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行走式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721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新式行走式缠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走式缠绕机。
【背景技术】
[0002]缠绕机是包装机械领域中的一种机械设备,它用于对物品表面缠绕包装膜。对于较大体积的物品缠绕,采用行走式缠绕机对物品进行绕膜。行走式缠绕机是种自动设备,包括转向部和车体部,行走式缠绕机设置前部保护圈,前部保护圈固定在车体部上,在缠绕机行走碰到障碍物时可对转向部的重要部件起保护作用。但这种结构,在碰到障碍物时车体部直接受到冲击,而且,车体尺寸大,行走变向不够灵敏。且以往的行走式缠绕机采用路径长度作为路径计算依据,行走变向不够灵敏还会带来不小的累计误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式行走式缠绕机,其能够有助于使行走式缠绕机的绕膜路径的控制变得简单、精确,且既能保护转向部重要部件又能提高行走式缠绕机的行走变向灵敏性,也能在碰到障碍物时减轻车体受到的冲击。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新式行走式缠绕机,包括转向部和车体部,转向部处在车体部之前,所述行走式缠绕机还设有前部保护圈,车体部设置有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保护圈固定在转向部的车架上;所述行走式缠绕机设有转向计数装置,所述转向计数装置设置有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感应车体部的转向,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行走式缠绕机的控制器相连,供所述控制器确定转向次数;在转向部中设有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或与其固定连接的部件被弹性部件支撑使第二感应器被活动安装在转向部上,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转向部的车架或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的部件相对于第二感应器的向后运动。
[000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0006]所述转向计数装置包括处在转向部中的与转向部车架同步转动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安装有转动部,转动部具有被感应件,所述转动部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在安装轴上,所述转向计数装置还包括转动部的转动限位结构,转动部在所述摩擦配合所提供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安装轴同步转动,当被转动部转动到碰到限位结构时,被限位结构阻挡而停止转动,安装轴能继续转动;所述第一感应器与所述被感应件配合。
[0007]所述转向计数装置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部分,其安装在车体部上,第一部分包括安装架,所述第一感应器和限位结构属于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感应器和限位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轴被分为上下两部分;安装轴的下部份属于第二部分,其垂直固定在转向部车架上;安装轴的上部分属于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通过安装轴的上部分与安装轴的下部分的固定连接而安装在第二部分上,所述转动部属于第三部分,其通过所述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在安装轴的上部分上。
[0008]所述转向部中的安装轴的延长线和转向部的轮轴垂直相交,所述车体部的底盘的前部下侧呈台阶形,并通过所述台阶形,所述车体部的前部叠在转向部的后部之上。
[0009]所述第一感应器和限位结构具有如下位置配合:当转动部在其转动路径的前方碰到限位结构时,所述被感应件被所述感应器感知到。
[0010]所述第二感应器处在转向部的后部。
[0011]所述转向部的后部具有两个相对于转向部中线对称的感应器安装架安装区域,在感应器安装架安装区域中均按装有所述感应器安装架,在两个安装架上相对于转向部中线对称地安装有第二感应器。
[0012]所述转向部的后部具有两个相对于转向部中线对称的三角区域或梯形区域,感应器安装架的前部也呈相适配的三角形状或梯形形状,在所述三角区域或梯形区域中均安装有所述感应器安装架,在两个安装架上相对于转向部中线对称地安装有第二感应器。
[0013]所述转向部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防止安装架向下垂落及防止安装架过渡下后位移。
[0014]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钩,限位钩钩在安装架的外端处。
[0015]所述驱动轮由直流刹车电机驱动,所述直流刹车电机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直流刹车电机的刹车机构还连接有手动刹车操作机构。
[0016]手动刹车操作机构包括有刹车扳杆,刹车扳杆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刹车机构中抱刹部件,可手动操作抱刹部件刹车和解除刹车。
[0017]所述手动刹车操作机构还配置有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三感应器与直流刹车电机的控制器相连,用于将其感应到的刹车扳杆位置信息,传送给所述控制器。
[0018]在左右方向上,行走式缠绕机的控制面板与行走式缠绕机的感应轮相对于行走式缠绕机的立柱处于不同侧,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底盘之上的支撑结构上。进一步地,用于作为行走式缠绕机中电机电源的蓄电池分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行走式缠绕机上的与感应轮异侧的那一侧蓄电池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与感应轮异侧的那一侧蓄电池的上方设置控制箱,底盘上在立柱的正前方固定有框架,控制面板设置在控制箱的顶部。
[0019]底盘上在立柱的正前方固定有框架,所述立柱在所述框架之后的空间中一直到该空间的底部,且所述车体在对应所述框架的高度处再设置铰接连接结构,使所述立柱在此高度处能够被铰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分设于立柱的两侧,所述立柱在其两侧的蓄电池和所述框架之间的空间中一直到该空间的底部。
[0020]立柱上的驱动升降体升降的驱动电机安装在立柱内部的顶部且处在升降导向轨道的前方。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及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处在电机本体的上方。
[0021]车体部底盘设有叉车臂的插入孔,所述底盘上设有前后两个所述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均在底盘的侧面开孔,处于前侧的插入孔靠近底盘的前端,处于后侧的插入孔就处在底盘在立柱之前的部分中。进一步地,所述车体部的底盘的前部下侧呈台阶形,并通过所述台阶形,所述车体部的前部叠在转向部的后部之上;所述处于前侧的插入孔就处在底盘叠在转向部后部之上的那部分上,处于后侧的插入孔与处于前侧的插入孔处于同一高度上。
[0022]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转向计数装置结合到转向部中,使行走式缠绕机能够精确地计算转向的次数,针对被缠绕物品的角部个数来设计行走路程,确保包装膜缠绕完整到位,且能使控制更加简单;而且,本实用新型将前部保护圈固定到转向部上,使得既能保持以往前部保护圈对转向部重要部件的保护功能,又能减小车体部的长度尺寸,提高行走式缠绕机的行走变向灵敏性,使得依靠转向计数确定绕膜路径更加精确;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前部保护圈是转向部的一部分,能够转向,在碰到障碍物时,前部保护圈能变向缓冲,车体部不直接受到冲击,能减轻整车受到的冲击震动,本实用新型还能通过感应器感应到缠绕机发生碰撞,为缠绕机及时刹车提供信号,能够实现在碰撞时自动刹车。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效果:
[0023]1、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计数装置灵敏度高、安装方便。
[0024]2、通过直流刹车电机和手动刹车操作的配合,无论在通电和断电情况下都能实现对行走式缠绕机的制动和解除制动,操作方便,提高行走式缠绕机的运行安全性。
[0025]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便于立柱在运输时转动放倒,且结构布置均匀,重心稳定合理,既保障行走工作的行走性能,又能够在运输中减小体积。
[0026]4、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不仅给操作面板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操作控制面板十分方便,使得控制面板的高度空间得以合理和充分利用。
[0027]5、本实用新型既不影响立柱上各装置的运行性能,又能使立柱外壳能对驱动电机起到保护作用,预防移动、运输过程中的意外发生,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立柱的重心,提高了移动和运输的安全性。
[0028]6、本实用新型搬运结构能够适应行走式缠绕机底盘上的负重大、升降膜架设置于立柱后部、前后不对称性大的特点,使行走式缠绕机的能够便于搬运和安全搬运,并且搬运结构不影响绕膜工作,使得升降膜架能够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提高绕膜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走式缠绕机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向部和车体底盘间的配合示意图。
[0031]图3为转图1所示实施例中向计数装置第三部分的示意图。
[0032]图4为转图1所示实施例中向计数装置第三部分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向部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转向部的爆炸图。
[0035]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走式缠绕机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36]图8为有直流刹车电机驱动的驱动轮的示意图。
[0037]图9为图1中,车体部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走式缠绕机,包括转向部I和车体部2,转向部处在车体部之前,行走式缠绕机有关缠绕的功能装置都处在车体部中,安装在车体部的底盘20上。车体部设置有驱动轮100。
[0039]所述行走式缠绕机设有转向计数装置,所述转向计数装置设置有第一感应器3,所述第一感应器3感应车体部的转向,所述第一感应器3与所述行走式缠绕机的控制器相连,供控制器确定转向次数,以确定绕膜行走路程。
[0040]所述转向计数装置包括处在转向部I中的与转向部车架10同步转动的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上安装有转动部40,转动部40具有被感应件4,所述转动部40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在安装轴上,所述转向计数装置还包括处在转动部40的转动限位结构5,比如两根限位销、挡块等,转动部40可具有被它们限位的部件或凸出部41。转动部40在所述摩擦配合所提供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安装轴同步转动,当转动部40在其转动路径的前方碰到限位结构时,被限位结构阻挡而停止转动,安装轴则能继续转动;所述第一感应器3与所述被感应件4配合,当转向部的转动角度值(同时也是被感应件4的的转动角度值)达到转向标准时,被感应件4能够被第一感应器3感知一次,第一感应器3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并将其转向次数累积一次;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本阀门的感应配合部分非常灵敏,有助于精确绕膜。所述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