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4728发布日期:2018-11-16 23:0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组装用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排线组装到显示屏上。排线来料时为铺展状态,在组装之前,需要先将排线折叠,然后再组装到显示屏上。目前,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来折叠与组装排线,然而,人工作业的方式效率较低,且容易刮花显示屏,增加了组装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折叠与组装工件的翻转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翻转装置,用于将工件翻转并粘贴到产品上,其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定位板及翻转机构,所述定位板用于定位所述产品,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安装板、定位销、凸轮轴、第一活动销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支撑板相枢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翻转板垂直连接,所述凸轮轴活动地穿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定位销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用于固定一粘合膜,所述粘合膜能够将所述工件贴合在所述产品上,所述第一活动销穿设于所述定位销中并与所述凸轮轴相抵持,所述翻转板旋转并覆盖在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凸轮轴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销及所述定位销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粘合膜及所述工件贴合到所述产品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压合块及第二弹性件,所述压合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翻转板的所述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活动销,所述第二活动销穿设于所述压合块中并与所述凸轮轴相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上设有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沿着所述凸轮轴的轴向与径向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定位销相对应,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压合块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的一侧设有凸轮轴把手,所述凸轮轴把手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翻转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每个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枢接部相枢接,所述第一枢接部与所述第二枢接部之一包括枢接孔,另一包括枢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多个限位销,多个所述限位销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且围绕所述定位板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定位吸盘,所述定位吸盘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并穿过所述定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架上。

上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板、安装板、定位销、凸轮轴、第一活动销及第一弹性件,所述定位销用于安装一粘合膜,翻转板能够旋转并覆盖在定位板上,所述凸轮轴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活动销及所述定位销上下移动,以将所述粘合膜及所述工件贴合到所述产品上。上述翻转装置能够实现翻转及粘贴工件,提升了组装效率,且不易刮伤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翻转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翻转装置中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在另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用于将工件翻转并粘贴到产品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屏,所述工件为排线。

请参照图1,翻转装置100包括支架10、设于支架10上的定位机构20,以及设于定位机构20上的翻转机构30。

定位机构20用于固定待组装的产品,其包括支撑板21、设于支撑板21上的定位板22、多个限位销23及定位吸盘24。

支撑板21固定于支架10上。定位板22呈矩形板状并与产品的形状相仿,用于定位产品。多个限位销23分别固定在支撑板21上且围绕定位板22的边缘。定位吸盘24设于支撑板21上并穿过定位板22,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吸盘24的数量为两个。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5,翻转机构30包括翻转板31、安装板32、定位销33、压合块34、第一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6、第一活动销37、第二活动销38及凸轮轴39。

翻转板31大致呈U型板状,翻转板31与支撑板21转动连接,翻转板31能够相对支撑板21旋转180度,从而翻转板31能够覆盖在支撑板21及定位板22上。

支撑板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枢接部211,翻转板3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枢接部311,每个第一枢接部211与相应的第二枢接部311相枢接。第一枢接部211与第二枢接部311之一包括枢接孔,另一包括枢接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部211包括枢接孔,第二枢接部311包括枢接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枢接部311包括枢接孔,第一枢接部211包括枢接轴。

翻转板31的一侧设有翻转把手312,翻转板31远离翻转把手312的一侧设有通孔313。

安装板32与翻转板31垂直连接,安装板32大致呈U型框体状。

定位销33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35连接在安装板32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用于固定一粘合膜(图未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销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销33分别连接于安装板32的两端。

压合块34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36连接在安装板32上,另一端穿设在翻转板31的通孔313中。压合块34用于对粘合膜施加压力,以将粘合膜粘牢于产品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合块34设于两个定位销33之间。

第一活动销37穿设于定位销33上,第二活动销38穿设于压合块34上,第一活动销37及第二活动销38均与凸轮轴39相抵持。

凸轮轴39可活动地穿设在安装板32上,凸轮轴39上设有第一凹陷部391与第二凹陷部392,第一凹陷部391与第二凹陷部392沿着凸轮轴39的轴向及径向方向均间隔设置。第一凹陷部391与定位销33相对应,第二凹陷部392与压合块34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部391的数量为两个。

凸轮轴39的一侧设有凸轮轴把手393,凸轮轴把手393设于安装板32外侧,用于带动凸轮轴39旋转。

使用时,在一初始状态,翻转板31位于定位板22的一侧,将粘合膜粘贴在翻转板31上,并使粘合膜穿设在定位销33的端部,并覆盖在压合块34上,再将产品放置于定位板22上,使工件的部分结构贴合在粘合膜上,其余部分位于产品上。然后,将翻转板31旋转180度,使翻转板31覆盖在定位板22上,工件随着翻转板31的旋转而折叠在产品上。

接着,将凸轮轴39旋转180度,以带动第一活动销37及定位销33上下移动,定位销33先将粘合膜推顶到产品上,再与粘合膜相分离。同时,第二活动销38带动压合块34上下移动,压合块34将粘合膜及工件压紧在产品上,完成了工件的翻转及粘贴作业。

上述翻转装置100包括定位机构20及翻转机构30,翻转机构30包括翻转板31、安装板32、定位销33、第一活动销37、第一弹性件35及凸轮轴39,定位销33用于安装粘合膜,翻转板31能够旋转并覆盖在定位机构20上,凸轮轴39能够旋转以带动第一活动销37及定位销33上下移动,以将粘合膜及工件贴合到产品上。上述翻转装置100能够实现翻转及粘贴工件,提升了组装效率,且不易刮伤产品。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工件较小时,压合块34及第二活动销38可以取消。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销3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