向输送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

图3是图1中转向输送机构的一优选结构示意;

图4是图3中转向输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

图5是图3中转动组件的一具体结构示意;

图6是图3中转运组件的一具体结构示意;

图7是实施例2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3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本公开实施方式提出实施例1,通过实施例1提供一种转向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料盘输送技术存在的效率低和空间占用率高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包括:第一撑板10、第二撑板11、进料滚筒组件12、入料传感器13、到料传感器14以及转向输送机构15。

一方面,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相对设置,因此,入料传感器13、到料传感器14可以设置在第一撑板10或第二撑板11上,进料滚筒组件12可以设置在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之间,转向输送机构15可以设置在进料滚筒组件12的下方。

另一方面,参见图2,进料滚筒组件12,包括电机滚筒120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

其中,电机滚筒120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依次传动连接。优选地,电机滚筒120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通过同步轮a和同步带b依次传动连接。

电机滚筒120的两头分别与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转动连接,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两头分别与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机滚筒120的两头分别与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转动连接,因此电机滚筒120安装在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之间。

另外,由于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两头分别与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转动连接,因此进料输送滚筒组121安装在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之间。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机滚筒120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依次传动连接,因此,电机滚筒120转动就能带动进料输送滚筒组121同时转动。其中,传动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同步轮a和同步带b来实现。例如,分别在电机滚筒120的一头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每一个滚筒上套接同步轮a,再通过同步带b把所有同步轮a两两套接。

另一方面,入料传感器13和到料传感器14,分别安装在第一撑板10的入料端和到料端。

其中,入料传感器13感测料盘a进料后发出进料输送信号至电机滚筒120以控制其转动,到料传感器14感测料盘a到料后发出转向输送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入料传感器13和到料传感器14可以分别感测料盘a所处的动态位置,从而发出控制相应部件动作的信号以控制相应部件动作。

另一方面,转向输送机构15,位于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下方。

其中,转向输送机构15用于接收响应转向输送信号,以上升穿过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滚筒间隙后顶起料盘a,并将顶起后的料盘a向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a的转运方向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转向输送机构15位于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下方,因此可以节约机构的空间占用率,进而提供出更多空间来扩展设置其他机构。

另外,由于转向输送机构15位于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下方,且能够上升穿过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滚筒间隙后顶起料盘a,并将顶起后的料盘a向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a的转运方向b输送,因此,转向输送机构15不仅能够快速上升接载料盘a,提升料盘a输送效率,而且还能实现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a的转运方向b输送,完成转向输送,避免通过设置其他部件或通过人工来完成转向运输,提升料盘a输送效率,节约机构的空间占用率,进而提供出更多空间来扩展设置其他必须的机构。

参见图3-4,基于实施例1,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出实施例1-a,通过实施例1-a来对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机构15的一优选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1-a:

参见图3,在实施例1-a中,转向输送机构15包括:导向机台150、升降组件151、转动组件152以及多个转运组件153。

第一,参见图4,导向机台150的台面设有导向孔c,导向机台150的台面下端固定多个支撑脚d。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孔c贯穿导向机台150的台面,可以分布在导向机台150的四个角落。

第二,参见图4,升降组件151包括升降板1510、升降导杆1511以及升降驱动器1512。

其中,升降驱动器1512位于升降板1510下方,用于接收转向输送信号以进行上升驱动,其驱动端与升降板1510的下板面固定。

升降板1510的下板面与升降导杆1511的顶端固定,升降导杆1511的下端可升降穿过导向孔c。

优选地,升降驱动器1512可以是升降气缸。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升降板1510与升降导杆1511一体设置,升降导杆1511的下端可升降穿过导向孔c,升降驱动器1512的驱动端与升降板1510的下板面固定为一体,因此,升降驱动器1512接收响应转向输送信号后驱动升降板1510在升降导杆1511的导向作用下进行平稳升降。

第三,转动组件152,安装在导向机台150的台面上,用于接收转向输送信号以进行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组件152接收响应转向输送信号后转动,从而可以驱动与转动组件152转动连接的多个转运组件153向转运方向b输送料盘a。

参见图5,基于实施例1-a,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出实施例1-a0,通过实施例1-a0来对实施例1-a中的转动组件152的一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1-a0:

在实施例1-a0中,转动组件152包括:电机安装板1520、转动电机1521、第一转轮1522、第二转轮1523、皮带1524以及联动杆1525。

其中,电机安装板1520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1510的下板面,电机安装板1520的一侧安装转动电机1521。

皮带1524的两头内部分别套接第一转轮1522和第二转轮1523,第一转轮1522与转动电机1521的输出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轮1523与联动杆1525转动连接。

联动杆1525的杆体分别与多个转运组件153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机安装板1520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板1510的下板面,电机安装板1520的一侧安装转动电机1521,因此,电机安装板1520与转动电机1521连接为一体,可以随升降板1510的升降而升降。

另外,由于皮带1524的两头内部分别套接第一转轮1522和第二转轮1523,第一转轮1522与转动电机1521的输出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轮1523与联动杆1525转动连接,因此,转动电机1521转动后可以带动联动杆1525转动。

另外,由于联动杆1525的杆体分别与多个转运组件153转动连接,因此,联动杆1525转动可以带动转运组件153向转运方向b输送料盘a。

第四,多个转运组件153,并排安装在升降板1510的上板面,与转动组件152转动连接,随升降板1510上升以顶起料盘a,并随转动组件152转动以向转运方向b输送料盘a。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转运组件153顶起料盘a的部分形成一个料盘a接载面,可以平稳接载料盘a以向转运方向b输送。

另外,由于多个转运组件153并排安装在升降板1510的上板面,因此可以随升降板1510的升降而升降。

参见图6,基于实施例1-a,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出实施例1-a1,通过实施例1-a1来对实施例1-a中的转运组件153的一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1-a1:

在实施例1-a1中,转运组件153包括:第一撑块1530、第二撑块1531、皮带垫片1532、传送皮带1533及多个转轮1534。

其中,第一撑块1530和第二撑块1531的顶端分别与皮带垫片1532的下端固定。

多个转轮1534分别安装在第一撑块1530和第二撑块1531之间。

传送皮带1533分别套接多个转轮1534和皮带垫片153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撑块1530和第二撑块1531的顶端分别与皮带垫片1532的下端固定,多个转轮1534分别安装在第一撑块1530和第二撑块1531之间,传送皮带1533分别套接多个转轮1534和皮带垫片1532,因此,将多个转轮1534中与联动杆1525平行的转轮1534转动连接,通过联动杆1525的转动可以带动转轮1534的转动,通过转轮1534的转动可以带动传送皮带1533转动。

另外,传送皮带1533顶起料盘a并将料盘a向转运方向b输送。

参见图7,基于实施例1,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出对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的实施例2,通过实施例2来对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还包括:进料输送导向板20。其中,进料输送导向板20,平行第二撑板11并固定在其板体上侧。进料输送导向板20的板体上间隔设置多个进料输送导向柱20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料盘a在进料输送滚筒组121上运输时,可能出现路径偏移的问题,因此,具备多个进料输送导向柱201的进料输送导向板20可以对在料盘a的传输方向上对料盘a进行导向。

参见图8,基于实施例1,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出对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实施例3,通过实施例3来对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的改进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实施例1中的转向输送设备还包括:转向输送导向板30,位于到料端,沿转运方向b设置在转向输送机构15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料盘a在转运方向b上运输时,可能出现路径偏移的问题,因此,沿转运方向b在转向输送机构15上设置转向输送导向板30,可以对料盘a的输送进行导向。

另外,转向输送导向板30上可以间隔设置多个输送导向柱301。

本发明提供的转向输送设备,通过在一相对设置的第一撑板10和第二撑板11间安装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滚筒120和进料输送滚筒组121,再通过在第一撑板10的入料端和到料端分别安装入料传感器13和到料传感器14,使入料传感器13感测料盘a进料后发出进料输送信号至电机滚筒120以控制其转动,并使到料传感器14感测料盘a到料后发出转向输送信号,再通过在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下方设置转向输送机构15,使其接收响应转向输送信号,以上升穿过进料输送滚筒组121的滚筒间隙后顶起料盘a,并将顶起后的料盘a向垂直于进料输送方向a的转运方向b输送,从而实现快速转向输送料盘a和节约机构设置空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