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4256发布日期:2020-10-09 18:3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使用的大型门式起重机包括前后两个主梁和架设在两个主梁上表面的运行小车,通常在运行小车左端下侧连接驾驶室,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起吊情况,但是,因为运行小车在运行产生的震动会带动驾驶室一起震动,而长时间处于震动中的驾驶室中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疲劳,增加安全隐患,并且在震动环境中也极易影响工作人员的观察和操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能够降低运行小车在带动驾驶室移动时驾驶室的震动,从而减少驾驶室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减震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驾驶室连接板和辅助行走机构,所述的减震壳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减震壳中部形成减震杆活动腔;减震杆包括减震主杆和若干减震支杆,减震支杆均匀设置于减震主杆侧面,减震主杆上端与运行小车固定连接,减震主杆下端与第一弹簧上端连接,第一弹簧下端与减震杆活动腔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套设在减震支杆外侧,第二弹簧一端与减震主杆外侧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减震杆活动腔的侧壁连接;减震壳左侧面与驾驶室连接板右侧面固定连接,驾驶室连接板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右端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行走机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连接件,前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前侧主梁的后表面连接,后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后侧主梁的前侧面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用于辅助驾驶室跟随运行小车移动和加强驾驶室在高空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的前侧主梁的后侧面和后侧主梁的前侧面位置匹配设置有移动轨道,辅助行走机构前后两侧的移动连接件分别与前后主梁的移动轨道配合连接,所述的移动轨道包括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

所述的移动连接件为行走轮,行走轮与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配合设置。

所述的减震主杆下端设置有弹簧压板,第一弹簧上端与弹簧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的减震杆活动腔的下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设置在弹簧压板上方。

所述的减震杆活动腔的侧壁与第二弹簧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弹簧限制槽,第二弹簧一端设置在弹簧限制槽内。

所述的驾驶室连接板下表面设置有隔震垫,隔震垫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接触设置。

所述的隔震垫为使用柔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减震机构,有效的降低运行小车带给驾驶室的震动,增加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隔震垫,进一步降低驾驶室的震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辅助行走机构以增加驾驶室行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移动轨道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1、减震杆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驾驶室连接板5和辅助行走机构6,所述的减震壳1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减震壳1中部形成减震杆活动腔1-1;减震杆2包括减震主杆2-1和若干减震支杆2-2,减震支杆2-2均匀设置于减震主杆2-1侧面,减震主杆2-1上端与运行小车11固定连接,减震主杆2-1下端与第一弹簧3上端连接,第一弹簧3下端与减震杆活动腔1-1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套设在减震支杆2-2外侧,第二弹簧4一端与减震主杆2-1外侧连接,第二弹簧4另一端与减震杆活动腔1-1的侧壁连接,第一弹簧3和第二弹簧4初始状态均为自然状态;减震壳1左侧面与驾驶室连接板5右侧面固定连接,驾驶室连接板5下表面与驾驶室9上表面右端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6下表面与驾驶室9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行走机构6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连接件,前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前侧主梁10的后表面连接,后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后侧主梁10的前侧面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6用于辅助驾驶室9跟随运行小车11移动和加强驾驶室9在高空连接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杆2在减震杆活动腔1-1内活动,利用减震主杆2-1下端的第一弹簧3和套设在减震支杆2-2外侧的第二弹簧4的弹性,抵消运行小车11震动时传递的各个方向的力,从而实现减小驾驶室9的震感;通过辅助行走机构6增加驾驶室9在高空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侧主梁10的后侧面和后侧主梁10的前侧面位置匹配设置有移动轨道7,便于与辅助行走机构6连接,辅助行走机构6前后两侧的移动连接件分别与前后主梁10的移动轨道7配合连接,所述的移动轨道7包括上轨道槽7-1和下轨道槽7-2,以增强辅助行走机构6连接的稳定性。移动连接件为行走轮8,行走轮8与上轨道槽7-1和下轨道槽7-2配合设置,利用上轨道槽7-1和下轨道槽7-2对行走轮8的限制,有效防止移动连接件与移动轨道7脱离,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为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减震主杆2-1下端设置有弹簧压板2-3,第一弹簧3上端与弹簧压板2-3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弹簧3受力均匀,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同时减震杆活动腔1-1下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2-4,且环形凸起2-4设置在弹簧压板2-3上方,所述的环形凸起2-4用于限制弹簧压板2-3的活动范围,防止弹簧压板2-3被拉出太多导致第一弹簧3变形过度;减震杆活动腔1-1的侧壁与第二弹簧4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弹簧限制槽2-5,第二弹簧4一端设置在弹簧限制槽2-5内,防止第二弹簧4在使用过程中跑偏,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性能,驾驶室连接板5下表面设置有隔震垫5-1,隔震垫5-1下表面与驾驶室9上表面接触设置,隔震垫5-1为使用柔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垫,如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杆2传递运行小车11运行时作用给驾驶室9的力,利用第一弹簧3和第二弹簧4的弹力消耗运行小车11运行时传递的震动力,从而实现减小驾驶室9的震感;通过辅助行走机构6将驾驶室9与门式起重机的前后主梁10连接,增加驾驶室9在高空中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确保驾驶室9行走平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壳、减震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驾驶室连接板和辅助行走机构,所述的减震壳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减震壳中部形成减震杆活动腔;减震杆包括减震主杆和若干减震支杆,减震支杆均匀设置于减震主杆侧面,减震主杆上端与运行小车固定连接,减震主杆下端与第一弹簧上端连接,第一弹簧下端与减震杆活动腔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套设在减震支杆外侧,第二弹簧一端与减震主杆外侧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减震杆活动腔的侧壁连接;减震壳左侧面与驾驶室连接板右侧面固定连接,驾驶室连接板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右端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固定连接,辅助行走机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移动连接件,前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前侧主梁的后表面连接,后侧的移动连接件与后侧主梁的前侧面连接,所述的辅助行走机构用于辅助驾驶室跟随运行小车移动和加强驾驶室在高空连接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侧主梁的后侧面和后侧主梁的前侧面位置匹配设置有移动轨道,辅助行走机构前后两侧的移动连接件分别与前后主梁的移动轨道配合连接,所述的移动轨道包括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连接件为行走轮,行走轮与上轨道槽和下轨道槽配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主杆下端设置有弹簧压板,第一弹簧上端与弹簧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杆活动腔的下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设置在弹簧压板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杆活动腔的侧壁与第二弹簧位置匹配处设置有弹簧限制槽,第二弹簧一端设置在弹簧限制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室连接板下表面设置有隔震垫,隔震垫下表面与驾驶室上表面接触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震垫为使用柔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减震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驾驶室连接板和辅助行走机构,减震杆一端与运行小车固定连接,通过减震杆传递运行小车运行时传递的震动力,同时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弹性降低震动力对驾驶室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运行小车在带动驾驶室移动时驾驶室的震动,从而减少驾驶室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高崇帅;高崇阳;程洪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力富特起重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