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996发布日期:2020-05-22 21:1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



背景技术:

钢桁架结构是指杆件所有材料为钢材的桁架结构,主要包括平面桁架和空间桁架两种。钢桁架结构的主要施工方法包括高空散装法、分条或分块安装法、高空单元滑移法、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法、地面拼装整体顶升法、悬臂安装法和逆作安装法等。其中,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法具有拼装难度低、危险性小、脚手架等工程量少、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钢桁架结构施工中。而对于采用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法进行施工的钢桁架结构,应该注意在整体提升过程中风荷载对钢桁架结构造成的影响。

目前多数工程的钢桁架结构在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施工时,因工程所在地位于密集建筑群的市区范围、而且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施工一般都是会选在风力较小的时间段,再加上钢桁架结构重量大、提升高度较低、提升所用时间较短等原因,因此在整体提升过程中均未针对风荷载的影响设置相应的限位措施,仅仅是在特殊情况下通过缆风绳、倒链等将被提升结构与固定结构临时连接,以降低提升钢绞线的摆幅。而上述临时措施存在受天气限制大、需要有可临时链接的固定结构,而且临时连接时拆装难度高、作业人员安全隐患大,缆风绳容易出现缠绕等缺点,无法满足所有地面拼装整体提升施工方案的要求。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现有技术中公开一种用于空中连廊整体提升时空中悬停自动抗风装置:在被提升桁架两侧安装至少两个液压油缸,当风速达到预先设定限值时停止提升,液压油缸伸长顶到两侧结构上,以此来抵抗风荷载的影响。

但是无论原有措施,还是空中悬停自动抗风装置,均是要求无风或微风情况下才可进行整体提升,风速超过预定限值时只能停止施工,显然无法满足所有提升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案的需求,特别是在在场地开阔、风力影响较大的地区。对于采用整体提升施工且施工过程中水平位移相对敏感、提升高度高、提升周期长的钢桁架结构,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可在有风条件下进行提升施工的方法。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该抗风装置可有效抵抗钢桁架结构在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由风荷载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水平力,允许在有风条件下进行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减少钢桁架结构提升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并且该抗风装置可被重复利用,且安装及拆卸方便,能源消耗低,并可增强钢桁架结构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所述抗风装置包括有架体和位于架体上的可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和第二滚轮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滚轮包括有第一抵接端部;所述第二滚轮包括有第二抵接端部;所述第一滚轮的滚动轨迹以及第二滚轮的滚动轨迹均与桁架提升方向相同。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抵接端部、第二抵接端部分别朝向所述架体的内侧,且第一抵接端部以及第二抵接端部均凸出于所述架体的内侧表面。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滚轮的轴线和第二滚轮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呈90°。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架体包括有两个角部;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架体的其中一个角部上;所述第二滚轮位于所述架体的另一个角部上。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抗风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架体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架体和桁架连接固定。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架体呈角型结构。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架体还包括有一端相互连接固定的第一钢件和第二钢件;所述第一滚轮位于第一钢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滚轮位于第二钢件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钢件与第二钢件之间配置有支撑结构。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支撑结构的边缘处形成有向所述架体方向内凹的避让部。

此外,优选的方案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避让部包括有形成在上连接板上的第一避让部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板上的第二避让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风装置配置有滚轮和架体,可有效抵抗在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钢桁架结构受到的由风荷载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水平力,允许在不大于6级风的条件下进行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同时减少钢桁架结构提升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并且该抗风装置可被重复利用,且安装及拆卸方便,能源消耗低,并可增强钢桁架结构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风装置配置有支撑结构,可进一步加强架体、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的整体连接固定,同时在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中分散架体受到的重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风装置中第一滚轮的轴线和第二滚轮的轴线的夹角呈90°,保证抗风装置的受力稳定,确保在钢桁架结构在整体提升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风装置的支撑结构形成有避让部,可防止整体提升过程中支撑结构与立柱之间发生碰撞或者摩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抗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抗风装置配合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过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将被提升结构与固定结构临时连接,以限制风荷载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技术措施存在着受天气限制大、需要有可临时连接的固定结构,临时连接拆装难度高、作业人员安全隐患大,缆风绳容易出现缠绕等缺点,现有技术中还公开过另一种空中悬停自动抗风装置,当风速达到预先设定限值时停止提升,液压油缸伸长顶到两侧结构上,以此来抵抗风荷载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原有技术措施,还是空中悬停自动抗风装置,均要求无风或微风情况下才可进行整体提升,风速超过预定限值时只能停止施工,显然无法满足所有提升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方案的需求,特别是在在场地开阔、风力影响较大的地区。对于采用整体提升施工且施工过程中水平位移相对敏感、提升高度高、提升周期长的钢结构,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可在有风条件下进行提升施工的方法。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的抗风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抗风装置包括有架体10和位于架体10上的可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的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架体10包括有两个角部;所述第一滚轮20位于所述架体10的其中一个角部上;所述第二滚轮30位于所述架体10的另一个角部上。所述第一滚轮20的轴线和第二滚轮30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夹角;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滚轮20包括有与立柱40抵接的第一抵接端部21;所述第二滚轮30包括有与立柱40抵接的第二抵接端部31;所述第一滚轮20的滚动轨迹以及第二滚轮30的滚动轨迹均为可沿立柱40延伸方向上下移动,与桁架提升方向相同。通过采用这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抗风装置,允许在不大于6级风的条件下进行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施工,可有效抵抗在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钢桁架结构受到的由风荷载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水平力,同时减少钢桁架结构提升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并且该抗风装置可被重复利用,且安装及拆卸方便,能源消耗低,并可增强钢桁架结构提升施工的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滚轮20、第二滚轮30与所述立柱40之间也可以留有间隔距离;进一步地,间隔距离优选为1-10cm。这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滚轮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整体提升钢桁架变的更为轻松,防止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整体提升过程中由于与立柱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无法滚动。此外,所述第一抵接端部21、第二抵接端部31分别朝向所述架体10的内侧,且第一抵接端部21以及第二抵接端部31均凸出于所述架体10的内侧表面,可避免滚轮在提升过程中偏移导致钢桁架结构总体失衡且防止架体在提升过程中与立柱接触造成干涉。

为保证抗风装置的受力稳定,确保在钢桁架结构在整体提升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所述第一滚轮20的轴线和第二滚轮30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呈90°。进一步地,所述架体10呈角型结构;通过减小抗风装置的体积,从而避免整体提升过程中抗风装置与立柱的其他构件如水平构件碰撞从而造成干涉。另外,所述抗风装置还包括有位于所述架体10上的连接件50,所述连接件50被配置为将所述架体和桁架连接固定。如图1-2所示,该连接件50包括有连接架体10和桁架结构90下弦杆端部的连接杆51和支撑杆52,所述连接杆51和支撑杆52可以通过焊接、套筒、可装卸拼接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架体10的外侧壁上。连接杆51和支撑杆52被配置为用于连接架体10和桁架结构90。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10还包括有一端相互连接固定的第一钢件11和第二钢件12;所述第一滚轮20位于第一钢件11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滚轮30位于第二钢件12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钢件11与第二钢件12之间配置有支撑结构6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该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进一步加强架体、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的整体连接固定,同时在整体提升过程中可分散架体受到的重力;另外,所述第一钢件11和第二钢件12的连接端可配置有加劲肋70,可有效提高第一钢件和第二钢件的结合处性能,增大第一钢件和第二钢件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件11包括有用于固定第一滚轮20的第一销轴111和用于固定第一销轴111的第一耳板112;所述第二钢件12包括有用于固定第二滚轮30的第二销轴121和用于固定第二销轴121的第二耳板122,可有效限制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转动方向,防止滚轮的转动方向倾斜,从而导致防风装置倾斜,使得钢桁架结构无法顺利提升;另外,所述支撑结构60的边缘处形成有向所述架体10方向内凹的避让部8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并排设置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避让部包括有形成在上连接板上的第一避让部以及形成在下连接板上的第二避让部,所述避让部被配置为可避让立柱,防止整体提升过程中支撑结构与立柱之间发生碰撞或者摩擦。

如图2所示,在钢桁架结构整体提升前,先将抗风装置通过连接杆51和支撑杆52与被提升的钢桁架结构90的下弦杆端部连接固定,再将抗风装置的第一滚轮20与第二滚轮30与立柱40抵接,随后即可进行钢桁架结构的整体提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为抵抗任意方向上的由风荷载所产生的水平力,使得被提升的钢桁架结构更加平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提升施工作业需求和桁架结构形式,在被提升端部安装有若干个呈镜像设置的抗风装置,例如2,4,,6,8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