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带卷取收纳装置和载带卷取收纳方法_3

文档序号:8331785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旋转。由此,图25所示的第I保持部103hl和空卷盘RO也在图1中绕其中心位置而沿着箭头P方向旋转。接着,将收纳有芯片形电子部件W的载带T (图3(b))卷取到空卷盘R0,通过图1所示的带送出切断部104的作用,在将预先规定的长度的载带T送入到空卷盘RO之后进行切断。然后,通过图1所示的密封带制作粘贴部105的作用,制作密封带并将其粘贴于载带T的卷取结束部分。于是,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完成。
[0110]当在卷取部103中完成了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时,接着从卷取部103卸下该卷盘R,将其收纳到储料器107。使用图7?图15,对此时的储料器107的作用进行说明。
[0111]图7(a)是表示在卷取部103完成了载带T(图3(b))向卷盘R的卷取的状态下、在储料器7的卷盘接受板7a上没有载置卷盘R且输送单元8处于待机位置Pl的状态的主视图。另外,图7(b)是图7(a)的立体图。此外,在图7(a)中,省略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的记载。从该状态起,第I保持部103hl通过第I缸103cl的作用而沿着图18中的箭头S2方向退出。同时,图18所示的第2保持部103h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作用而沿着箭头U2方向退出。并且,嵌合于卷盘R的中心孔Ra的固定突起103f也与第2保持板103h2 —起沿着上述箭头U2方向退出,脱离中心孔Ra。
[0112]由此,卷盘R成为不被任何物体支撑的状态,通过重力的作用而沿着图7(a) (b)中的箭头B的方向落下。落下的卷盘R与位于正下的输送单元8的卷盘保持板8hl、8h2(图5)和引导部8al、8a2抵接而被保持。
[0113]图8 (a) (b) (C)表不该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9表不图8(b)中的区域NI的放大立体图。
[0114]在此,在图8(a) (b) (C)和以后的同一部位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中,为了简单而省略卷取部103的基部103b的记载。另外,在图9中,也为了简单而仅记载输送单元8和卷盘R。如图8(a) (b) (c)和图9所示,落下的卷盘R的周缘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与卷盘保持板8hl、8h2上部的倾斜面8hls、8h2s抵接而分别被保持。同时,第I侧板Rsl下部的分离的2部位与形成于引导部8al、8a2的倾斜面8als、8a2s抵接而分别被保持。
[0115]通过这样保持于倾斜面8&18、8&28,如图8((3)所示,卷盘R向配置在储料器7的最下部的卷盘接受板7a的方向倾斜。当输送单元8从卷取部103获取到卷盘R时,通过缸9的作用,输送单元8在保持有卷盘R的状态下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l方向下降。图10(a)(b)表示该样子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下降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
[0116]图11(a) (b) (C)表不此时的状态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另外,图12表不图11(b)中的区域N2的放大立体图。
[0117]如上所述,在卷盘接受板7a的4个边中的与背面7b接触的边上,在两端的边角部形成有切口 7acl、7ac2。该切口具有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通过的大小。因此,如图11(a) (b) (c)和图12所示,当保持有卷盘R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而到达卷盘接受板7a的正下的下端位置(P2)时,输送单元8的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通过切口 7acl、7ac2。另一方面,由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保持的卷盘R与处于切口 7acl、7ac2之间的卷盘接受板7a和背面7b的边界线7ax附近抵接。然后,抵接后的卷盘R离开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而原样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S卩,当保持有卷盘R的输送单元8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时,仅输送单元8通过到下方,卷盘R离开输送单元8而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
[0118]此时,卷盘R虽然由输送单元8保持而与边界线7ax附近抵接,但不会因重力的作用而落到卷盘接受板7a上与边界线7ax附近抵接。因此,与后述比较例相比,抵接时几乎没有冲击,卷盘R不会在抵接后向上方跳起。由此,也不会有如下情况:卷盘R在跳起之后,在改变了姿势的状态下再次载置到卷盘接受板7a上,保持倚靠于储料器7的背面7b等不易倒下的姿势。
[0119]另外,在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的情况下,即使下一卷盘R抵接于其上,根据上述理由,抵接时也几乎没有冲击,所以已经载置的卷盘R的第2侧板Rs2(图2(c))不会受伤。另外,即使在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有卷盘R、且该卷盘R的孔Rh5、Rh6、Rh7、Rh8(图2(c))的某一方位于抵接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理由,抵接时也几乎没有冲击。因此,不会有如下情况:之后抵接的卷盘R的下端嵌入卷盘接受板7a上已经载置的卷盘R的孔Rh5、Rh6、Rh7、Rh8的某一方,原样成为大致垂直站立的姿势。
[0120]进而,如上所述,由于卷盘R以向卷盘接受板7a的方向倾斜的姿势保持于输送单元8,所以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通过重力的作用而更可靠地沿着图11 (c)和图12中的箭头C方向倒下。
[012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后述比较例中所述的推出板103p(图17)。另外,在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倒下而载置到先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上时,留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的第I侧板Rsl倾斜地倒在先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的第2侧板Rs2上而与其抵接。因此,在抵接时,在双方的卷盘R几乎不产生冲击,在该情况下卷盘也不会受伤。
[0122]接着,从上向下通过卷盘接受板7a后的输送单元8在下端位置停止。图13(a) (b)
(c)表示该样子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如上述所述,卷盘R沿着图11(c)和图12中的箭头C方向可靠地倒下,第2侧板Rs2朝上地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接着,在该下端位置停止的输送单元8在不保持卷盘R的状态下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A2方向上升。此时,引导部8al、8a2和卷盘保持板8hl、8h2也会通过形成于卷盘接受板7a的切口 7acl、7ac2,所以输送单元8不与卷盘接受板7a和载置在卷盘接受板7a上的卷盘R抵接而从下向上通过。因此,在输送单元8上升时卷盘R也不会受伤。
[0123]接着,如图14(a) (b) (c)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所示,输送单元8恢复为待机位置并停止。然后,输送单元8在该位置待机,在此期间,从空卷盘储存部102向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供给下一空卷盘RO并保持于卷取部103,向卷盘R卷取图3 (b)所示的载带T。然后,通过上述步骤,输送单元8从卷取部103获取并保持完成了载带T的卷取的卷盘R。以下,同样地重复该动作。
[0124]该重复的结果,在图1中,每当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I个卷盘R时,所载置的最上的卷盘R的位置大致上升相当于I个卷盘R的厚度的距离。因此,需要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到达预先规定的数量的时刻停止载带卷取收纳装置I的动作,并向作业者通知。以下,对该步骤进行说明。
[0125]图15(a)表示在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有预先规定的数量的卷盘R的样子的侧视图。另外,图15 (b)表不立体图。
[0126]在图15 (a)中,卷盘接受板17a上载置的卷盘R中,最上的卷盘R与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的位置重叠。与此相对,在表示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低于预先规定的个数的情况的图8 (c)、图10 (b)、图11 (c)、图13 (c)、图14 (c)等中,不存在遮挡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的物体。即,在卷盘R遮挡住卷盘传感器光源7rs的开口部7rso时,图4(b)所示的卷盘传感器7r检测出该情况。
[0127]即,卷盘传感器7r检测出卷盘接受板7a上载置的卷盘R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数量、即收纳于储料器7的卷盘R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数量。当成为该状态时,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图1)停止动作,并且使报警器鸣叫或者使灯点亮来向作业者通知。
[0128]作业者接着从载带卷取收纳装置I的储料器7内搬出卷盘R。由此,成为在卷盘接受板7a上没有载置卷盘R的状态。然后,进行载带卷取收纳装置I的再启动。再启动的方法例如有按下按钮开关(未图示)。
[0129]通过再启动,在图1所示的卷取部103中卷取了载带T (图3 (b))的卷盘R (图2 (a)
(b)(c))通过上述步骤而载置到卷盘接受板7a上。
[0130]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会使卷取有载带T的卷盘R受伤,能够安全地将其载置到卷盘接受板上。
[0131]比较例
[0132]接着,对作为比较例的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进行叙述。载带卷取收纳装置101的储料器107在图17中配置于卷取部103的正下。在储料器107的最下部配置有马达107m,并设置有通过电动机107m的驱动而在箭头Al和A2方向上升降的卷盘接受板107a。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107a形成为相对于其升降路径向上成锐角。卷盘接受板107a的正面开放,剩余三面分别由左侧面107sl、右侧面107s2、背面107b包围。在背面107b上沿着垂直方向形成有2条细长的开口 107ol、107o2。在储料器107的最上部,在左侧面107sl上配置有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在与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相对的右侧面107s2上配置有载置传感器检测部107pd。进而,在左侧面107sl上,在载置传感器光源107ps的稍下方的位置配置有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在与上限传感器检测部107ud相对的右侧面107s2上配置有上限传感器光源107us。另外,在储料器107的最下部,在左侧面107sl上配置有满载传感器 107fo
[0133]图19(a) (b) (c)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储料器107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在此,记载了卷盘接受板107a处于其上限位置的状态。另外,图19(c)的侧视图是省略了图17中的右侧面107s2的透视图。在此,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引用的侧视图都是省略了图17中的右侧面107s2的透视图。另外,图20(a)表示图19(a)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图20(b)表示图19(b)中的区域F的放大图,图20(c)表示图19(c)中的区域G的J方向向视放大图。进而,图20(d)表示图19(c)中的区域G的放大图。
[0134]如图19(a) (c)和图20(a) (c)所示,在背面107b的上端附近配置有圆形的旋转自如的辊107r。辊107r的周围形成为平滑,如图19(c)和图20(c)所示,在辊107r的周围搭挂有链条107c。并且,如图19(c)所示,链条107c搭挂在与配置在背面107b的下端附近的马达107m的旋转轴嵌合的齿轮107g的周围。链条107c的齿距与齿轮107g的齿距一致,链条107c与齿轮107g嵌合。因此,通过马达107m双向旋转,链条107c在齿轮107g与辊107r之间上下移动。
[0135]通过该链条107c的移动,如后所述,卷盘接受板107a在图19(c)所示的箭头Al、A2方向上升降。此外,卷盘接受板107a被配置成相对于作为所述链条的移动方向即升降方向的箭头Al、A2向上成锐角α。另外,如图19(b) (C)和图20(b) (d)所示,在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面中接近左侧面107sl的一边上,具有与左侧面107sl和右侧面107s2大致平行的平面的检测板107d从该下面垂直向下突出。
[0136]在此,对使作为比较例的卷盘接受板107a升降的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9(b) (C)和图20(b) (d)所示,在卷盘接受板107a的下方连接有通过弯曲加工与卷盘接受板107a成形为一体的垂直面107av。如图20(a) (d)所示,垂直面107av在背面107b侧固定于长方形状的输送固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