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柱袋及其缓冲气柱用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9415发布日期:2020-07-24 16:1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气柱袋及其缓冲气柱用气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缓冲气柱用气道的气柱袋。



背景技术:

气柱袋,又称缓冲气柱袋,是利用自然空气充填的新式防震包装。与传统泡沫缓冲包装相比,气柱袋具有可回收、低成本、高防护、省空间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产品的运输包装。

气柱的气道决定了气体的流向和气体的流速,目前,气道的主要作用是使气体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入以形成气柱。现有技术中的气道主要是由多条横向热封线和多条纵向热封线以及热封图案形成,气道是影响气柱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热封图案有八字型、笑脸型等多种,但这些图案都存在结构简单、连接强度不够的缺点,这样容易导致气体乱窜、流速不均、气体流动范围太大、气体损伤薄膜、保气效果差以及回流率高等缺陷。

因此,如何避免传统气柱袋的气道引起气体流动范围大和保气效果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该气道气体流向范围小、流速均匀、保气率高且充气速度快。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缓冲气柱用气道的气柱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包括:

用以供外部气体充入并使其沿横向流动的第一气道;

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用以供气体流向用于形成气柱的储气室的第二气道;

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气道包括:

导气通道;

用以供所述第一气道中的气体流向所述导气通道的导气口;

且所述导气口和所述导气通道二者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以防止气体外泄。

可选地,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至少一曲线状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气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导气通道靠近所述导气口一端的密闭气道和设于所述密闭气道的下方并与所述密闭气道相连的非密闭气道。

可选地,所述导气通道具体为单向密闭气道。

可选地,所述曲线状气流通道具体为折线状气流通道和/或s型气流通道。

可选地,任一所述导气口的两侧均包括用以调节进气速度和进气压力以防止气体外泄的防护边界。

可选地,任一所述防护边界包括多个截面为圆弧形的曲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道内设有多个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气道的轴向并朝上凸起、用以提高进气速度并降低气体倒流速度的气柱凸起。

可选地,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气道之间的间距相等,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气柱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柱袋,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气柱用气道。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针对气柱袋充气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由于传统气柱袋的气道连接强度不够,气体流向范围太大,以致气体乱窜、流速不均,且由于气体易损伤薄膜而导致保气效果差、回流率高等缺陷,因此,使用一种气体流向范围小、流速均匀、保气率高且充气速度快的缓冲气柱用气道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上述缓冲气柱用气道包括第一气道和若干个第二气道,其中,第一气道用于供外部气体充入并使其沿横向流动;若干个第二气道与第一气道连通,第二气道用于供气体流向储气室形成气柱;任一第二气道包括导气通道和导气口,导气口用于供第一气道中的气体流向导气通道,且导气口和导气通道二者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以防止气体外泄。这样一来,上述缓冲气柱用气道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保气时间,而且可以使气体由第一气道直接流向第二气道,并经导气口、导气通道缓冲后流向储气室形成气柱,这样可以提升进气速度以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导气口和导气通道的设置可以减缓气柱内气体的进气速度和回流速度以及降低气体对于膜层的冲击力,从而可以使产品质量更可靠、闭气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充气后缓冲气柱用气道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当导气通道为单向密闭气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01-第一外膜、02-第一内膜、03-第二内膜、04-第二外膜、05-储气室、1-第一气道、2-第二气道、21-导气口、22-导气通道、101-第一缓冲热封曲线、1011-弧形线、102-第二缓冲热封曲线、103-第三缓冲热封曲线、201-第一热封线、202-第二热封线、203-第三热封线、204-第四热封线、2041-气柱护肩、2042-气柱凸起、301-气道易开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该气道气体流向范围小、流速均匀、保气率高且充气速度快。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缓冲气柱用气道的气柱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缓冲气柱用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充气后缓冲气柱用气道的侧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当导气通道为单向密闭气道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方向即为各气道中气体流向。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气道包括第一气道1和若干个第二气道2,其中,第一气道1用于供外部气体充入并使其沿横向流动,所谓横向是指沿图1中第一气道1的轴向(水平方向);若干个第二气道2与第一气道1连通,第二气道2用于供气体流向储气室05形成气柱;任一第二气道2包括导气通道22和导气口21,该导气通道22可以呈曲线状,也可以呈直线状,导气口21用于供第一气道1中的气体流向导气通道22,且导气口21和导气通道22二者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以防止气体外泄。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导气通道22具体可以通过具有预设热封图案的模具与相应膜层热合形成。预设热封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八字形、笑脸型和特殊曲线型等的一种或多种。此外,上述任意两个相邻第二气道2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等,这样可以使每一个第二气道2的进气量趋于均匀。

这样一来,上述缓冲气柱用气道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保气时间,而且可以使气体由第一气道1直接流向第二气道2,并经导气口21、导气通道22缓冲后流向储气室05形成气柱,这样可以提升进气速度以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导气口21和导气通道22的设置可以减缓气柱内气体的进气速度和回流速度以及降低气体对于外部膜层的冲击力,从而可以使产品质量更可靠、闭气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缓冲气柱用气道具体可以通过四层膜形成,具体可以通过相应的模具与相应的膜层进行热合连接,四层膜具体包括两层外膜和两层内膜,分别为第一外膜01、第一内膜02、第二内膜03和第二外膜04。当然,该缓冲气柱用气道也可以由多于或少于四层膜的结构形成,本文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一来,第一气道1可以由四层膜和三条热封线形成,第一气道1宽度可以为17mm左右;三条热封线分别为一条第一热封线201和两条第三热封线203,第一热封线201是一条宽度为3mm左右的热封直线,其作用是热封四层膜;第三热封线203是一条长度与第一热封线201相同、宽度为3mm左右的热封直线,位于气道第一侧(图2中气道的左侧)的第三热封线203用于供第一外膜01和第一内膜02热封连接,位于气道第二侧(图2中气道的右侧)的第三热封线203用于供第二内膜03和第二外膜04热封连接。第三热封线203与第一热封线201之间距离为17mm左右(可以根据充气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任一第三热封线203和第一热封线201之间还可以设有气道易开线301,气道易开线301是一条宽度为3mm左右的热封直线,当充气道充气时,气道易开线301用于使气嘴或枪头与充气道快速精准连接,以实现充气时气体能快速准确进入第一气道1。具体地,位于第一气道1第一侧的气道易开线301用于将第一外膜01和第一内膜02热封连接,位于第一气道1第二侧的气道易开线301用于将第二内膜03和第二外膜04热封连接。当然,气道易开线301还可设计成能起到相同作用的其它尺寸、样式或多条线条。

此外,上述第二气道2中的导气口21可以由四层膜和第二热封线202、第三热封线203和第四热封线204形成;第二热封线202是与第三热封线203处于同一热封位置的3mm左右宽的热封线,第二热封线202与第四热封线204搭接并热封四层膜。由于相邻两个第二热封线202的间距决定导气口21的大小,因此各第二热封线202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第四热封线204是一条3mm左右宽的纵向热封线,用于热封四层膜,n条第二热封线202和n条第四热封线204一一对应搭接,并能够形成n个独立柱体,柱体尺寸可根据需要设计。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上述任一导气口21的两侧均包括用以调节进气速度和进气压力以防止气体外泄的防护边界,且任一防护边界可以设置为包括多个截面为圆弧形的曲面。作为优选的,一方面,上述任一第二热封线202的两端均设有圆弧形的曲面;另一方面,第四热封线204上还可以设置有气柱护肩2041,具体地,气柱护肩2041用于调节第二气道2的进气速度与进气压力以防止气体损伤第一内膜02和第二内膜03,气柱护肩2041的外壁可以设置为圆弧形曲面结构。此设计旨在减小导气口21的进气量和气压,以保护薄弱的导气口21内膜不被撕裂、顶坏。气柱护肩2041的形状可为梯形、矩形、八字型等,尺寸也可根据柱体大小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上述气柱护肩2041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形成有弧度的导气口21,以达到减缓流速以及缩小流动范围的目的,这样即可避免第二热封线202与第四热封线204衔接处出现直角,由于直角会使气流过大而导致拉扯热封线,导致四层膜未完全粘接或损伤薄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气通道22可以设置为包括至少一曲线状气流通道,作为优选的,该曲线状气流通道具体可以为折线状气流通道和/或s型气流通道,也就是说,曲线状气流通道可以是折线状气流通道或者是s型气流通道,也可以是折线状气流通道和s型气流通道的组合式结构。

具体地,当曲线状气流通道设有s型气流通道或折线状气流通道时,s型气流通道具有弧形接触面,折线状气流通道具有折线状的接触面,当气体沿着通道流动时,弧形接触面或折线状接触面能够降低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以防止气体损伤膜层。当然,该曲线状气流通道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不同的结构,只要能够满足降低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的设置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曲线状气流通道设置多段时,导气通道22可以包括多段沿垂直于第一气道1的轴向依次相连的曲线状气流通道,且任意两段相邻曲线状气流通道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不同,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相同。比如,上述曲线状气流通道可以设置三段,且三段曲线状气流通道均可以设置为s型气流通道。

更加具体地说,上述导气通道22可以设置为包括密闭气道和非密闭气道,其中,密闭气道设于导气通道22靠近导气口21一端;非密闭气道设于密闭气道的下方并与密闭气道相连。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导气通道22可以通过预设热封图案将第一外膜01、第一内膜02和第二内膜03热封连接而形成,任一导气通道22可以包括一组第一缓冲热封曲线101、多条第二缓冲热封曲线102和多条第三缓冲热封曲线103。

如图1所示,其中,一组第一缓冲热封曲线101具体可以设置为两条相对设置的龙型八字热封线,该热封曲线宽度可以为2mm,两条热封曲线的上端均可以设置用于与第四热封线204搭接的弧形线1011,其圆角为r1,弧形线1011凸侧朝上,这样可以闭合八字,以形成密闭气道;多条第二缓冲热封曲线102可以设置为多条呈左右分布的s形热封曲线,其线宽为2mm,并且也可以设置圆角r1;同时,位于同侧的第二缓冲热封曲线102和第一缓冲热封曲线101以及相邻第二缓冲热封曲线102之间可以设有预设间隙,这样可以形成非密闭气道。

第三缓冲热封曲线103可以设置为点状或线状热封线,其线宽为2mm,圆角为r1,并呈一定角度倾斜,多条点状或线状热封线可以沿龙型八字热封线或s形热封曲线的外侧分布。上述多条缓冲热封曲线可以构成一个热封图案,每一个热封图案对应于一个导气通道22。

这样一来,气体进入第一气道1(图1中从右至左),直通柱体导气口21,加快了充气速度;带有弧形线1011的龙型八字热封线与第四热封线204搭接,形成密闭气道,使气体流动范围变小且流向具体;s形热封曲线与龙型八字热封线一起组成s形气道,使气体流速均匀且缓慢;点状或线状热封线的作用在于能够增大膜与膜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气体不易损坏薄膜,使膜之间贴合更紧密、保气效果更好,并使气体回流率得到降低。

更加具体地说,任一导气通道22中一组龙型八字热封线的左侧线条短,右侧线条长度大于左侧,且其顶部为突出的圆弧形,这样可以使其导流的线条更长,在防泄漏的过程中,其右侧下方会聚集更多气体,因此需要弧形以增加其反向受力的均匀度,从而实现防溢出的功能。同时,由于气体是从右到左,从上部向下冲的时候,左侧的线条会首先受到冲击,其长度短一些,有利于减少受冲击面积,降低热封线被吹开的几率。

点状或线状热封线有左斜上和右斜上的结构,这样设置是为了使第一外膜01、第一内膜02和第二内膜03贴合的更紧密且平整,这样一来,当气体流过s形通道时,不会造成三层膜之间有皱褶,且点状或线状热封线的斜线并非直线,以使流体冲击的过程较为平缓。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气柱用气道的闭气效果,该导气通道22还可以设置为单向密闭气道,比如,导气通道22可以通过具有特斯拉阀结构的模具与膜层热合形成,由于特斯拉阀具有单向流通的性能,流体在特斯拉阀内顺向流动时,总压损失较小,但流体反向流动时损失极大,可以理解为从一侧吹气,出口压力降到大气压力附近,驱动压力几乎消失,就几乎没有流动了,也就是说,该结构可以使导气通道22在具有一定气体压力的条件下严格执行气体单向流动的功能,这样可以防止流入气柱的气体回流以及泄露。特斯拉阀的设置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此处将不再一一展开。

当然,预设热封图案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满足上述能够降低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以防止气体损伤膜层的设置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基础上,上述第一气道1内还可以设有多个气柱凸起2042,任一气柱凸起2042沿垂直于第一气道1的轴向并朝上凸起,气柱凸起2042用于提高进气速度并降低气体倒流速度。当然,任意两个相邻气柱凸起2042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设置为相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在柱体中的用于导流和连接的热封线,其端点位置处均设置为圆弧形结构,以使流体转角更顺畅。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气柱袋,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缓冲气柱用气道;气柱袋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柱袋及其缓冲气柱用气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