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_2

文档序号:83317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示的在凹部Tc收纳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载带T的功能。
[0081]如图18所示,卷取部103具有:基部103b ;第I引导板103gl,其沿着垂直方向配置于图1中的基部103b的面前侧,形成为平板状且将卷盘R定位为垂直;第I保持部103hl,其保持被定位的卷盘R,截面为圆板状;以及第I缸103cl,其驱动第I保持部103hl。
[0082]另外,在第I引导板103gl的下方设置有卷盘阻挡件103s,该卷盘阻挡件103s由互相成钝角的3张细长的长方形的平板形成,卷盘阻挡件103s的各平板的长度方向与基部103b平行,且各平板的成钝角的3面朝向卷取部103的上方。
[0083]另外,在图18中,第I连结柱103jl和第2连结柱103j2被螺栓固定。如图18所示,第I连结柱103jl连结第I引导板103gl和基部103b。另外,在第I引导板103gl的基部103b侧配置有平板状的第2引导板103g2,该第2引导板103g2与第I引导板103gl同样地将对卷盘R定位为垂直。并且,第2连结柱103j2连结第I引导板103gl和第2引导板103g2。此外,第2引导板103g2的下部103d2与第I引导板103gl平行,上部103u2向基部103b侧倾斜。
[0084]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I引导板103gl的左侧的纵边上螺栓固定有第3连结柱103J3和第4连结柱103 j4,第3连结柱103 j3和第4连结柱103 j4具有与第I连结柱103 j I和第2连结柱103j2同样的功能。
[0085]第I保持部103hl与第I缸103cl的杆103rl连结,通过第I缸103cl的作用而在箭头SI和S2方向上进退自如。另外,在第I保持部103hl的基部103b侧,与第I保持部103hl相对地配置有与第I保持部103hl同样的截面为圆板状的第2保持部103h2。在第2保持部103h2上,在与第I保持部103hl相对的一侧的圆板的中心位置突出有与图2 (b)(c)所示的卷盘R的中心孔Ra嵌合的固定突起103f。
[0086]另外,在该中心位置的基部103b侧,贯通基部103b地延伸有未图示的轴。并且,该轴与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轴连接,第2保持部103h2通过马达的作用,能够在图17中绕该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方向旋转。并且,第2保持部103h2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杆103r2连接,通过该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箭头Ul和U2方向上进退自如。另外,在第I引导板103gl形成有第I保持部103hl能够通过的开口 103glh。同样,在第2引导板103g2形成有第2保持部103h2能够通过的开口 103g2h。进而,卷盘阻挡件103s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杆103r3连结,通过该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箭头Vl和V2方向上进退自如。
[0087]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储料器7配置于卷取部103的正下。
[0088]并且,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配置有卷盘接受板7a。卷盘接受板7a的正面开放,剩余三面分别由左侧面7sl、右侧面7s2、背面7b包围。另外,在卷盘接受板7a的下方连接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7av。垂直面7av固定于背面7b。并且,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7a被固定成相对于输送单元8的升降方向朝上成锐角α。
[0089]在背面7b沿着垂直方向形成有2条细长的开口 7ol、7o2。在储料器7的最上部,在左侧面7sl配置有卷盘传感器光源7rs,在与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相对的右侧面7s2配置有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卷盘传感器光源7rs与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的位置关系与后述图20(b)中的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与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的位置关系、以及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与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的位置关系是相同的。输送单元8通过后述驱动机构的作用而在图1的箭头Al和A2方向上升降自如。在图1中,输送单元8位于储料器7的最上部,这是待机位置。输送单元8具有2个引导部8al、8a2。
[0090]图4(a) (b) (C)表示储料器7和输送单元8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5表示输送单元8的立体图。如图4(a) (b) (C)所示,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l、8a2贯通开口7ol、7o2,输送单元8位于由左侧面7s1、右侧面7s2、背面7b包围的储料器7的内侧和背面7b的外侧的双方。
[0091]此外,虽然背面7b的外侧成为了处于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与储料器7的背面7b之间的空间,但在图4(a) (b) (c)中,为了简单而省略上述基部103b。另外,图4 (c)的侧视图是省略了图1中的右侧面7s2的透视图。在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引用的侧视图都是省略了图1中的右侧面7s2的透视图。
[0092]另外,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配置有卷盘接受板7a。如图4(b) (c)所示,卷盘接受板7a在其下方具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7av,垂直面7av固定于背面7b。由此,如图4(c)所示,卷盘接受板7a被配置成相对于输送单元8的升降方向即箭头Al、A2朝上成锐角α。另外,在储料器7的背面7b的外侧以长度方向处于垂直的方式安装有作为输送单元8的驱动机构的缸9。
[0093]缸9具备通过后述缸9的驱动作用而在箭头Al、A2方向上升降自如的工作台9t。此外,如图4(b)所示,由上述卷盘传感器光源7rs和卷盘传感器检测部7rd构成卷盘传感器7r。如后所述,工作台9t与输送单元8连接,由此,当工作台9t由缸9的作用驱动而在箭头Al、A2方向上升降时,输送单元8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
[0094]接着,使用图5对输送单元8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输送单元8具有2个纵向较长的长方形状的引导部8al、8a2。并且,引导部8al、8a2在各自的上部具有倾斜面8als、8a2s,在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的相反侧连接有卷盘输送杆8rtl、8rt2。
[0095]卷盘输送杆8rtl、8rt2相互大致平行,与大致直角地将它们之间连接的固定杆8f成形为一体。S卩,卷盘输送杆8rtl、固定杆8f、卷盘输送杆8rt2成形为3字形状。并且,弓丨导部8al、8a2的倾斜面8als、8a2s向同一方向倾斜,该方向是上述3字的外侧。
[0096]另外,在卷盘输送杆8rtl、8rt2的靠近引导部8al、8a2的一侧连接有卷盘保持板8hl、8h2。卷盘保持板8hl、8h2与引导部8al、8a2同样地在上部具有倾斜面8hls、8h2s。卷盘保持板8hl、8h2的倾斜面8hls、8h2s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且向倾斜面的顶端边彼此远离的方向倾斜,即朝向上述3字的外侧倾斜。由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构成保持单元。
[0097]另外,如图4(a) (b)所示,在卷盘接受板7a的4个边中的位于靠近输送单元8的升降路径的一侧的边、即与背面7b接触的边上,在两端的边角部形成有切口 7acl、7ac2。该切口具有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1、8h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的大小。
[0098]使用图6,对在图1中使输送单元8在箭头A1、A2方向上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图6是图4(c)的Y方向向视图。但是,为了简单而仅记载缸9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在图6中,缸9在长度方向两端具备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912。另外,轨道9r沿着长度方向在缸9的内部延伸。
[0099]并且,在轨道9r上配置有通过空气推进力的作用而在轨道9r上沿着箭头Al、A2方向升降自如的工作台9t,所述空气推进力是通过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912的一方向缸9供给的空气自另一方排出而产生的空气推进力。另外,工作台9t通过2根螺栓8fsl、8fs2与输送单元8的固定杆8f连接。因此,输送单元8通过工作台9t的升降而升降。
[0100]接着,对缸9使轨道9r升降的作用进行说明。在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912分别连接有未图示的空气管的一端。并且,各空气管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空气产生排出部连接。空气产生排出部例如能够通过切换阀来选择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的功能和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的功能。
[0101]在图6中,输送单元8处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附近的待机位置P1。从该状态起,与位于缸9的上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与位于缸9的下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 912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
[0102]此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向缸9内供给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在缸9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2排出。通过该作用,工作台9t沿着箭头Al方向下降。伴随于此,输送单元8也下降,并在空气供给排出口 912附近的下端位置P2(参照图11)停止。从该状态起,相反地,与位于缸9的下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 912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与位于缸9的上端的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连接的空气产生排出部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
[0103]在该情况下,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2向缸9内供给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在缸9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排出。通过该作用,工作台9t沿着箭头A2方向上升。
[0104]伴随于此,输送单元8也上升,并在与图6相同的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附近的待机位置停止。即,通过未图示的空气管与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912连接的未图示的空气产生排出部的一方朝向空气管喷出压缩空气,另一方排出来自空气管的压缩空气,由此,输送单元8在待机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升降。此时,输送单元8不会在中途停止。此外,在空气供给排出口 91l、912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向缸9供给的压缩空气的量的调整螺栓91la、912a0
[0105]接着,对包括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21?图25对卷取部103的作用进行说明。图21是卷取部103的初始状态。第I保持部103hl、第2保持部103h2、卷盘阻挡件103s的位置与图18相同。
[0106]从该状态起,如图22所示,卷盘阻挡件103s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Vl方向行进。然后,在设置于第I引导板103gl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的空间的正下位置停止。接着,在图23中,装载收纳于图17所示的空卷盘储存部102的空卷盘RO在配置于空卷盘储存部102的未图示的斜面上滑落,从箭头D方向落下。由此,空卷盘RO被供给到卷取部103。
[0107]在该情况下,第I引导板103gl被配置成大致垂直,且第2引导板103g2的下部103d2被配置成与第I引导板103gl平行即大致垂直,上部103u2向基部103b侧倾斜。因此,从箭头D方向倾斜落下的空卷盘RO由大致垂直的第I引导板103gl和第2引导板103g2的倾斜的上部103u2引导而进入到设置于第I引导板103gl与第2引导板103g2之间的空间,并在下端载置于卷盘阻挡件103s上的状态下稳定停止。
[0108]此时,在图23中,空卷盘RO的第I侧板Rsl (图2(b))与第I引导板103gl侧相对。接着,在图24中,第I保持部103hl通过第I缸103cl的作用而沿着箭头SI方向行进。同时,第2保持部103h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Ul方向行进。然后,空卷盘RO被通过第I引导板103gl的开口 103glh后的第I保持部103hl和通过第2引导板103g2的开口 103g2h后的第2保持部103h2夹持而固定。此时,形成于第2保持部103h2的固定突起103f与空卷盘RO的中心孔Ra嵌合。
[0109]接着,如图25所示,卷盘阻挡件103s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V2方向退出,并在图21所示的位置停止。从该状态起,通过未图示的马达的作用,第2保持部103h2在图1中绕其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