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对重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268552阅读:来源:国知局
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 ;水平地设置在第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的上部之间的内侧上框架83c ;和水平地设置在第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的下部之间的内侧下框架83d。第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互相平行,内侧上框架83c和内侧下框架83d互相平行。
[0122]内侧上框架83c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借助销8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的上端部连结起来。内侧下框架83d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借助销8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I和第2内侧纵框架83a、83b的下端部连结起来。作为各个销85,使用铰刀螺栓。
[0123]外框架82和内框架83通常为长方形,但是,当由于地震振动等而导致对重导轨12变形时,能够根据对重导轨12的变形而变形成平行四边形。
[0124]对重主体32搭载于内框架83的内侧。另外,在内框架83上设有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形状维持装置39。在第I外侧纵框架82a与第I内侧纵框架83a之间,沿上下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有3个防振部件84。在第2外侧纵框架82b与第2内侧纵框架83b之间,也沿上下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有3个防振部件84。
[0125]在外侧下框架82d与内侧下框架83d之间,沿框架体81的宽度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有3个防振部件84。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
[0126]利用这样的对重装置,对于由于地震振动等而导致的对重导轨12的变形,也能够通过框架体31的变形、导靴33的移位和转动来灵活地追随,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导靴33从对重导轨12脱开。
[0127]另外,由于将框架体81设为双层框架结构,并使防振部件84介于外框架82与内框架83之间,因此,能够降低对重装置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耐震性。
[0128]实施方式6
[0129]接下来,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对重装置的主视图。在实施方式6中,作为导向装置,使用辊导向装置64来代替实施方式5的导靴33。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5相同。另外,辊导向装置6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0130]利用这样的对重装置,对于由于地震振动等而导致的对重导轨12的变形,也能够通过框架体31的变形、辊导向装置64的移位和转动来灵活地追随,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辊导向装置64从对重导轨12脱开。
[0131]另外,利用防振部件84能够降低对重装置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能够进一步提高耐震性。
[0132]实施方式7
[0133]接下来,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对重装置的主视图。在实施方式7中,在外框架82与内框架83之间设置多个缓冲器86来代替实施方式5的一部分防振部件84。各个缓冲器86用于降低内框架83相对于外框架82沿厚度方向的加速度。另外,作为缓冲器86,例如使用液压减振器。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相同。
[0134]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缓冲器86的阻力,降低内框架83相对于外框架82沿厚度方向的加速度,因此,在实施方式5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耐震性。
[0135]实施方式8
[0136]接下来,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对重装置的主视图。在实施方式8中,作为导向装置,使用辊导向装置64来代替实施方式7的导靴33。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7相同。另外,辊导向装置6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013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缓冲器86的阻力,降低内框架83相对于外框架82沿厚度方向的加速度,因此,在实施方式6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耐震性。
[0138]并且,应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类型并不限定于图1的类型。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无机房电梯、多轿厢方式的电梯装置、或者双层电梯等。
[0139]另外,曳引机3、控制装置5、悬吊构件8、对重装置10和导轨11、12等电梯设备的位置和个数也不限定于上述的示例。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2:1绕绳方式的电梯装置。
【主权项】
1.一种电梯的对重装置,其具备: 框架体,所述框架体具有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设置在所述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的上部之间的上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的下部之间的下框架;对重主体,所述对重主体搭载于所述框架体的内侧;以及 多个导向装置,所述多个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框架体的宽度方向两侧,并与在井道内设置的一对导轨卡合, 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连结起来, 所述导向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框架体沿所述框架体的宽度方向和所述框架体的厚度方向移位,并且能够以与所述框架体的上下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体通常为长方形, 在所述框架体上设有形状维持装置,所述形状维持装置在由于所述导轨的变形而导致所述框架体变形时产生使所述框架体恢复至长方形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形状维持装置具有:凸轮体,其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上,并且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凸轮槽;按压辊,其设置在所述凸轮槽内;臂,其连结在所述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与所述按压辊之间;和按压弹簧,其将所述按压辊向所述凸轮槽中按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第I纵框架被分割成第I上部纵框架和第I下部纵框架, 所述第2纵框架被分割成第2上部纵框架和第2下部纵框架, 所述第I上部纵框架和所述第I下部纵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起来, 所述第2上部纵框架和所述第2下部纵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起来, 所述框架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I纵框架和第2纵框架的中间部之间的中间框架,所述中间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I上部纵框架和所述第I下部纵框架的连结部连结起来,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2上部纵框架和所述第2下部纵框架的连结部连结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体具有:外框架;内框架,其配置在所述外框架的内侧;和多个防振部件,它们介于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之间, 所述外框架具有:作为所述第I纵框架的第I外侧纵框架;作为所述第2纵框架的第2内侧纵框架;作为所述上框架的外侧上框架;和作为所述下框架的外侧下框架, 所述内框架具有:第I内侧纵框架和第2内侧纵框架;内侧上框架,其设置在所述第I内侧纵框架和第2内侧纵框架的上部之间;和内侧下框架,其设置在所述第I内侧纵框架和第2内侧纵框架的下部之间, 所述内侧上框架和所述内侧下框架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I内侧纵框架和第2内侧纵框架连结起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在所述外框架与所述内框架之间设有缓冲器,该缓冲器用于降低所述内框架相对于所述外框架沿厚度方向的加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对重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装置是具有沿着所述导轨滚动的多个导向辊的辊导向装置。
【专利摘要】在电梯的对重装置中,框架体(31)具有:第1和第2纵框架(31a、31b);设置在纵框架(31a、31b)的上部之间的上框架(31c);和设置在纵框架(31a、31b)的下部之间的下框架(31d)。在框架体(3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多个导向装置(33)。上框架(31c)和下框架(31d)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1和第2纵框架(31a、31b)连结起来。导向装置(33)能够相对于框架体(31)沿框架体(31)的宽度方向和框架体(31)的厚度方向移位,并且能够以与框架体(31)的上下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转动。
【IPC分类】B66B11-00
【公开号】CN104583113
【申请号】CN201280075309
【发明人】中村英贵, 水野幸臣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2年8月14日
【公告号】WO2014027399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