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0342发布日期:2019-06-14 22:4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大型玻璃生产过程中,往往玻璃片及原材料的运送通过输送机来实现,但是这种输送机一般只能在直线辊道上运行,无法转弯,这对生产线的布置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包装情况下,也需要将产品或材料进行曲线的运送,直线的辊道无法完成对应的工作,需要人工操作其他的设备来实现产品的换线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辊道输送,并能够实现曲线输送的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包括输送机和设置在输送机上的斜靠架,所述的输送机为两台,每台输送机上均设有斜靠架,两个斜靠架的面向方向相同,输送机通过动力装置在辊道上移动,所述的辊道由横向辊道和纵向辊道组成,横向辊道和纵向辊道相互垂直并在辊道的末端相交,在辊道的相交处设有面向斜靠架的气动提升机,所述的横向辊道由平行的第一辊轨和第二辊轨组成,纵向辊道由平行的第三辊轨和第四辊轨组成,第二辊轨和第四辊轨相交设置,第一输送机设置在横向辊道上,第二输送机设置在纵向辊道上。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使用了垂直交叉的轨道,并在交叉处设置气动提升机实现物料的换车,从而完成曲线输送。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一输送机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辊轨配合的工字槽,第二输送机底部设有与第三辊轨配合的工字槽,所述的第一辊轨和第三辊轨均为工字钢。由于横向辊道和纵向辊道存在交叉,所以需要利用工字槽和工字钢的配合使得输送机稳定的运行的辊道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一辊轨靠近第三辊轨的末端外侧设有第一电磁铁,在第一电磁铁的两端对称的设有面向第一辊轨的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三辊轨靠近第一辊轨的末端外侧设有第二电磁铁,在第二电磁铁的两端对称的设有面向第三辊轨的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输送机面向第三辊轨的侧面设有与行程开关对应的凸柱,所述的第二输送机面向第一辊轨的正面设有与行程开关对应的凸柱。通过凸柱控制行程开关来开关电磁铁,能保证输送机到位后的稳定的固定与辊道的交叉位置,从而方便气动提升机提取及转移物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通过垂直交叉的辊道与两台输送机及气动提升机的配合,实现了物料在小范围内的转向输送,有效的解除了直线辊道对生产线布置范围的限制。同时设计了多个机构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气动提升式分片辊道转向输送机1,包括输送机1和设置在输送机1上的斜靠架2,所述的输送机1为两台,每台输送机1上均设有斜靠架2,两个斜靠架2的面向方向相同,输送机1通过动力装置在辊道上移动,所述的辊道由横向辊道3和纵向辊道4组成,横向辊道3和纵向辊道4相互垂直并在辊道的末端相交,在辊道的相交处设有面向斜靠架2的气动提升机5,所述的横向辊道3由平行的第一辊轨6和第二辊轨7组成,纵向辊道4由平行的第三辊轨8和第四辊轨9组成,第二辊轨7和第四辊轨9相交设置,第一输送机1设置在横向辊道3上,第二输送机1设置在纵向辊道4上。

其中所述的第一输送机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辊轨6配合的工字槽,第二输送机1底部设有与第三辊轨8配合的工字槽,所述的第一辊轨6和第三辊轨8均为工字钢。所述的第一辊轨6靠近第三辊轨8的末端外侧设有第一电磁铁10,在第一电磁铁10的两端对称的设有面向第一辊轨6的行程开关12;所述的第三辊轨8靠近第一辊轨6的末端外侧设有第二电磁铁11,在第二电磁铁11的两端对称的设有面向第三辊轨8的行程开关12;所述的第一输送机1面向第三辊轨8的侧面设有与行程开关12对应的凸柱13,所述的第二输送机1面向第一辊轨6的正面设有与行程开关12对应的凸柱13。通过凸柱13控制行程开关12来开关电磁铁,能保证输送机1到位后的稳定的固定与辊道的交叉位置14,从而方便气动提升机5提取及转移物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