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9413发布日期:2020-07-24 16:1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



背景技术:

气柱袋是常见的包装用品,广泛用于包装运输行业。目前,传统缓冲气柱袋是使用2层共挤膜,作为整体的气柱袋,在其中设置两个气阀膜,该气阀膜采用70-90mm宽3.8丝厚的纯pe材料,并在此材料上印刷10*30mm左右白色耐高温油墨作为气阀,其作用在于4层薄膜热合时白色油墨气阀处不被热封连接,从而留出通道作为柱体进气口;在白色耐高温油墨气阀的上中部有一气阀开启点,作为进气打开气阀作用;此外,比如申请号为200610067311.5的专利,其气柱袋主进气道上2/3部分为2层薄膜、下1/3部分为4层薄膜;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保气时间短、气阀点难以打开,致使进气速度慢、生产损耗大、不良率高。由于此气阀开启点在耐高温油墨区域内的气阀膜的中部位置,其形状较小,主气道内气流进入后难以将其找到和打开,导致气体难以进入柱体;同时,生产时此气阀开启点还极易跑出白色耐高温油墨气阀范围,以致柱体无法进气。

因此,如何避免传统气柱袋不良率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该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可以提高进气速度和保气时间,并且可以降低生产带来的损耗和不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包括膜层本体,所述膜层本体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所述至少两层外膜和所述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设于所述膜层本体的上部、用以供外部气体充入所述膜层本体内的充气道,所述膜层本体的下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充气道连通、用以当气体进入时形成气柱的储气室。

可选地,还包括若干个与所述储气室一一对应设置、用以供所述充气道中的气体流向对应所述储气室并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以防止损伤所述膜层本体的缓冲气道。

可选地,所述缓冲气道包括至少一曲线状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缓冲气道用以通过第一预设模具与所述膜层本体热合形成,所述储气室用以通过第二预设模具与所述膜层本体热合形成,所述充气道用以通过第二预设模具和第三预设模具与所述膜层本体热合形成。

可选地,所述膜层本体上还设有两条分别位于所述充气道的两侧、用以当气嘴或枪头向所述充气道充气时使气嘴或枪头与所述充气道快速精准连接的气道易开线。

可选地,所述膜层本体包括由所述膜层本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膜、第一内膜、第二内膜和第二外膜;

所述膜层本体设有位于所述充气道的上端、用以将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一内膜、所述第二内膜和所述第二外膜热封连接的第一热封线;

所述膜层本体设有两条位于所述充气道下端的第二热封线,其中一条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以将位于所述膜层本体第一侧的所述第一外膜和所述第一内膜热封连接,另一条所述第二热封线用以将位于所述膜层本体第二侧的所述第二内膜和所述第二外膜热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膜层本体还设有:

若干条与所述第一热封线平行设置、用以将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一内膜、所述第二内膜和所述第二外膜热封连接以形成与所述缓冲气道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气口的第三热封线;

若干条沿纵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三热封线一一对应搭接、用以将所述第一外膜、所述第一内膜、所述第二内膜和所述第二外膜热封连接以形成所述储气室的第四热封线。

可选地,任一所述第四热封线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三热封线之间设有用以调节所述缓冲气道的进气速度与进气压力以防止气体损伤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的气柱护肩。

可选地,所述充气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设有用以封闭所述充气道的气道封闭线。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上均设有用以当所述第一内膜和所述第二内膜二者贴合时防止气体渗漏的密封涂层。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针对包装运输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由于传统带有气阀膜的缓冲气柱袋存在保气时间短、气阀点难以打开致使进气速度慢、生产损耗大和不良率高等劣势,因此,使用一种保气时间长、进气速度快、生产损耗及不良率低的无气阀膜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上述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包括膜层本体,膜层本体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充气道设于膜层本体的上部,充气道用于供外部气体充入膜层本体内;进一步的,膜层本体设有若干个储气室,全部储气室设于膜层本体的下部并与充气道连通,储气室用于供气体充入以形成气柱。这样一来,上述充气道通过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设置,储气室与充气道连通,从而可以大大提升缓冲气柱袋的保气时间,使产品闭气效果更佳、质量更可靠。与传统使用单独的气阀膜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热封效果好、气密性强、保气时间长,可以避免由于设置气阀膜而增加成本,同时能避免传统制造过程中对气阀膜和开启点热封时的定位需求,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综合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气前单个气柱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充气后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侧向剖面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外膜、2-第一内膜、3-第二内膜、4-第二外膜、5-充气道、6-进气口、7-缓冲气道、8-储气室、101-第一热封线、102-第二热封线、103-第三热封线、104-第四热封线、105-气道易开线、106-气道封闭线、107-侧封线、108-气柱护肩、109-气柱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该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可以提高进气速度和保气时间,并且可以降低生产带来的损耗和不良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充气前单个气柱的气体流向示意图;图3为充气后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侧向剖面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箭头方向即为各气道中气体流向。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包括膜层本体,膜层本体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5,膜层本体还设有若干个与充气道5连通的储气室8,根据实际需要,上述膜层本体的外膜和内膜均可以设置为两层及两层以上,为了便于说明,下面的具体实施例均以两层外膜和两层内膜的设置方式为例具体阐述。

其中,充气道5设于膜层本体的上部,充气道5由两层外膜和两层内膜形成,充气道5用于供外部气体充入膜层本体内,充气道5的宽度范围为16-20mm;若干个储气室8设于膜层本体的下部并与充气道5连通,储气室8用于供气体充入以形成气柱,储气室8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文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

上述充气道通过两层外膜和两层内膜设置,储气室与充气道连通,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缓冲气柱袋的保气时间,使产品闭气效果更佳、质量更可靠。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还可以设置若干个缓冲气道7,若干个缓冲气道7与储气室8一一对应设置,缓冲气道7用于供充气道5中的气体流向对应储气室8,在气体流动过程中,缓冲气道7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以防止气体损伤膜层本体。其中,气柱上部约70-100mm位置由四层共挤膜组成,下部为两层共挤膜组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充气道5沿横向(图1中所示水平方向)设置,缓冲气道7与储气室8均沿纵向(垂直于横向)设置,其中,储气室8充气后能够形成气柱;缓冲气道7可以设置为包括至少一曲线状气流通道,该曲线状气流通道可以设置为折线状气流通道和/或具有弧形内壁的气流通道,比如缓冲气道7可以设置为由多段s型气流通道上下串接形成的气道。s型气流通道具有弧形接触面,折线状气流通道具有折线状的接触面,当气体沿着通道流动时,弧形接触面或折线状接触面能够降低气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以防止气体损伤膜层。

当然,缓冲气道7也可以设置为由多段其他形状的气流通道上下串接而成,任一段气流通道可以为八字形、笑脸型或者其他特殊曲线形结构,本文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制。

其中,缓冲气道7通过第一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形成,储气室8通过第二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形成,充气道5通过第二预设模具和第三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形成。

这样一来,上述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通过内、外多层膜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保气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使气体由充气道5直接流向缓冲气道7,并经缓冲气道7缓冲后流向储气室8,这样可以提升进气速度以提高充气效率,同时,缓冲气道7的设置可以减缓气柱内气体的进气速度和回流速度以及降低气体对于膜层本体的冲击力,从而可以降低对膜层的损伤,使产品质量更可靠、闭气效果更佳。

此外,上述缓冲气道7仅需通过第一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即可形成,储气室8通过第二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即可形成,充气道5通过第二预设模具和第三预设模具与膜层本体热合即可形成,其加工的过程操作简单、损耗小、成本低。

与传统使用单独的气阀膜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热封效果好、气密性强、保气时间长,可以避免由于设置气阀膜而增加成本,同时能避免传统制造过程中对气阀膜和开启点热封时的定位需求,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报废率,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综合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膜层本体具体可以设置为包括由膜层本体的第一侧向第二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谓膜层本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即为图3中由左至右的方向。

具体地说,上述第一外膜1和第二外膜4均可以设置为pe和pa(中间为pa、表面为pe)结合的共挤膜,其中,pe起热封粘合作用,pa能阻隔空气分子和防止拉伸作用;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具体可以设置为pe、pa和evoh结合的共挤膜。

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均可以设置为单层30um厚度的5层对称结构的共挤膜,其5层结构分别为pe/pa/evoh/pa/pe,此原料的结构具有高阻氧性能,其性能约为原pe材质的30倍,可使气柱1年时间的透气率在5%以下(传统气柱年透气率30%以上)。当然,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之间还可以经过特殊涂层处理,比如可以在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上设置密封涂层,以使二者贴合面绝对平整、粘度更高,从而使其贴合更加紧密,这样一来,气柱内气体从中间两层膜之间流出渗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从而使气柱保气时间更长。

这样一来,上述缓冲气道7即可通过第一预设模具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热合而形成;储气室8则通过第二预设模具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合形成,该储气室8可以设置为柱体结构;充气道5的上端通过第二预设模具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合而形成第一热封线101,充气道5的下端通过两个第三预设模具分别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第二外膜4热合连接而形成两条第二热封线102。

也就是说,膜层本体设有位于充气道5的上端的第一热封线101,第一热封线101用于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封连接;膜层本体设有两条位于充气道5下端的第二热封线102,其中一条第二热封线102用于将位于膜层本体第一侧的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2热封连接,另一条第二热封线102用于将位于膜层本体第二侧的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封连接。

进一步的,膜层本体还设有若干条第三热封线103和第四热封线104,其中,第三热封线103与第一热封线101平行设置,第三热封线103用于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封连接,以形成与缓冲气道7一一对应连通的进气口6;若干条第四热封线104沿纵向设置并与第三热封线103一一对应搭接,第四热封线104用于将第一外膜1、第一内膜2、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封连接以形成储气室8。

当然,上述第一热封线101、第二热封线102、第三热封线103和第四热封线104均为相应的模具与对应的膜层热合形成。

作为优选的,上述任意两条相邻第三热封线103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等,任意两条相邻第四热封线104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相等。任意两条相邻第三热封线103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7mm左右,第三热封线103的两端头均设置为圆弧型,以降低气体的速度和压力;当四层膜被第二预设模具热合后,任意两条相邻第三热封线103之间形成有缺口,该缺口未被热合,故形成柱体进气口6,气体将通过此进气口6进入柱体。当然,第三热封线103和第四热封线104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柱径大小进行调整。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膜层本体上还设有两条分别位于充气道5两侧的气道易开线105,任一气道易开线105设于位于同侧的第二热封线102和第一热封线101之间,当充气道5充气时,气道易开线105能够使气嘴或枪头与充气道5快速精准连接,以使充气时气嘴或枪头能准确找到充气道5。

具体地,位于膜层本体第一侧的气道易开线105用于将第一外膜1和第一内膜2热封连接,位于膜层本体第二侧的气道易开线105用于将第二内膜3和第二外膜4热封连接。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气道易开线105的数量还可以设置多于两条,本文对气道易开线105的数量并不作具体限制;位于充气道5两侧的气道易开线105可以对称设置,当然,气道易开线105还可设计成能起到相同作用的其它尺寸、样式或多条线条,比如可以设置为直线型、折线型或者其他结构。

为了防止气体损伤相应的膜层,上述任一第四热封线104和与之对应的第三热封线103之间还设有用于调节缓冲气道7的进气速度与进气压力以防止气体损伤第一内膜2和第二内膜3的气柱护肩108,气柱护肩108的外壁可以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此设计旨在减小柱体进气口6的进气量和气压,以保护薄弱的进气口6内膜不被撕裂、顶坏。气柱护肩108的形状可为梯形、矩形、八字型等,尺寸也可根据柱体大小进行调整。

此外,充气道5远离进气口6的一端还可以设有用于封闭充气道5的气道封闭线106,其作用在于封闭主气道,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充气时气体对流而导致储气室8无法进气。在作用相当的情况下气道封闭线106的线宽和形状可对应调整。

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设置方式,比如,还可以在每一个第三热封线103上设置气柱凸起109,该气柱凸起109可以设置为圆弧形的气柱凸起109,气柱凸起109用于提高进气速度并降低气体倒流速度;为了防止气体进入边缘气柱,还可以在膜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四热封线104的外侧壁相连的侧封线107,侧封线107与第一热封线101和第三热封线103平行设置。

当然,还可以在充气道5印刷9mm的正方型环保标识,根据柱体大小,在第二内膜3表面上印刷与进气口6距离相等间距的环保标识,起到有效的宣传作用,让大家环保意识更强;这样即可在相关的生产设备上配置高精度红外光电识别器,对环保标识进行识别,可使柱体一致性更强、不良率及废品率更底,产品也更精美。当然,标识的内容、尺寸、形状、颜色、印刷位置等均可根据不同需求作出相应调整。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预设模具具体可以设置为具有预设热封图案的模具,模具的长度为50mm左右,预设热封图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八字形、笑脸型和特殊曲线型等的一种或多种。

在接通气源进行充气作业时,设备气嘴将气道吹开后,气嘴进入充气道5内,此时气体沿着充气道5的设置方向进入柱体内,从而使充气道5与柱体进气口6直通,使进气无障碍,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强。

经过初步估算,目前使用带白色耐高温油墨气阀生产的工业类缓冲气柱袋,不良率在3%-8%左右,主要表现于柱体无法进气约1%、第一预设模具形状与气阀套位不正约2%、气阀点偏移约2%、气阀白色高温油墨的两边压合不实充气后被撕裂约3%,其中不良的50%左右气柱可进行返修,单个不良的单人返修时间约3-5分钟,按平时每天每人充气2000个计算,返修不良品时间需在单人8小时左右,故细算后传统气柱使用成本非常高、浪费很大。而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可使批量不良率降低到0.5%以下,节约了制造使用成本和10倍左右的返修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长效缓冲气柱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