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带和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342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扶手带和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扶手带和乘客输送机
[0001 ] 关联申请
[0002]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 - 243244号(申请日:2014年12月I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技术领域
[000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扶手带和使用该扶手带的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0004]在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中,扶手带在栏杆之上运行,该扶手带与梯级同步移动。乘客为了安全而用手抓住该扶手带并站立在运行的梯级之上。
[0005]即使如上所述那样乘客用手抓住扶手带,但由于扶手带的纵截面形状是C字型,因此手容易滑,存在扶手带未必成为容易抓住的形状的问题点。尤其是在像孩子等那样是较小的手时,存在更不易抓住扶手带的问题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更容易抓住的扶手带及使用该扶手带的乘客输送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扶手带,是乘客输送机中使用的环状的扶手带,其特征在于,上述扶手带的纵截面是C字型,在上述扶手带的表面的两端部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用于搭放手指的第I槽。
[000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为,在实施方式I所述的扶手带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扶手带的表面的比中央更外侧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搭放手指的第2槽。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为,在实施方式I所述的扶手带中,上述表面与上述第I槽的边界部分是曲面形状。
[00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为,在实施方式2所述的扶手带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表面与上述第2槽的边界部分是曲面形状。
[00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为,在实施方式I所述的扶手带中,其特征在于,关于上述扶手带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每隔规定间隔而形成有比上述扶手带的基准宽度窄的部分。
[00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6为,在实施方式5所述的扶手带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扶手带的两侧部的平面形状是正弦波状或波形。
[00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7为,在实施方式6所述的扶手带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扶手带的平面形状左右对称。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8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地连结并移动的多个梯级;在上述梯级的左右两侧立起设置的左右一对栏杆;以及沿着上述栏杆的上部而与上述梯级同步地移动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带。
[00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9为,在实施方式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栏杆的下方并且与上述扶手带的表面抵接的表面驱动辊;以及设置在上述栏杆的下方并且与上述扶手带的背面抵接的背面驱动辊,用上述表面驱动辊和上述背面驱动辊夹着上述扶手带并使该扶手带旋转,从而使上述扶手带运行。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0为,在实施方式8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乘客输送机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更容易抓住扶手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实施方式I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0019]图2是在实施方式I的扶手轨道上运行的扶手带的纵截面图。
[0020]图3是实施方式I的被夹在表面驱动辊与背面驱动辊之间运行的扶手带的纵截面图。
[0021]图4是实施方式I的扶手带的俯视图。
[0022]图5是在实施方式2的扶手轨道上运行的扶手带的纵截面图。
[0023]图6是被夹在实施方式2的表面驱动辊与背面驱动辊之间运行扶手带的纵截面图。
[0024]图7是实施方式2的扶手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进行说明。
[0026][实施方式I]
[0027]基于图1?图4对实施方式I的自动扶梯10进行说明。
[0028](I)自动扶梯10
[0029]基于图1?图3,对自动扶梯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观察自动扶梯10的说明图。
[0030]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0的机架12跨越建筑物I的上层和下层并使用支撑角铁2、3来支撑。在位于机架12上端部的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有驱动装置18。该驱动装置18具有由感应电动机(induct1n motor)构成的电动机20、及通过该电动机20而动作的驱动链22,驱动链轮24通过该驱动链22而旋转。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有控制箱50。
[0031]在位于机架12下端部的下层侧的机械室16内部设有从动链轮26,在驱动链轮24与从动链轮26之间架设有左右一对环状的梯级链28、28,在左右一对梯级链28、28上等间隔地安装有多个梯级(也称为“台阶”)30,梯级30的轮子301在引导轨道23上运行,轮子302在引导轨道25上运行。
[0032]在机架12的左右两侧立设立起设置有左右一对栏杆36,3636、36。如图2所示,在栏杆36的上端设有皮带轨道60,环状的扶手带38与梯级30同步地在皮带轨道60上移动。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栏杆36的下方,用于驱动扶手带38的多组表面驱动辊62和背面驱动辊64沿着扶手带38的运行路线而设。关于扶手带38,在后面详细说明。
[0033]在栏杆36的上层侧的正面下部,设有上层侧的正面围裙板护裙板40,在下层侧的正面下部,设有下层侧的正面围裙板护裙板42,作为扶手带38的出入口的入口部46、48从正面围裙板护裙板40、42突出。在栏杆36的侧面下部设有围裙板护裙板44。在围裙板护裙板44的内侧面、,操作盘52、56、扬声器54、58分别设于上下层。
[0034]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的顶棚面的乗降口设有上层侧的乗降板32,在乗降板32的前端设有梳齿件,在下层侧的机械室16的顶棚面的乗降口设有下层侧的乗降板34,在乗降板34的前端设有梳齿件。
[0035](2)扶手带 38
[0036]接下来,基于图2?图4对扶手带38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7]如图2所示,关于扶手带38,其宽度是例如70mm?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