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083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缓冲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在包装物品时,常用泡棉或泡沫塑料等软性物质来向物品提供缓冲保护。然而,泡棉虽然可以紧密贴附于物品的表面,但防止碰撞的效果不佳,往往还是会使物品遭受撞击而损坏,而且泡棉废弃后不易处理,不利于环境保护。泡沫塑料虽然可以避免物品因晃动而损坏,但泡沫塑料的体积蓬松所占空间较大,且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焚化处理时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毒气,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泡棉与泡沫塑料均不利于环保,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它们都不能作为理想的缓冲材料。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以树脂模为材料的空气密封体,其经由热封成为密封状态的气柱,且设有可供充气的充气口,当气体经由充气口冲入气柱后,空气密封体便可在包装中作为缓冲材料使用。
[0004]目前市场上生产的工业充气包装,大多是运用实用新型专利号为:ZL200910128472.4(图1)和ZL200610067311.5 (图2)的技术生产的包装气囊。两者的技术方案均为两片外膜完全包裹着两片内膜,两片内膜之间布置有耐热材料,并且在充气道的外膜和内膜之间进行热痕处理,形成热封区块(5)或热封点(2c),该热封区块(5)或热封点(2c)的作用是将相邻的外膜与内膜粘连起来,然后从两片外膜形成的充气口向内充气,充气时外膜膨胀,从而拉动粘连着的内膜,使内膜在纵向被拉开而自动开启入气口,让气体进入气柱中。
[0005]现有技术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包装气囊的充气道进行热痕点处理,以形成热封区块(5)或热封点(2c),从而在充气时入气口能自动打开。但这道工序对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设备昂贵,而且其废品率高,充气道处热痕点的加工区域较小,机器加工过程中容易打偏,导致充气时入气口不能自动打开,气柱无法自动充气,造成废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囊,包括两片腔体膜,所述的两片腔体膜边界封闭形成囊体,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之间的两片阀门膜;两片阀门膜上端封闭成充气道并凸出于囊体,下端插入至所述囊体中形成入气口 ;所述囊体以及阀门膜通过热压分隔成多个小腔体;两片阀门膜在位于腔体膜封闭处涂覆有耐热层,该耐热层设置于两片阀门膜之间;充气道开有充气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充气道分别与多个小腔体相连。
[0008]进一步地,所述小腔体内的两片阀门膜与其中一片腔体膜粘附在一起。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膜厚度比腔体膜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耐热层为油墨层。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腔体膜和阀门膜热压在一起。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废品率低,相比旧有技术少了热封区的加工工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1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5]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3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0017]图4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18]图5是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0019]图6是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0020]图7是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0021]图8是实施例五的正视图。
[0022]图9是实施例六的正视图。
[0023]图10是实施例六的侧视图。
[0024]图11是实施例七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3和图4,充气道无热痕的充气气囊,包括两片腔体膜3,所述的两片腔体膜3边界封闭形成囊体,还包括设置在两片腔体膜3之间的两片阀门膜4 ;两片阀门膜4上端封闭成充气道1,并凸出于囊体,下端插入至所述囊体中形成入气口 6 ;所述囊体以及阀门膜4通过热压分隔成多个小腔体2 ;两片阀门膜4在位于腔体膜3封闭处涂覆有耐热层5,该耐热层5设置于两片阀门膜4之间。
[0027]充气道I的一端开有充气口 8。所述充气道I分别与多个小腔体2相连。所述小腔体2内的阀门膜4与腔体膜3设置有热合压痕区7,使小腔体2内的两片阀门膜4与其中一片腔体膜3粘附在一起。所述阀门膜4比腔体膜3薄。所述耐热层5为油墨层或其它隔热材料。相邻的腔体膜3和阀门膜4热压在一起。
[0028]本实施例中,囊体以及阀门膜4通过热压处理形成的第二热封线10分隔为多个小腔体2。
[0029]位于腔体膜3顶端的第一热封线9将本充气气囊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独立充气道1,下部分为小腔体2。充气道I由两片阀门膜4的上端封闭而成,充气道I的上边界经热压处理后两片阀门膜4粘连在一起,防止泄气,并且充气道I 一侧留有用于充气的开口。充气道I内无任何热封区或热封点,这样的设计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制造时因热封区或热封点的位置打错而造成气囊报废的问题。
[0030]进一步地,充气道I下端与所述小腔体2之间的连通处涂覆有耐热层,也即,该耐热层涂覆在两片阀门膜4的相对面上,可以涂覆在其中一片阀门膜4上,也可分别涂覆在两片阀门膜4上。耐热层5在阀门膜4上的位置处于充气道I与小腔体2的连通处,因耐热层5具有耐热特性,在腔体膜3顶端加工第一热封线9时,热压处理使非耐热层处的两片腔体膜3顶端与两片阀门膜4充气道I的下端热合在一起,热压处理经过耐热层5处时,仅能将耐热层5处相邻的腔体膜3和阀门膜4热合在一起,而不能使两片阀门膜4热合,从而使两片阀门膜4之间的充气道I与小腔体2保持连通。
[0031]本实施例中,阀门膜4插入到囊体中形成入气口 6,在阀门膜4和腔体膜3的交界处,设置的第一热封线9使该处相邻的阀门膜4和腔体膜3热压在一起,从而使腔体膜3封闭形成囊体。而囊体其它边界的封闭处理一般也采用热压。
[0032]本实施例中,在小腔体2内,两片阀门膜4与其中一片腔体膜3设置有热合压痕区7,该热合压痕区7为实心或空心的多种形状,使充气气囊充气后两片阀门膜4紧贴其中一片腔体膜3,但两片阀门膜4之间仍保留足够的进气通道。
[0033]充气时,气体从充气气囊的充气道I 一侧的充气口 8进入,气体进入充气道I后,经由两片阀门膜4间的连通处和入气口 6进入小腔体2内,腔体膜3膨胀后,腔体内的气压对两片阀门膜4造成压力,使两片阀门膜4贴合,从而防止气体泄漏。
[0034]本实施例中,两片阀门膜4的厚度比腔体膜3薄,这样使得充气时充气道I和小腔体2先后膨胀,当小腔体2内充气空气时,充气道I的压力变大,充气道I先行破裂,空气无法再进入小腔体2,这样有效保护气柱,形成充不破的气囊。
[0035]实施例二
[0036]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热合压痕区7为椭圆型,其他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